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关注解决问题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关注解决问题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张晓虹,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尤其是对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在家庭教育方面给您提供帮助。

【确定目标】(技能点:包含可被观察到的行为)

今天分享是一个如何对待同伴所犯错误的问题,通过今天的RIA学习,大家能够在发现自己的家庭成员(或团队成员)犯错误的时候,不再关注于如何惩罚他,而是运用学到的“关注解决问题”,给犯错误的成员提供有价值的方案。

【分组】

线上参与人员较少,我们今天就结成一个小组。

【介绍图书】(技能点:选择的图书是实用类的图书)

“关注解决问题”出自一本能学以致用的图书《正面管教》。

(技能点:在FAB介绍法中清晰辨别FAB)

F(特征):《正面管教》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这本书里她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彻底改变了很多家庭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A(优势):做为7个孩子的母亲和18个孩子的外祖母,尼尔森博士把她丰富的育儿经验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写出了这本书。与其他同类型书相比,书中不仅介绍了52种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方法,还细致的讲解了相关的心理、行为、认知、教育方面的经典理论。所以本书高居当当网亲子类畅销榜第1名。

B1(利益):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各种难题,还能让我们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想法。既“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家长就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更深层次的理解孩子,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B2: 当我们发现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书中提到的“关注解决问题”,不再使用惩罚的方式,而是在让孩子感到尊重的前题下,关注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技能点:所选拆页包括how内容,不超过2页图书)

请大家阅读原文,阅读完毕请在屏幕上打“1”示意我。

我作为一名观察员参加了一次班会。当我到那儿的时候,他们已经一切就绪,已经开始进入解决问题阶段了。他们讨论的问题是一个没被说出姓名的同学没有征得亚历克斯的同意就拿走了他的铅笔。主持班会的学生让大家传递用做发言棒的小企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开始的时候,提出的建议都是后果性的:“让她课间休息时待在教室里。”“老师可以把她的桌子挪开。”

我很快就明白了,每个同学都知道谁是“犯错”的人,尽管没有说出她的名字来。而且,看来很清楚,她是个“惯犯”,一些孩子都“厌倦”了处理她。她坐在自己的椅子里,渐渐地越缩越小。

我问全班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是否愿意考虑另一种方法,我作为他们的顾问或许可以提供。他们都很急切地想听听是什么主意。我不认为有谁喜欢让别人感到很难堪。我向他们指出,尽管他们没有说出那个同学的名字,但他们都知道说得是谁,连我也已经知道是谁了。他们点点头。我问他们,能否猜一猜乔安娜听了大家的建议后,感觉会更好还是更糟。大家认为乔安娜或许会感觉更糟。我于是提醒全班,大家已经同意在班会上要“帮人”而不是“伤人”,并且建议他们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关注逻辑后果。解决方案是以一种有助于他人的方式解决所发生的问题的方法,而且,在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全班同学能够想出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办法。我问乔安娜和全班同学,他们想不想试试看。他们都赞同,并且开始重新提建议

这次,他们提出的建议包括:“她可以问人家借铅笔。”“我们可以做一个铅笔库给全班用。”“她可以用别的东西去交换铅笔,等用好了再换回来,这样亚历克斯就不会担心铅笔拿不回来了。”

看着乔安娜在她的椅子里逐渐“涨大”了起来,真是令人惊异。小企鹅传递了整整一圈、想要提供建议的同学也全都发过言之后,我支持主持班会的学生问问乔安娜和亚历克斯愿意选择哪个方案。记录员宣读了建议清单,亚历克斯和乔安娜都愿意接受“借铅笔时要先问”这一建议,而且他俩会在一星期以后向全班汇报这一方案的执行情况。

这个方案是明白的、尊重的并且令人鼓励的。问题就此得到了圆满解决。旁观整个过程给我的震撼是,亲眼看见乔安娜的“缩小”和“涨大”。之后我想:“这一班的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我的感觉是,这个“惯犯”也许是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全班的支持和接纳。她似乎被这个“先问再借”的简单建议赋予了力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中作者参加了一个关于讨论私自拿别人东西怎么办的班会。第一次孩子们提出了惩罚性的建议,作者及时的发起了“暂停”引导大家思考能帮助同学的建议,而不是惩罚性的措施。第二次孩子们思考后提出了新的帮助性的建议。最后乔安娜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没有被羞辱而是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全班的支持和接纳。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真正有价值的是关注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做的更好。

Why

在多数家长的观念里,我们必须通过伤害孩子才能让他得到教训,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所以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就习惯用语言从精神上惩罚孩子,甚至用棍棒从肉体上伤害孩子,认为这样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传统教育的坏处)

这样做表面上孩子可能会承认错误,可是他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自己重蹈覆辙,遇到同样的情景该怎么处理,而且羞辱孩子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How:(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

今天拆页中介绍的方法“关注于解决问题”,告诉我们在发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用三个步骤,走出发泄情绪的误区,转为给孩子有价值的帮助。

1、稳定情绪:当我们发现孩子或者合作伙伴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要避免自己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①积极的“暂停”:在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主动的从当时的情景中撤离,到一个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地方。如果实在不能撤出(比如开会的时候),也不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做出回应。

② 提示:在“暂停”的时候,想一想是要惩罚犯错误的人出一口气,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弥补漏洞?让自己由关注后果转移到关注于解决问题。

2、提出建议: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或者对这次错误该做出怎样的补救措施,我们可以坦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①冷静思考:提出的方案要建立在尊重的对方基础上,是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而不是惩罚性的。比如没有完成作业的解决方案就是补上作业或者这次作业给零分,而不能罚站或者跑圈。

②清晰表达:清晰的向对方说出你的意见,让对方完全理解你的意思。

3、确定方案:达成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①删选:由被帮助者在备选方案中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可行性的方案。

②确定:征得所有相关人员同意,一起确定最终方案。

【举例说明】

学校组织庆祝“六一”的歌咏比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佩戴红领巾,可是我们班小何同学又忘记了,导致班里被扣掉2分,没有拿到比赛的一等奖。同学们很不满意,作为班主任的我也非常生气。

在比赛之后要开一个总结班会,在开会之前,我先从班里把义愤填膺的几个班委从教室中叫到了操场(积极的“暂停”),问大家“这次班会是批评小何,让他在班里彻底抬不起头来,还是大家一起想个办法,帮他改掉爱忘事这个缺点,以免以后的集体活动中再次出现这个问题?(自我提示)。孩子们表示应该把帮助小何作为班会的主题,我请他们把这个提议也和班里其他同学沟通一下。尽可能的稳定大家的情绪

开班会的时候,小何当众向大家道歉,我提出请同学们帮小何想个办法,解决他爱忘事这个问题,并告诉同学们注意这个方案不能带有惩罚的性质,同学们思考后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你可以多买一条红领巾,在学校放一条”,也有的说“你可以每天晚上提前就把领巾装到书包里”等等。

确定方案:小何觉得有些办法不适用,最终他从这些方案中挑选每天晚上就把红领巾装到书包里这个方案。并且请同桌帮他记录一个月,以此督促自己每天带领巾。同桌愉快的答应了。

小何并没有因为忘了带红领巾被大家孤立,相反,通过这次班会,他还学到了一个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好方法。

虽然书中的例子和我的案例都是有老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孩子们完成了积极暂停、进行提示和冷静思考,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面对犯错误的同伴,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和步骤进行自我暂停、自我提示、自我思考。控制情绪并把关注点转向解决问题。

Where

“关注解决问题”不仅适用发现他人犯错误的时候,在对待自己错误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但是如果触及触犯法律法规则不适用。

【预防异议】(技能点:在I讲解预防性讲解)

有的家长提出对“孩子考试不及格这个错误”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里我们要分清什么是错误,考试“不及格”不是一个错误,上课不听讲或者回家不完成作业是错误。有些问题是孩子能力达不到(比如要求他每次都100),但不是错误。

还有的家长问“按照这几个步骤孩子一定能改吗?”这不一定,成年人也不一定不犯同样的错误。重要的家长改变用羞辱和惩罚来对待犯错误的孩子的观念和行为,从关注惩罚转变为关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习有创意的思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我们刚刚学习了在发现有人犯错误的时候,用“关注解决问题”代替批评和羞辱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现场的演练。

【场景设计】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设定的场景:

周一晚上,你忙完单位的工作回到家,急急忙忙跑到厨房,和丈夫一起给上初三的儿子准备晚餐,一边忙一边探讨为啥孩子这一段的成绩下降了。桌子上的手机响了,班主任的给你发了一条消息:“小东同学违反学校要求,屡次带手机进班,而且还在课堂上玩游戏,按照规定暂时扣留手机一周。特此通知家长。”

你们俩看着通知,孩子爸爸的脸色显然不太好看了。

这时,门开了,孩子垂头丧气的走进来,告诉你们“老师把我手机没收了”……

【小组讨论】

请大家对这个场景“望子成龙的父母面对违反规定,在学校玩手机的初三儿子”,用刚才学到的“关注解决问题”来应对这个情况。

请大家在小组里演练一下这个场景。

第一步:组内分配角色。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小东(如果人多可以加上其他家庭成员的角色)

第二步:设计对话。对话要使用今天学习的“关注解决问题”三步骤

1、稳定情绪:①积极的“暂停”,②自我提示。

2、提出建议:

①冷静思考:针对发生的问题,思考有助于改正错误的而不是惩罚性的办法。

②清晰表达:清晰的向对方说出你的意见。

3、确定方案:①删选:选择可行性的方案。②达成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第三步:在小组内演练一下。请扮演妈妈的人负责组织本组的活动。演练中对于“自我提示”和“冷静思考”这两步内心想法,可以通过对话或表演来体现。比如由妈妈来帮助爸爸积极暂停、引导他“你是想骂孩子还是想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目的是学会在有人犯错误的情况下,把关注点从传统的指责和羞辱当事人,转变为“关注解决问题”给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是否一定能解决事件本身上。

好,现在开始。时间5---8分钟。

活动:小组分配角色,并设计对话。

【角色扮演】

请小伙伴展示一下如何在设定的场景中运用“关注解决问题”三步骤。

小东:老师把我的手机没收了

爸爸:早说了多少次都不听,快中考了你到底想怎么样?书还念不念?真是不让家长省心

妈妈(把爸爸拉到另一间屋子):你先消消气,冷静一下。骂他也没用,咱们还是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想想怎么解决问题

爸爸(回到客厅):小东,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认为的?

小东:我就是忍不住,你们家长也忍不住玩手机啊

爸爸:那这样你看行不行,一个是把手机交给老师,只有中午午休的时间去找老师要;另外就是干脆放在家里。

小东:不好

妈妈:要不这样,放在家,但是每天回家后可以玩一会,周末也可以玩一会儿,可以吗?

小东:这个可以

感谢大家精彩的演出。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关注解决问题”三步骤,对待家庭或团队成员中犯错误的情况,这种方式不会让出现错误的成员感到被羞辱,自尊心被打击,提意见的人也学会了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这样才能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