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杨蔚,主业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副业是瑜伽教练,爱好是书法和绘画。我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累计达上百个小时的个案咨询经验。我能为大家提供这些服务:1.如何自我调整情绪;2.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3.如何快乐地习练瑜伽。
今天我选择的片段出自《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他有着50多年的非暴力沟通实践经验。书中提出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以此指导人们去使用爱的语言来消除误解和争议。这本书在豆瓣评分高达8.5分,和其他沟通类书籍一样,都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方法。但这本书有更为详细的步骤,可以指导我们发现自己真实的需求,让沟通更为高效。这本书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还能让我们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选取了书中126页-128页的一个片段,主题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时间到了,我会提醒大家。
用“选择做”代替 “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1分钟到了,大家都看完了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还不得不奔波接送孩子补课、上兴趣班;漫长的会议没完没了,我好困,可是我不得不撑到散会……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种种“身不由己”——我不想这样,但是我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意识到“不得不”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或者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内心的变化?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就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是指通过使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促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帮助我们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分三步:
第一步,罗列你日常发生的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些你自己觉得不开心的事情。
第二步,在罗列的每个事项前,增加“我选择做”。这个步骤,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直接增加“我选择做”。
第三步,承认是好的选择,了解我选择做的动机。我选择做的动机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常见的一些动机包括:金钱、得到表扬、逃避惩罚、感到羞愧、避免内疚、履行职责等。
为了便于理解这三步是怎样运作的,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星期四晚上我刚到老师家准备写字,领导临时催要材料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我抱怨了一通,心里想着“为什么总是要随时随地加班做事,而且还不得不服从……”写字的心情大受影响。回家的路上,我试着用三步法转换思维方式,就像这样:我不得不加班→我选择加班→我选择加班是因为我想抓住每一个晋升的机会。这样一想,到家写材料的时候,我就感觉心甘情愿了许多。
我们读过了这个拆页,了解到当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应该怎样去应对,那么,大家请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境、家里的,单位里的,等等,都行。今天到场的小伙伴人数不多,我们就不分组了。请每个人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不得不”的实例,和身边的小伙伴进行分享,每个人分享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大家都分享结束之后,我会邀请1-2位小伙伴当众分享、表达一下自己的案例。
成抒璟分享:我的工作性质是销售,没有孩子之前一心为工作,有了孩子以后晚上要回家要陪孩子,接到客户的电话之后很不情愿地出去见他们,没有时间陪家人,会有点闹小情绪。有一次在客户家里待到凌晨两点才回家。
番茄分享:周六周日应该是正常的休息,但是有时候领导会让我排值班,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要排整个部门的值班,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愿意加班,还得去做坏人,所以会有这样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还有,小朋友周末要去上一些兴趣班,工作日上班已经挺累的了,很希望周末能多一些时间休息,不想花很多时间送孩子或者加班之类的,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要培养孩子,而不仅仅是看着他长大,所以得送他去试课、听课,陪他成长,不得不花时间接送孩子、等待下课之类的。还有个例子,最近我们筹备年会,我是第一次参与和苏州的公司合作,合作之后发现要求很高,把南通所有四星五星的酒店都看过了,本来是自己随便找一家酒店就可以了,但是合作之后就不得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跑去挑,觉得很累。
感谢小伙伴儿们的分享,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不得不。大家再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周,结合今天的学习,你将采取什么行动呢?我给每个人发一张便签,请大家写下来。注意,我们写下来的,不能仅仅是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有可以衡量或者可以观测的结果。
成抒璟分享:我写的是不得不去见客户,先把见客户这件事情罗列下来,把“不得不”改成“我选择”去见客户,我选择去见客户是因为我想要更高的收入,并且达成公司的荣誉。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应该欣然接受现在的状态,去更好地完成我应该做的事情。
番茄分享:我把刚在的一些不得不变成我选择,我选择做酒店探店的工作,因为它可以增加我在行政方面的资源、人脉、信息,做完之后我确实对南通的酒店信息非常了解。我选择送孩子上学,是因为我想见证他的成长,也希望学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思路、理念,和老师多一些接触。我选择周末的值班,因为我看重这份工作,需要这份收入,也要陪伴公司成长,从责任和收入方面去看,我选择做这件事情。
感谢大家的分享。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与其一边抱怨一边逼着自己去做,不如转换思维,去寻找它的意义,把它变成“我选择”的态度。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杨蔚,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