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所属活动: 如何学会使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学会使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

开场: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陈燕,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现场。用3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二级拆书家。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的3-1拆书课,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环节,我们先来进行分组,两两分组。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第3选择》,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同时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

【场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放学回来一脸不开心,告诉你在学校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你听完就习惯性地给建议或者安慰他别难过了,结果他仍然很郁闷并认为你不理解他?在公司里,你和下属做绩效沟通,他不认同绩效结果,并对此做了很多解释,而你觉得他在找借口,并没有认真地去理会?

【提问】当你和别人沟通时,遇到对方不认同或向你倾诉时,你会用同理心与他沟通,理解他呢,还是自以为是地提建议或同情他呢?

【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使用同理心的沟通,只是站在自己的经历角度来安慰对方,就无法达到彼此的理解与认同,或者你的孩子会迫于你的威信而听从于你,但无法建立彼此的亲密关系;你的工作伙伴会认为你不理解他,就会影响彼此的合作。

【解决】那么如何使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对方交流呢?在《第3选择》这本书中就能找到答案。今天的拆页就提出了用同理心沟通的技巧与他人建立彼此的理解与认同。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能够区分同情和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学会运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即共情四步法来倾听和理解他人并产生彼此认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原文片段:P44 什么是同理心?我喜欢以色列哲学家肯.朗佩特的定义:“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同理心能力仿佛根植于我们身上—即使新生婴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也会跟着大哭。

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后者指的是在冲突中赞同或转而支持另外一方。用同理心倾听并不代表我们赞同别人的观点,它表示我们在努力领会别人的观点,意味着聆听他人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以便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感受。

我将用同理心倾听比作“心理空气”。当你快要窒息时,除了空气之外你不会关心任何东西——马上给我空气!但是在你呼吸顺畅的时候,你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就像人们对空气的需求一样,人类最大的心理需求便是被理解与被重视。

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好,大家差不多都看完了,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介绍了同理心和同情的区别,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地接纳对方的感受和处境,与对方达到双向的情感联系;而同情是以自己的直观感受生发出的一种主观情感,只是单向的情感表达,赞同或支持对方,未必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无法与人建立联结。

什么是同理心沟通和同情的沟通呢?我来举两个例子来感受下:

1、好朋友小王最近工作很不顺,因为家里出了点事,工作中屡次失误,上周一的例会上还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晚上你们一起吃饭时,她心情很郁闷,发了很多牢骚。你很安静地倾听她表述的内容,了解了具体情况,然后你告诉她:“因为家里的事影响了工作,你一定很不好受吧,我知道你也不想在工作中发生这样的失误。”于是,小王很欣慰你的理解,你们继续深入的交流。(这就是在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小王在发牢骚时,你认真地倾听她,并且认同她的感受,小王会感受到你的理解和认同,并愿意继续和你交流)。

2、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同情呢?如果你这样安慰小王:“别郁闷了,你也不是有意的,工作中被领导批评总是难免的,下次做好就行啦。今晚好好吃一顿,明天开始好好干吧。”(这就是同情,看到小王不开心,为了让她心里好受一点,情感上先表达安慰,再以主观经验给予她建议。在这种沟通中,小王虽然得到了你的安慰,但是她可能还需要朋友能够理解她内心真正的感受和需要,同情的沟通方式是缺少这种双向联结的。)

在与人沟通中,如果能运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积极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想法,不但能有效地建立彼此的认同和联结,还能减少冲突。

(how)【行动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同理心的沟通呢?沟通技巧有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安静倾听。学会深入思考安静倾听。当听到有人向你倾诉或反驳你时,选择安静倾听,试着理解别人的观点。你可以说:你是怎么考虑的,我需要听听你的看法。接着,保持安静倾听,不必给出答案。

第二步:肯定感受。肯定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比如:你一定很难过,心里不好受吧。

第三步:复述观点。复述别人的观点。讲出你听到的内容和感受,确保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第四步:交流观点。得到对方认可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互动。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为什么要进行同理心的沟通呢?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样沟通好麻烦,并不想花时间去倾听和感受对方的内心,只要讲清双方意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双方的沟通不在同一频道时或总也无法达到互相理解时,你会发现问题依然存在,你和家人或朋友的联系不够紧密了,孩子以后遇到问题时可能不愿意和你多坦露心声了。

【举反例说明】

举一个我身边的反例。有一天我晚上下班回到家,发现女儿正闷闷不乐的,问了原因才知道是爸爸拒绝了陪她玩游戏。我看她很郁闷的样子,安慰她:“别难过了,既然爸爸说考完试才陪你玩,你就等考完试好了。”“可是我想现在玩啊。”我说:“你想玩什么?我陪你玩一会?”女儿并不买帐,说:“可是我想我们一起玩。”我继续安慰她:“再过几天考完试不就可以玩了嘛。现在爸爸有事情在忙,就不要打扰他了。”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愿意听我多说,回到房间学习去了。大家看,在这个例子里,对于孩子的埋怨和委屈,我虽然安慰了孩子,但没有真正理解她的内心感受,导致沟通结果并不理想。

【反例变为正例】

那么,使用同理心的沟通技巧,我再和孩子进行沟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步:安静倾听。

看到她闷闷不乐地,我问她:“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考虑的,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接着认真听她述说,试着理解她的想法。她希望和爸爸妈妈有一起玩耍的时间,学习累了希望有些放松的时间。

第二步:肯定感受。我说:“你想爸爸陪你一起玩一会,他没有同意,你一定很难过和失望”。

第三步:复述观点。我说:“你是不是希望在学习之余能有点时间放松一下,所以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耍。”

第四步:交流观点。女儿听了我的话,情绪缓缓平静下来,没有先前那么委屈的表情了,告诉我:“是啊,一回家就是学习也没有玩的时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放松一下。”我告诉她:“我现在有时间,愿意陪你玩一会。爸爸如果现在忙的话,就不打扰他了,好吗?”此时,女儿的情绪好多了,就不纠结一定要爸爸的参与,也很高兴地接受我的提议。

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没有因不开心的情绪影响其他的行为,而我们之间的联结依然紧密。

【预防异议】

你也许会提出:运用同理心技巧沟通时,如果没有准确地体会对方的观点和情感时,会不会影响沟通?其实不会,只要你反复运用这个沟通技巧,逐步地去理解对方,沟通是双向的交流,即使沟通的结果没有达到你的目的,也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尝试理解他,沟通的氛围也会很融洽,最重要的是你和朋友之间的联结依然紧密。

(where)【适用边界】

也许你要问同理心的沟通技巧适合在什么场合使用呢?主要适用于朋友、亲人、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联结,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之前建立彼此认同的基础,从而化解冲突,有效沟通。在比较正式的工作场合,沟通或谈判的话题有明显结果或时间比较紧促时,就不太适用这种沟通方式。如果双方的三观差异较大的话,同理心的沟通也很难开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应用一下同理心沟通技巧的4个步骤。

【教学习者编剧本的A2】:请大家设想一个在未来可能需要用到同理心沟通的场景,

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到家,心情很郁闷,告诉你今天在班级里竞选班干部没有成功,你如何用同理心沟通技巧和他展开亲子沟通呢?

再比如说你的朋友四季度的工作绩效没有评到A,他很郁闷,找你倾诉,你会怎么沟通呢?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编一段剧本,在这个场景中,请你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四步骤来进行交流。

刚才发给大家的拆页反面有个剧本模板,请大家写下剧本的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设置、背景、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中要使用同理心沟通技巧的4个步骤。(即:安静倾听、肯定感受、复述观点、交流观点。)

再提醒一下,剧本中的场景是针对未来可能遇到的

好,那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写好后可以先在小组内分享。5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

(5分钟过后)好,时间到,有哪位小伙伴写好了吗?我们请丁老师来分享一下。(分享时间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同理心沟通以及技巧运用的4个步骤:1、安静倾听。2、肯定感受。3、复述观点。4、交流观点。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多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轻松建立与他人的联结,减少冲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