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所属活动: 台灣籌備分舵第6次過級06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啟發式提問

开场:

大家好,我是爱看书的小云,名叫苏晓筠,去年看书量159本, 叠起来大约一层楼的高度。若你对学习和亲子育儿有兴趣,欢迎会后与我交流。

【分组】

为方便等一下的大家的应用交流,所以请你们二人为一个小组。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他人犯错时,可以用问句来引导他人梳理现况并找寻更多的解决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份拆页,看完后请示意一下。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P183、184

典型的启发式提问

  • 你打算完成什麽?
  • 你对于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受?
  • 你觉得是什么造成这件事情的发生?
  •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 未来你要如何运用你学到的?
  • 你现在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什么想法?

我称这些为典型的启发式提问,因为没有一个已经写好的剧本。这点很重要。我们要的,就是进入孩子的心。在启发式的问题当中,并不包含「为什么」,因为那通常听起来有指控性,会引发防卫心(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指控的语调说出来)。通常只有在孩子觉得你真的对他们的观点感兴趣时,问出「为什么」才有效。在採用启发式提问时,以下的原则很有帮助:

1 不要预设立场。如果你对孩子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有预设的立场,你就不是在进入孩子的世界。这些问题之所以称为「启发式的提问」,原因就是你并没有抱持预设的立场。

2 如果任何一方心情烦躁的话,就不要问问题。等到双方都冷静后再问。

3 诚心提出启发式问题。让你的智慧引导你进入孩子的世界,并且展现出同理心和接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都看完了,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Why】
传统的命令容易引发反感,改以询问取代命令,可以让孩子感觉被理解、尊重,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若习惯被命令的孩子,只要没被提醒,就不会主动去做该做的事,失去自己负责任的能力。

【What】

启发式提问是在孩子发生不当行为时,「赋权」给孩子。不告诉孩子该做什麽,而是用询问帮助他主动思考,感受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How】

启发式提问可依下列步骤依序拆解:

前提條件:

1 真傾聽

目标是帮助孩子自行思考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培养他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角是孩子,不是自己。所以在对话过程中要同理和接纳孩子,不批评、不建议,诚心地倾听了解孩子。

2平心情

确认双方都心情平稳、时间充裕才能語氣平和的理性交谈。

若不平静可微笑、深呼吸或等一回再谈。

启发式提问:

1问因果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后果可能是别人和自己的感受或评价。

2增选择

让孩子脑力激盪,找寻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推测可能的后果。

媽媽若為表示重視,可用紙寫下孩子的"任何"解决方法。

若孩子想不出,就提醒「今天的后果是你真正想要的吗?你一定可以想出不同的办法。」

或提示「怎麽做会让你/别人的感受更好"?」

3做决定

孩子权衡不同的利弊得失后,决定如何做?或是下次再遇到相同情境,决定如何处理?

若孩子仍选择不理想的决定,仍不批判,只要声明不同选择造成的后果差异即可,对其决定仍给予尊重,让他承担自然或协议的相對后果。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慢慢问太麻烦了,直接命令孩子比较快,但是你想,每次规矩和解决问题都是妈妈说,如果孩子照你说的方法不管用,他会找谁?找妈妈。但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遇到方法不管用时,他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妈妈就乐的轻鬆啦!

【WHERE】

启发式提问适用对象不仅可以用在孩子,也可适用在朋友、伴侣…等平辈晚辈,但较不适用于长辈。

且仅适用在他人的犯错不紧急时,若对方行为有即刻危害生命、财产之安全,则不适用这种耗时的问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理解这个拆页,请大家做一个演练:

【具体场景】

想像你下班后一进家门,看到你的孩子作业都没写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你忍不住火气上来,这时你要如何用启发式提问来和孩子对话。

【应用演练】

请你们二人一组,一人当妈妈,一人当小孩,进行角色扮演。

当妈妈的人可以参考我发的提示语句进行提问,请用5分钟写下你们的对话,5分钟后我会选一组亲子来分享他们的启发式对话是怎麽说的,好,请开始!

【学习者案例】

扮妈妈:carol 扮孩子: march

场景:妈妈下班叵家后看到孩子没写作业还在看电视

应用启发式提问

真傾聽:帮助孩子思考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培养他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同理和接纳孩子,不批评、不建议,诚心地倾听。

平心情:例如:微笑、深呼吸

妈妈平靜心情的方法:深呼吸

孩子平靜心情的方法:看电视

1问因果

原因:例如:「怎麽啦?」、「你觉得是什么造成这件事情的发生?」

妈:「宝贝怎麽啦?怎麽没写功课就在看电视?」

子:「功课很难,所以我想等妈妈回来。」

后果(别人/自己的感受或评价):例如:「你对于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受/评价?」、「他人有什么感受/评价?」

妈:「你觉得妈妈上班回来很累,看到你在玩但没写功课时,会有什麽感受?」

子:「应该有点...生气。」

妈:「嗯,对啊,因为妈妈希望家裡的人都能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2增选择

例如:「还有什么可能的处理方法?」、「这样做可能的结果?」、「怎麽做会让你/别人的感受更好"?」

妈:「有时妈妈上班比较晚回来,你有什麽方法可以早点写功课呢? 」

子:「可以打电话问小美或问阿公。」

3做决定

例如:「你现在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什么想法? 」、「未来你要如何运用你学到的?」

妈:「如果下次遇到作业不会写,你该怎麽办? 」

子:「可以问同学或阿公。」
妈:「嗯, 好棒,你想到二个很棒的方法。」

【结语】

期待大家在面对他人犯错时,可以用问句来启发他人思考,为他赋能,引导他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