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2021年1月16日:蜀汉分舵线下晋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积极倾听”四步骤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我是本次晋级2-3的陈洪其,你们叫我洪其就可以了,我的三个标签是:创业者、教育、教练。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我先分下组,左边这个桌子的同学为一组,右边桌子的同学为二组。

(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大约20分钟时间,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将能够在对方产生某种需求或感受而又没有明确表达时,运用“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认真倾听、解码信息、反馈求证、调整回应——来进行沟通,从而正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P.E.T.父母效能训练》。

【F】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1962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门家长技能培训课程,这本书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收集的案例编写成的,于1970年出版,传授亲子沟通的技巧。

【A】戈登博士的这门父母培训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被称为全球第一个亲子沟通课程,比尔.盖茨的父母曾经接受过此培训。

《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的英文版累计销量超过500万册,并被翻译成33种语言传播到全球。它同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起,被称为家庭教育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而《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在过去的50多年里,家庭教育领域的图书多如牛毛,但这本书却是极少数一再再版并且畅销全球的作品之一。

【B1】为人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在成为家长之前,我们往往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训练,所以难免会被扑面而来的养育方面的各种问题所困扰。戈登博士的这本书就为家长们提供了解决亲子之间问题的系统思路,以及具体的沟通技巧。

【B2】今天的拆页将聚焦于当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或感受而又没有明确表达时,家长采用有效的方法做出回应,从而正确地理解孩子的信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积极倾听

不论何时,当孩子决定与他的父母沟通,他就会开口,因为他有需求,常常是因为他的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 我们说这个孩子的生命体处在某种不平衡状态。 为了使生命体恢复到平衡状态,孩子决定开口谈话。 比如说,孩子饿了。

为了去除饥饿(不平衡的状态),这个孩子成为信息“发送者”,要与人沟通他认为能给他带来食物的信息。 他必须选择某些他认为能够向人表明“我很饥饿”的信号。 这个选择过程被称作“编码”——孩子选择了一个编码。

假设这个孩子选择的编码是:“晚饭什么时候准备好,爸爸?”当父亲接收了这个经过编码的信息后,他必须经过一个解码过程,这样才能明白它的意思,进而了解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

在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倾听者试图了解发送者的情绪或信息的含义。然后他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解码),反馈给发送者进行求证。 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例如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他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父亲一开始误解了孩子,但是他的反馈使他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送出另一个解码,最终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信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通常的做法)通常孩子在萌发某种感受或需求时,他就会向身边的人开口。比如他想周末去滑雪,他可能会说“妈妈,你周末有空吗?”而很多家长因为缺乏意识,根本就不会去探究孩子话语背后隐藏的信息,而是直接回应一句:“你管得我呢,把你的作业好好做吧!”这种反问加警告的方式瞬间堵住了沟通的通路,孩子可能什么都不再想说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这样的回应方式让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切和理解,不仅可能阻止孩子进一步表达,令孩子的需求处于压抑状态;还可能因为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懂他”,“不是一路人”,造成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转折)因此“如何听”是作为父母应该掌握的必备技能。

What:原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拆页就介绍了一套方法——当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或感受而又没有明确表达时,家长通过“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认真倾听、解码信息、反馈求证、调整回应——来进行回应,从而正确地理解孩子的信息。

How:如何做,步骤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就对这四个步骤逐一讲解一下——

1.“认真倾听”是父母专注地听孩子说话,最好面对孩子,同他有眼神的交流。这点要特别强调一下,很多家长往往会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听孩子讲话,并没有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孩子那里,还有的父母甚至会随意打断孩子的表达。建议用“我听到孩子说的是…”这样的表达来提醒自己;

2.“解码信息”是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探究孩子所传递的信息及背后隐藏的感受或需求,而很多家长习惯于在听到孩子的表达后就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是去同理孩子。解码信息一般包括事实加感受或需求,事实是孩子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感受或需求是孩子自己的感受或需求。解码信息是一种内在觉察,可以表达为:“我解码出事实是怎样,我解码出孩子的感受或需求是怎样”;

3.“反馈求证”是家长用自己的语言把解码出来的信息整理后反馈给孩子求证。 注意反馈的信息里面不包含任何家长自己的主观评判、建议、分析和情绪,而就是家长解码出孩子表达的事实加感受或需求。反馈求证时表达为:“你经历/看到/听到(事实)…,你的感受或需求是…,是吗?反馈是动作,求证是目的。

4.“调整回应”:这一步是对上一步的修正补充,是指家长解码出的信息有可能不准确,反馈给孩子后,通常孩子会进行说明或纠正,然后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解码并再次回应。

(说明)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在实际沟通中依据家长的解码准确性,可能会有几次往复、交替使用的过程。

(举例)接下来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完整地使用这4个步骤——

晚上九点我10岁的孩子正在书房做家庭作业,这时我敲门进去,孩子见我来了,做了个长长的伸懒腰动作,同时仰天长叹加怪叫“啊…啊…”。

1、认真倾听:我通过倾听听到了孩子发出——“啊…啊…”;

2、解码信息:我解码出事实是孩子做了两个小时作业,解码出孩子的感受是累了,需求可能是想休息一会儿;

3、反馈求证:我把经过解码的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孩子求证,内容是:“你做了两个小时作业,觉得好累是吗?”

4、调整回应:这时孩子解释说,“不是累的问题啊,是这道数学题解了快一个小时还是解不出来啊”,然后还一脸哭丧的样子。这时,我及时调整回应——“哦,有道数学题解不出来,你觉得很有压力”。孩子说:“是啊。”

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认真倾听、解码信息、反馈求证、调整回应——进行沟通,我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传递出的信息和感受,又让他感觉妈妈善解人意。

【预防异议】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如果我的解码一开始就是正确的,那是不是就不需要第4步了呢?” 是的,第4步是从对方的回应中发现我们解码有偏差时才使用。

【预防异议】可能也有朋友会说:“这种沟通的方式跟我们平时的习惯完全不一样啊,我开口前还得先想想怎么解码怎么组织语言。”是的,可能会让一些家长非常不习惯,甚至觉得别扭憋屈,但是想想我们习惯的那些回应方式的效果是怎么样的。你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和评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样才能与孩子保持在有效沟通的频道。

Where:适用于及不适用于哪些情况】:

积极倾听适用于你自己情绪稳定,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同孩子沟通的情况。 因为当你自己就被困扰,或者处于急迫的情形下时,是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积极倾听的。

另外,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比如孩子想玩火,就需要马上采取措施应对,而不是对TA进行积极倾听。

总结一下,积极倾听是当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或感受而又没有明确表达时,采用这4个步骤——认真倾听、解码信息、反馈求证、调整回应——进行回应,从而正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另外,积极倾听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类似情况下的其他沟通对象,比如同事、配偶、朋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了就要用。接下来我就提供一个场景,请大家运用“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来做演练,这个场景是这样的——

你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发现这次的一道数学测试题赵老师又改错了,他和张聪一样的答案,老师给他打的错,却给张聪打的对,回家后给妈妈说到——“明明做对却打错,赵老师什么意思嘛”。针对孩子发出这样一句信息,现在假设你就是这个妈妈,你刚学习了“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你会怎么解读并回应呢?

【分组研讨、角色扮演】请基于这个场景和运用的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儿子,一人扮演妈妈(如果是三人,另一人就作为观察,在他们演练后给予观察反馈),依据“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把思考觉察和对话的步骤讨论后在便签上模拟出来。

下面给大家5-7分钟时间小组研讨和组内练习。练完一次后,可互换角色,增强感受。演练后,我会邀请1-2组朋友来做展示。

【角色扮演展示】好的,还有20秒。

哪一组愿意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好的,有请这一组的两位,让我们来看一场智慧母亲领衔主演的母子好戏。

【学习者案例记录】一组学习者当场展示了“积极倾听”4步骤的运用过程:

孩子对妈妈说(对话):“明明做对却打错,赵老师什么意思嘛。”

1、 认真倾听:妈妈(表达自己的内心觉察)听到孩子说:做对了题却判错,老师什么意思嘛。

2、 解码信息:妈妈(表达自己的内心觉察),我解码出孩子表达的事实是-做对了题却判错,解码出孩子的感受是-受委屈了。

3、 反馈求证:妈妈对孩子说,“你做对了题赵老师却判错了,你觉得特别委屈,是不是?”

4、 调整回应:

孩子说(对话):“关键是,赵老师给我判错题不是第一次了,又出现了”。

妈妈接收到孩子的补充后(调整回应):“哦,赵老师给你判错题不止一次了,你很生气,对不对?”

孩子说:“是啊。”

好的,谢谢这组伙伴的展示。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倾听孩子的表达,我们能更多的理解到孩子传递出的信息。

(小结)最后,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积极倾听”的4个步骤:认真倾听、解码信息、反馈求证、调整回应。在对方产生某种需求或感受而又没有明确表达时,我们可以运用这4个步骤来进行沟通,从而正确地理解对方的信息。

我是一级拆书家洪其,我今天带拆的学习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