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珞珈分舵20200606线上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描述性的称赞

开场: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奇拉的1-2的拆书分享,我的真实名字叫朱娣娣。惯例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标签一:热衷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标签二:头条育儿类原创作者 标签三:一级拆书家。

来拆书帮是因为COCO的“传销”,她的推销太有魅力了,让我觉得不来拆书帮一定是损失。于是在上完她的工作坊以后马上就参加了拆书帮的活动,并去上了赵周老师的学习力导师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啊~

下面步入正题,今天我要拆的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作者是阿黛尔和伊莱恩,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这本书被翻译成30种文字出版,并且已出版30年还经久不衰,足见这本书在育儿方法的经典。这本书通过生活中的常见案例的分享,总结了6种实用的方法,让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沟通。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她们都有三个孩子,养育三个孩子的日常繁琐不是简单的1*3的关系,时间精力的分配曾让她们一度焦头烂额。于是他们去上了一门家长课堂,这门课的老师就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作者吉诺特博士,在博士的带领下,他们学会了一些新方法,开始走向了美好生活。于是她们希望其它的父母们也能够能效仿这些有效的方法,便总结经验写成了这样一本书。

好,接下来我们开始拆书的第一个步骤,R,阅读原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进行原文阅读,阅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谢谢。

R:阅读原文片断

摘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190页

上面列的并不是标准答案。这里也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关键是告诉孩子一个他以前不知道的词,能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个人之所以比较喜欢这种方法,是因为它切实可行。它是一个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然后大声说出你所看到和感受到事物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会产生这么意义深远的影响?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孩子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他能做个礼物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安慰,他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他能写出感人的诗篇,他能做到守时,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主动、灵活。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没有人能夺去。今天有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个“好孩子”,明天有人可能对他的评价是个“坏孩子”,但是他用康复卡鼓励妈妈的那些时光以及他不知疲倦坚持学习的那些日子,在他心里是不会被抹去的。

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解

今天我们看的片断,讲的是赞赏、称赞孩子的方法。

【What】那首先什么是称赞呢?称赞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赞扬,即对某件事的认同的基础上觉得它做得好。可以看得出来,称赞是针对行为的。

【Why】《自尊心里学》一书里提到过: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还会影响思维方式 、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既然孩子的自尊如此的重要,那我们怎么帮助他们获得呢?当然不只一种方法。实际上每次我们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自己机会做选择等都是在增加他们的自尊。那正确的称赞孩子,就是一种让他们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的方法。

生活里,称赞无处不在。但常见的像“你真棒”“你太厉害了”“666啊”“你怎么这么美”等等,书中把这种带有评价事物或者人的词语的称赞称为“评价性”称赞。

有时候使用“评价性”称赞,去赞赏他人时,可能会得到孩子这样的反馈:我一点都不棒!(赞赏被否认,上面的例子也有可能会有这种结果)或者孩子可能会有“我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吗?”这样的疑问(赞赏被人怀疑)。

所以这说明一个问题:使用赞赏也是需要谨慎的。

【What】那么当我们确实想要称赞孩子时,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的赞赏即不被否定,也不让孩子们产生怀疑,还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和认可他们自己的能力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方式,就是“描述性”的赞赏。描述性赞赏就是描述自己看到的,自己的感受。

怎么样区分“评价性”称赞和“描述性”称赞呢?首先,评价性的称赞,是抽象的,是没有事实直接说结论的;描述性的称赞是具体的,是先描述感官事实再加上一个感受的。比如,当孩子拿着一幅画过来给你看时,如果你说:好漂亮啊,好美啊。就是评价性称赞。如果你说:我看到这上面画了3棵大树,树上停着一些小鸟。也用到了好几种颜色,这让我感觉好鲜艳,好生动。这就是描述性称赞。

【How】“描述性”的赞赏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操作:

第一步描述我们所看见的内容,或者听到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去描述孩子行为结果带来的直接的视觉/听觉场景。这一点需要我们用心的去看,去观察。

第二步,描述你的感受。就是针对你所看到的场景,去体验,说出你的感受。需要是真实的你体验到的,好的感受。这一部分需要我们提升我们自己的感受力,在生活中去觉察自己的体验,才能做得更好。

第三步,再将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要用到的就是提练总结,从你所见->所感->到提练品格、特质。

这样孩子就能得到正向的反馈,然后才会产生更多的好的行为(正如成甲的《好好学习》里提到的:人之所以没有变化,是因为没有得到反馈。那孩子得到了反馈,就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好的行为了)

当然,如果说有时候一下没有注意,下意识的就说出了“你真棒”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自责,只要在心里马上“咯噔”一下,赶紧转换赞赏的方式,在“你真棒”的后面填补上描述性的赞赏就一样能帮助到孩子了。

如果第三个步骤,实在想不到一个词来总结行为的话,省去只用前2个步骤,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感受,其实也很好的。

同时,这种称赞也不仅只能使用在孩子身上,朋友、同事身上都是可以。

说一个我自己特别深的感受,那就是在上PET的工作坊时,有一个环节,是工作坊其它成员提供一些话语,我来感受那些话语带给了我什么。当有人评价我“你真是一个好妈妈”时,我心里真的产生了这样的否定感,我不是好妈妈,我都没有让我的孩子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我也会在他磨蹭时吼他。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又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称赞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我跟大家分享的原因。我想如果我收到:你能每天都为你的孩子读绘本,我很难做到,这件事情启发了我。谢谢你,你真的很能坚持。这样的称赞,我想我应该会脸红并且觉得,嗯,我就是这样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读过了这个拆页,了解到了称赞的一种方法。那按我们刚刚分的组,请每个人回忆一下最近2周内收到的称赞或者是给出去的称赞,是评价性的称赞,还是描述性的称赞呢?请各位具体描述一下。

我们花大约2分钟的时间请小伙伴们在组内互相分享一下,然后我来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好的,我们结束第一次的讨论,邀请夏小雪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学习者:昨天下班回家,看到家里的玩具到处都是乱七八槽。我与孩子间产生了这样的对话:

我说:孩子,你怎么这样,东西怎么丢得乱糟糟的。快去收拾一下。

孩子就去收拾了一下,收拾完之后孩子过来求表扬:

孩子:妈妈,你看我收拾得好不好啊。

我 :嗯,很棒。

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谢谢夏小雪的分享。拆书是为了让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应用于生活中,接下来我们设想一想,有没有最近的伴侣/朋友/孩子做了一些值得称赞的事情,可我们还没有给出我们的赞扬。在未来的一周内,如果你的伴侣/朋友/孩子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你将怎么样去运用今天学习的“描述性”称赞去称赞他,表达我们的感受呢?时间2分钟,请大家只需要用简要的语言写下完整的3个步骤即可。

同样的,请先在组内分享,然后我们再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们邀请刘秋芳来分享一下:

刘秋芳:下周我的孩子洗完碗以后,我会这样称赞:

你今天帮妈妈洗碗了,我看到碗洗得很干净,然后灶台上都收拾了,连抹布都洗干净放在灶台上,我觉得非常整洁。你帮妈妈减轻了负担,我很开心。谢谢你!你这样做家务,让我觉得有责任感。

我的分享到这里。

好,谢谢刘秋芳的分享。 可以看到,有描述性的称赞是会让人感觉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在生活中也能体验到使用描述性的称赞,带来的美好感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