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点要求1: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开场介绍】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学习现场,我是拆书分享者Reta,先用三个标签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分别是钢琴学习者、原创作者、一级拆书家。
【分组】为了后面环节的需要,我们先进行一个分组。今天来的人不多,我们就分一组吧。好的,一会儿我们讨论的时候就按这个分组来。
技能点要求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技能点要求5: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图书介绍】好,那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拆解图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的拆页片段来自我手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亲子沟通圣经,作者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书籍是她们长期办学并与父母们一起实验的研究总结,从面对感受、鼓励合作、代替惩罚、恰当赞赏等6个方面讲述了爱与沟通的技巧,让父母们学会用愉快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其他同类育儿书籍不同,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配有生动简明的漫画和有助训练的练习题,并收录了诸多实际场景事例。世界上数以万计的父母学习接受这种爱的技巧训练之后,用书中爱的语言成功地和孩子由冲突对抗变为了相互合作。它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分!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养孩子的过程非常复杂,有时会让父母无助和抓狂。比如无论怎么讲道理,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比如孩子不搭理你,你也猜不透她在想什么;比如明明是为孩子好,他却总和你对着干……而熟练运用本书6个方面的30种技巧,却能帮你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帮助他发展健康的身心。
B2:拆页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拆页呢,都是同时适用于成人和孩子的。我们将学习到在他人不肯配合你安排的时候,如何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代替惩罚,来和平处理遇到的矛盾。以及在问题一再出现和情况较为复杂时,如何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有效的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激烈冲突。
【第一个RIA 】
技能点要求4: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两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拆页1,学习者能够在他人不愿配合你的时候,不再使用惩罚的方式对待,而是应用片段所学的代替惩罚的沟通技巧,和平地处理矛盾。
拆页已经发给大家了,现在请大家用大约1分钟时间来读一下这个拆页片段。读完了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技能点要求3: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拆页片段1】(带HOW)
好,大家都已经示意我了,读完了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片段。
技能点要求6: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的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What:(对原文的阐述,是什么,知识点,相关理念)
惩罚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惩罚两个层面,体罚大家比较了解,精神惩罚则是限制自由等让精神受到一些痛苦。我们所看到的这则拆页片段所讲的呢,是几种代替这些惩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Why:(为什么会有这个片段,前因后果)
【人们的通常做法】那惩罚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老师也信奉“不打不成气候”,大家对此都有所了解。那在孩子不听劝导的时候,就动辄使用教鞭、戒尺,或者罚孩子面壁思过、禁足等等。
【反例】举个例子来说,你带孩子去超市买菜,你在前面拿菜、称重;他在后面到处乱跑,还拿货架上的物品玩。你说了好几次他也不听之后,你可能就会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想回家站墙角、挨打吗?你再这样晚上回家不准看电视,也不准吃饭!”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惩罚方式,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会不会因为害怕被训斥和惩罚,而习惯性地撒谎呢?会不会变成在社会上唯唯诺诺,总是怕得罪他人的人呢?既不会反思,也不与人亲近,大家一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
How:【正确步骤+正例】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片段告诉我们几种代替惩罚的方法:
1、明确表达强烈不满。比如刚才带小孩逛超市的例子,我们可以说“超市里不能乱跑乱拿东西,你这样妈妈很不高兴。”
2、表明你的期望。可以说:“妈妈希望你能乖乖跟着我的推车走”。
3、告之如何弥补。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把从货架上拿的商品轻轻放回原处。”
4、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比如可以这样说:“你可以帮助妈妈推车或者去拿我们要买的蔬菜水果。”
5、行动。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行,那我们可以在下次出门的时候拒绝孩子想要跟随的要求。采取自然行动,表示这次不行,他会知道为什么。
Where:(适用边界)
片段中所讲的代替惩罚的沟通技巧,可以用于和平处理他人不肯配合时的矛盾。也就是说,虽然方法来自育儿书籍,但它不止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沟通,也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
【预防异议讲解】
1、有人可能会问,这几种方法每次必须按顺序都用上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冲突,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变换顺序使用,还可以挑选其中的条目使用,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2、那么,如果这些方法都用了,还是不行怎么办?我们要明确一点,没有一个片段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也是不断在变化的。如果这个方法不行,我们还需要求助其他片段和方法。
3、还有人质疑第五步的“行动”是变相的惩罚。但其实“行动”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比如生气、不愿再借东西、不愿再带孩子去超市;而惩罚的目的则是为了教训孩子,发泄怒气,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一些痛苦。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A1】
技能点要求7: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加入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拆书家提问设计】【显像提问法】
好,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代替惩罚的一些方法,那么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过互相不配合,而采取了惩罚的事情呢?
比如,晚上孩子在该写作业的时候,非要继续看电视,然后你无奈地训斥了他;比如,你小时候跟妈妈逛商场,非要闹着让妈妈给买一个玩具,你妈忍无可忍地打了你;再比如,你的同事总是忘记配合你签字,你就在她需要你配合的工作上拖延……大家想到了一个什么关于惩罚的场景呢?成人和孩子的例子都可以。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回想一下,想到的请举手示意我。
我看到郭毅超同学已经想到了,现在请他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郭毅超:小时候出去玩回家太晚,被父母关过小黑屋。
技能点要求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反馈】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确实是一个典型的被父母惩罚的例子。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现在大家都已经回忆起一些关于惩罚的经验,那么如果现在时光倒流,让你重新回到过去的那个场景和情景里面,我们要怎样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避免不必要的惩罚呢?我们回顾一下步骤:第一是明确表达强烈不满;第二是表明你的期望;第三是告之如何弥补;第四是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第五是采取行动。
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按照开始的分组,一会儿我们找人来分享。
(好,请我们海娇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分享背景:兰海娇同学家装修房子需要安一个灯,老公双十一买回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他还没有安。海娇曾生气和惩罚老公,现在回到过去重新解决。
兰海娇:
(1、表达了强烈不满)双十一买回来的灯一个月还没安,你的拖延让我很生气。
(2、表达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在月底之前把它装好,让它亮起来。
老公:我需要工具,暂时没有。
兰海娇:
(3、告知如何弥补)你可以去借,或者我给你买。
(4、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或者你月底前自己装好,或者你花钱请别人来装。
(5、采取行动)如果他还不做这件事,我就一边让他把钱转给我,表示我要去58同城找人装;一边让他权衡免费和付费的利弊,相信他在成本面前就会配合我,主动去自己安装好灯具了。
技能点要求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反馈】
好,感谢小伙伴精彩的分享。那么第一个片段我们小伙伴都已经分享了例子,回到过去的场景和经验,初步应用了今天所学的“代替惩罚”的一些方法。
【过渡句】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一些沟通技巧来代替惩罚,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那么如果问题一再出现,比如试过所有方法后,孩子还是屡教不改,他人还是不配合我们,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冲突。
技能点要求4: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两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2】通过学习拆页2,学习者能够在问题一再出现、情况比较复杂的时候,应用今天所学的解决问题四步法,来有效地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技能点要求3: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拆页已经发给大家了,同样请大家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先阅读一下,读完以后可以举手示意我。
【拆页片段2】(不带HOW)
前一天,我刚学完“解决问题”的课程,第二天晚上,我准备趁热打铁。于是我问杰妮(5岁):
妈妈:有时间聊一聊吗?
杰妮:有。
妈妈:我想和你讨论一下“睡觉”的问题。
杰妮:好啊。
妈妈:这个事情总是让我们俩都不开心,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杰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她做个了鬼脸,握着拳头),我不能待在自己屋里。我就想去你们房间。
妈妈:哦,原来是这样……
杰妮: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样,是吗?
妈妈:嗯。我来告诉你我的感受。忙了一天,我盼着能上床休息。暖暖和和地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如果被人吵醒,我就会很不高兴。
杰妮:我知道了。
妈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都高兴。(拿出纸和笔)
杰妮:你想写下来?列清单啊?(她有些兴奋的样子)
妈妈:对。你能先开始吗?
杰妮:我想到爸爸妈妈的床上。
妈妈:好。(写下来)还有吗?
杰妮:我也可以叫醒你们。
妈妈:嗯……(接着写)
杰妮:我可以蹲在墙角,在夜灯下看书。
妈妈:我觉得可以。
杰妮:如果我有台灯……能给我个台灯吗?
妈妈:(写下来)用台灯干什么?
杰妮:(激动起来)我可以读书,玩我的压舌板(爸爸是医生),写信……
妈妈:有人好像有些激动哦。
杰妮:好了,第四是什么(清单上的排序)?
妈妈:还有吗?
杰妮:(很快)我能喝饮料吗?
妈妈:嗯。(写下来)
杰妮:第五是轻轻走过去,看你能不能让我进去。
妈妈:清单有了!来我们过一遍。
杰妮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上面打了叉,她说第二天去买台灯、便签纸、彩笔。我们挑了一个橘黄色台灯(她选的),正好搭配她屋子的红白色。我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她画的画(她想出来的主意)。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希望我能一直好运。
小伙伴们读完了么?请举手示意我一下,好的,看来大家都读完了,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片段。
技能点要求6: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的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What:(对原文的阐述,是什么,知识点,相关理念)
片段讲述了“5岁女儿如何自己就寝”这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位妈妈运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解决了这个看似很难的事情。
Why:(为什么会有这个片段,前因后果)
【一般做法】养育孩子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难免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总有一些时候让你感到,除了惩罚好像别无他法。比如,孩子总是要饭前吃饱零食,然后不吃饭;比如孩子总是不喜欢学数学,总是交白卷,等等。遇到一般的沟通方法无效的情况,你会不会又回到“惩罚”的老路上去呢?
【反例】比如,孩子在邻居家写作业和玩耍,到很晚了还不回家。你打电话喊他回家说:“宝贝,该回家啦!再不回家天就黑啦,妈妈要不高兴了。你是五分钟后回来还是十分钟后回来呢?”(大家注意我用了上一个片段中的方法)。孩子说十分钟后,但是十分钟后并没有回家,(说明方法无效)。你耐心耗尽,毫无办法,忍无可忍地去邻居家强制性把孩子拽走了。孩子说,“妈妈我讨厌你!”然后一晚上没理你,好像十分受伤。而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你每次都自责,但同时也很苦恼和无奈。
【不这么做的坏处】但是一旦重新使用惩罚措施并习惯这种方式的话,之前学习“代替惩罚的方法”的努力都会白费,孩子将继续受到身心伤害,感受不愉快的成长。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遇事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自我保护,那我们就需要掌握更深一步的方法。
How:【正确步骤+正例】【细化行动步骤】
我将原文片段细化出了几个步骤,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第一步,征求对方的时间。比如刚才孩子在邻居家不回家的例子,可以说“宝贝,现在有空吗?我想和你谈一下在邻居家回家晚的问题。”
第二步,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①询问对方的感受;②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接着可以说,“我知道正和小朋友玩的高兴是不太容易离开,但是太晚的话我也会担心你啊”。
第三步,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①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②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比如刚才的例子可以说,“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方法,大家都能接受?”于是你们列了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清单,包括:
1、6:00回家,妈妈别担心;
2、妈妈去接宝贝;
3、把手表修好;
4、推迟15分钟吃晚饭;
5、把晚饭放进烤箱。
孩子说,去掉“你去接我”,因为孩子不喜欢妈妈去接。而妈妈说,去掉“别为宝贝担心”,因为不可能。
第四步,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所以结果是,宝贝6:00回家,晚饭推迟到6:15;偶尔可以放烤箱,但一定要提前说;修好了手表,让宝贝可以看时间。
【预防异议讲解】
1、如果措施执行了一段时间,失效了怎么办?我们重申没有万能的方法,特别是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适合的不同方法。如果不想回到“惩罚”的老路上去,就得重新讨论一次解决办法。
2、这些步骤必须按顺序都用上吗?当然不是,任何一步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没有达成共识,怎么办?没有达成共识的话,我们至少知道了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它是我们做过的一次尝试和努力,过一些时间也许我们就会想到新的办法解决。
4、如果孩子干脆拒绝讨论呢?那还可以用给孩子写便签的方法试试看,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这种方式。
Where:(适用边界 )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家长辅导员、劳务谈判代表、婚姻咨询师共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与他人之间情况较复杂时的矛盾处理。也就是说,除了适用于亲子间的冲突沟通,它也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冲突沟通。
【意译案例】
那刚才我们已经听了一个亲子案例,现在我再给大家举一个成年人的例子。比如呢,我之前合租的舍友小娟,晚上总是和他男朋友煲电话粥到很晚,导致我总是睡不好。后来呢,我决定和她谈一谈,解决一下这个对我很重要的睡眠问题。那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第一步,征求对方的时间。)
我:有时间聊一聊吗?
小娟:有,我现在没事儿。
我:我想和你讨论一下晚上休息太晚的事儿。
小娟:哦,你说吧。
(第二步,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①询问对方的感受;②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恩,你恋爱之前睡觉也很早,现在是不是热恋期,难分难舍呀?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小娟:啊,有一点吧,见不到面只能电话里面说说话,每次他不想挂我也不想挂,所以不自觉就聊晚了。
我:恩,理解,恋爱可能都是这样的。
小娟:你是觉得聊太晚让你休息不好了是吗?
我:嗯。我来告诉你的我的感受。熬夜第二天太难受了,头疼,办事效率很低,我很苦恼。
小娟:对不起忽略你的感受了。
我: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让我们都满意吧。
(第三步,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①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②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
我拿出纸笔,说:怕一会忘了,我记下来。你能先开始吗?
小娟:列清单是吗?恩……你想最晚几点休息呀?
我:十一点吧,不能再晚了。
小娟:恩,我尽量控制时间,早点挂电话吧……
我:或者你换个时间,早起走步的时候聊天?
小娟:回头我问问他。或者我可以尝试用气声说话,你应该听不到。
我:恩,可以,或者晚了的话就在被窝就打字,也不一定非打电话是不是?
小娟:对,你也可以戴耳塞、眼罩什么的,应该可以有点作用。
我:还可以问问你对象,有没有其他能对上的时间,或者其他办法。
(然后,我们有了一个清单:
1、尽量十一点之前挂电话。
2、改为早起走步时聊天。
3、小娟用气声说话。
4、十一点后被窝打字。
5、我戴耳塞和眼罩。
6、小娟和男友商量其他可能的时间。)
我们在第三条和第五条上面打了叉,因为我尝试戴耳塞、眼罩都特别不舒服,而小娟试了半天也不能用气声说话。
(第四步,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
当晚小娟和男友经过商议,十一点就挂掉电话,在被窝打字了。第二天早上开始,他们每天早上相约早起遛弯聊天,两个人都觉得早睡早起锻炼很健康。另外,偶尔他们也会牺牲一点午休时间来聊天,应该是后来合计的其他时间。那次讨论之后,我就没有再受到他们的影响了,每天都能睡得很好。
所以最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家发现了吗?成年人之间的问题也可以用“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地解决。
技能点要求9: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我们现在学习了这种“解决问题”的四步法。那么现在我们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场景,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来演练一下,帮助大家掌握它。
场景是这样的,小朋友唐唐喜欢在家里的墙壁上乱涂乱画,父母好说歹说、软硬兼施,说教、训斥、奖惩都用过了还是屡教不改。这天,作为父母的你决定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尝试解决一下这个令你困扰的问题。
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和准备一下。然后组内选出扮演大人和孩子的学习者,通过对话和写便签演示一下刚才的场景,一定要应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哦。
我们来重申一下刚才所学的方法:1、征求对方的时间;2、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3、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4、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
好,时间差不多了,大家讨论很热烈,我们请第一组来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慧扮演妈妈,郭毅超扮演孩子唐唐。
(1、征求对方的时间)
妈妈:唐唐,你一会儿吃完饭有时间吗?妈妈想跟你讨论一下在墙上画画的事情。
唐唐:有时间,妈妈。
妈妈:好,那一会儿吃完饭我们讨论一下。
(2、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
吃完饭之后——
妈妈:唐唐,每次看到墙上被你画的五花八门,妈妈的感受是特别生气,因为妈妈特别注重整洁。你能跟我说一下你为什么往墙上画画,感受是什么吗?
唐唐:因为你们白天不在家陪我,晚上回来又都在玩手机,那无聊的我只能面对我的墙面,去找比较喜欢的事做。
妈妈:恩,妈妈了解你的感受了,那妈妈也很担心你。我们一起商量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可以吗?
唐唐:可以。
(3、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
妈妈:那我们现在拿个纸和笔,来记一下,因为妈妈担心一会儿会忘记,好吗?
唐唐:好的。
妈妈:那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吗?
唐唐:我想让你们陪我一起画。
妈妈:好的,那我们先写第一条,爸爸妈妈陪唐唐一起画。还有吗?
唐唐:没有了。
妈妈:那妈妈想到,可以去网上买一个墙上贴的大白板,在限定的区域画;或者买一个小黑板,在黑板上画,不在墙上画,可以吗?
唐唐:那我还是会很无聊啊,你们可以在下班后抽固定的时间陪我玩吗?
妈妈:恩,我们可以先都写下来,好吗?
唐唐:好的。
妈妈:我们还可以陪你一起在纸上画,然后帮你裱起来挂咱家墙上,好吗?
唐唐:我觉得我画的太丑了,还是不要挂了。
妈妈:妈妈觉得唐唐画的很好。
唐唐:哦,那也可以。
妈妈:那看看这些有没有不能接受的呢?你觉得哪个方法你不太喜欢?
唐唐:恩,买白板和黑板需要花钱,就买几张纸就好了。
妈妈:我们唐唐是个节俭的孩子,不过没关系,贵一点妈妈也愿意给你买。
唐唐:那就买一个白板吧。
——所以清单是这样的:
1、爸爸妈妈陪唐唐一起用纸画。
2、买一个墙贴大白板,限定区域画。
3、买个小黑板,在小黑板上画。
4、爸妈下班后抽固定时间陪唐唐玩。
5、裱起来孩子纸上画的画。
(4、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
第二天,去买大白板和白纸,还有装裱的东西。下班后妈妈注意抽时间陪唐唐玩一会儿;唐唐想画画的时候,就一起在纸上画,然后裱起来挂墙上。
技能点要求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反馈】
大家已经给自己的表现鼓掌了,十分精彩,声情并茂,那谢谢小伙伴们的精彩表演。
【A2】催化应用
技能点要求8: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景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A2分步催化1】【激活应用场景】
好,大家已经通过演练初步掌握了今天所学,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未来或者近期你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类似情况发生呢? 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棘手,需要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呢?
比如你的孩子不喜欢整理房间,总是一堆玩具;比如你平级的同事总是在不与你商量的情况下,随便给你安排工作任务;比如你的舍友总是在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在屋里抽烟……等等。你此刻脑海浮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先不用考虑解决问题的步骤,只需要先想一个你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用一两句话表述一下即可,可以按照“人物+行为+结果”的格式。
好,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慧姐:我家孩子非常不喜欢整理自己房间和床铺,经常都是非常乱的状态。
技能点要求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反馈】
好,我们小伙伴提供了一个孩子不愿整理自己小屋小床的问题,听起来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好好解决一下。
【拆书家提问设计】【A2分步催化2】【规划行动步骤】
那么现在,大家已经想到了一些需要解决问题的场景,那么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我们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怎么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呢?也就是运用今天解决问题的四步法,也就是1、征求对方的时间;2、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3、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4、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用这样方法,来解决我们刚才所想到的复杂问题。
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尽量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一会儿我们找人来做分享。注意是将来近期的某个时间哦。
【学习者案例记录】
场景是,郭毅超的舍友在宿舍抽烟,他想和舍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1、征求对方的时间)
郭毅超:你有没有时间,我们可以聊聊关于抽烟的问题吗?
舍友:好的。
(2、关注彼此的感受,包括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
郭毅超:你在宿舍抽烟其实影响到我的生活了,呛得我都呼吸不了了。
舍友:有吗?我可能习惯了,所以感觉不到了。
郭毅超:你一定要改变一下,否则我会生病的。你是什么感受呢?
舍友:最近考试压力很大,和女朋友刚分手心情也差,需要释放和发泄。
(3、列清单讨论办法,包括写出双方都想到的办法、划掉任何一方不能接受的办法;)
郭毅超:那我们商量一下办法好不好?看怎么样大家都满意。(拿出纸笔)
舍友:可以。
郭毅超:你能不抽烟吗?
舍友:我觉得不行,很难戒掉。
郭毅超:我建议你可以去跑步释放一下压力。
舍友:你怎么这么矫情,你可以带个面罩啊。
郭毅超:这个太奇怪了,不太可行呀。你可以去外面抽烟吗?
舍友:外面太冷了,夏天可以。
郭毅超:那你可以选择我不在的时候抽吗?
舍友:我尽量,或者你在的时候我去阳台、厕所啥的吧。跑步也可以试试。
——那么清单就是这样的:
1、建议舍友别再抽烟。
2、舍友觉得必须抽。
3、舍友可以跑步释放压力。
4、郭毅超可以戴面罩。
5、舍友可以去外面抽烟。
6、舍友可以在郭毅超不在的时候抽烟。
7、舍友可以在阳台、厕所抽烟
(4、实施都能接受的措施。)
那最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第二天开始实施共同商议同意的方法,舍友尽量在郭毅超不在的时候抽烟,或者去阳台和厕所抽烟;舍友也会去跑步,换个方式释放压力。后来郭毅超就闻不到烟味了。
技能点要求10: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回应反馈】
好的,谢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我们给他鼓个掌好不好?我们的小伙伴用刚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四步法,成功解决了舍友抽烟的问题。相信大家回去也能灵活应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其他的问题。
技能点要求11: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结语】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那最后想和大家说,如果你想改善亲子关系,学习沟通技巧,用爱的语言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我们的社交情商。那么,这本包含6个方面30种技巧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定要看一下。因为,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善用方法的生活才更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