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杨桂荣,担任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一职。我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运动爱好者,读书考证爱好者,二胎在职宝妈。正式开始前,我们先分组,我们分成二个组来完成今天的学习。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古典老师的书籍《跃迁:联机学习—功利读书法》中的片段。
这本书是300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古典老师,积淀5年精心力作。这本书目的是在这个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每一个个体都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从而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本书呈现了隐蔽个体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从这本书中可以获得: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跨越式成长。
这本书由俞敏洪、罗振宇、万维钢作序推荐。
《跃迁: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P124-125
我们经常就这样学习,从第一页直接开始读,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
第一, 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What:本部分可以归为“三个步骤,教你如何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也能调取获得书中的知识”。
Why:当下信息量大,人们不断学习,需要从大量的阅读书籍中获取提升自己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信息量的洪流里从第一页逐字逐句的读书,遇到不值得一读的书籍,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无法快速掌握有用的知识。那么在这个片段中,不要用大量的时间从第一页开始读书,从而还能掌握需要的知识获得提升自己的方法。
How:那么,怎么读书,既不用从第一页开始读,还能获得需要的知识呢?片段中提出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选书。看书评,从豆瓣,亚马逊,微信读书等平台选择你需要的书籍。比如,我有一段时间需要提升工作效率,做好时间管理。我就在豆瓣的书单里,精准的找到关于时间管理这一类的书籍,从他们的评分,选择8.0以上的书。
第二步:看目录。微信读书、当当云阅读等平台都有给出书的目录。从目录中基本能掌握书的内容和框架。
第三步:看具体章节。选择自己需要的重点章节开始阅读。
Where: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家庭关系、育儿等书籍阅读时使用。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其适用边界,适用于致用类书籍。不适用于小说、散文、故事类书籍的阅读。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上个月,六年级的女儿问我,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背诵单词。因为她周末课程很多,新概念英语的单词要背诵记忆,还有学校教科书中的单词要记忆,时间又很有限。她希望能背诵就记住,还要节约时间。当时我就从李柘远《学习高手》这本书的目录入手,找到了他关于多感官刺激记忆法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找到了最实用于小学生的“1+2次”记忆法这一章节开始仔细阅读,用时10分钟,掌握了这一方法,讲给孩子听,很快她就应用起来,而且告诉我确实很有用,到现在也在使用这个方法高效背单词。
【好处】
通过这三个步骤,准确选择需要的书籍,精准找到了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缩短了阅读一本书有的时间,还能实现大量阅读书籍。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不仅读得书少,大量耗费精力做无用功,更可能影响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