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打招呼自我介绍分 组)我是本次晋级2-4的陈洪其,你们叫我洪其就可以了,我的三个标签是:创业者、教育、教练。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我先分下组,左边这个桌子的同学为一组,右边桌子的同学为二组。那请A和B担任组长吧,组长最重要的就是带领大家进行充分的讨论,促进每一位成员的学习。
(学习目标)今天我将带拆两个拆页,用时约1小时。拆页1“如何处理愤怒情绪”,拆页2“如何引导孩子改变其问题行为”。(拆页关系)这两个拆页着眼于当孩子的问题行为给家长造成困扰后,在两种不同情形下——一种是家长情绪高涨;另一种是家长情绪稳定——在这两种情形下的不同处理方法。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希望学习者达成以下目标:
当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情绪爆发时,能够运用拆页1“处理愤怒”的4个步骤——表达感受、说明需求、提供选择、采取行动来释放自身的情绪,同时改变孩子当下的行为。 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由家长主导的;
当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在情绪稳定时,能够运用拆页2“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同理感受、提议解决、列举方案、选择方案,引导孩子主动改变其行为。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且邀请了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介绍图书FAB)
(衔接)这两个拆页都来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这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A】本书累计销售300多万册,是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量第一名。与其他家教类书籍比较,这本书采用了大量漫画配图进行情景模拟,非常生动有趣;而且书中不仅提供了供读者练习的项目,还留出了专门的空白栏供读者书写答案,促动读者练习。
【B1】因此,如果我们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本书传授的技巧,就可以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互爱的亲子关系,实现顺畅和有效沟通,最终帮助孩子成为独立、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B2】今天的拆页将聚焦于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在情绪爆发时,能够通过适当方式释放自身的情绪,同时改变孩子的行为;在情绪稳定后,能够引导孩子主动改变其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R阅读原书拆页】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第一个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R阅读原书拆页】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第一个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关于愤怒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我打扫房间后,坐在外面,悠闲地阅读着报纸,尽情享受那一刻的安宁。忽然,五岁的儿子跑过来,跳到我的膝盖上,充满热情地宣告:“我爱你,妈妈!”多么甜蜜!但又多么恼人啊!尽管他来回扭动身子,乱翻杂志,拽我的头发,我还是回应了一句:“妈妈也爱你呀。”这样持续了几分钟,我听到自己忽然大吼一声“下去!”然后用力把他从我身上推到地板上。
偷偷看了一下他那迷惑的小脸,我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我到底怎么了?我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啊?这时候,我想起那句话:“你的表现可能会比你的感受要好一点,但不会好太多。”我需要保护自己和儿子不受我强烈情绪的伤害。
过了一会,旧戏重演。不过,这次我已经有所准备。他一跳上我的膝盖,表白他的爱,我就说,“我真是个幸运的妈妈。”然后坚定地推开他。“可是妈妈,”他抗议道,“我爱你!”“我很开心听到你这么说,但现在我需要自己坐着读一会书。”“但是,妈妈!”“妈妈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画幅画或者唱首歌表达你的感受。”“不,我不想画画,”说完,他便跑开和妹妹去玩了。
【Why: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通常的做法)通常家长在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时,往往头脑发热、智商掉线。要么忍得“呼~呼~”喘粗气,要么歇斯底里地怒吼,甚至对孩子动粗。
(通常做法的坏处)这样的方式可能让自己憋出“内伤”,而家长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可能说出伤害孩子的话甚至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这极易引发冲突,进而损害亲子关系。
(转折)因此,当被孩子的行为激怒时,通过恰当的方式,既能释放自己的情绪,又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就非常重要了。
【What:原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拆页就介绍了一套方法——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时,可以运用4个步骤——表达感受、说明需求、提供选择、采取行动——来应对。
【How:如何做,步骤是什么呢】:
具体是怎样的呢?——
1. 表达感受:说出孩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负面感受,比如烦躁、焦虑、担心等。感受是没有对错的,表达出来孩子才会知道,表达出来是关键。感受被表达出来时,不良情绪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当……(问题行为),我感到……(感受);
2.说明需求: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的需求,让孩子了解。通常我们生气时,表达最多的是“不”——不喜欢吵闹,不喜欢迟到,而我们“需要怎样”却很少说出口,因此说明自己的需求,让孩子了解,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我需要……(需求);
3.提供选择:基于自己可以接受的行为,给孩子提供2个选择。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选择1),或者……(选择2);
4.采取行动:如果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则父母可以直接干预,改变其行为。
这一步,依据孩子对父母的表达是否做出了期望的改变而选择采取。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已经做出了行为的改变,就不需要第4步。
(不这么做的坏处)为什么愤怒时要这样做呢?(稍停顿)因为会导向相对安全的结果。如果随便发泄一通,而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需求和给出选择,即便刮起了狂风暴雨,家长的情绪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更重要的是,孩子处在暴风骤雨之中却没有一个安全的出口,这样可能让孩子经受家长发出的第一波不良情绪之后的又一重伤害。所以,这样的4步是指向安全的出口。
(意译案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去年八月的一天,我开了一天的会,会上与同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心情非常糟糕。 晚上与家人一起用餐时,我还被这事弄得心烦意乱,这时,我忽然感觉孩子咀嚼的声音特别大、特别难听。 我忍了一阵后,忽然大声说(被激怒)
“听到这个咀嚼的声音,我感到很烦躁。” (表达感受)
这时,孩子半张着嘴停了下来,茫然地望着我。
我继续大声说,“我需要安静。”(说明需求)
女儿彷佛缓过了神,低下头,嘴里继续“吧唧”着。
“你可以安静地待在这里继续吃,或者把饭端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吃。”(提供选择)
女儿没有动,继续“吧唧”着。
于是我起身,拿起托盘,放上她的碗和碟,送到她的房间去了。(采取行动)
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自己高涨的情绪,同时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适用边界)这种“处理愤怒”的步骤建议仅用于与孩子之间,不适用于与成年人相处的场合。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是否有类似的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的经历——
比如你加班几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孩子还一个接一个要求你讲故事,并死活赖着不肯离开;
周末时,你忙里忙外一天没休息,孩子还丢下一摊玩具摆在那里等你收拾。
(若有学习者还没有孩子,引导他们想想与身边的亲友、邻居家的小孩互动的经历)
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样的经历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你跟谁之间? 经过是怎样的? 最后又是怎么收场的呢?
给大家2分钟,先回忆一下,然后写下时间、人物、事件,以及你的处理过程。写好后,与同组的伙伴相互交流分享,然后我会邀请1位伙伴给大家分享。
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邀请1位学员分享,1-2分钟,并收集便签)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平梓分享:
时间:上周天;
人物:儿子;
事件:儿子缠着自己没法处理需要立即上报的工作;
处理:发怒冲孩子怒吼,让他去找爸爸。孩子委屈地跑去找爸爸了。
(拆书家回应):当事者因为工作压力造成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委屈的,其实父母的心情也是很难受的。
学习者韬哥分享:
时间:1月之前的某一天;
人物:儿子(两三岁);
事件:孩子出去玩时,即不坐婴儿车也不走路,缠着要家长抱;
处理:发怒冲孩子怒吼“狗东西”。
(拆书家回应):这就是通常时候我们还是通过情绪的发泄来应对。
【A1+】
之前我介绍了当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时,“处理愤怒”的方法,它包含4个步骤:表达感受、说明需求、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自己的案例,想想假如重新回到当时的情境里,运用这个方法,你又会怎么做?
给大家2分钟。请大家想一想,写下来,然后在组内再次分享。组内交流后我会邀请1位伙伴同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平梓分享了反思加工的步骤:
妈妈看到你在我旁边玩电脑,(现在临时有工作要交,很着急。
我需要一个人安静。
你可以自己去玩玩具,或者和爸爸一起睡午觉吗?
这样之后,情绪就不会发泄给孩子了。
(拆书家回应):好的,谢谢平梓的分享。通过这样的三步后,平梓预计孩子就会按给出的行动选择做出改变,对吗(与平梓确认,平梓说:是的)这样就不需要第四步了。
(衔接)我们刚才学习了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激怒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是以家长为主导的。但站在孩子的角度,TA是被动接受和被动改变的。我们更倡导家长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邀请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让TA主动自发地改变,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第二个拆页——如何引导孩子改变其问题行为。
第二个拆页的学习
(目标2)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在情绪稳定时,能够运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同理感受、提议解决、列举方案、选择方案,引导孩子主动改变其行为。
【R带HOW阅读第二个拆页现】在2分钟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第二个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谢谢!
问题解决法
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母亲,我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我的儿子不遵守承诺,他承诺玩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会学习。但时间到了,他却总是借故拖延:头痛、累了、需要睡觉之类的……我有几次跟他生气,他最后竟然说:“你能拿我怎么办呢?我再也不学习了。”
他已经13岁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尝试着把现在棘手的情况,用自己糟糕的英语表达出来,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我该怎么办?
可以考虑采用问题解决法。不预先了解孩子的感受,是很难得到他的配合的。如果你不在乎他的感觉,他又怎么会在乎你会因为他不做作业而难过呢?
你开始时可以这么说,在学校学习了一整天,回到家里你最后想做的事情才是做作业。你宁愿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在外面玩,听音乐,看电视,吃东西,或者只是放松不做任何事情。作业真让人头痛!我真希望没有作业!真应该被取消!
花这么长时间讨论“写作业的烦恼”以后,接下来你可以做个总结:我们需要想一些办法,不交作业老师会不高兴。那我们就要找一种痛苦最小的方式来完成作业。
拿出纸和笔,写下你们想出的所有问题和办法。你们可以按下面的方式开始:
先做作业会更轻松呢,还是先玩,先吃东西更轻松?
先玩,然后我做晚餐的时候你开始做作业怎么样?我们可以一起在厨房各干各的。
学习的时候来点音乐好呢?还是安静点好?
要把所想出的每个办法都写下来,即使很可笑的办法也要写下来。所有的想法都写完之后,他会从中选出双方都接受的办法。“让你的儿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和“逼他做出承诺去遵守”截然不同。要记住:谈论完解决办法并达成共识之后,他可能还是会抱怨作业:“愚蠢无聊的作业!”这时候他的感受还是需要得到你的安慰和回应。
【I】拆书家引导讲解
好的,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看完了。
【WHY】通常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时,会习惯于用指责、命令、说教、建议甚至威胁等方式试图直接改变孩子的行为。
(通常做法的坏处)但这样的方式,因为缺少尊重和孩子的主动参与,往往不被孩子认可和采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抵触甚至反抗。而且孩子还可能萌发父母“不懂我”、“不是一路人”的看法,最终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衔接)因此,只有尊重孩子并且邀请TA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WHAT】这个拆页传授了一套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时,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促使其主动改变行为的方法。
【HOW】拆页可以总结出4个步骤:
1.同理感受: 站在孩子的角度,同理并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比如“当……(现状),你觉得……(感受);
2. 提议解决:指出影响点,并提议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会对解决问题会更有信心。“这样会……(影响),要不,一起来想想办法吧(提议)”;
3.列举方案:邀请孩子思考,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关键在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头脑风暴、家庭会议、游戏等都可以尝试;
4.选择方案:每个方案共同进行评估可行性和可接受度,最终让孩子选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预防异议)当看到上面的4个步骤,也许有小伙伴会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了。可是,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因为面对问题,不使用恰当的方法,就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被解决。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不邀请孩子也加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总是让TA被动地接受家长的处理方法,也很难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
(举例)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有几年,我孩子特喜欢晚上吃零食,就因此,数次出现消化不良半夜送医的情况,不仅自己打针吃药受苦,父母也跟着受折腾,还担心。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和她一起解决。
我说:“宝贝,这样晚上吃零食经常消化不良,你也很苦恼吧?” 【同理感受】
孩子点头说“是啊,我一直想改”。
我继续说:“这样(下去)会把胃肠弄坏,不仅会影响你的学业,还会让你的军校梦破灭。一起来想想办法吧?”【提议解决】。
她说,“好啊。”
我说:“每人每次说一个解决办法,轮流说,越多越好,我们先把办法多多的找出来。”孩子很喜欢这样不设限的游戏,说“好!”。
我说:“规定一个吃东西的最晚时间——20点。”
孩子说:“家里不要再买零食了。”
我说:“那亲戚朋友,全部都通知不要再买零食了。”
孩子说:“晚上嘴巴痒痒时奖励我看动画片吧,就不会想了。”
我说:“15分钟吧”,
我继续说,“算下每个月节约下来的钱20%,奖励给你自由安排。”
孩子说:“太好了!还有钱赚。另外,把零食框收起来吧,让我看不到。”【列举方案】。
……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们用这种方式,写了近二十条方案。
然后,我们讨论方案的比较、条件及实施难易度。最后,孩子选择了5条我们都认可的,立即就开始实行。【选择方案】
就这样,孩子全程参与过程,主动性、积极性都有,不到两个月就改掉了这个维持了几年的晚上吃零食的坏习惯。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父母情绪稳定,没有困扰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另外,方法讲的是亲子之间,但是可以用在类似情况的上对下这样的上下级关系之中。
【A3】促动参与
学了就要用。来,我提供一个场景,大家做个演练。
这个场景是这样的——你是F项目负责人,赵某是F项目组的下属组员。但他有个爱迟到的习惯,上班五六年了,一直说改一直改,至今还经常迟到。就因此,你们项目组还失去了2020年评优的机会,赵某后悔不已。
假设,现在赵某就来到了你的面前,你准备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引导他主动改变其行为。
【分组研讨、角色扮演】请基于这个场景和运用的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两一组,一人扮演赵某,一人扮演你——运用这个方法的人(如果是三人,另一人就作为观察,在他们演练后给予观察反馈——练习时方法的使用是否正确),把运用的步骤讨论后在便签上模拟出来。下面给大家5-7分钟时间小组研讨和组内练习。练完一次后,可互换角色。分组演练后,我会邀请1-2组朋友来给大家做展示。大家清楚了吗?
(学习者研讨)
(拆书家回应)看到这组的小伙伴在研讨方案时,被赵某否定了2个方案,这里要提醒我们学习者注意,当我们没有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没有同理对方的感受,双方就很难达成统一的战性,也就不愿意真正改变这个(问题)行为。所以,“同理感受”这一步非常重要。不然,又是你的一言堂,即使勉强形成的方案,最终也很难执行下去。所以,不管是做父母还是做领导,都需要修炼运用智慧。
【角色扮演展示】好的,还有20秒。哪一组愿意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
好的,有请这一组的两位。
【角色扮演展示-学习者平梓和巧玉】
领导:老赵啊,你看一直说要改这个迟到的习惯,一直没改掉。一直改不掉你心里也挺难受的吧?(同理感受)
赵某:是啊,这次又犯错误了。
领导:对啊,你看不仅影响你的工作状态,这次又影响到我们项目组的评优,那我们一起来想想解决办法吧?(提议解决)
赵某:好。
领导:你自己觉得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赵某:下次再迟到就请大家喝咖啡。(列举方案)
领导:这个也可以。你一般交通选择的什么?。
赵某:开车。
领导:开车的话,你知道这一带早上经常堵车。像我一般都坐地铁等公共交通。
赵某:或者,我也可以早半个小时出门。(列举方案)
领导:这个也可以。闹钟多调几个,我一般是三个。(列举方案)
赵某:哦,我只调了一个。
领导:对,闹钟一响了后就又睡过去了。一般晚上几点睡?(列举方案)
赵某:一般12点。
领导: 12点有点晚哦,可以早一点睡,早点起,也不影响第二天上班状态。(列举方案)
赵某:可以。早点睡。
领导:我们方案也讨论几个了。
赵某:就早点睡、早点起。
领导:哦,选择“早点睡、早点起”。(选择方案)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改掉这个坏习惯,争取2021年的评优。
赵某:好,我一定加油。
掌声谢谢两位的展示(大家掌声回应)。
(拆书家反馈)我想问一下赵某,你们选择“早点起”具体是几点起呢(学习者回应:6点)。提醒各位我们讨论的方案一定要可以执行,能够量化的。
(拆书家提问)好的,我还想采访一下赵某的扮演者,领导运用这个方法与你沟通、讨论、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你的习惯,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习者回应)第一,感觉没有压力、没有批评我,强迫要求我不要迟到,而是尊重我的;第二,最后在提方案的时候,我就没有了抵触心理。
(拆书家反馈、提议鼓掌)掌声谢谢赵某的反馈(大家鼓掌)。这正是我们这套方法所提倡的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沟通交流。“同理感受”就是充分理解了对方的感受,在平等的位置而没有批评。
【A2】催化应用
A2 分步催化1
好的,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刚才是我提供的特定场景,现在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
请各位设想一下,我们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比如你的孩子做某件事情很磨蹭?或者,你的下属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某些工作任务?
请大家想一想,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到哪个场景,你希望促动对方改变的问题行为,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注意,仅仅是设想一个场景,写下时间、人物、场景即可。时间2分钟。然后我会邀请1-2位伙伴分享。
好的,时间到,哪位伙伴愿意主动分享呢?
【学习者杰哥分享记录】
时间:2.7前某一天晚上十点钟
人物:两个孩子
场景:两个孩子争爸爸,一个要求非要陪着才洗漱,一个非要求陪睡觉。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
A2 分步催化2
现在,我们再继续练习运用。请大家在自己联想到的那个场景里,运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同理感受、提议解决、列举方案、选择方案,引导其主动改变其行为。先把步骤一步一步写在便签上,然后小组内讨论,3分钟,然后我会请1-2位伙伴分享。
好的,还有20秒。好,哪位伙伴来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慧敏案例分享记录】
改变侄儿爱吃糖
慧敏:宝贝,我知道糖好吃,很甜,你吃着很开心,忍不住。(同理感受)
侄儿:嗯。
慧敏:但是吃多了肚子会痛,牙齿也会坏,对不对?一起来想想办法好吧(提议解决)
侄儿:好。
慧敏:我们定时、定量好吧,这样牙齿不会坏。(列举方案)
侄儿:玩玩具、看超级飞侠。(列举方案)
……
慧敏:最后选择了几个,定量,玩玩具、看超级飞侠等。(选择方案)
(另一位学习者杰哥分享)内容略。
(拆书家回应)刚才第一步那里说到“你觉得爸爸偏心,你会难受” 这样的感受。明确一下“偏向”是看法,而不是感受。孩子可能会认为爸爸更爱弟弟,会不会不爱我了可能会担心?难受是感受。
(拆书家反馈)好的,大家通过练习会发现步骤中的一些难点,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
“同理感受”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理解对方,才能真正迈出第一步。因为我们今天是模拟的场景,希望大家在具体生活中时,这里可以和对方多一些交流、互动,我们说出对方的感受,或者引导对方对方多说出感受。
(衔接)通过练习大家都理解了这4个步骤了吗?(大家都点头回应了)它们是“同理感受、提议解决、列举方案、选择方案”。
【强有力的结束语】
今天学习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当家长被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激怒时,运用“处理愤怒”4步骤来释放自身的情绪,同时改变孩子当下的行为。另一个方面,在家长情绪稳定下来时,能够运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引导孩子主动改变其行为。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勇于承认不足才是真正的勇敢。所以!不找借口,带着孩子一起行动!
我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配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