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好!我叫王志旺。志向远大的志,旺旺雪饼的旺。我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像旺旺雪饼一样给大家带来美好的成长体验。
今天的拆书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自我介绍、拆书帮介绍和读书分享。
首先是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
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机械设计师/运动爱好者/成长中的拆书家。
第一个标签,机械设计师:就职于航空工业,负责飞机的起落架设计;
第二个标签,运动爱好者:喜欢游泳、打羽毛球,近两年迷恋单板滑雪,春节期间成功教会了媳妇和两个儿子滑雪。
第三个标签,成长中的拆书家:今年的目标,成为三级拆书家,每月拆两次。通过拆书,自我成长、赋能他人。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拆书帮介绍。
想要了解拆书帮,首先要了解拆书法。拆书法是一种读书方法。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拆书法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将知识拆为己用,转化为读者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三张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原文、联系过往的经验、规划未来的行动。详见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分舵。比如我们西安的古城分舵。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家的晋级之路分为1-3级,共9个关卡。通过这些关卡,将拆书技能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让升级者逐步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初级学习者,晋级为能通过阅读解决自己问题的高级学习者,甚至是可以指导启发别人的学习促进者。
今天,我分享的拆书页出自《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我家有两个男孩,一个6岁一个4岁,正是猫嫌狗不爱的年纪,家里常常会鸡飞狗跳。我急需学习育儿知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片段中提到的“积极倾听”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技巧。
下面,请阅读我发给大家的拆书页。阅读完之后举手示意。
R 原书拆页,《P.E.T.父母效能训练》,第3章第5节“积极倾听”节选。
如果父亲能够正确地解码,他就会明白孩子已经饿了。但是,万一父亲把这个信息解码为孩子是着急要吃饭,以便能在睡觉前出去外面玩耍,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整个沟通过程便中断了。但是,矛盾就在这个地方——孩子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发生的,正如父亲也不知道,因为孩子无从知道父亲内心的想法,就像父亲无法看透孩子的想法一样。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经常产生问题的地方:接收者误解了发送者的信息,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解的存在。
然而,假设父亲决定检查一下他的解码是否正确,以便确定自己是否有误解孩子。他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就可以了——让孩子知道他解码过程的结果:“你希望在睡觉之前出去玩。”现在,在听到了父亲的“反馈”后,孩子就可以告诉父亲他的解码是不准确的:
孩子:不,我不是那个意思,爸爸。我是说我真的饿了,希望晚饭早点准备好。
爸爸:哦,我明白了。你是真的很饿。要不你先吃点饼干和花生酱充饥,怎么样?我们必须等妈妈回来再吃饭——大约还得等一个小时。
孩子:这个主意不错。我吃点饼干。
当父亲第一次“反馈”给孩子他所理解的孩子的原始信息时,他就是在进行积极倾听。
在上述例子中,他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了,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如果他一开始就正确解码,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好,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我的阅读分享环节。共三个便签。
第1个便签:阐述原文。
本片段介绍了一种“积极倾听”的技巧,背后是“接纳”的心态,解决的是“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的问题。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如果不积极倾听,很有可能误解孩子的意思,导致情绪爆发,引发更深的矛盾。
如何“积极倾听”呢?
分4个步骤:
1,接收信息:比如,听到孩子说:“爸爸,我今天不想去上篮球课了”。
2,解码信息:针对这句话,我可能会想:“孩子是不是不喜欢新来的篮球教练?”
3,反馈确认:对孩子说“宝贝,你是不是不喜欢上节课新来的陈老师?”如果猜对了,孩子会说,“就是的,爸爸你真了解我。”如果没猜对,孩子可能会说:“不是的,我还挺喜欢陈老师的,只是今天有点累了。”又或者,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可以再次推测,或者通过试着上一节课来查找原因。
4,真正理解:当反馈信息经过迭代,双方达成共鸣时,就实现了真正的理解,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容易。
积极倾听的方法适用于孩子遇到困扰时,有助于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力量。也可以推广到与其他家人之间、 朋友间、同事间的沟通。
第2个便签:联系过往经验。
在没有学习P.E.T.之前,我在亲子沟通中缺乏"反馈确认"的环节。
上周六,4岁的小宝在家里自己拼乐高,拼的是楼房,玩得正起劲,忽然哗啦一声,楼房散架了。小宝哇哇大哭起来,我赶紧跑过去说:宝贝别哭,爸爸帮你重新拼好,拼个更高更坚固的好不好?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哭得更委屈了。
当时我觉得孩子太娇气了。回想起来,我是没有做到积极倾听。孩子哭了,我接收到了信号,自己的解码是:“孩子想要恢复倒掉的乐高”,但是没有通过“积极倾听”来反馈确认。误解了孩子的本意,也许他只是想表达一下懊恼,并不需要我来帮忙解决问题。
第3个便签:规划未来的行动。
目标:下周,在亲子陪伴中刻意练习“积极倾听”2次以上。
行动:
第一步,接收信息。我家里的问题信号有哪些呢?大宝遇到困难的应对模式是逃避、抹眼泪;小宝遇到困难的应对模式是发脾气、大吼大叫。接收到这些信号,就是提醒我:大侠,该"积极倾听"了!
第二步,解码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了。比如小宝刚才在拼乐高,忽然哗啦一声,乐高飞机散架了,我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第三步,反馈确认。"哦,乐高飞机坏了,宝贝很难过,是不是?"。尽量做到体察情绪,感同身受。
第四步,真正理解。如果解码正确,他的情绪感受被"看见",那就很快释怀了。
当然,积极倾听发挥效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倾听者心态平和,能够接纳对方的情绪。如何做到心态平和?P.E.T.提供了另一项技巧:坦诚表达,这项技能,下回拆解。
听了我的分享,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积极倾听”的技巧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