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 所属活动: 台灣籌備分舵第6次過級06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自然學習計畫模式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March!每天坚持前进1小步的March。今天很开心和大家一起学习,期待我们共同成长。

二、【学习目标】

拆书帮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行为的改变。所以我们本场学习的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用自然计划的步骤来安排规划個人生活中的事情(如:環境整理)。

三、【学习分组】

为保证学习效果,今天人數較少,直接分成1组。

【图书介绍】

今天分享的拆页源自《搞定》一书。

【Feature特征】-

这本书在2016年出版,作者戴维‧艾伦是全美前五大高阶经理人教练,他是工作效率大师,建立一套时间管理系统,他在本书中讲了搞定5步骤,系统性的从准备、收集、理清、组织和回顾等步骤,让你事情再多照样做好帮助你远离压力,提高效率,享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Advantage优势】

这本书和其他时间管理书籍相比,是一本权威的书籍,用系统性的全局观点引导你管理好时间和人生。这本书在全球狂销200万册,是亚马逊书店排行榜/时间管理类Top1,也是500大企业的抢修课程。

【Benefit利益、好处】:

【B1】你有没有过大脑中时常萦绕着许多你想做或需做的事情,而让你感觉时间不够用、压力很大的经验?若你想提高时间管理和高效做事的能力,你可以从本书得到一些启发。

【B2】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拆页主题是自然计划模式-「简单案例:计划外出用餐」。这次拆页中的流程步骤,能够让你随兴且自然的情况下思考事情并深入勾勒构想和细节,能夠提升你的創造力和計畫力。

关于图书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简单案例:计划外出用餐」,看完后请举手一下就可以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简单案例:计划外出用餐

上次打算外出用餐时,是什么引发你最初的动机?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填饱肚子、与朋友交际、庆祝特殊日子、敲定一笔生意或与情人约会。只要以上任何理由变成想要采取行动的意向,计划便会萌芽。意向就是目标,会自然而然触发心里计划的流程,而原则则会为计划设定界线。人们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外出用餐的原则,但其实萌生的想法都不会超出此界,包含:食物与服务水平、经营能力、便利性和舒适性等都可能有所影响。无论如何,目标和原则会定义计划的动机与界线。

一旦决定要实现的目标,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什么?应该不是「计划书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点IIA.3.b.吧?最初的想法比较可能是「乔凡餐厅的意大利菜」、「坐在小酒馆的露天咖啡座」,或是想象可能会体验到的美好画面,甚至是今晚最终的结果。想象的内容可能包含一同用餐的人、气氛与结果,也就是想象预期结果的画面。目标是外出用餐的原因,而画面就是想象现实生活中最可能实现的样貌、声音或感受等情境。

一旦定义出预期结果的画面·大脑自然而然会开始做什么、想什么呢?比如:该几点出发?晚上有营业吗?餐听会客满吗?天气如何?该穿什么衣服?车子的汽油够吗?大家有多饿?⋯·这就是脑力激荡。「问题」是自然产生的。任何尚未实现的承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大脑会留意到预期结果与现况之间的差距,然后开始试图填补空白,藉此化解认知失调。这就是自然计划中「如何阶段」(how phase)的起始点。不过,这种思维模式有点随意和随机,光是为了外出用餐就可能浮现许多不同想法,但其宝不必全都写下来·只要在脑袋里把流程跑过一遍即可!

人一旦产生大量构想与细节,就会忍不住想要构成要素。例如你可能会浮现「必须先搞清楚餐厅有没有营业」或「打电话给安德森,问他们一家人要不要一起吃个饭」等念头,这些与结果相关的想法会让大脑自动按事件的构成要素(子项目),优先重点或顺序开始分类。构成要素可能是「安排好对象、地点等相关事宜」:优先重点可能是「确认对方是否愿意共进晚餐,这件事很重要」;顺序则可能是「首先必须确认餐厅有营业,接着打电话给安德森,然后才是换衣服准备出斗」“就是自然计划的细节,其本质囊括桃战、比较与评估:有件事比较好、比较重要,或比其他事更优先。

最后(假设真的要投入某项项目-以外出吃晚餐为例)。请将焦点放在必须采取的下一步行动,确切落实构成要素中最优先的部分。例如:打电话到CafE Rouge法式连锁餐听,询间今天是否有管业,然后订位。

无论每天要完成什么事,自然都会包含这5个做项目计划的阶段,也就是做事的方法,包括:吃晚餐、度过悠间的夜晚、开发新产品、筹设新公司等。整个过程就是:产生想宝现某件事的冲动,然后想象预期结果、冒出相关构想,再将想法分类,安排到某种架构中,最后决定能让事情开始成真的具体行动。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想太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拆页给我们提供一个大脑完成任务前会经历的五个阶段步骤,称为「自然计划模式」,我们在想事情时,常会包含这五个阶段步骤,这种做事方法的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想太多。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没有依照这个方法来进行,我们会缺乏一套步骤流程来引导我们,那么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摸索事情的流程和规画。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

如果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进行,利用这套步骤流程来引导我们,可以大大舒缓我们的压力和取得更好的成果,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How】(具体怎么做-细化步骤)

原文拆頁中提到提供人的大脑在面对任何一项任务的时候,都要经过「自然计划模式」的五个阶段步骤,我將第一階段新增1個步驟,總共有6个步骤,分述如下:

1.思考理由-多问「为什么」?思考「为什么」的价值),

如:外出用餐的原因,如:和朋友交际、庆祝特别日子、敲生意或情人約會等。原因(理由)会形成行动的意向(目标)。

2.界定原则-思考你的原则(标准、价值),

如:食物和服务水平、经济能力等。

3.展望结果-想象自己想要的结果,勾勒画面(样貌、声音、感受等情境),如:外出用餐的画面。

4.脑力激荡-大脑浮现各种想法和状况,

如:餐厅是否有营业?几点出发?。

5.组织整理- 分类(构成要素)、优先重点、顺序安排,

如安排对象地点、确认对方是否有意愿、先确认餐厅有营业再约朋友。

6.下步行动-针对最优先事项,确认下一步行动。

如:打电话问餐厅。

舉個例子:

上週六,社群夥伴一起約好下午上課,希望我幫忙找一間餐廳,目的是在大家先聚一下,用完餐後一起去上課(理由)。我開始思考找適合的餐廳,如:離上課地點車程不超過10分鐘,越近越好、吃飯時間有限,簡便就好,預算300元上下/人、環境清爽適合聊天(界定原則和標準)。希望達到的結果是四個人在清爽的環境下悠閒的吃完飯一起去上課(展望结果)。我開始思考高鐵到站時間、到餐廳所需時間、餐廳營業時間、停車狀況…等(腦力激盪)。思考完後,先挑選離上課地點方圓10分鐘車程的區域,用GOOGLE查詢適合的餐廳,挑選有營業的餐廳,在這個過程中看了幾家餐廳,發現有一家平價簡約的日本料理店很適合(组织整理),。

最後,打電話到日本料理店詢問後直接訂位(下步行动)。

【Where适用边界】-【适用】【不适用】

「自然计划模式」适合你面对各种事情时,可以用一种随意、非正式模式的思维类型来做计划,对比正式的项目计划,能用最小的消耗创造最高的价值!但这个方法比較隨興,不太适合在正式会议場所中使用。

【避免异议】

通过以上的做法可以帮助你依序思考规划事情,提高效率,但你可能会觉得,做一件事情需要这么多步骤,还要思考目标和结果…等,真的太麻烦了,直接做不就行了吗?

事实上,不这么做可能会更麻烦。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套流程来指引我们,我们可能会偏离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反复规划和处理事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

好,下⾯我给⼤家1个场景,我们做⼀个现场演练。

场景:

周末快到了,老妈/老公/老婆交代你一个任务,过完年后家里环境又变乱了(客厅堆了一堆饼干、食物,书房的书堆满地…等等),要你把家里的环境整理打扫干净,让家里整齐干净些。你听了这个交代后,也觉得该好好整理家里了,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面对这个任务呢?

【A3指令】请各位⽤今天学的⽅法进行小组讨论,应用今日所学的知识点来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大家可以利用我提供的那份表格書寫。演练时间5分钟,之后请1位⼩伙伴展示你们的方案。现在请⼤家开始讨论。

时间到,接下来请一位⼩伙伴,来给⼤家分享⼀下你们組的讨论和方案。

【学习者分享】

小组伙伴分享:

1.思考理由 乾淨-舒服、不怕外人来家裡、 整齐-找物方便,做事有效率

2.界定原则 先”断捨离”不必要的东西,乾淨-不怕外人来家裡、整齐:清空平面

3.展望结果 儿子说家裡很乾淨

4.脑力激荡 大家一起整理,各自认领

5.组织整理 人:我、老公、小孩,事:打扫,地:各自负责区域

6.下步行动 先行预告:週六整理,整理完成的奖励:週日开心出去玩

【结束语】

掌声感谢,看的出这位小伙伴已经掌握了「自然计划模式」的6个步骤的用法,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最后,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个方法有哪些内容,分别为1. 思考理由、2.界定原则、3. 展望结果、4. 脑力激荡5.组织整理、6.下步行动。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