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1.03.30 青岛五月风分舵市区码头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区分评论和观察

开场:

开场 2分钟 "大家好,我是孟伟,这次是我的2-2级别的现场拆书,先介绍下我的两个标签:1一级拆书家;2飘移哥。主要说一下“飘移哥”这个事,因为我的工作是做门窗,我设计生产一种推拉式的密封性好的窗,叫飘移内倒窗,类似于别克GL8商务车的开启方式,密封比较严,开启不占室内空间,这种窗叫飘移内倒窗,因为这个同行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飘移哥”,我非常喜欢我这个工作,也很喜欢飘移哥这个标签,希望大家能记住我。

今天我们的拆页选自《非暴力沟通》第29页,主题是:如何通过观察表达事实

F:《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人际沟通方面的权威专家,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即通过沟通4步法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而又尊重倾听他人(四步法:1什么是我的观察,2我的感受如何,3哪些需要导致我的那样的感受,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他在本书中介绍了“非暴力沟通”这种人与人交流的方式,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A:《非暴力沟通》本书在豆瓣网上的评分是8.4分,被罗振宇、樊登等文化名人多次倾情推荐,该书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著作之一,其他沟通类书籍大多偏重理论,这边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作者亲身经历作为案例,像一则则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

B1:现在我问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

您有没有和亲人或者爱人吵过架?

你有没有被朋友或同事特别不理解的时候?

您有没有和陌生人产生矛盾甚至有严重冲突的时候?

读完这本书,我们都能在自己现有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减少刚才我提问的那三个问题对你造成的困扰。

B2: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会把观察和评论混淆,而观察是非暴力沟通四步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日常沟通中,明明你自己想心平气和的沟通,但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觉得你在上纲上线的去批评对方,最后的沟通不欢而散,甚至大吵一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掌握观察两个步骤,表达观察到的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预防沟通中的冲突,进而形成良性沟通。

学习目标: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现场使用“表达观察,减少评论”的方法和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观察到的事实和感受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阅读原书拆页 2到3分钟

原文拆页我已经给大家发下去了, 大家现在用大约2到3分钟的时间阅读下,读完了的同学请给我举手示意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分享便签 举例子/不这么做的坏处 3分钟

好,大家都读完了,为了一会讨论方便,我们以这个桌子为界限。小喆和大白为第一组,小喆为组长;这边建军老师你们为第二组,建军为组长。

What 这个拆页讲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案例故事,说的是在《非暴力沟通中》 我们不要做评论,而是要讲出观察和事实。 这样能更准确的表达我们的需求,对方也能更理解我们的诉求

Why 在沟通过程中,通过表述观察,表达的内容上就会就事论事,焦点放在客观事实上,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而带着评判的表达,却容易激发对方的防御心理,刺激对方找他自身的借口,或者在你的语言中找你语言里的漏洞,从而对你形成反击,甚至和你争吵,无法达到一开始沟通的目的。

How 如何做到表达观察而避免评判呢?

第一: 表达观察的事实,表达你具体时间,具体空间,具体事件里的客观事实或者对方的具体行为,而不是评价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昨天晚上(时间)我看到你把脱下来的脏衣服直接扔到了床上(地点,事件,人物)这就是事实;而不是说我觉得你是个邋遢的人,这个就是评论。

第二:表达感受。他在做那些事时,你的感受,或者客观事实发生时,你的感受,如:不安、焦虑、担心,害怕,等等。拆页中校长的行为让教师们感到不安。我上面的例子就是:昨天晚上我看到你把脱下来的脏衣服直接扔到床上,让我感觉卧室里很乱,我不喜欢卧室里乱糟糟的样子,这就是我的感受。

Where 在你工作中,生活中,与家人或者同事朋友沟通的场景都会用到这个知识

预防异议

预防疑义1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这样讲话太啰嗦了,我要表达的意思我机关枪一样讲完我就痛快了,我还管对方感受干嘛?但您仔细来想一想,你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想和他吵架冷战吗?你噼里啪啦的一顿评判,你是心里痛快了,对方心里可能就不痛快了,事情解决了吗?对方就认为你的这些评判是在针对他,你在批评他,你在贬低他,对方大脑里总是想着如何反驳你,找出你的缺点和错误,再指责你,这样所有沟通都变成争吵了。为了最终目的,我们不要怕这个知识麻烦。

预防疑义2 还有同学说,我这样跟家人和朋友说话,很不自然,我们喜欢很随意的沟通,按照拆页这样说话就显得没有感情了,其实对待陌生人和对待家人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冷冰冰的说话。 大可不必这么担心交流不自然的问题,因为使用这种不带评论的观察方式沟通,他们都会慢慢的更喜欢你!你会发现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的表述方式,改变他们对你的的脾气和语言,您们争论少了,吵架的机会减少了,办事情顺了,省时间了,还有点心有灵犀的感觉,你一说对方就理解,你一说对方就认同!你们的感情会变得更好,而不用担心这样说话不自然。

【举个例子】

比如大上个周五早上,6点半开始叫孩子们起床吃饭,因为我们7点钟之前要准时出门,晚了路上车多,孩子上学就会迟到,我就喊特特快点起床,吃了饭就的出门。可能是孩子还没醒过盹来,5分钟了还没穿衣服,我就开始大声喊:特特,你啥时候能改了你磨磨蹭蹭的毛病?都几点了,再晚一会就上学迟到了!孩子让我这一吼,可能害怕了,也很快就穿衣服了,他一边穿衣服,一边抱怨:我哪里磨蹭了?爸爸,我觉得你才磨蹭呢!、你自己的拆书稿不也是磨磨蹭蹭的写不出来,每次都是老师催你你才交作业!当时就是让我感觉哭笑不得的,这孩子总跟我顶嘴,有点像孩子长大了开始叛逆期了。

A1+按照这个拆页知识,要是能回到上周五,我会运用观察表达我可以这样沟通:

第一步表达事实:特特,现在已经6点半多了,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早饭,爸爸已经是第二次叫你起床了。

第二步表达感受。你到现在不起床爸爸觉得很着急。我担心你今天上学会迟到。

这样他可能就不会反问我拆书稿写的不及时的事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便签分享

A2催化应用

(分布催化1)场景 8分钟

那现在请你想想明天,或者即将到来的下个星期,你有没有要需要和别人沟通的场景?

比如明天早上在你的公司早会上,你要和你的同事沟通关于工作进度的事,有没有?

比如明天上午在你的办公室里,你要和你的客户沟通关于合作细节的事,有没有?

再比如明天晚上在你家里,你要和你的爱人沟通关于孩子学习成绩的事,有没有?

类似这样的场景,请你选择或者想象一个将来的沟通场景,按照刚才的分组在小组内和伙伴们分享你选择的场景,时间是3分钟。3分钟后我请一个同学给大家分享下他选择的场景。

学习者场景分享实录:

健军老师 : 我办公室里一个同事周一早上的例会经常迟到,几乎每次都迟到,我以前跟他讲时就说他,你怎么总是天天迟到,他当每次都能找到理由,也不高兴我们这么说他,我们大家说他迟到的事,他会说我哪有天天迟到,今天不就是差几分钟的事嘛。

(分布催化2)使用拆页知识行动

接下来,你还处在你刚才选择的将来的场景下,你想象一下,当这个场景真的发生了,你正在和对方沟通,要开口评论对方了,突然,你想起今天学习的拆页内容了,你要通过观察表达事实,表达你的感受,比如像刚才健军老师说的他的场景,你刚要开口埋怨这个大姐迟到了,刚要指责她说你怎么每次早会都迟到呀?这时话到嘴边了,突然想起来你要和大姐沟通时尽量避免评论,只表达观察,你意识到万一你说了带有评论的话,大姐听了可能会生气,可能反驳你,那就麻烦就更大了,那你按照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该怎么表达出你的观察,表达你看到的客观事实,避免评论呢?

下面,再以3分钟为限,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自己选择的场景,还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请每个小伙伴都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3分钟后我请一个同学分享下他的案例

学习者场景分享实录

小喆老师:我明天要给学生家长回电话,学生要入学高中了。家长前面跟我沟通时评价这个孩子不能承担压力,碰到一点事情,这孩子就退缩了,我明天跟家长回电话时,我要询问下这个家长,你是看到孩子具体做了哪个行为,让家长感觉孩子不能承担压力,哪些孩子的行为和语言让家长感觉这孩子碰到困难就退缩。这样的沟通可以让家长能意识到家长和孩子之间不是对抗的。

结束语:我觉得这个拆页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运用的每个生活细节,所有我希望今天的拆书活动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帮助。 今天我的现场拆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