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化思维》 所属活动: 【大运NO.57】结构化思维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结构化思维 结论先行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芳芳,很高兴今天在线上开启我的第一拆。

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第二个标签是新晋拆书家,正在参与升级打怪。第三个标签是读书爱好者,今年我要求自己读50本书,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拆书帮的学习和看书,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不断成长。

【拆书和拆书帮是什么?】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便是RIA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RIA便签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简单的方式让我们的学习思路从以知识为导向变成以自我为导向,学员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RIA分别对应三个环节,【R】环节指的是reading ,阅读原书拆页,【I】指的是Interpretation,【I】环节是拆书家对于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A】指的是appropriation,【A】环节有三种做法,【A1】是激活学习者经验。【A2】催化学习者应用【A3】我们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简的来说便是重述知识内化知识和应用知识。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请留意,“拆书帮“及其Logo,”拆书家“和”拆书“均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侵权使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假设我们收到了通知,”下午的会议改到明天上午九点“我们会怎样思考呢?

我们观察自己思考的过程:

首先,我们把通知内容吸收进大脑,知道信息的正确意思:“会议更改了时间。”

其次,我们立刻就会想“为什么要改时间呢?”“明天上午九点,我安排了其他工作吗?”,然后赶紧查看行程日历等。这个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深入分析。

如果我们发现明天上午的工作安排可以自由调整,就会把工作换到今天下午来完成。在深入分析后,我们做出决策,这是思维结果的呈现。

最后,我们要总结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怎样降低更改会议时间的概率?是否可以优化时间安排?

经过这种思考过程的分解,我们可以看到,思维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获取信息:当大脑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或调取自身存储的信息,又或者迸发出灵感时,就完成了获取信息的过程。

加工处理:面对不同的信息,大脑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常见的有分类定性、分解、理解、筛选、联想、想象、归纳、演绎等。

呈现结果:对信息加工处理后,对信息输出的过程,包括在大脑内的存储和用言行表达。

迁移运用:把加工后的信息“变形”或者运用在其他事务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一反三”。了解了思维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用相对稳定的方法,对不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我选的片段来自是《 结构化思维 》,作者是黎甜,请各位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刚刚发到手上的拆页。阅读完毕可以示意下我。

What:片段介绍了思维过程的四步骤,通过刻意练习,成功建立结构化思维的意识。

Why: 碎片化信息时代,让我们很容易获取信息以及灵感,很多人的常态是停留在第一步,不对信息或灵感进一步加工运用处理,从而使我们损失很多提升自己或者发现机会的好时机。通过建立结构化思维意识,在意识上理解更深刻,深度思考,行动上更精准。

Where:成功建立结构化思维意识,运用于对信息或想法进行深度加工的领域。

这个领域既可以是写作、绘画、读书、也可以是研究股票、还可以是工作上的创新。
How:怎样成功建立结构化思维意识,分为四个步骤:

(1)收录信息:

收录、刻意抓取待深度加工的信息。
(2)分析信息:
通过联想、归纳、分析等,将信息加工过滤,分析收录信息的好处。
(3)获取结果
将加工分析后的信息转化为对自己可执行的行动或认知结果。
(4)发散运用
借鉴前三个步骤,运用到其他事务,或者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更熟练去操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经验和反思)】

【时间】2020年1月

【起因】在网上我看李子柒的视频,她的视频很唯美,诠释着农家文化的优美,大家都很喜欢。我发现,李子柒的视

有个共性,就是每个视频拍摄的时间跨度很长,长达半年或一年多

【经过】我把“拉长时间跨度”这个信息点收录(收录信息)

然后思考拉长时间跨度,有哪些好处,通过分析,发现李子柒拍摄的视频,是基于拉长时间的跨度这样长期的角度。所以她的视频,做到了纪录片才可以做的事情,也就打败了很多的个人视频网红。

拉长时间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小小的困难,就容易放弃,一天做不好,就两天,两天做不好,就做一周,所以不用焦虑短期做的不好带来的挫败感,给自己的时间宽度再长一点,就可以很坦然把事情做的更好(分析信息)

【结果】我把拉长时间跨度运用到我的读书上,一月份我已经坚持读书了两个月,发现没有任何变化,正在犹疑是否继续坚持读书,那我把时间的跨度拉长,再坚持两个月,等到了四月份,我对读书开始有了感觉,情绪上不那么容易冲动,和老板汇报工作,我也比之前变得更有条理。这是四个月读书,拉长时间宽度给我带来改变(获取结果)

【反思】

现在,当一件事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将这个思路迁移运用,拉长时间的跨度去坚持,比如锻炼身体,不会因为某一天加班很累,中断一两天的练习,就觉得很挫败,不成功,而是用拉长时间的跨度,哪怕中断一次两次,等忙完后,继续锻炼就好了。从而到现在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发散运用)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下周把演讲培训中的”刻意练习7次“发散运用到写作上,成功建立结构化思维意识。

【行动】:

1.收录信息:
演讲培训中,我获取了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片段的演讲需要刻意练习7次以后,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结果,将这个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2.分析信息:

在笔记本上写下问题进行分析:需要这么多的练习?  每次的练习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好处?
经过分析,我发现:

7次是经过前一次的改进和修正。虽然每次练习,都已经觉得很完美了,但每次练习完成后,会回顾前一次,找出不足的问题,再进行改进修正,即重复性精细化练习,7次练习后,可以将小片段演讲的效果做到很好。

3.获取结果
得到这样的信息,我思考后获得这样的结果:写作一篇文章,会觉得已经写的很好了。将”刻意练习7次“这个知识点运用到我的写作上。7次,是个概数,不一定用7次,可以是3次,5次,但一定要经过多次的练习。

4.发散运用
下周周一完成一篇3000字文章的写作。

周二将文章通读一遍,并将文章的知识点观点不强的地方列出来,逐一修改。

周三,对文章中的知识点的趣味性进行检查,并修改。

周四,对文章的图片进行检查,确保图片简单清晰明了。

周五,对文章的用词,进行检查,确保文章的用词易读易传播。

通过四次的刻意修改,获得一篇质量高的文章,并在周五晚上十点前发表文章。

这就是我学习完这个拆页片段所做的RIA便签,以上是我此次过级所呈现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