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21年石家庄梧桐分舵4月份第1次线下拆书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处理他人负面感受

开场:

技能点要求1: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技能点要求:5: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自我介绍】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学习现场,我是拆书分享者Reta,先用三个标签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是原创作者,笔名李由,公众号简书同名;第二个是钢琴学习者,学习近四年,目前中级水平;第三个是社群活跃者,石家庄十点读书分会长,拆书帮二级拆书家;橙子学院创始会员,罗友霸王课第一届“知识狂欢节”承办人。

【分组】

为了后面环节的需要,我们先分一下小组。今天分两组吧,左边四个人一组+手势示意,右边三个人一组+手势示意,好吗?

(学习者集体:好。)好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个拆页。)

【总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两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面对他人负面感受时(界定),不再本能地不断否定和采取对立方式对待,而是运用(行为)接纳感受三步法和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四个沟通技巧(澄清),完成今天的对照现场演练(界定)。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第一个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他人的负面感受时(界定),不再本能地站在自身立场不断否定,而是运用(行为)今天所学的接纳感受三步法(澄清),完成一次现场演练(界定)。

技能点要求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技能点要求6: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好,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拆书学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亲子沟通圣经。

【场景】【反例】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家庭小场景,女儿丫丫心爱的布娃娃被邻居家姐姐妞妞给弄坏了,她不高兴地跟妈妈说“我讨厌妞妞”!妈妈一听,赶紧劝:“丫丫,不许这么说话,妞妞也不是故意的”。丫丫“哇!”一声哭了起来,大喊“我讨厌妞妞和妈妈”!然后妈妈就怎么劝也劝不住了,越哭越厉害。

【提问】

大家育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出现负面情绪,而我们的回应让他们越闹越厉害,产生叛逆。

(学习者集体:有,都有。)

【影响】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否定。那在孩子出现负面感受的时候,如果我们采取训斥和说教等对立方式来对待,孩子就会感到孤单、生气、伤心、无奈,进而拒绝沟通、产生疏远。这样长大以后,孩子可能因为感受长期被否认,变得根本不确定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从而随波逐流、缺乏果断;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听不进他人意见,因为积压过多的不满而变得叛逆、自我。

【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人的负面感受呢?如何防止自己不恰当的回应方式不经意伤害到他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的解决方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那么拆页片段已经发给大家了,请大家用一分钟左右时间来阅读以下,读完可以举手示意我。也可以看PPT。

技能点要求3: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技能点要求4: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要求9: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互动】

好,大家看完了,通过阅读片段,大家回答我:

1、对同一件事情,妈妈和孩子的感受一样吗?

(学习者:不一样。)

2、不一样是吧。那妈妈对孩子的感受,回应是肯定还是否定呢?

(学习者:否定的。)

3、恩,那妈妈否定孩子之后,孩子的态度改变了吗?

(学习者:没有。)

对,小伙伴都很棒,对片段理解很到位。

技能点要求8: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What:

那么,片段讲的是亲子之间因感受不同,父母采取否定后产生矛盾的几段情景小对话。

Why:

当孩子出现父母不能立刻理解的语言和行为的时候,父母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帮他们做决定。甚至认为孩子太小的话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感受,粗暴地强加给孩子自以为正确的感受。而孩子被否定后产生困惑和愤怒的时候,我们又往往采取说教、训斥或者其他强制性的方式来对待,导致沟通失败、感情疏远,长期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让自己学会去接纳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

What:【概念辨析】

那在学习接纳感受之前,我们要注意接纳不等于认可。那么什么是接纳,什么又是认可呢?接纳是理解和接受;而认可则是承认和许可。

我们来看个例子,假如一个孩子说“樱桃真难吃”。如果妈妈回答说“你觉得不好吃,可妈妈觉得很好吃”。这个回答的前半句是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接受,代表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感受;而后半句呢,则是表达妈妈对孩子感受的不同意、不认同,因为妈妈存在不同的感受。所以妈妈虽然接纳孩子的感受,但是并不认可。

那如果妈妈回答“樱桃这么好吃,你不可能觉得难吃”。这句回答又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前半句表示,妈妈对孩子的感受不同意、不认同,因为和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是不认可;其次后半句呢,妈妈对孩子的感受进行了否定,也就是对孩子的感受表示不理解也不接受。这种情况,妈妈既不接纳也不认可孩子的感受。

再来,如果妈妈回答“我也觉得很难吃”,这句话又要怎么理解呢?它代表妈妈不仅理解和接受了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对樱桃的味道不满意;同时对这种感受也是同意和肯定的,因为妈妈对樱桃的味道也不满意。这种情况,妈妈是同时接纳和认可了孩子的感受。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更精准地理解接纳这个词:对一种感受来说,我们理解和接受它是一回事,是否同意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可以只接纳而不认可;也可以既不接纳也不认可;还可以同时既接纳又认可。一般来说,偏积极正面的感受是更容易让人接纳和认可的;而偏负面消极的感受则更可能不被接纳和认可。

【知识逻辑】

所以,对一种感受来说,接纳是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感受;而认可则是同意和肯定对方的感受。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因为只有首先接纳了他人的感受,我们才能开启所有其他有效的沟通;而并非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认可,因为存在负面消极的感受,是需要接纳后帮助他人去面对的。

技能点要求7: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细化步骤+正例】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拆页片段所拆解出的方法。关于如何接纳他人的负面感受,我们细化出了三个步骤的方法,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首先,在想要否定他人感受的时候,注意察觉自己想否定他人的意图,察觉之后就要停止想说的否定话语。比如女儿丫丫说“我讨厌妞妞”的例子,妈妈首先要注意察觉自己有想要否定的意图,然后停止自己本来想说的话,也就是不说那句“不许这么说,妞妞不是故意的”这句否定的语言。

第二步,安抚自己直至平静。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之后呢,我们要理性说服自己或者采用深呼吸方式,安抚自己的情绪直到平静下来。比如这例子里的妈妈,就可以在不去否定孩子之后,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把自己安抚好。

第三步,尝试理解对方。提示自己他人的感受应该有其道理,站在对方的立场,尝试去体会和接受他的感受。比如妈妈忍住否定话语之后,应该提示自己孩子的感受应该有他的道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和理解他的感受。比如说,“丫丫,布娃娃被妞妞弄坏,一定让你很难过。”

【适用边界】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法,是同时适用与成人和孩子的沟通的。也就是说,在想去否定他人负面感受时,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及时接纳。

【再举例】

为了大家加深理解,我们再举个成年人之间的例子。

我老公之前在一次考试完毕后,一回家就说“这次肯定没戏了”。我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驳“为什么老说丧气话,还没出结果就觉得不行?”看到这个片段以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根本没有接纳老公的负面感受。那如果用今天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1、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我应该刻意察觉自己想否定的意图,在意识到自己想要否定老公的时候,及时停止否定的话语。

2、安抚自己直至平静。安抚自己的情绪,说服自己对方的负面感受只是一时的,可以深呼吸,可以理性说服,直到让自己平静下来。

3、尝试理解对方。提示自己老公的感受应该有他的道理,站在他的立场,尝试接纳和理解他的感受,可以说“看来考试状态没有达到你的预期,让你很沮丧”。

【预防异议】

1、有人可能会说,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是否意味着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呢?我们说接纳不等于认可,所有的感受都需要被接纳,但错误的行为则应该被限制。而且接纳孩子的感受,会有助于让孩子遵守我们为他设立的界限。

2、那么,一时更改不及,否定了对方怎么办?没关系,对方会帮你纠正,只要不继续否定,我们随时都有接纳他人的机会。改变思维和语言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主观努力和刻意练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可选)

技能点要求10:使用【A2】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接纳他人感受的三个步骤,也就是第一步,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第二步,安抚自己直至平静;第三步,尝试理解对方。现在我们来实际演练一下,未来一个月或者一周内,你会在什么事情上想应用一下这个方法步骤呢?

请大家思考一个场景或者情境,把你想到的那个人与小组成员进行一个角色扮演,也就是编一个包含对话情节的接纳感受的故事。故事设计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对话,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可以先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再来设计对话,一会儿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记得应用我们接纳感受的三个步骤哦。

好,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设计的故事。可以先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再模拟这段关于接纳感受的对话。请第一组先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组:

模拟课堂前检查作业的情景,张老师扮演老师,李跃扮演学生。

老师:谁没写作业自己举手承认一下。

学生举手承认。

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呢?

学生:昨天写完别的科目太累了,就没写这科。

(1、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

老师第一反应很生气,心想这是蔑视我吗?于是想训斥她一顿。但察觉到否定意图后及时停止了想说出来的训斥话语,告诉自己不能这样。

(2、安抚自己直至平静。)

转念想想训斥一顿解决不了问题,也影响师生关系,还打击学生积极性,她以后可能更不学了。理性说服自己后,心情就平稳许多。

(3、尝试理解对方。)

站在对方角度,可能孩子作业多确实挺累,表示理解。

“作业可能是有点多有点难,而时间太少了,相信你也很无奈很烦恼。我们课下可以交流一下如何更好的解决,看看是做一做重点题还是怎么样。”

拆书家:很好,现在我们请第二组来分享一下。

第二组:

模拟姐姐给医护工作者妹妹打电话,约清明一起回家的情景。

笑笑扮演妹妹,曹颖扮演姐姐。

姐姐:小妹,我打算清明回家,你要一起吗?

妹妹:回什么回啊,我们每天任务大的不行,正忙着疫苗接种呢。我没时间回去和你玩啊,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每天四五百人任务呢,办公室压力大的不行,都不按时吃饭,我头大的不行快炸了还回家,我们快忙死了……

(1、察觉否定意图并及时停止。)

姐姐听着妹妹说话,心想这是你本职工作,谁没有忙的时候,你犯得着给我抱怨吗?很无辜的心情,正想回击妹妹,突然想到不行,忍住了否定话语。

(2、安抚自己直至平静。)

深呼一口气,理智告诉自己,最近妹妹确实很忙很累,早出晚归,完不成任务还要接受上级惩罚,心情肯定比较烦躁。这么换位思考后心情平稳多了。

(3、尝试理解对方。)

站在对方角度,表示理解“这段时间你们医护人员确实辛苦,压力很大,平时记得多喝茶水消火,照顾好自己,我回家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技能点要求13: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回应反馈】

拆书家:通过三个步骤的应用将本来的一场争吵化解,最后达成了理解,对吗?

(曹颖:对)

拆书家:感谢大家的分享。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接纳他人的感受。那在此之后,我们要如何帮助他人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呢?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RIA拆书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他人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界定),不再使用说教、否定引发反感、抵触的对立方式,而是运用(行为)今天所学的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四个沟通技巧(澄清),完成一次现场演练(界定)。

【A1】请大家自测

技能点要求11: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在读拆页之前呢,我们请大家先来做一个简单的量表测试题,了解一下自己。那题目已经发给大家了,一共6道题,每道题都有1-6分的不同选项,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第一反应打分,然后把分值加和。给大家一点时间,做完可以举手示意我哦。

【自测量表题目】

1、孩子说刚散场的生日聚会没意思,我会说“怎么会呢?多有趣呀!”

123456

2、孩子一脸不高兴地回到家,我会问他“宝贝怎么了?谁惹你了?”

123456

3、朋友说自己孩子被同学欺负了,我会非常心疼地说“真是太可怜了”。

123456

4、老师罚忘交作业的孩子写生字,我会说“老师也是为你好,对你负责”。

123456

5、孩子摔了一跤,哭了。我会告诉他“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有抗挫折力”。

123456

6、孩子说被朋友误会了,很难过。我会说“你可以和他讲清楚呀”。

123456

总分

【I】解释自测题

我看大家都示意我了,那么这个自测表呢,是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是一个善于帮助孩子面对他负面感受的人。

1、总分10分及以下的小伙伴,有吗?我看到左龙举手了。恭喜优秀的你,是个很棒的父母,已经懂得应用很多沟通技巧,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负面感受。

2、总分在10-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好吗?好的,我看到有三位小伙伴举手了。这个分值说明你在帮孩子面对负面感受方面呢,有一定的能力,离成功只差一点点了。期待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更大进步哈!

3、那剩下的几位小伙伴应该就是25分以上的,这部分小伙伴呢,在帮孩子面对负面感受方面是最具有提升空间的。那今天的学习只要用心投入了,收获也是最丰富的,有助于改变现状哦。

那我们的测试结果呢,仅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原文拆页,那么拆页片段已经发给大家了,请大家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读完的小伙伴呢,可以举手示意我。

【R】阅读原文拆页

技能点要求3: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技能点要求4: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看到大家都读完举手了,那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片段说的是一个人有难过和受伤等负面感受时,希望和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一些做法。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对于一个人负面感受的回应有,给出建议、讲大道理、心理分析、提出问题、过分同情等方式。这些语言是我们出现负面感受时候不想听到的,会让自己的感受更加不好,甚至产生新的负面感受。我们通常会在他人这样不恰当回应自己之后,不想继续这一话题,甚至不想再与对方沟通和继续做朋友。如果我们也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也会与我们疏远,我们一定不希望朋友或者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技能点要求7: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恰当地帮助和引导他人,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感受呢? 我们给出大家四个步骤的技巧。

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比如,丫丫说“我讨厌妞妞”的例子,妈妈在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可以用心倾听和了解孩子的负面感受。只要不否定孩子,孩子会愿意和我们交流的。

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假如孩子这样诉说了自己的负面感受,“这是我最喜欢的布娃娃,妞妞把它弄坏了……”等,我们可以用“恩”“这样啊”简单回应他们。

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我们还可以以理解的方式,站在他们的立场,说出他们的内心感受。比如“你很喜欢这个布娃娃,弄坏了让你很伤心”。

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比如这个例子沟通的最后,妈妈可以对丫丫说“要是妈妈会超能力魔法就好了,可以帮你把布娃娃恢复原状”。

【适用边界】

那我们今天这个帮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四步法,是同时适用于沟通处理成人和孩子的负面感受的。

【再举例】

为了大家加深理解,我再举一个成年人的例子。

假如还是老公考试完毕,回家后心情不佳的例子。我在接纳了他的感受之后,想要应用刚才的四步法来帮他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那么首先,我不能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倾听和回应他,我必须放下手中的杂活儿,看着他,全神贯注地倾听,而不是心不在焉地倾听。(1、全神贯注地倾听)

他:感觉今天应该是考砸了。

我:恩。(2、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他:上午的题目没时间检查,下午有两道题写反了位置。

我:这样啊。(2、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他:我快失去信心了,考不过怎么办?

我:感觉没考好,让你很沮丧。(3、说出他们的感受。)

他:是啊,准备了很久,却没有发挥好。

我:可能判卷老师不介意写反位置,等分数出来没准你是第一呢。(4、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

他:恩,如果是那样,就太开心了。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下次细心一点,总之要做好再考的准备,。

最后,我陪他面对了负面感受,他在我的引导下转变了心情和态度,重新获得了信心,最后自己说出了继续努力和细心一点,做好再考准备的解决方案。

【预防异议】

那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比如——

1、我把他人的感受说错了,怎么办?没关系,对方会帮你纠正。

2、这样太麻烦了,就直接说“我了解你的感受”不行吗?不行,因为这样简单的表达了解,不够有说服力。对方是不会相信的,我们需要把了解细化。

3、假如对方极度难过,什么都听不进去,怎么办?如果这几个方法都不行,建议还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人缓解痛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技能点要求12: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微行动学习环节包含了5个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拆书家提问设计】+【学习者案例记录】

1、【明确问题】

拆书家:刚才和大家分享了帮助他人面对和处理负面感受的四个步骤,也就是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那么大家觉得在实际生活应用中,这几个步骤里面哪个是最难的呢?

(学习者:第一步)(学习者:第三步)(学习者:第四步)

拆书家:1、3、4都有人觉得难,大家觉得呢?我们投一下票。

(经过对三个选项的投票,举手表决。)

拆书家:好,我看到大家大部分都投了第一步,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第一步是最难的。是吗?

(学习者集体:是。)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那么问一下大家,为什么觉得全神贯注地倾听很难呢?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去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呢?现在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写下来你们讨论的几个原因,并选出你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

(大家开始热烈讨论)

拆书家:好,看到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也有了结果,现在我们请小组代表来说一下你们明确的问题本质吧,我们请第一组先来分享一下。

(第一组:

我们想到的几个原因是——

1、不同意对方观点;

2、想要纠正对方;

3、总想表达自己观点;

4、没有耐心听;

5、对方叙述混乱就会容易走神。

其中的本质原因是第三条,自己的表达欲太强。)

拆书家:好,第一组的本质原因是“表达欲胜过倾听欲”。下面请第二组分享。

(第二组:

我们想到的也是五个原因——

1、自己缺乏耐心;

2、内容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和期待;

3、对方说的时间太久了;

4、期间容易受外界干扰;

5、缺少倾听的方法,缺少训练。

根本原因是第三条,对方表达的内容不是自己所期待的。)

拆书家:好,第二组讨论的本质原因是“对方表达的不是自己期待的内容”。那么大家更同意哪个呢?

(通过投票均衡和再次讨论之后——)

拆书家: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所得出的两个本质原因其实有所关联。第二组说对方观点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有兴趣听,而反之则没有;第一组则是对方观点不符合期待,就会出现“表达欲胜过倾听欲”的情况,那么其实第一组所说的“表达欲胜过倾听欲”其实是因为“对方表达的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内容”,也就是第二组的结论是第一组结论的前提。那么,我们得出第二组所说的原因才是最本质的,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集体:同意。)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那么我们通过pk,明确问题本质是“对方表达的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内容”。

(学习者集体:是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那么既然我们明确了问题的本质,那要如何才能克服这个障碍,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什么方法步骤来越过它,成功倾听他人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就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步骤。请大家写下来。分两步,第一步解决目标是什么,第二步解决步骤行动是什么。

拆书家:好,我们请大家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步骤。首先请第一组代表分享。

(第一组:

我们的综合讨论步骤是这样的——

1、端正态度,尊重他人;

2、给自己心理暗示,“临在当下”,集中注意力;

3、理顺对方的思路,澄清其观点;

4、不去打断对方;

5、进行刻意练习;

6、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

拆书家:好的,请第二组来分享。

(第二组:

已经很全面了,我们补充一个关于第三点“澄清”的倾听技巧,也就是通过“三色笔法”进行记录来集中注意力。具体是指,红色代表对方的情绪,蓝色代表对方观点,黑色代表对方的内容,通过“三色笔”记录来梳理和澄清,回应对方的观点和引导对方的需求,最终完成对话和交易。)

技能点要求13: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回应反馈】

拆书家:你是说第一组涵盖了你们的组的步骤,但是在第三步“澄清”的过程里可以应用这个“三色笔”的方法进行记录,提供一个帮助倾听的技巧,对吗?

(学习者:对。)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拆书家:好,感谢大家的认真讨论和用心分享,那我们第二个小组其实是在第一个小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倾听技巧的补充。

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破除“对方所说内容不是自己所期待的”这个障碍,也就是真正能够“全神贯注地倾听”的方法步骤:

1、端正态度,尊重他人;

2、给自己心理暗示,“临在当下”,集中注意力;

3、理顺对方的思路,澄清其观点,可以应用一些倾听技巧,比如“三色笔”法;

4、不去打断对方;

5、进行刻意练习;

6、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倾听技能。

【A2】催化应用

技能点要求10:使用【A2】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刚才我们把今天所学的方法中最难的一步进行了微行动的学习讨论,相信大家再次回到这个四步法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了。现在我们重申一下这个帮助他人面对感受的四步法,也就是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

现在我们来实际演练一下,未来一个月或者一周内,你会在什么事情上想应用一下这个方法步骤呢?请大家思考一个场景或者情境,把你想到的那个人与小组成员进行一个角色扮演,也就是编一个包含对话情节的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小故事。故事设计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对话,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可以先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再来设计对话,一会儿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记得应用我们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四个步骤哦。

好,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设计的故事。可以先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再模拟这段关于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组:

模拟同事之间的对话,李跃和张老师扮演同事。

李跃找张老师吐槽新同事,张老师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倾听李跃的烦恼。(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

李跃:新来的这个同事怎么回事,微信文字通知也不用称呼,太讨厌了。

张老师:哦。(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李跃:直接发截图就了事了,我要是看不见微信就这样不管了吗?至少应该打个电话吧!

张老师:这样啊。(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李跃:太不尊重人了吧,你说是吧。

张老师:你是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希望受到重视,对吗?(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

李跃:对,是这样的。

张老师:别生气了,他这性格估计也呆不久,没准他明天就被调走了呢。(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

李跃很高兴,感觉心情得到了疏解。

技能点要求13: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回应反馈】

拆书家:张老师完整应用了这四步,其中说出感受是说李跃被忽视了,实现愿望是说同事被调走了,是这样吗?

(张老师:是的。)

特别好,下面我们请第二组来进行分享。

第二组:

模拟一次磨课之后主管老师找学生询问反馈。

郭毅超扮演学生,笑笑扮演主管老师。

学生看到管理严格的主管老师愁眉苦脸,认真听他吐槽磨课烦恼。(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

主管老师:同学,我们这次磨课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不太好,我总觉得哪里有些欠缺。

学生:这样啊。(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主管老师:你看咱们这次课程的内容质量、老师的言行举止等等,哪还有不足吗?我知道老师们很努力了,我是不是要求太严苛了。

学生:老师希望呈现一个完美的课程,很重视这次磨课,也希望老师们更加精进,对吗?(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

主管老师:对啊对啊!我生怕课程推出以后评价低,总是想精益求精。

学生:不要担心,老师们都很用心,回去会主动完善自己课程的。等过段时间课程推出后,没准会好评如潮。(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

主管老师紧锁的眉头得到了舒展,有点放松地呼了一口气。

拆书家:感谢大家的分享。

技能点要求10:使用【A2】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布置作业】

好,那我们的分享即将接近尾声了,在分享的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请大家在活动结束的一周内,留意一下他人有负面感受的时刻,比如孩子说他不想写作业,比如老公说领导太不近人情,比如朋友说丢了钱包……等等。请大家用今天帮助他人面对负面感受的四步法来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转变。

之后可以将实践应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呢,通过微信的方式反馈给我,提前感谢大家的配合哈。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一天后,学习者李跃将和女儿之间的应用反馈给我。

时间:次日下午。

地点:家中。

人物:李跃和女儿。

起因:女儿心爱的羽毛笔丢了。

经过:

李跃看到女儿放学一进门就哭着鼻子,直接冲妈妈走过去。李跃放下做饭的工具,准备好全神贯注地倾听。(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

女儿:“妈妈!我的羽毛笔丢了,呜呜呜呜……”

李跃:“这样啊。”(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女儿:“唐唐说用一下就给我,我记得他放在我的笔袋里面了,可是没有了!”

李跃:“恩。”(第二步,用“哦”“恩”“这样啊”来简单回应;)

女儿:“我明明记得他放到笔袋里了,我后来没有再用过,找不到了,呜呜。”

李跃:“宝贝心爱的羽毛笔丢了,这让你很难过。”(第三步,说出他们的感受;)

女儿:“是的妈妈!那是你买给我的生日礼物!”

李跃:“如果妈妈会变魔术就好了,可以帮你把它变回来。”(第四步,用幻想方式实现其愿望。)

女儿:“会魔术?那就太好了,可以帮我变两支。”

李跃:“当然可以。”

结果:李跃通过方法步骤帮助女儿面对了负面情绪,并转变了女儿的心情。

【结语】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学习。今天我们学习了接纳他人的负面感受,和此后如何帮助他人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希望大家真正能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学以致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