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余盛莲!我的标签是:勤奋学习的80后。1、我的工作是一家酒楼的财务管理,同时兼职三家报税会计。2、爱学习,从不会打字到全套账务管理我只报了两次培训班,每一年我都会通过软件升级,在实践中迭代成长。3、我属于典型的上有文盲父母,下有00后孩子,陷入了工作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焦虑中的80后。与拆书帮结缘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拆书帮介绍】
我爱书,但家里束之高阁,看完、勾完的书很多,真正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却很少。“拆书”正好解决了像我这种看书激动,过后不动的问题。“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RIA便签法,是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R:(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I:学习者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信息。A:分为A1和A2,A1是关联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反思,A2是学到新知后规划目标以及行动步骤。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组织学习还有A3环节也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现场演练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比如我们的成都蜀汉分舵。它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我是怎样运用RIA学习法理解教育名著《正面管教》第七章-安排特别时光里的这个片段: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这个拆页,读完请举手示意。
摘自《正面管教》第七章-安排特别时光P143——144
父母能为孩子 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你可能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然而,“计划好的特别时间”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他们还没到能够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就没必要安排特别时光。在2—6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特别时光。尽管时间越多越好,但是,哪怕你每天能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10分钟来,你都会惊讶地发现其效果有多么神奇。
在6—12岁期间,孩子们可能不需要每天都有特别时光(由你判断),但他们仍希望至少能保障每周半小时。不同家庭的特别时光的时段和时间长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特别时光可以是在孩子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小点心和牛奶,也可以是每星期六的一个小时。重要的是,孩子们要确切地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 . 特别时光之所以能如此具有鼓励效果,有下面几个原因:
1、当孩子们能期待和你的特别时光时,他们会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会感觉到他们对你很重要。
2、安排好的特别时光是对你的一个提醒,提醒你当初为什么要孩子——是为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
3、当你太忙而孩子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时,让他们接受你当时没有时间的事实会容易得多:“宝宝,我现在不行,但我盼望着我们四点半的特别时光。”
要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用头脑风暴法把你们想在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列个清单。在第一次列清单做头脑风暴时,不要对清单中的事项做评估或剔除。稍后,你们可以一起审核并作出分类。如果某些事情太费钱,就把它列到等攒够了钱再做的事情的清单上。如果某些内容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你们计划的10—30分钟时间,就把它列入可以有更长娱乐时间的家庭娱乐日历上。
大家都读完了这个拆页,怎么来拆为己用呢?我是这样做的:
【WHAT】:这个片段讲了做为父母我们给孩子一个只属于他的“特别时光”比“随时”效果更好!
【WHY】: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我们对他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大部分是利用工作之余,应酬之余陪孩子甚至还电话不断。让孩子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甚至有一些二宝之一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HOW】:孩子越小越需要陪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体能,以及我们自己的工作设定陪伴时间和方式。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1、重承诺:“特别时光”要提前计划时间,让我们拥有期待的同时负予责任与承诺;
2、定时间:“特别时光”时间段可以是每天10分钟,半小时,也可以是周末一天、节假日几天!
3、免打扰:“特别时光”必须拒绝干扰,向身边人宣布,让孩子感受到这段时光只属于我和他。
4、要坚持:“特别时光”不是一次、两次, 三分钟热度,而是长期的坚持。
5、要平等:同孩子一起列出清单,不做评判和删减,再根据时间长短、经济状况来确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EXAMPLE】:比如每天早上跟孩子拥抱1分钟,并彼此赞美两句,放学后一起吃点心,一起玩拼图,一起晚饭,一起散步、讨论彼此的收获,周末一起看电影、一起运动等等
【WHERE】:这不仅适用于孩子,还有父母,另一半,我们都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特别时光”
分享【A1】便签
接下来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我有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二,一个读五年级,大女儿我带了100天,小女儿我带了40天,就让她奶奶带着在老家读书。从结婚到现在,我跟老公靠着打工家里修楼房,成都买房、县城买房却从来没有为陪伴家人而请假。我虽然做会计,但是酒楼都是周末、节假日生意火爆。今年疫情停了两个月,我记得复工走的那天,小女儿抱着我说“妈妈,我要多抱一会儿,因为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抱了”,而大女儿把我送到车站只说了一句:“你就这样抛弃我们了吗?”这一次我是真的没忍住,抱过女儿,眼泪就流下来了。女儿接着说“没什么,我开玩笑呢。”每一次这样的别离,都会在我心上插上一把刀。 看了这个片段给了我一些启示,其实不是我们无法改善,也不是我们真的忙得没时间交流。而是我们没有为孩子留下一些时间。
分享【A2】便签
接下来我计划利用寒假跟女儿一起定一个我们的“特别时光”
1、重承诺:提前协调好工作及其它角色担当,不以任何理由毁约。
2、定时间:孩子学习和上培训班的时间,我的考试时间和会计结算期是非可控时间不能安排
3、免打扰:尽量远离手机,有电话进来告知对方这是我与孩子的“特别时光”,有事请留言。
4、要坚持:一旦确定下来,我们就要坚持养成一种习惯。
5、要平等:孩子也需要个人空间,我要听一下她们的意见。跟孩子一起来做计划:比如我同小女儿每天晚上视频通话20分钟聊聊趣事。每个周末用半小时谈谈心、聊聊学习,一家人视频半小时谈谈各自的收获。每个月大女儿放归宿假回去陪她们逛街、美食、电影。每年暑假一家人不管远还是近至少安排一次旅行!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来制定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通过以上5步:“重承诺,定时间,免打扰,要坚持,要平等,我们一起安排了一个只属于我们的“特别时光”,形成我们共同的期待。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有请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