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曹布道,我有三个标签:一是培训人,在经营一家培训公司,二是生涯人,是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三是一个男孩的母亲。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为了方便大家讨论,我们分下组,今天来3位伙伴就一组吧
【学习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可以让学习者能够针对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或不当表现的场景,能够运用五步法和解决问题法代替惩罚孩子,从而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源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我分享的主题是“代替惩罚的五步法”和解决问题法。下面简单介绍下这本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是一本亲子沟通的书。作者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3位孩子的母亲、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书的内容是围绕“如何听”“怎么说 ”,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相比同类型书籍,这本书给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用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更像是一本实用练习手册。书中有很多父母亲身实践过的案例故事,可以轻松掌握并与孩子角色扮演练习,更具实践性和落地性。豆瓣高分达9.1分。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你有没有感觉在成人世界游刃有余却一遇到自家的孩子就歇斯底里、无助和抓狂的时刻?这本书就是面对养育孩子的六大关键场景,手把手地教我们具体的步骤和方法的,通过理解和练习这本书,可以学会与孩子平等走心地沟通、改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树立理想的人格,同时提高不同场景下的沟通能力,改善职场人际关系。
B2: 【片段1价值】第一个片段来自102-103页,主题“代替惩罚五步法”,通过学习这个片段学习针对一个孩子的错误或不当行为时,运用五步法代替惩罚,在不打不骂纠正行为。
【片段2价值】第二个片段来自133-134页,主题“解决问题法”,可以学习到在孩子反复出现的不当行为场景,运用解决问题法1次,与孩子平等协商共同提出方案,从而得到孩子主动配合改变行为。
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时间阅读下第一个拆页片段,读完后抬头示意。
看到大家已经基本读完了,我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和大家分享下这个片段。
【I】
what:该片段讲了当孩子做了不当的行为,给你或他人带来困扰时与孩子沟通的五步法:表达感受、说出期望、告知方法、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why:为人父母,难免会遇到孩子不听话、不按要求做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合乎规范或礼仪的行为,有些是因为孩子控制不住冲动或情绪,也有些是因为他不知道对别人的不好影响。当这些行为发生时正是我们管教的时机。
【常见做法】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我们太爱孩子,太想让孩子马上听话、立即改变,会用一些过度用力的方法,比如打、骂、罚站、禁食等惩罚的手段,让孩子感受疼、难受、不舒服、害怕,从而不再做同类行为。
【常见做法的坏处】惩罚有力时,的确是立竿见影,孩子可能当场就停止了不当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效果会反弹甚至会带来其它更多更严重的后遗症。让孩子不要在墙上画,第二天画得更多、让孩子不要挑食,结果他绝食、让孩子不要顶嘴结果他再也不敢说真话了等等。
【反例】记得我儿子四岁时,有一天他想买个恐龙玩具我没同意,结果他突然打了一拳,说就要买,这是他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我特别生气,就打回去了,结果他打的比前面更有力,我也打得更用力了,这这么来回几下,我越来越生气,他也越来越使劲。他那个时候还小,结果是我赢他哭了,但是他长大些呢?
所以,这种惩罚根本就没效果,要想在这个时候管教他,纠正不当的行为,就应该用五步法来代替惩罚。具体来说这样的:
how:
1. 表达感受:说出你强烈的不满情绪和真实感受:我不同意你买玩具,你却打我,让我觉得特别生气快要炸了。
2. 说出期望:说出你的对他的期望行为或表现,我希望你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能够说出这么想要的原因和感受,能听听我为什么不同意,尽力说服我表达你而不是打我
3. 告知方法:告诉他现在已经造成的影响如何弥补,现在你打的我特别疼,需要你帮我揉一揉,直到我不疼为止
4、提供选择:提供2个以上的选择,你下次想买玩具我不同意,可以说出合理的理由说服我、或者你攒够了零钱自己买,绝对不可以打人
5、采取行动:如果上面的方法还是不能让他停止,可以采取行动,让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他打了我下,我就假装很疼生病了走不了了
【反例变正例】儿子打人那件事,后来我是这么处理的:
因为第一次没经验用错了方法我就深刻的反醒了下,等下次出现同样的事情时,我就没有打回去,而是强烈表达了我的生气和伤心,提出期望,然后说我太伤心了,没有心情做饭,回到屋里躺在床上,中午就没做饭也没吃。从那一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为了表达强烈情绪打我的情况。
where:这个方法适合于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使用。一般来说到前三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前三步没有解决就可以继续用四步、五步。
【预防异议讲解】
1、有人可能会问,这几种方法每次必须按顺序都用上吗?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变换顺序使用,还可以挑选其中的条目使用,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2、那么,如果这些方法都用了,还是不行怎么办?我们要明确一点,没有一个片段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也是不断在变化的。如果这个方法不行,我们还需要求助其他片段和方法。
3、还有人质疑第五步的“行动”是变相的惩罚。但其实“行动”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比如生气、不愿再借东西、不愿再理他了;而惩罚的目的则是惩罚往往超出这件事本身,比如看电视超时就用罚站的方式惩罚。还有当与孩子提前沟通好了如果再发生如何惩罚的方式,是孩子主动选择了一个行为及连带的惩罚性后果,也不算惩罚。
拆书家设计提问:
请各位小伙伴们回忆下:你的孩子或亲戚家的孩子、邻居的孩子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拿你的口红画画、用你手机偷玩游戏或者一生气就砸电视?当时你是怎么沟通的?效果如何?想到了类似的场景请和大家分享下,请用1分钟左右时间想下然后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宿老师:孩子用我手机玩游戏,不知道的情况下刷了1000多元钱,很生气也担心影响孩子注意力,想用这个方法解决下
张老师:我孩子最近喜欢摘手机膜,已经摘了10几个了,每一次花70多元,想揍他魏很生气,想用这个办法解决
【回应反馈】
谢谢两位伙伴的分享,案例场景很贴切。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
请大家想一想,针对刚才的场景,如下下次再遇到了,按照今天的五步法你可以怎么解决呢?五步法是“表达感受、说出期望、告知方法、提供选择、采取行动”,简单设计下,1-2分钟之后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宿老师:第一步说我很生气,会上瘾,期望是转移注意力在读书或运动上,方法呢是带孩子接触图书馆,长见识,培养其它爱好,同时控制玩手机,设密码,坚持一段时间后,达到了预定效果
【回应反馈】
谢谢宿老师很好地用了“表达感受、说出期望、告知方法、提供选择、采取行动”的五步法,解决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张老师:我打算用下,下次这样:第一步说又撕我的手机膜很生气,我希望下次用手机的时候可以听歌不是撕膜,方法是再想撕,可以贴纸,习惯转移下, 提供选择,要么听歌要么我就不让你用手机了,行动是如果还撕我就放到更高的地方他就够不着了。
【回应反馈】
好的,两位老师非常好地用了五步“表达感受、说出期望、告知方法、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两个片段的衔接】
【第一个片段结语】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五步法来代替惩罚,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那么如果问题一再出现,比如试过所有方法后,孩子还是屡教不改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片段二学习目标】在通过学习片段二,针对孩子反复出现一种不当行为,能够按解决问题四步法,计划沟通步骤,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提方案、从而让孩子主动改变行为。
【片段逻辑关系】补充下啊,这两个片段都是针对不当行为用正确方法代替惩罚,第一个片段出现的问题简单些的时候用,第二个片段是反复出现多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用的,两个片段针对的都是不当行为的纠正,但是难度不同。
接下来我们用1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谢谢。
主题:解决问题法
【R】《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33-134
前一天,我刚学完“解决问题”的课程,第二天晚上,我准备趁热打铁。于是我问杰妮(5岁):
妈妈:有时间聊一聊吗?
杰妮:有。
妈妈:我想和你讨论一下“睡觉”的问题。
杰妮:好啊。
妈妈:这个事情总是让我们俩都不开心,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杰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她做个了鬼脸,握着拳头),我不能待在自己屋里。我就想去你们房间。
妈妈:哦,原来是这样……
杰妮: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样,是吗?
妈妈:嗯。我来告诉你我的感受。忙了一天,我盼着能上床休息。暖暖和和地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如果被人吵醒,我就会很不高兴。
杰妮:我知道了。
妈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都高兴。(拿出纸和笔)
杰妮:你想写下来?列清单啊?(她有些兴奋的样子)
妈妈:对。你能先开始吗?
杰妮:我想到爸爸妈妈的床上。
妈妈:好。(写下来)还有吗?
杰妮:我也可以叫醒你们。
妈妈:嗯……(接着写)
杰妮:我可以蹲在墙角,在夜灯下看书。
妈妈:我觉得可以。
杰妮:如果我有台灯……能给我个台灯吗?
妈妈:(写下来)用台灯干什么?
杰妮:(激动起来)我可以读书,玩我的压舌板(爸爸是医生),写信……
妈妈:有人好像有些激动哦。
杰妮:好了,第四是什么(清单上的排序)?
妈妈:还有吗?
杰妮:(很快)我能喝饮料吗?
妈妈:嗯。(写下来)
杰妮:第五是轻轻走过去,看你能不能让我进去。
妈妈:清单有了!来我们过一遍。
杰妮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上面打了叉,她说第二天去买台灯、便签纸、彩笔。我们挑了一个橘黄色台灯(她选的),正好搭配她屋子的红白色。我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她画的画(她想出来的主意)。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希望我能一直好运。
看到大家已经基本读完了,我用自己的语言和经历和大家分享下这个片段。
【I】
what:片段讲述了“5岁女孩杰妮自己睡觉”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位妈妈运用了“解决问题法”,和孩子一起解决了反复出现的不当行为。
why: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孩子总是超时看电视,说了多次都没有用,或者一到写作业就开始做各种无关的事情、托着不写,直到你忍无可忍大发雷霆了开始写等等,不符合预期的行为一再出现且沟通无效,这个时候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问题,那么方法也要稍微复杂些才会奏效。
【常见做法】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过去骂了不行这次打、过去说了无效这次就加用惩罚,超时看电视取消之后看电视的资格,把线拔了,该写作业了磨叽喊了没用,就加大棒等等。……
【常见做法的坏处】这样的做法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不是孩子改用别的策略变本加厉地对付你,就可以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来应付你,即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严重了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
How:【正确步骤+正例】【细化行动步骤】
我将原文片段细化出了几个步骤,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第一步,约时间。比如刚才杰妮的例子,说“我想和你讨论下睡觉的问题”
第二步,谈感受。包括问对方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上面的妈妈说“这件事总是让咱们不开心,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第三步,列清单,写出2人想到的所有办法,去掉一方不同意的方法,比如刚才的例子:
杰妮说:我可以蹲在墙角,在夜灯下看书。
妈妈:我觉得可以。
杰妮:如果我有台灯……能给我个台灯吗?
妈妈:(写下来)用台灯干什么?
杰妮说:我可以读书,玩我的压舌板(爸爸是医生),写信……
妈妈:有人好像有些激动哦。
这段对话就是列清单,想出更多方法
第四步,促行动,例子中,第二天去买台灯、便签纸、彩笔。第二天妈妈收到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她画的画。一个星期过去了,妈妈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已经开始行动了,效果就有了。
【预防异议讲解】
1、如果执行了一段时间变回了原样了怎么办?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药管一辈子,特别是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适合的不同方法。如果不想回到“惩罚”的老路上去,就得重新讨论一次解决办法。
2、没有达成共识,怎么办?没有达成共识的话,我们至少知道了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它是我们做过的一次尝试和努力,过一些时间也许我们就会想到新的办法解决。
3、如果孩子干脆拒绝讨论呢?写便签是个很棒的提议,针对小的孩子,用画画的方式去吸引对方或者告诉对方不改正的坏处
Where:(适用边界 )
适合于多次出现、需要对方采取行动或改变行为的情况下平等冷静地对话解决。如果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沟通好、或者是你自己改变就可以解决、或者双方非常激动和生气的情况下都不太适合。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亲子沟通,也可以用在与下属沟通或与其它与你有关的人员之间的沟通。
【意译案例】
上面是外国的案例,下面我举个自己的案例。背景是这样的:上学期,我儿子有一段时间晚上经常要写作业到11点多,等睡觉就12点左右了。其实并不是因为作业多,而是因为他放学回家后不写作业,总是等到8点以后才开始学,如果当天没有背诵的能快点写完,如果有蒙语背诵的就完不成了。所以我就专门找他聊了下这个事:
(第一步,约时间。)
我:儿子,有时间聊一聊吗?
小铁:有,我现在没事儿。
我:我想和你讨论一下晚上睡觉太晚的事儿。
小铁:哦,好的。
(第二步,谈感受。包括①询问对方的感受;②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我发现这段时间你写完作业时间超过11点,等上床睡觉有时12点了,尤其是有背诵作业的时候,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小铁:是啊,越晚我写作业就越慢,背诵就更慢了,然后我就心情不好,然后更慢了。
我:恩,理解,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很难受。
小铁:你是不是觉得太晚了?
我:嗯。我来告诉你的我的感受。睡得晚我很担心影响你的身体健康,也担心你第二天上课犯困影响学习,我就心急,又生气,然后晚上也睡不好第二天上班不精神,头疼,办事效率很低,我很苦恼。
小铁:是这样啊。
我: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好吗?
(第三步,列清单)
我拿出纸笔,说:怕一会忘了,我记下来。你能先开始吗?
小铁:要写下来吗?
我:恩,你先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早点完成作业。
小铁:恩,放学回家想先玩一会儿……
我:好
小铁:先吃饭,这样有精神
我:恩(接着写)
小铁:对,我可以在学校最后一节课写点。
我:可以。
小铁:有蒙文背诵的时候,用下你手机可以吗?
我:用手机做什么
小铁:我用手机录下来背诵的课文,累了可以躺着听
我:可以,背诵的时候我可以和你一起背
(然后,我也提了几个清单:
1、试试画思维导图。
2、或者把背诵的内容画成画。
3、背一遍写一遍。
4、写不同科作业中间休息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写完清单,儿子在画画、画思维导图上面打了叉,他觉得这样更慢了。
(第四步,促行动。)
第二天开始,儿子每天回家时已经写了一部分简单的作业,有蒙文背诵的时候用手机录音、听、写、背同时用,我也在一边一起背,这样完成的速度就快了,不用那么晚睡觉,他开心我更开心。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技能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我们刚学习了解决问题法,一共是四步,约时间、谈感受、列清单、促行动,下面我们一起做个练习,帮助大家掌握这个四步方法。
【场景设计】
小明是爱看书的孩子,你作为妈妈给他买了很多书。但是小明有个坏习惯,他在沙发上看书,看完就放到沙发上,在床上看书就放到床上,导致你每天跟着小明到处收书整理书。今天你准备和小明聊聊,用解决问题四步法来解决下这个事。
【给出清晰指令】
好,现在请大家用几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和准备一下。然后组内选出扮演妈妈和孩子的学习者,通过对话演示一下刚才的场景,用四法方法解决下小明到处放书的问题 。
我们来重申一下刚才所学的方法:1、约时间,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再开始谈 2、谈感受,包括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3、列清单,包括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4、促行动,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
好,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规划下,然后正式做个角色扮演练习。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妈妈:小明有个事想和你聊下,方便吗?(约时间)
小明:现在不方便,正在升级呢
妈妈:好的,三点可以吗?
小明:好
妈妈:小明,三点了,可以聊下乱放东西的情况
小明:好
妈妈:是这样,妈妈看到你沙发上放了很多书,想让你整理下,这样的话妈妈很生气,你有什么想法吗?(谈感受)
小明:我没时间整理
妈妈:妈妈知道你平时作业很晚,但是整理也花不多太多时间,你要不整理的话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小明:我看完还想看,有时在客厅想听,有时在卧室想看
妈妈:提的很好,喜欢你爱看书,也赞同,你看有没有方法即能看书,随时整理,方便你取阅,怎么做下呢?(列清单)
小明:希望客厅有想看的书,卧室也有,想看的时候不用跑
妈妈:我们可以有个有书架能解决这个问题
小明:能不能有两个书架呢,客厅一个,卧室一个
妈妈:可以,还有什么
小明:能不能买两本书
妈妈:先记下来啊,还有想法吗?
小明:这样就不堆了,放到书架上
妈妈:妈妈觉得爱读书是好习惯,买两个书架放在客厅和卧室没问题,但买两本书妈妈觉得浪费财力了,能不能买一本,把你喜欢的书放在一个地方,方便取阅
小明:那也可以,想看书不想取的时候能帮我取吗?
妈妈:也可以,那咱们就达成共识了,买两个书架,一本书就可以
小明:那我以后看完放到书架里
妈妈:太好了
【回应与反馈】
感谢两位精彩地演绎。在模拟中,妈妈非常流畅地使用了解决问题四步方法,先约时间,谈感受,一起列清单,一起采取了行动,可以充分体现尊重孩子,孩子也主动配合家长。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联想特定情境】
好,大家已经通过演练初步掌握了今天所学,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未来或者近期你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类似情况发生呢? 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棘手,需要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呢?
比如你的孩子出去玩到点不回家?比如你同事总是放大声音乐影响你午休?比如你爱人经常出去吃饭很晚回家?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先不用考虑解决问题的步骤,只需要先想一个你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用一两句话表述一下即可,可以按照“时间、人物、行为、结果”的格式。
好,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张老师:最近几天我姑娘理科有点差,看了试卷基础有点差,突然发现做题磨叽,想解决下这个问题
充感:工作中对接环节多,技术中心与产品中心对接,沟通不上,他不动我没办法动,想谈下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加工具体运用】
那么现在,大家已经想到了一些需要解决问题的场景,下面请大家设计下,用今天所学如何解决刚才场景问题?也就是运用四步法 “约时间、谈感受、列清单、促行动”来解决下,请用2分钟时间思考下。
【学习者案例】
张老师:
1、首先我要找好的时间轻松愉快的时候,和她约时间,就说想约个时间和你谈谈做题拖沓的时间,你什么时候方便(约时间)
2、然后谈感受,我看到你拖沓我失望,着急(谈感受)
3、说方法,你什么原因,有什么方法,我给他建议,比如番茄钟,节点,他也会想办法,列清单
4、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去掉,选择共同认可的方法(促行动)
充感:
先和他约个合适的时间谈这个事(约时间)
接下说我的感受、困难(谈感受)
需要配合的情况,了解他的情况,能给我什么样的协助(列清单)
确定什么时候做这个事(促行动)
【回应与反馈】
听完大家刚才的讨论和小伙伴的分享,我已经感受到大家对于解决问题法已经掌握到了关键:约时间、谈感受、列清单、促行动。
【强有力的结语】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能够正确地、有效地爱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要有耐心、恒心,还要有方法、有技巧。希望今天学习的“代替惩罚的五步法”和“解决问题法”能够助你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培养独立、自信、主动、负责的孩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