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注:图书不符,实际拆解图书为:《人生模式 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
【片段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出“执行意图”的概念(澄清),用“执行意图”方式(行为)制定出一个具体计划。(界定)。
【开场】
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拆书家大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长时间的拆书分享。
前面听到,有伙伴说在做新年计划了,对么?
接下来我的拆书内容会和这个有关,帮助大家如何制定出可行的新年计划,如何去执行它。
事件场景:
先问一下,今天来的伙伴们:“有多少人做了2021年新年计划?还是直接把2020年计划改成2021年的了,哈哈!那制定了读书计划的,请举手!”
拆书家:“那你的计划是要读多少本书呢?还是每周/每月一本?”
学习者1:我会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
拆书家:那你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哈~
学习者2:我没有具体看到多少本,我会看专业书来解决问题,然后写文章输出。
拆书家:那你是用要输出,来倒逼自己看书输入了。
谢谢伙伴们的回答,看到大家都有自己“读书计划”。我也想到了好朋友小美,最近也是因“读书计划”这事头疼呢,抱怨说“买了很多书,却还没怎么看…”
我就问她“你是没有时间看,还是看不进去?”
她说“都有吧,最近工作经常加班,回家都很晚了,就没有心情看书,我又想挤时间写写公众号。”
我又问“那你是想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更新公众号文章,是吧?”
她说到“原本是这样想的,先看书然后再分享出来,但现在书都看不完,文章写也不出来了…”
好嘛,我一听感觉她公众号也有“断更”的危险了。
提问:听我说到这里,现场有写公众号的同学么?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今天伙伴写公众号的比较少啊,那我换一个问题:
“在前面你制定的“读书计划”没有完成的时候,或者看着你买回来一直没读完的新书,是不是也倍感压力呢?”
学习者:有压力
拆书家:是的,我突然想到了前不久拆书,一会伙伴就说:“听了我们的拆书分享之后,终于把他200X年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翻开了!”
学习者:哈哈~
影响:当我们面对一摞摞的书摆在那里,还没有看,内心还是有愧疚感的;想象我们以前的“读书计划”迟迟没有完成,对我们做事的积极性、自信心有很深的打击,特别在你很重视的事情上,甚至会产生否定自己能力的想法。
解决:我们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们拯救一下计划?今天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方法——“执行意图:教会你善用行动杠杆达成目标!”。
这一方法来源于《人生模式 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这本书,作者阳志平,他是一位认知领域的专家,翻译、引进来很多国际上的认知科学著作,例如《刻意练习》。本书是作者经过多年读书写作、学习、创业、思考之后,总结出的关于人生所遭遇种种问题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快捷、更深入的学会改变人生模式的底层逻辑。
今天我们选择书中的2个方法,帮助大家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年度计划,并且高效的去完成,达成你的最终目标。
下面请大家阅读,时间2分钟,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那么,怎么提高新年计划成功的概率呢?认知心理学家彼得·格尔维茨是一位天才。既然人类自动脑补功能如此强大,阻碍了目标的实现,那么,为什么不反过来利用它?格尔维茨将“我要减肥10斤”这种制定计划的方式称之为“目标意图”( Goal Intentions),他强迫自己的实验对象使用一种“执行意图”(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的方式制定目标。
什么是执行意图?就是使用“如果(If)……那么(Then)….的句式来制定目标。你可以将“我要在2015减肥10斤”改写为“如果现在是周一清晨上班前,那么我就去晨跑”。因为“如果现在是周一清晨”尚未发生,你的大脑不会以为此指令已经完成,所以它始终是“箭在弦上”,即将射出。又因为该指令是事先存储而非当天派发,所以并不会挤占狭小的工作记忆内存,会采取一种多线程并行工作方式,消耗最小的认知资源。当周一清晨真的来临时,你的潜意识会自发地启动该线索,脑补当初制定的执行意图,不知不觉去跑步。这规避了在制定目标初始时的自动脑补,并反过来利用大脑的未完成情结,让它未来在潜意识层面帮你脑补,这就是执行意图的巧妙之处。
好的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请把目光回到我这里,继续:
What:(提问)我问下大家“在片段中有两个关键词,你们注意到是什么吗?”
学习者回答:目标意图、执行意图。 对!
那“目标意图是什么?”结合书中给出例子,就是“我想要完成的某件事,对不对?”对~
那“执行意图是什么?”这个听到的很少,有些陌生对么?我们先看一下它怎么来的,它为什么会出现?
Why:大家先看我这张纸上有几个圆形?
(学习者:3个),
有几个三角形?
(学习者:2个)
咦?我们一起再看这个图案,它不是完整的圆形、三角形对吧?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它就是圆形、三角形呢?”
(学习者:脑补的)
对!你们很聪明啊,作者在书中说“这是因为你大脑的脑补功能十分强大,它自动帮你把残缺部分补齐了。”
还有一句话都听过“汉字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对么?因为它经常是打乱顺序出现,你还是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设想要完成的某个计划”的时候,因为大脑的自动脑补完成,反而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片段中的天才格尔维茨就提出“反过来利用它”,这一方式就是“执行意图”——利用先触发条件,再去做具体行为(If…Then…),来避免了大脑对计划的直接脑补行为的出现。
【强化概念-概念对比】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执行意图与 目标意图有什么区别?下面通过我的举例,大家一起判断这是哪种方式?
反例1:我平时去户外运动多一些,“我的计划是要把深圳的所有山都爬一遍”这是哪种方式作出的计划?
(学习者:目标意图)从“我要……”看出是目标意图,
转为按执行意图制定计划,是“如果 这周末我有空余时间,那么 我就去爬一座还没去过的山”。
(所以,第一个关键点是“计划的出发点”不一样,“执行意图”方式的出发点是:从客观的环境)
反例2:一天爸爸对孩子说“我要带你和妈妈去海洋世界看海豚。”这属于那种方式?
(学习者:目标意图)
这句话是爸爸表达想法“我想要去做……”,有时这种想法可能会被别的想法所代替,对不?
转为按执行意图方式,应该是“爸爸说:如果 你这个月考试得了2个100分,那么 我和妈妈就带你去海洋世界看海豚”。
(所以,第二个关键点是“外部的条件”不一样,“执行意图”方式需要:达成外部条件,才触发下一步)
反例3:小美想减肥,把头像改成“不瘦十斤,不换头像!”以表决心,这属于那种方式?
(学习者:目标意图)
这里强调的 “瘦十斤”是结果,没有说明怎么去完成。
转为按执行意图方式,可以是“如果 小美已经吃了5成饱,那么 小美就不能再吃任何东西了”,采用达到条件后的行为,来控制饮食,最终实现减肥的目标。
当然,小美可以把这句话发到朋友圈,让身边好朋友一起监督她,实现减肥的目标。
(所以,第三个关键点是“采取具体行为”不一样,“执行意图”方式需要:有具体行为)
板书:
How:我们通过举例可以得出,使用“执行意图”方式制定计划要按照这三个步骤:
1. 将制定计划与所处的客观环境相结合。
2. 达到外部客观条件,即可进行下一行为动作。
3. 要有具体可执行的行为。
适用边界:看到上面关键点,大家觉得“执行意图”方式,一般会用在哪些计划上?
常用在一些身边、常规型的计划、如培养阅读习惯类的目标,而不是像公司大项目型的计划或“如果 我买彩票中了500万,那么 就去环球旅行”这种不可控的计划,我们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计划的场景。
举例:
回到前面“小美看书与更新公众号的计划。”我们现在运用“执行意图”帮她制定出清晰的“公众号更新”计划:
1.将读书计划与所处环境相结合。
如果 小美晚上睡觉前还有空余时间,那么 小美就看30分钟的书。
2.达成了外部条件,就开始下一步的行为“写读书笔记”。
如果 看完30分钟的书,那么 小美就写一段300+字读书笔记、读后感。
3.制定出下一步可执行的动作“更新公众号文章”。
如果 已经累计3篇读后感了,那么 小美就把它们整理成一篇公众号文章。
这样作出计划是不是就清晰、便于执行了,目标也完成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就把“执行意图”用起来,请大家用小剧本的形式,把你想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用“执行意图”方式写出来的具体计划,
举例: 我想坚持早起,但经常起不来,我请教好朋友,她告诉你用“执行意图”方式来完成。
可以先想一下想要完成什么小目标,人物有谁,对话是怎么样进行的,写关键点就可以。
不限制我的例子,给大家5分钟,可以两人一组讨论下,稍后请一位伙伴上台分享你的小剧本。
【小剧本】
背景:学习者3想要开始写“晨间日记”,不知道坚持下去,我会明天向好朋友学习者4请教如何制定写晨间日记计划。
对话:
学习者3:我想培养早起写晨间日记的习惯,不知道该怎么做。想请教你。
学习者4:你是想让自己早点起床,每天写一篇日记,是么?
学习者3:是的
学习者4:那你每天是几点钟起床的?
学习者3:5:00就会起来
学习者4:为了写晨间日记,如果你5:00起床了,那么第一步会做什么?(将计划与所处的环境相结合)
学习者3:我会打开电脑放音乐
学习者4:如果你打开电脑放音乐了,你会用什么方式写日记?(达成外部条件,采取下一部动作)
学习者3:用印象笔记
学习者4:如果你打开了印象笔记,会怎么写晨间日记呢?有什么思路么?(制定出可执行的具体行为)
学习者3:打开印象笔记,我会先打开晨间日记的模板
学习者4:你觉得这个方式做计划,可行么?
学习者3:挺好的!
谢谢两位的小剧本!可以看到学习者3想要做晨间日记的计划,学习者4借用“执行意图”方式,就一步一步梳理出来了计划,落实在实际情况中。
【片段二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澄清)“WOOP大法”,制定出来(行为)一个具体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含有能解决的障碍(界定)。
过渡语: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执行意图”方式能让计划更容易完成;但是,所有的计划都是一帆风顺么?执行中遇到了障碍,该怎么办?想知道如何应对么?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片段。
【自测题】
请大家先完成一份自测题,看你在完成计划中的执行能力如何?
请以你的第一直觉来选择评分,结果会更为贴近你的真实情况。以下6个题目, 1代表完全不符合你,6代表非常符合你,最后得出自己的总分。时间1分钟做完可以举手示意我。
看到大家都做完了,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几道自测题,
首先问下大家:
12分以下的伙伴请举手,这个分数段说明“你的计划制定和执行的情况不太好,要着重提高。”
13-25分的伙伴有多少?说明你“你的计划能力不错,能胜任日常工作之需,还有改进的地方。”
26分以上的伙伴请举手,你们很棒!说明你“你擅长计划并能执行,还能很好克服出现的困难。”
当然,要说明的是自测题只能作为今天的参考,表明的是一种倾向于你内心的状态,不作为其它判断的依据。
当计划执行中出现了障碍,该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片段二。找找答案。
下面请大家阅读,时间2分钟,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片段二】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是格尔维茨的妻子,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研究发现,积极幻想未来无助于实现你的目标。比如,她研究了肥胖女士的减肥过程。她发现,那些对自己过往经历做出客观判断的人,要比那些只是积极幻想未来的人一年多减24磅。积极幻想未来的频率越高,消极影响反而越大。因此,她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心理对比”( Mental Contrasting),将人们对未来的幻想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积极幻想未来,只看到未来实现某个目标的好处,比如减肥成功,从此踏上人生巅峰;一种是更现实、高效的幻想未来,不仅想到实现目标的好处,还将现实的障碍考虑进去,与之对比。
在格尔维茨提出“执行意图”时,厄廷根恰巧提出“心理对比”,那么,这两个概念能否合二为一呢?两位心理学家合作,将心理对比与执行意图放在一起,称之为:MCII方法( Mental Contrasting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4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为了更好记,厄廷根将其改名为“WOOP大法”,含义如下:
w:代表Wish(愿望),设定你内心渴望实现的目标。
O:代表Outcome(图景),想想你实现愿望后的最好图景。
O:代表Obstacle(障碍),即为了实现愿望,你将遇到的困难。
P:代表Plan(计划),用执行意图(If…Then…)来设定应对场景的反应。(参考图示)
好的,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请大家目光回到我这里,继续:
(what/互动)在这个片段你看到的关键词有哪些?
(学习者:心理对比)
第一个是“心理对比”是说对人们对未来有两种幻想,它们是有差异的,其中“考虑到会有现实障碍”的想法,会对你实现计划帮助更大。
第二个是“WOOP大法”,是这个心理学家将“心理对比”结合 “执行意图”来制定计划的方法。通过WOOP分别代表的4个步骤,首先是写计划的愿望W,最佳结果O,和可能出现的困难O,最后才是执行计划P。可以看出比“执行意图”方式更加完善,更加强大。
(Why)这样做出来的计划,也更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到会出现哪些问题,达成目标也就更有保障。计划不是凭空想象来的,那么完成率也大大提高了!
(how)WOOP大法具体怎么做呢,参考拆页上的图示:
1.写出Wish,即你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2.写出Outcome,即实现这个目标,给你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常说的“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么?
3.写出Obstacle,即计划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是什么?
4.写出Plan,通过“执行意图”方式行动起来,如果……那么……,来做出行动克服困难。
举例子:说到这里,我就想到自己的一个事情,
我想让自己周末能坚持户外运动,不能宅在家里,避免一觉醒来都大中午了。
1.W:周末坚持运动、跑步,来锻炼身体。
2.O:带给我健康的体魄,少生病,当然还有少长肉。现在生病的成本太高了,去一次医院、社康,不刷几百出不来呀。
3.O:现在睡得晚、早上睡过头,
4.P:如果 我早上被闹钟吵醒,看到没有事情耽搁,那么就出门跑步爬山、运动1小时再回来。
这样做,就能让我周末的运动计划坚持下去。
【A3-促动参与】
听完我举的例子,大家理解WOOP大法怎么用了么?
下面是主持“微行动”学习环节,今天人数少,就一个小组讨论好了,
【1.明确问题】提出讨论的问题
拆书家:我问一下大家:“你觉得对4个步骤,有没有什么问题?或“哪一步骤”难以实现?”找出你们小组认为的“这4个步骤,哪一步难以实现?”讨论中请一位伙伴做好记录,5分钟后请代表说出记录结果。(在白板记录)
(43’50’’)学习者4:障碍O,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知道障碍在哪里
学习者5:愿望W,没想到什么愿望,愿望不明确,比如我就想发大财,但不知道是什么样?
学习者6、7:执行计划P,行动力不足,意志力不够执行不下去,像我比较佛系
【2.探讨本质】下面,结合没个人自己的经验,小组内讨论“出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在白板上记下来这些因素。
(48’25’’)拆书家:下面我要来确认一下,我们是继续讨论“愿望W的原因呢?”还是投票人数较多的“执行计划P”呢?
学习者:讨论执行计划P的因素,少数服从多数吧。
拆书家:好,现在我们就讨论这一个“执行计划P”本质因素,有哪些原因造成计划执行不下去呢?尽可能多的找出来,就像有伙伴说“我就不想做!”
学习者5:①.我觉得是“计划要投入时间太多,我的精力不够用,才会执行不下去”
学习者6:②.目标太高了,超出了我的能力,“臣妾做不到。。。”,要适合才行,比如我想要去跑半马,但我现在只能跑5公里。
学习者7:③.是对目标不够渴望,想不到美好结果是什么,不能激励我去完成它。
【3.明确本质】在这3-4方面中,(投票)你们组认为最核心的是哪一个?(或询问案主,得到确认)
(53’01’’)拆书家:关于“执行计划P难以实现”的本质原因,我们找到了这3方面因素,下面大家投票,觉得最核心的是哪一个?
①.时间太多,我的精力不够用,2票
②.目标太高了,超出了我的能力,1票
③.对目标不够渴望,期望值不够,3票
好的,投票结果出炉了,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最核心问题怎么解决。
【4.引导解决】现在我们都已经达成一致,认为“第③.对目标不够渴望,期望值不够”是计划执行不下去最为核心问题,就这一点,在小组里讨论下“怎么样可以把这个核心方面做好!”
拆书家经过确认、完善问题:“有什么办法增加内心对目标的渴望值,激励自己去行动,执行计划?”
【5.讲解成果】3分钟后,请说出你们组的解决方案。
(60’51’’)到这里,看到我们讨论得出:
一、挖掘完成计划、做成这件事的意义,比如:昨天的新闻“我国2020年的GDP完成了100万亿,很鼓舞人心!”
二、请教权威人士,指明行动方向。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肯定,让自己的执行力得到肯定和鼓励,继续做下去。
四、增加内心的恐惧感,产生压力,被迫去使劲执行下去
我们找到的这4个方法,就是用来解决“有什么办法增加内心对目标的渴望值,激励自己去行动,执行计划?”这个问题。
(看到白板上的记录),谢谢伙伴们的讨论,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集中每个人智慧得出我们在“计划执行不下去”时的解决方案,能帮助我们坚持把计划完成!
【A2催化应用】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你在未来一周,与他人分享:你今天学到的“执行意图”或“WOOP大法”,写一下你会和谁分享、怎么和他人说的,3分钟后请一位伙伴分享你A2计划。
学习者案例记录:
(67’21’’)学习者6:
我觉得“执行意图”方法很好,会在明天分享给我的妹妹,因为她经常做“目标意图”的计划,所以,我会把这个方法告诉她,制定出一个可执行的计划。
她想减肥,一直都会说“我要减肥多少斤”,这是一个“目标意图”方式,并没有可执行性。
那么,第一步,将她的计划就需要和环境相结合。例如:如果每天晚上8:00她回到家之后,就铺好瑜伽垫,这是和环境相关。
第二步,(满足条件后,就开始下一个行为)如果当铺好了瑜伽垫,她就要开始做瑜伽练习,比如具体的动作啊,卷腹啊。
第三步,接下开始具体的行为动作,比如:她可以借用KEEP等app来坚持做瑜伽练习课程、打卡。
这样坚持下来,就可以实现她减肥的计划了。
好的,感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学习者6跟妹妹分享的是“用‘执行意图’方式制定可行的减肥计划”,看到大家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相信伙伴们都学会啦!
【结语】强有力的结尾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2021年开始之际,“新年计划”不再只是写在你的记事本上,用“执行意图”和“WOOP大法”帮助你从制定计划开始,行动起来,每天完成计划中的一小步,那么,全年的计划就会一步一步实现了!
我带拆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