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2021年合肥霸都分舵第12场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控制想法的技巧

开场:

首先我们分下组。在我左手边的小伙伴为一组,在我右手边的小伙伴为另外一组。

大家好,我是今天分享的拆书家韦清霞。在1-1拆书分享时我介绍自己是一个妈妈,一个外企职员和一个运动爱好者。今天,我想介绍自己的另外3个特点。我在性格测试中是100%内向的人,虽然我经常看起来外向到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内向;我有4个亲姊妹,他们分别是我的亲姐姐,亲哥哥,亲妹妹,亲弟弟。这样兄弟姐妹各有一个的人目前在全国估计也不多见吧;竞赛会让我紧张,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变的更好一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片段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如何高效能沟通”,是一本是讲沟通方式和技巧的书。书中提供了很多非常系统和实践性超强的沟通理念和技巧,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度学习的沟通类书籍。

在对话中,不基于事实的想法往往会误导我们做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行为。问题是如何控制想法呢?这个拆页会帮到你。

请大家用2分钟左右时间阅读下刚才发给大家的拆页。

【原文】
如果你想改善关键对话的结果,就要学会改变脑中形成的想法,哪怕是和对方冲突的过程中也要这样做。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都看完了。我来拆解一下。

【Why】如果在对话中产生强烈情绪,却又无法控制情绪,则会任由情绪笼罩自己,导致自己的行为被情绪所控制,成为情绪的俘虏,让对话越来越糟糕。

【What】我们可以应用“控制想法的技巧”来分析和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也就是再出现强烈情绪的时候,通过认真分析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从而可以选择情绪,并进一步选择带来更好结果的行为方式。

【How】控制想法的技巧需要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四步:

第一步: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问自己: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有这样一个案例,玛利亚和同事路易共同合同完成了一个项目,在部门会议上,玛利亚中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着这个时间做了项目汇报,并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玛利亚感到非常愤怒。玛利亚不想表现的过度敏感,但心里非常难受,之后在与路易的互动中也表现出冷漠与讽刺,路易则感到莫名其妙。这里,玛利亚需要先审视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否表现出暴力与沉默的行为。

第二步: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在这里,玛利亚接着要做的是探索潜在感受。这里有一个重点是深入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尽量用准确的词汇形容自己的情绪感受。比如对于玛利亚来说,她直接的感受是愤怒,但进一步觉察后可能是感受到欺骗和羞辱。

第三步: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敢于质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问自己:这种感受是否正确?或者说:你主观臆断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个感受是唯一正确的感受吗?这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玛利亚来说,她看到的是路易独自完成演示汇报,和领导单独讨论项目创意。这是客观发生的事实,但是所见所闻其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玛利亚的解读是否是唯一正确的那个?

第四步: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问:这种想法的行为有何依据?这一步需要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来。虽然玛利亚看到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玛利亚认为路易想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只是她个人的想法,并不一定对,也有可能是因为路易非常紧张,过于专注从而忽略了玛利亚的存在?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当我们发生激烈情绪时。同时适用于对我们关系比较重要的人,比如亲人、工作同事、朋友等。如果是我们的个人利益、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则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接下来请大家回顾一下,最近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对某些人或某件事产生了自己的主观臆断,从而产生强烈情绪并导致沉默或暴力应对的经历?

请各位先在一张便签上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下,一会我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好的,我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只要讲经历就好,不需要说如何做。

【案例整理】

我组织的一个活动,约好6点开始,但是到了时间有个朋友却没有出现,我非常生气,觉得他不重视我们的活动。见面后我也表现的比较冷漠,朋友则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非常好,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使用今天学习的“控制想法的技巧”,想一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绪对话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应用这种方法,避免主观臆断,更好地管理情绪,控制对话。

请大家拿出手中另一种颜色的便签纸,写下自己的计划,要注意的是计划需要满足SMART原则,即有目标,有步骤,有行动期限和可衡量的结果。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请大家分享了,大家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微信发给我哈。

【案例整理】

下次如果组织线下活动,遇到有人迟到的情况,我会首先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表现除了冷漠或暴力应对的应对,并确定这个行为背后是什么感受在驱使我,是生气还是委屈还是什么?然后问自己这个感受是正确的吗?我觉得自己组织活动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与努力,而朋友却如此不重视,迟到也是不可信赖的表现。我的感受和想法是朋友行为的唯一正确的解释吗?有可能朋友当天工作太多下班较晚,或者路上堵车,或是其他的情况。

好的,刚刚各位小伙伴都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的小计划,希望大家可以在未来用到并用好这个控制想法的技巧。当我们不再主观臆断时,我们便会从不健康的情绪困扰中得到解放,为自己营造有力的对话环境。

我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