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
大家好,我叫王璐。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学习到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并与我们更好的配合,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合谐。
图书介绍
(1-2分钟)
F 特征
(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要拆解的书籍是《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是由美国“沟通之父”的汤姆斯 戈登博士所著,他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曾连续三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本书主要是阐述了亲子沟通中积极倾听、我-信息和共赢三方面内容。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是被誉为全球权威的父母培训圣经,书中介绍的(P.E.T.)父母效能运动,已风靡全球 43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开始进入中国,现在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每年全世界有超过 500万的父母接受训练,他们将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于亲子教育与日常生活后效果显著,生活和事业明显改善。
B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书中会告诉你具体可行的的技巧方法,让你学会清楚的界定问题、积极的聆听、明确的表达,使你与孩子彼此更好地相互了解,达成共识,让亲子沟通变得有效而简单。
第一个RIA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学习到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时,使用积极倾听读懂孩子。
一、【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当问题归属于孩子时,还有另一种回应方法比仅仅邀请孩子开口的敲门砖更为有效。后者仅仅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但是父母需要学会如何保持这扇门的敞开。积极倾听远比被动倾听(沉默)更为有效,它是使信息的“传送者”与“接收者”建立关联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接收者与传送者同样积极。但是,要想学会积极倾听,父母们通常需要更多地了解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
积极倾听:倾听不仅是耳朵听到相应的声音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活动,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的回应,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我很想听你说话,我尊重和关心你。说意义当孩子在倾诉的时候,他可能仅仅是想通过述说来释放愤怒、委曲、焦虑等情绪,当我们积极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接受的,被尊重的,他可以放松自由地表达,内心深处需要表达的得到释放。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真实想法可能会通过别的错误方式释放出来。
那如何做到积极倾听,先建立三个前提1.问题归属孩子;2、对方倾诉时,不同情、不建议、不批评3.有足够耐心
细化行动步骤然后做到如下步骤:
1、觉察自己情绪平稳(如果对方的语言有给自己带来情绪,用呼吸放松法,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这样可以让孩子接受到我们对他的关注。
2、当对方表达时,感受对方的情绪
3、反馈信息(对方有情绪,回应:嗯,你看起来XXX或这件事的发生,是让人觉得XXX)。
如果对方请求获得与事实相关信息,直接简单回应就可以。
举个例子来具体描述下什么是积极倾听: 记得中秋节前一天,我带着孩子皓皓到奶奶家,皓皓和他弟弟玩,两人发生冲突,弟弟鞋打到皓皓,皓皓就过来饱弟弟想他别打了。结果,弟弟大哭起来,还大声说:哥哥欺负我。
皓皓当时有点懵了,解释说:“我没有欺负他。”这时,弟弟哭得更大声了,还跑到我这告状说哥哥欺负他,皓皓看到这情形说:“妈妈,我要回家。”随后,穿着鞋要回家,我出门跟上他,他又说:“我真的没有欺负他,以后不跟宏宏玩了!”我当时心情还比较平静(觉察自我),同时感受到皓皓有些委曲(感受对方情绪),
妈妈说:“嗯,你看起来有些委曲”(反馈信息)
皓皓说:“嗯,妈妈我真的没有欺负他,是他把鞋子扔过来,打到我了,我叫他别扔,他不听我的,才过去抱起他想阻止他!”
妈妈说:“嗯,原来是这样啊,那现在你还疼吗?”
皓皓说:“现在不疼了!”
妈妈说:“弟弟突然被抱起,害怕了”
皓皓说:“哦”
妈妈说:“弟弟是故意要打你吗?”
皓皓说:“不是的,他这么小,以为这样是玩,没轻重!”
妈妈说:“是啊,那以后和弟弟玩时,怎么办?”
皓皓:“不玩扔鞋子这种危险的游戏了。”后来,中秋节那天到奶奶家还问起弟弟怎么没在家,想找弟弟玩。
预防异议当然你们会说干嘛要积极倾听这么麻烦,孩子倾诉直接给建议就可以了。事实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孩子会产生不被接受的感觉,以后就不愿意再向你倾诉,从而导致亲子沟通产生障碍。同时,孩子碰到问题我们就直接建议、出主意,他们长大了会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这肯定是与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又或者有人会说我试过积极倾听,但没有马上带来立即的转变,是的,“积极倾听”仅仅引发一个连锁反应,其结果如何可能是父母永远不会知道的。或者在一段时间都不会明朗,这是因为孩子常常会在事后自己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显像提问
小伙伴们,你们遇到过孩子情绪很低落地向你述说:今天不吃饭了,不想和某某玩了,我不想去干XX事了,或是老公、亲人、朋友愤怒地向你抱怨某件事某个人了。请大家想一想你们生活中有碰到过此类事吗?待会儿来分享一下。(3分钟)
学习者A:就刚才,我准备参加六点半的拆书读书会,女儿的兴趣班活动也是六点半开始,为了能准时参加拆书会,我六点就把女儿送到了兴趣班的培训点,女儿刚开始不同意,我就和她说:“如果不是这个点把她送去,妈妈就会迟到。”女儿不同意她不想这么早一个人在培训点,我坚持,后来女儿到培训点下车时,很愤怒地把车门关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5分钟)
反思加工那么你可以怎么来运用今天学到的积极倾听来进行沟通呢?
学习者A:晚上回家,我会将今天学习到的积极倾听运用起来,把我觉察到的她的情绪反馈给女儿。
第二个RIA(35-40分钟)当孩子有问题时,我们使用积极倾听;如果问题归属于我们自己怎么办?学习目标:通过第二个RIA的现场拆解,让学习者学习到孩子的行为影响到我们合理需要时,使用“我-信息”一种双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由此改变孩子的行为。
一、【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P113 -114 当一个孩子的行动以某种实际的方式妨碍了父母享受生活的乐趣,或是满足她的需求的权利。而使这种行为变得无法被接受时,这个问题无疑“归属于”父母。她觉得不安、失望、疲倦、焦虑、烦燥、有负担等,要想让孩子了解她内心的感受,这位家长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码。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对不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父母不能接受时,父母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处在问题区,如何表达自己可以直接改变孩子行为呢,PET里建议我们用“我-信息”来表达,总共分三步:
1.对孩子不可接纳行为的客观描述(行为)
2.父母产生的真实感受 (感受)
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影响)
表达式:行为+感受+影响
翻译书中案例举个自己的例子: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下班回来,看到孩子和同学在家里玩,把玩具、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及时收拾,我非常生气,我用PET的“我信息”来表达:“皓皓!我下班回来看到家里到处是玩具、书,没有及时收拾(描述事实),我很生气(感受),因为这样的行为让我感觉家里很乱影响心情(影响),所以我希望你玩好及时收拾。
“我信息”的使用前提是:当孩子说的话或做的事让你感到郁闷、伤心、生气、愤怒、担心、害怕、沮丧,总之让你有负面的情绪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我-信息”来表达。
场景设计:孩子小涵12岁,周末在家里和妈妈约定好做完作业玩电脑游戏30分钟,可是玩了30分钟,小涵仍然继续玩,妈妈提醒了他了几次,他都没理,一直玩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妈妈很生气。如果你是妈妈,这个时候,你会如何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我-信息”帮助妈妈表达我自己的感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10分钟)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开始小组讨论,在组内进行演练,角色扮演过一会儿我请一个人扮演小涵,另一个人扮演妈妈,来演练一下“我-信息”。(10分钟)
妈妈抚摸着小涵的背和他说:“小涵!我们之前约定好的玩电脑游戏30分钟就结束的,我看到你玩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中途我提醒了你几次,你都没理我,我很生气,因为这影响到我们之间的承诺。“
四、【A2】催化应用(10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步催化1,伙伴们你们想像你在教育孩子、和伴侣生活、同事工作交往等,你会涉及哪个情境或哪件事,让你产生生气、委曲、焦虑等负面情绪?请说出一个具体例子。小组讨论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2分钟)
学习者B:老公经常在外应酬会喝些酒,回来后就找我说话,还胡说话,会说很久,有时候晚了我想睡觉,他还一直说,我很生气。
拆书家提问设计:分步催化2 这时,你想起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信息“三步骤 ,你决定怎样去向孩子、家人、朋友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下,等会请一名小伙伴来分享下。(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2分钟)
学习者B:我以后会第二天使用“我信息”向他表达:老公,我看到你昨晚在外吃饭又喝了酒,回来后还一直拉着我胡说话,说了很久,我想睡觉你都不让,我很生气,因为你喝多酒让我担心你的身体,同时说晚了话也影响我的休息。
结语(1分钟)“积极倾听”、“我-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更好的链接,产生共情,使双方在更加合谐的平台上交流,让孩子和我们更贴心,更愿意与我们积极配合。当然这个方法不仅仅适用亲子沟通而且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工作等等,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