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No.139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辨别和过滤信息噪音? 学习目标: 辨别和过滤信息噪音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倩倩。用三个标签描述下我自己吧!
“大红色性格”:乐嘉性格色彩测试后,我是大红色性格,热情,真诚,喜欢有趣的事物。在拆书帮里,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这是我一直在这儿的原因;

“运动”,平时喜欢爬山,跑步。别看我是个黑妞,人家其实之前白着呢。都是年幼无知爬山不涂防晒导致的。。。五大名岳至今爬了两个,泰山和华山,都是独自去的,爬上去,爬下来。周末的时候也经常去北京郊区爬山。下个月会到野三坡进行30km的“挑战8小时”徒步越野赛。

“心理学学渣”,大学学的是这个专业,弄的大家一知道专业就说:那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宝宝真心不知道啊。现在很多人都对心理学感兴趣,作为一个所谓科班出身的人,我一看理论就要睡觉。但为了不给专业丢脸,我还是勉强的读几本通俗易懂的心理书吧,至少赶上平均水平。所以,今天拆的这本书就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达人采铜的《精进: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拆书帮介绍】

14年X月X日在豆瓣上接触到的,完了就一发不可收拾,感觉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辨认“信息噪音”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

如果用变换时间尺度的方法,去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追求“长久受益”的信息模式,就不难把那些“噪音”辨析出来,并且过滤掉。你主动过滤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着你越有富余的时间,精力甚至脑力来寻找和领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当我们用“时间之尺”丈量历史中的自己,与那些杰出人士相遇、交谈,你就会发现,与同时代人作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没有必要在这种比较中自我怀疑、自怨自艾。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生活中,我们总有这样的感受,每个人似乎都是低头族,微信,微博,爱奇艺的各种综艺。好像所有的时间都被这些给霸占了。年初定的看多少本书,现在反思下,完全看过了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呢?都在各种八卦,各种点赞中度过了。

你可能记得一年前拆的书,却很难记起那时候关注的八卦了。

这些信息都是信息噪音,他们侵占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辨别呢?就是把这个信息放在时间长河里,用时间的尺子量一量,这条信息,是让你即时兴奋,还是长久受益呢?


比如,朋友圈的每条动态,只是让我们即时兴奋一下,感觉到自己对生活很有掌控感,知道每个朋友都在关注着什么;八卦圈,让你知道最新潮流,却不能够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不如把信息的方式转化为:可以长期获益的。长期获益的信息有很多:读书,学习烹饪,英语,写作,演讲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阅读了这个片段后,我开始留意自己生活中的“信息噪音”:综艺节目与刷微信。跑男,笑傲江湖,中国好声音,极限挑战,这些都是以前必追的。研究表明,我们平均6分钟刷一次微信,我也是其中之一吧,用我妹妹的话说,拿上手机俩小时不带挪窝的。

自从看了这点后,我就有意识的停用了朋友圈功能。把时间浪费在有长久受益的事情上,比如微信读书上,截止到现在,本周在微信读书上,已经有4小时36分钟的积累。



A2规划应用

1 综艺尽量少看,可以换成经典电影,一席演讲或者网易公开课。

2给自己换个朋友圈,朋友圈可以是采铜,可以是吴晓波,可以是曾国藩,每天刷新下他们的动态,也是极好的。

3微信读书,一周10小时。积少成多,相当于读了一个工作日的书。想起来都是成就满满的。


最后,把时间运用在值得的信息上,什么是值得的呢?看看它是否会让你长期受益!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