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王靓,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1.闲鱼搬运工2.运动爱好者 3.目标管理践行者,对于目标管理的道法术器我学了很多,可是自己并没有完全的知行合一,一直还在践行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很高兴在拆书帮能与大家结识,和大家互相学习、成为终身成长者是我来拆书帮的初心。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邹小强的《只管去做》,黏出来的知识点是如何养成好习惯。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3分,也是被众多拆书家拆过N遍的书,希望我带拆的这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养成一个好习惯。现在给大家几分钟进行阅读原文
原文片段:
养成习惯的秘密:“习惯回路。”习惯是这样产生的,首先我们会收到某种暗示,然后就会产生惯常行为,接着获得奖赏。因为这种奖赏,下次我们收到同样暗示的时候,还会产生惯常行为,整个回路是由某种内心渴求所驱动的。举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没事看微信,这个习惯让我们又爱又恨。你看地铁上全部都是低头族,有时候连开会都看个不停。我们怎么就无意中养成了这个习惯呢?其实它也是符合习惯回路的,当我们在地铁上有点无聊的时候,这就是暗示大脑会产生“做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的渴求。这种渴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变强。越是拒绝,越会变强。默认情况下我们就会拿起手机看微信,这就是惯常行为。看微信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奖赏。那么地铁上看微信这个习惯就养成了,这就习惯回路的力量。
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
“习惯不能被消除?那我们经常说的改掉坏习惯是怎么回事?”小强读到这个地方忍不住问老付。
“给你做道选择题:如果你想改掉地铁上看微信的习惯,你想采取的做法是什么?
A.设置一个倒计时,告诉自己只能看三分钟;
B.坚决不动手机,忍住不看微信;
C.无聊的时候打开手机听听音乐;
D.给自己找很多事,然后就没时间看微信了。”
“我通常的做法是B。。。。。”
“我会选C。这种做法没有改变暗示,我们仍然会感到无聊。也没有改变奖赏,听音乐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也过得很快。也没有消除自己内心的渴求,我们还是做点什么打发时间,只是改变了习惯行为而已。这就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的意思。很多人想改掉玩游戏、吃零食、咬指甲的习惯,但都是在跟自己对着干,强迫自己改变,从来没有想过,不做这些事情的话,做点什么才能同样满足内心的渴求呢?”
I行动建议HOW
这个片段是说习惯的产生是有一个闭环的回路,所以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具体做法:
第一步:接收暗示(接收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大脑发出的暗示,内心的渴求)
第二步:识别行为(识别在这个特定环境下或是特定氛围中,自己隐性的渴求显性出来就是行为即惯常行为)
第三步:替代习惯(用另外一个行为替代当下我们想改变的行为习惯)
第四步:获得奖赏(内心渴求得满足,获得奖赏,形成良性的循环,从而养成好习惯)
举个案例:
以前我给自己立了个flag早睡,所谓早睡是在凌晨12之前睡觉,实际情况是每次睡觉前总会刷会小红书,然后越看越精神,最后是flag没立成功。
之所以flag没立起来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时间还早,这么早趟下很难受,貌似只有晚上躺在床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所以就想看会手机,本来想用看小红书让自己看着看着能有困意,但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早睡,还越睡越晚。后来我用手机听郭德钢相声的习惯替代了刷小红书,效果呗好,不仅睡的早还睡的好。
Why:
所以说习惯回路的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有意识的替换到惯常行为,通过良性循环,让自己培养出好习惯。
现在我们了解了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回路的,想改掉一个习惯需要用另外一个习惯替代它,而不是压制它,步骤分为四步,现在请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我们分一下组,这边是第一组(左手示意),这边是第二组(右手示意),我们先在小组内分享,时间5分钟,然后请一位发言官分享自己的案例。
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请1位发言官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分享的案例是家里小孩白天不写作业,打游戏。
大脑暗示:觉得时间还早,晚上再写,内心渴求:怎么打发时间呢,打游戏。获得奖赏:打游戏通关的快感有成就感,沉浸在游戏中可以什么都不需要关注,满足当下不想写作业的心里渴求,所以白天打游戏晚上再浑浑噩噩写作业的习惯就养成了。
谢谢这位发言官,A1是指向过去,刚才大家都进行了过往经历的分享,接下来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后,未来的应用计划,请写在A2方框中,A2指向的是未来,具体的行动步骤,而不是口号
给大家一个SMART参考(避免知识的壁垒)
找一位发言官分享(看时间也可不邀请发言)
总结:
Where
最后回顾一下习惯回路的四步,第一步接收暗示,第二步识别习惯,第三步替代习惯,第四步获得奖赏,同时这个方法适用于自己对于好习惯的培养,同样也适用于辅导他人。
以上是我带拆的内容,谢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