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20210105-珞珈分舵周二练级场(光谷)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个人使命宣言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刘秀,大家可以叫我秀秀,我的三个标签是:第一个标签:大学生,就读武汉纺织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第二个标签:学习爱好者,喜欢看书,拆书,图解书籍。第三个便签:拆书帮的座位官,每周五早上7点会在群里发座位。

【学习者分组】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活动过程中会有演练环节需要小组一起完成任务。

【技能点: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几天前,我看了一个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这个电影讲了是一条狗,准确来说是一条忠狗。它投胎了4世,依旧选择陪伴在第一世的主人身边,守护他,保护他,这就是这条小狗的使命。电影里面可能有一点玄幻,但内容确实让人感动和深思。我在想:一条狗狗,都有使命,那我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呢?

【提问】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人说过“使命”这个词?你清楚自己的使命吗?你觉得清楚自己的使命重要吗?

【影响】

使命其实是我们人生的方向标,它指引我们前行,带我们走出迷茫。可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清楚自己使命,包括我也在内,我们常常做事情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也不清楚对与错,甚至会被他人行为左右,做出后悔和自责的错误事情。可能有些事情,后悔和自责已经晚了,时间精力甚至很珍贵的东西它已经逝去,再也回不来,我们难免心中会有很多遗憾。

【解决】

每个人是有自己的使命的,只是它藏在我们心底,不容易被大家意识到。那如何探索自己的个人使命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第二习惯“以终为始”,这一章节的内容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个人使命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了指导性的方法,帮助读者明晰和建立个人使命。今天分享的内容就是如何探索个人使命,通过一些步骤,明确使命,使得在人生行事,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做正确的事情,减少后悔和自责的心理。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活动后,学习者能够在现场运用(行为)积累角色场景、心灵演练、提炼角色使命三个步骤(澄清),提炼角色使命关键点,并在之后得工作生活中树立自己不同角色的使命(界定) 。

【A1自测量表】

在我们拆页讲解之前,请大家做一个自测表,先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份小测试,通过测试了解一下我们的个人使命感。

测试表

测试说明

1. 请仔细阅读下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不用过度思考。

2. 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完全符合,测试后请相加得出总分。

【解释自测题】

好的,我看到很多小伙伴已经完成了。

有总分25分及以上的小伙伴么?很棒!说明你有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且常常是根据使命来做事情的,很少会在做决策后而后悔。

总分在15-24分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么?好的,说明大家使命意识在觉醒,期待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更大的进步。

如果有15分以下的小伙伴呢,也不要担心,你可能是收获最大的,正好通过今天的学习,重新认识使命,并通过今天分享的清楚个人使命是如何建立的。

接下来,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读完之后请举手或者眼神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拆页】

你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这样自然能保持一份安全感。
有了使命感,你就同时拥有了积极主动的要素,指导生活的愿景和价值观,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正确的方向。使命感还会赐予你基于正确原则的书面宪法,让你能够据此高效能地利用时间、精力和才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者互动】

我:大家看完这个片段了,个人使命它又可以称为什么呢?

学习者:个人宪法。

我:是的,宪法是人们行为的标准,个人使命也就是我们个人的行为标准。大家认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包括我们自己,有标准好,还是没有标准好呢?、

学习者:有标准好。

我:标准有什么好处呢?

学习者:方向更加明确、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目标。

我:是的,大家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国家有法律标准,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我们的公司有了标准,我们做事情更加简便和规范。我们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会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更加顺从内心做出正确并且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也会减少外界声音的影响。

【How:具体步骤】

说到这里,在场的朋友可能会问,我知道个人使命很好很重要,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呀?我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使命怎么办?怎么建立自己的个人使命呢?这里提供了三个步骤,帮助大家建立从心底十分认同的个人使命。

第一步:积累角色场景

1,角色。选出一个你想建立使命的角色

我们的每个人的角色都非常地多,例如妈妈、爸爸、女儿、员工、管理者、朋友、伴侣等等。我们要以角色为出发点,树立不同角色的使命。这一步需要大家选择一个角色,开始做尝试。

2,场景积累。记录下与这个角色相关的场景。

例如妈妈这个角色,那么经常遇到的场景就是跟孩子有关。那遇到的场景可能是这些:孩子不写作业玩游戏、和孩子一起旅游场景、孩子把家弄得非常乱时候的场景等等。这些场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你从网上看到故事场景,例如新闻热议事件,短视频等。

场景积累好之后,接下来,你需要感受面对这些场景,自己的内心会选择的行为。

第二步:心灵演练

1,闭眼设想。闭上眼睛,深呼吸静下心,把你刚刚记录的场景在你脑海中浮现,然后你想一想,你遇到了这样的场景,你做法是什么?把你面对这样场景的做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袋里想一想。

2,记录细节

然后把你刚刚想到的内容,具体的细节写下来,写得越具体越好。

第三步:提炼角色使命

1,场景分析

分析你为什么在刚刚设想得场景里面,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例如妈妈这个角色,你可以问自己:通过这个场景,我想做一个怎么样的妈妈?

2,提炼使命关键点

然后把分析的原因进行提炼,写出你这个角色的某些关键点。例如:妈妈这个角色,场景提炼的关键词有:理解孩子、温柔。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用这个方法的过程。我先说一下,促发我做个人使命宣言的事件背景,之前我妈妈生病了,我隔了有大半个月才知道这个事情,是家里最后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从这件事上我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有失作为一个女儿。于是我开始探索作为女儿的使命是什么(角色)。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父母和孩子的一些信息以及自己之前经历过的场景,积累了很多,这里以一个场景为例子:父母的牙齿渐渐松动掉落,看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吃不了,很发愁(积累场景)。我闭眼设想,深呼吸设身处地的想象,我的父母面对想吃的东西吃不了发愁的画面,我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会怎么做?(闭眼设想)。我在脑海中想过后,我写下了我的做法细节:我会约定看牙医的时间,带他们去看牙和补牙,买一些适合他们吃并且味道好的东西。(记录细节)。记录好这些内容后,我思考着,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在这个通过场景,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女儿。(场景分析)。分析了之后,我得出这样的关键点:帮父母解决问题、安心。我把关键点写在便签上,贴在这样的一张纸上。同样的,从其他的场景里获得的关键点,我也贴在了这样的纸上,这些关键点就构成了我女儿角色个人使命的一部分。然后根据这个关键点,我汇总出了我女儿角色的使命:父母需要随时施以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Where: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让大家探索自己内心认可的行为做法,从而感知自己的使命,任何生活中的角色,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建立使命。如果大家想向一些伟大的人物学习他们的使命,那就你可以设想,当遇到这样的场景,伟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把他们的行为记录下来,你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但是这个方法不在我们这个方法的范围内。

【预防异议】

有人说个人使命和个人目标不是一个意思吗?实际个人使命是定位自己,个人目标是定位自己之后,根据个人定位展开的目标。使命是优先于目标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分析一些场景,我的使命就确定了吗?这个方法步骤是帮助你探索内心,不可能一次就探索成功的,你需要不断地做探索,不断更新自己地使命,直到更新到内心非常认可的形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催化学习者应】

【A3:给定场景演练】

好的,接下我们就来把刚刚学的内容拆为已用吧。我们需要做一个场景演练。下面请听具体的场景:

【具体场景】

假设你的孩子现在初一,因为受到手机视频和直播的影响,觉得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于是开始迷恋打游戏,拍直播,厌学逃学。有一天,他逃学回来跟你说:妈妈/爸爸,我不想读书了,不想上课了,我想拍直播赚大钱。你遇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跟孩子说,做你想做的家长角色?

【指令】

①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花1分钟的时间闭眼设想,你遇到这样场景的做法。

【学习者演练】闭眼一分钟

②好的,大家请睁开眼睛,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扮演刚刚场景里的孩子,另一个扮演爸爸或者妈妈,在小组内讨论并演练。扮演家长的组员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孩子听,记录在便签上,只写关键语句就可以。

③接下来,扮演家长的组员分析一下,通过这样事情,你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父母?把分析好的关键点提炼出来,然后把下我会邀请一个小组的扮演家长角色的组员,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跟孩子对话的,你是怎么分析的提出这样的关键点的。

好的,大家都清楚了吗?(学习者回应:清楚了)。那现在开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艳艳扮演:孩子 潘潘扮演:妈妈

艳艳:妈妈,我不想读书了,不想上课了,我想拍直播赚大钱。

潘潘:为什么不想读书了,想拍直播赚钱?

艳艳:我不需要什么文化呀,就可以赚很多钱

潘潘:你是觉得这样比上学要来得轻松吗?

艳艳:是呀,我们认识很多人,他们都开直播了。还有很多大学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开直播了。

潘潘:那你有了解他们是怎么拍直播吗?

艳艳:我觉得很简单呀,就开一个号,买一些设备就可以了。

潘潘:你有了解吗?你身边有人做这个事情吗?

艳艳:我身边有很多,他们现在都是网红了

潘潘:那我给你买一些你需要的设备,你可以试一试。

艳艳:可以呀,谢谢妈妈

小伙伴们分享得很好,潘潘小伙伴选择支持孩子,那这就是她选择妈妈形象。我们的活动是没有任何答案的,大家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去做就可以。那请潘潘小伙伴你来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的场景,你知道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然后提炼关键点与我们分享一下。

潘潘:通过这样的一个场景,我知道了我想做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

【插曲:学习者分享】

我:那潘潘小伙伴,你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想出这样的关键点的呢?

潘潘: 因为我觉得,孩子他做一些事情肯定是出于他背后的一些想法的。在我们那个时代,父母更多的可能是打压式这样的一种教育。这会非常强势的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但是这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也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提出拍直播这样的一个想法,也许可能是因为孩子她根本就不知道他拍直播的一个辛苦或者说这孩子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天赋,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他在尝试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他觉得他比读书更辛苦,那他肯定就不会愿意再去做直播。你也不会给孩子建立一种对立的观念,那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确实有这样的天赋,它展示出来了,那你相当于也就做了孩子的伯乐,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你能够更通情达理的事来做这个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去做他的一个给他的人生来作决策的一个人。


我:这位小伙伴分享得非常的好,她分享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价值观,以及他对于这样以个场景,她选择了她得做法。很感谢你的分享。

【A2:布置学习者任务】

【特定任务的A2】

今天的分享即将到达尾声,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在这一个星期,确定一个你想要建立的角色使命,然后按照我们上面的步骤,根据一些场景提炼出关键词,把关键词贴在海报上,最后根据关键词汇总出你这个角色的使命。作业的表格发给大家了,请大家回家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一词角色使命提炼,一周之后我会私下询问大家操作得情况哟。好的,那我们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希望我们今天的方法对大家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参与。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王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