开场:
1、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晚上好,很高兴大家能参与我的拆1-2的练级。先用三个标签法来介绍一下我自己,一、职业是一名HR,加入拆书帮是希望提升自我的学习力;二、是一名七岁女娃的妈妈,即将在育儿上面临新的挑战;三、近这段时间深入自我探索,希望重拾儿时的热爱—绘画。
2、书目简要介绍
今天要给大家拆解的书是《心智突围》,这本书的作者是Windy Liu。曾任世界500强企业测试负责人,他一直走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路上。5年前他经历一次人生低谷之后,他通过绘画、旅行、读书、见人,梳理和思考他的人生,重构自己的心智系统。这本书是他思考和经历的总结。书中有一个片段关于“刻意练习”是我今年实践下来感触特别深的。回顾自己的过往,学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却没有一个知识或技能在周边的朋友或同事中突围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未经过足够时间的练习,并成为该技能的专家。
3、分组
请大家成一组,待会请大家听从我的指示,跟小组的伙伴进行分享练习。现在先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片段,看好之后可以向我举手示意。
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舒适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已经熟悉的东西,毫无长进是必然的。不管是将理性转换变为直觉,还是维持学习的平衡态,都需要我们从舒适区和焦虑区进入学习区,进而反复的刻意练习,而只有刻意练习才能保证时间的质。
回忆一下你的高中时代,那些真正的学霸往往不是笔记做得最漂亮的,也常常不是靠前复习最拼命的,而是那种看起来并没有太勤奋但却能轻轻松松拿高分的人。
是这个世界不公平吗?是那些学霸天资聪明吗?
并不是。
记笔记、画线条这些看起来很努力的方法并没有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任何挑战和压力,无法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刻意练习的学习区,所以才会收效甚微。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积极触达”和“有效重复”。我们可以把刻意练习的过程分为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编码
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得先去解、理解这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如何去用,你得记住基本的运用步骤。比如学习瑜伽,你就需要将一系列的动作记下来,理解各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在心对他门进行编码,从而形成基本的感知和记忆。
第二道工序:巩固
所谓巩固,其实就是反复地回忆、思考、练习,不断地重复然后将短期记忆逐步变成长期记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形成稳定的神经模式,可以让我们不用费力地理性思考就能够下意识地做出直觉反应。
第三道工序:关联和检索
我们要主动地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运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运用和关联越多,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越能够迅速在大脑里检索、提取和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
经过了可以联系的这三道工序,我们就能获得融会贯通的能力,学以致用。
就像读一本书,你不仅要自己读懂它,还要做笔记,讲给别人听,反复巩固,如此你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那些知识和技能。
比如你在书中了解了冥想,也知道如何冥想,那你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冥想,如此你才能够锻炼出内在的定力和专注力。
从理解知识,到重构思维(反复巩固形成新的神经模式心智模式),再到运用于实践,通过这样一种积极主动的刻意练习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更高效地积累知识和技能。
1.原文阐释
【what】
原文主要讲解了何为刻意练习及刻意练习过程中的三道工序。
【why】
我们也知道要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有一万小时定律之说,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任何技术的时候,光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后续不断地练习,只有这样知行合一地践行才能真正地掌握;若我们光学不练?结果我们永远只能停留在想或知的层面,而不能转化技能为我所用。
【how】
然而刻意练习并不是单纯我们重复练习即可的,也是有窍门和步骤的,具体如下:
一、明确步骤/流程,即学习一门技术的时候需先了解并记住这门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或方法,然后再去了解每个步骤之间关联及优先次序的缘由;
二、不断巩固练习,根据之前了解和初始记住的步骤进行不断地实践练习,并直至自己能完全记住及自如操作具体的步骤或方法。
三、扩大应用范围,把已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实践应用,并不断地总结在不同场景应用的心得和效果,从而深化自己对技能和知识的理解。
【where】在哪里适用
刻意练习适用于我们需要学习一门新知识或新技术。
想起自己五年前也曾经学过RIA的便签读书法,但那会仅仅停留在知道步骤的层面;学完后既没进行不断地巩固练习,直到自己完全记住这个步骤,更没有通过不同场景的练习去深入了解每个便签写法及注意事项。
结果去年想通过便签读书法来引导公司的员工把管理书籍中的工具方法拆为己用的时候便遇到了各种挑战,例如在让大家在重述原文的时候,大家讲解得五花八门,在关联过往经验的时候,大家泛泛而谈,最终无法引导大家把书中的工具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现在请小伴们回忆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或新技能之后,具体是怎样做的?这些新知识或新技能的掌握是否达到了最佳想要的结果。请大家回想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包括当时谁,学了什么,是怎么学的,学了之后采取了哪些行动,最终的结果感觉如何?有想到的可以先在便签上写下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总共的时间是2分钟。
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讨论完了,现在请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
“最近公司给我们培训了如何拍照,培训了拍照的技巧:注意焦距和快门、拍照的时注意九宫格比例和关注对方发型及妆容是否需整理等。那次培训后立刻尝试给客户拍照了,客户希望拍出人物特写背景虚化感觉,然而那时在现场也拍出来了。后来回家给老婆尝试拍,结果就翻车了。”
学习者2:
公司去年给我们培训了关于PPT操作的技巧,记得上课时也听得挺起劲的,学习了很多PPT的技巧,有制作成大片感觉的窍门、快捷键应用等。同时课后也进行几天的PPT作业练习,也跟同事相互切磋,那时真的就觉得自己懂了。结果由于后来也不怎么使用PPT了,大半年下来,现在很多PPT的使用技巧也忘记了。
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分享的非常棒。同时也发现小伙伴们普遍存在学习完毕后,都感觉是懂的,但是由于后续并没有继续刻意练习直到自己记住,并在不同的场景尝试应用,导致学了等于白学。
【A2】催化学习者运用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刻意练习”的方法,请大家也思考一下接下来在以后工作或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请写下你们今后会在具体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如何来应用这个沟通技巧的步骤,也就是写一个运用方案A2,大家注意不要写成决心,而是具体的方法,并且要有明确的时限,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2:
目标:在5月-8月学会手绘思维导图
1、明确步骤/流程,5月初学习手绘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包括关键词的识别、关键词的提取、导图线条的绘制及小标识的添加,此外也需要了解每个步骤的原理及具体的细节方法。
2、不断巩固练习,5月中旬报读为期30天的手绘思维导图强化提升班,每天根据听课内容进行一幅手绘导图的练习,且每天根据老师的反馈不断地改进练习中出现的不足,训练班结束后基本能做到课程结束后2个小时内完成手绘思维导图的输出。
3、扩大应用范围,6月中旬-8月中旬在以下场景进行练习:
A、手绘5张关于《好好学习》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B、手绘10次微课的思维导图;
C、手绘2门公司内训课程的导图(商务礼仪及氯碱知识基础英文);
8月中旬后能做到边听微课边输出思维导图及书籍阅读结束后1个小时内能完成手绘导图的输出。
【结语】
今天学习了可以练习的3道工序,希望大家也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并真正地知行合一践行,收获内心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