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Cici。
【F】特征,核心为“书”,好奇:
今天我所拆的片段来自《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作者是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博士陈海贤,曾在浙江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一课,颇受欢迎,陈海贤博士根据自己13年心理咨询中接触的大量案例,并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人生瓶颈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方面层层深入,讲述了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A】优势,比较:
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这个分数相当高哈,我用一个周末看完这本书,记了十几页A4纸的笔记,看完之后觉得整个人活明白了不少。
与《心理学》侧重于理论相比,因为它是从我们现代人(大部分是80后,90后)的困惑和经验切入,所以让读者觉得通俗易懂。
【B】利益:
B1: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想的做,做得少,担心失败,行动力不足,心有千千结,爱恨情仇亲子教育啊各种关系理不清想不明,那么这本书里都有对应的心理工具帮助你看清识别并解决。
B2:今天我们的拆页呢是控制二分法,我们经常会在做一件事之前考虑很多,比如结果不好怎么办呀,我能不能坚持下去呀之类的,从而导致迟迟不敢行动,造成拖延,而控制二分法就是专门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手中的拆页。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我们控制不了自己过去、生活的环境,控制不了原生家庭。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控制不了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更控制不了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我们还控制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所有人都会死,而且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只要不承认某些东西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的脑子里就一直会有一个“它应该是这样”的图景。某种意义上,前面介绍的应该思维就是我们对控制不了的事情的执着。
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呢?如果你想锻炼身体,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早起、晚上是否去小区散步,还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就算不能控制自己每天都锻炼身体,每周至少可以保证锻炼一天。可是我们并不愿意控制这些,因为这些事情看起来太微小了,不能马上改变结局,我们宁可由着性子去想那些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
所以,控制的两分法的第一步,是思考担心的事情里,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认识到很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是一种心智上的成熟。精神分析里有一个词叫“全能自恋”,意思是婴儿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只要一动念,母亲就会来喂奶,只要一哭,就有人来安抚自己。随着心智的发展,我们会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围绕我们的想法运行的。只有认识到自己没法控制很多事情,我们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能控制的事情上去。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有些事既有能控制的部分,又有不能控制的部分,该怎么办呢?比如,给同事留个好印象这件事。同事怎么想虽然不能控制,可是一个人勤快一些,多帮些忙,给同事留下好印象的机会似乎会多一些。对于没办法完全控制的事情,可以使用控制的两分法的第二步:把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作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引导促进】
What:
我们先想一下,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就开始想头想尾,比如担心自己做不好怎么办,自己坚持不了怎么办,担心自己做不完怎么办,担心结果不好怎么办?
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想了这么多困难,我们还能愉快的往下行动吗?事实上,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就开始拖延。
Why: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想太多会影响行动呢。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还有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把过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这些烦恼和担忧上,那肯定你在行动上的精力就少了,就自然而然会降低我们行动的动力。
另一方面,因为你已经想了这么多困难,那么基于我们人类避难趋易的本性,我们就会去挑简单的事做,比如看电视,或者别的,导致行动力迟缓。
举例说明: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上个月5号,我领导给我交代了一个任务,做一个推广年金险的策划方案,让我一周之内交。我听完当时很激动,因为我是产品经理,领导让我做运营的活,说明他心里还是比较认可我的能力。但是等我激动过后,很快我就开始烦恼,领导这么看重我,我要是没有做好,或者最终推广效果不好,怎么办,领导会不会对我失望。一想到这些,我就开始拖延了,我选择了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回复咨询,和其他一些比较顺手的日常事务,然后越没开始就越焦虑,但就是没有办法开始,最后进入deadline不得不开始,因为时间不够,没办法多次修改优化,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这种感性的烦恼,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比如我做不到啊,我能不能坚持啊,结果不好怎么办,你们会发现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陈海贤博士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大部分人的烦恼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总想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能控制的反而不太关注。”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很简单,我们已经知道问题在哪里,那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反着来。
How: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3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罗列出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比如你担心结果不好,或者担心不知道怎么开始;
第二步:区分这些担心的事情,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
第三步:把可控的部分做成计划;
如果我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上面那个例子,我就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先找出我担心的事情。那么我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担心结果不好领导会失望,我一时想不到该怎么做,我担心我做不出来,不知道第一步怎么开始,等等。先找出自己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区分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结果和领导的看法是我不能控制的,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当下的行为,可以去思考下一步行动。
第三步,把可控的部分做成计划,那当下我可以做什么呢,我是不是可以去咨询下运营部门,平时他们是怎么做策划的,让他们给我一个成功策划模板,我还可以去研究下购买年金险的客户一般有什么特质,可以去找同行询问下他们怎么做年金险的推广,我还可以根据以往我做其他险种的经验先把方案的框架定出来。
你看,只要停止焦虑,不去想那么多困难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做的,有很多。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有一个困惑,到底什么可控,什么不可控呢。
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标准,一般,可控的都是你自己的行为,而且是你当下可做的事情。而不可控的一般则是别人的行为,或者事情的结果,或者发展的走向。
异议预防:
当然,也会有小伙伴会想,改变一个人很难,虽然我会自我暗示,我也知道什么可控,什么不可控,但如果我还是担心还是焦虑,怎么办?
其实是这样子,这个方法不能让我们一下子就行动力爆棚,它其实是让我们在遇到烦恼并影响到我们行动的时候,控制二分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更专注一些,提醒我们去专注在我们能做的事情上,虽然一开始可能很难,但是思维有转变,知道运用控制二分法去刻意把我们拉回到可控的部分,行动就会慢慢的转变。
而且我们明明知道控制二分法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我们还任由自己焦虑,那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
【适用边界】
当然了,我们这个控制二分法不仅可以用于解决目标执行中遇到各种思想上的阻碍,生活中的各种其他烦恼,其实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在婚姻中,你会有对方不顾家的烦恼,那你是不是可以放下哀怨与生气,想一想,有哪些是你能控制的,能做的,哪些是你不能控制,不能做的呢?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未来的规划运用。请大家设想一下,此时此刻的你或者未来的一周一个月的你,会为什么事情而担忧呢,比如下周要做一个比较难的工作,你会担心什么?比如领导不满意怎么办?比如你想成为一个头条作家,你觉得在这些事情上会担心什么呢?会不会担心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怎么办,会不会担心读者不喜欢我?任何阻碍你行动的都可以想想。
请在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马祯:明年,大概今年月底,我有一个考试,几乎是零基础,但是如果我在未来的1年,每天都能花1点时间学习,我还是有把握的,但是一年的时间很长,我真的担心,我坚持不下来,因为我到现在还没有开始行动。
拆书家:好的,谢谢这些小伙伴的分享,他的问题是他担心坚持不下来,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学习者马祯:嗯,最主要就是这个吧。
拆书家:好的,他主要的问题是担心坚持不下来,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刚才呢,我们已经讨论出了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现在请大家想一下,我们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控制二分法的三个步骤,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想一想刚才讨论的担忧里,哪些是我们能控制的,哪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然后把可控的做成行动计划。
请在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请小伙伴分享。
(以下是拆书家在学员讨论过程中的语音引导)
第一步,列出所担心的事情,比如刚刚这位小伙伴,担心坚持不下去,你们呢?
等待大家写下来。并在大家讨论思考过程中,给予下面等提示:
第二步:找出可控的部分,对于不可控的,就不要去想了。
第三步:把可控的部分作出计划。
提示: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不一定要把所有东西都写出来,写出两三个就ok了。
我看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有哪位同学,想来分享下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盈盈:我的目标是要减肥,我担心的事情是早上起不来,跑不动,减不下去打击我的积极性啊。哪些是可控的,我觉得起不来和跑不动这个是可控的,起不来,我可以定3-4个闹钟轮番去叫醒我,跑不动,我可以走路呀,快走,不一定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一天跑几公里的目标。所以我的计划是定闹钟,先从走路开始。
分享者:分享很棒,谢谢你的分享。
控制二分法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当我们遇到困扰时,我们有这么一种思维,知道去寻找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情,并且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可控的事情上,从而制定出下一步行动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感性的烦恼,我们的行动力就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