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拆动乾坤,赋能你我,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学习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毕晓丹,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餐饮营运管理,瑜伽习练者,7岁男孩的母亲。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没有输家,需求冲突的解决方法。
分组:为方便今天的学习,我们先分组,两两一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的拆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被称为“沟通之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
场景法介绍图书:
l 事件场景:在座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请举手示意一下(互动)。 好的。 接下来我会描述一个亲子相处的场景,暂时还没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将对象设想为自己的伴侣。 这个场景是——晚上孩子写完作业在玩手机,你跟孩子说:“宝贝儿,该洗刷去睡觉了哦!” 孩子“嗯”了一声,于是你就走开自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孩子还在沙发上玩手机。 于是你又提醒:“宝贝儿,快点关掉手机,再不睡觉明天会起不来的!” 孩子还是专注的玩手机,一动没动,于是你忍不住了,一边催促“快点把手机关了!听到没!”,一边伸手去拿他的手机。 而孩子一边大叫:“我还想再玩一会!” 一边把手机往回拉。 你一看表,已经十点了,想到一会洗刷还要磨蹭,还要到入睡估计得再有个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明早肯定起床又说睡不醒,于是不由分说把手机用力抢过来,拉着孩子去洗刷,孩子一边挣扎一边哭叫……
l 提问:这就是一个需求发生冲突的场景,当然在生活中、在职场上,需求冲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而冲突的另一方也是形形色色。 那么在需求冲突发生的时候,你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呢? 你觉得处理的效果怎么样? 如果并不满意的话,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怎么做来改善呢?
l 影响:其实在人际交往中,冲突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戈登博士曾说过, “如何解决冲突可能是人际关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冲突得到妥善处理,则关系得到维护甚至加强;冲突处理不好,则造成关系的破坏和疏离。
l 解决:戈登博士的这本书就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处理亲子问题,包括需求冲突的系统思路,以及具体的步骤。
今天的拆页聚焦于“‘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这一主题。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在面对与他人的需求冲突时,学习者能运用确定需求、讨论方案、执行方案、检验效果等4个步骤来处理,从而达到同时满足双方需求,化解争端,维护并提升关系的目的。
【A1】请大家进行量表自测
首先邀请大家来做一个小测试。 当与孩子发生需求冲突的时候,你通常会如何应对呢?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也可以想象最近总跟你发生需求冲突的人。请阅读这份表格中的5条描述,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然后算出总分。1分代表有点同意,6分代表非常同意。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测一下。测试完毕后请举手示意我。
1.面对冲突我认为非赢即输 1 2 3 4 5 6
2.我不在乎他的想法,我坚持的事情不会妥协 1 2 3 4 5 6
3.面临冲突时,总是我来决定冲突的解决方案 1 2 3 4 5 6
4.如果他不喜欢我的解决方案,我会利用说服教育来试图影响他接受我的方案。 1 2 3 4 5 6
5.我总是会使用权利(惩罚)进行威胁,让他屈服。 1 2 3 4 5 6
总分
解释一下你刚才让大家自测的量表题的意义
这5道自测题是帮助大家大致了解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
总分在5-15分之间的小伙伴举手我看一下,好的,说明你在处理冲突时是相对比较温和的,不会强制对方接受你的解决方案,建议你待会认真了解一下这个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能够给你启发。
在15-20分之间的小伙伴举手我看一下,好的,说明你比较倾向于让自己而不是对方的需求得到满足,建议你待会认真学习一下这个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在面临冲突时考虑下对方的感受。
在20-30分之间的小伙伴举手我看一下,说明你是比较强势的,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先,希望对方服从你的解决方案,建议你今天好好学习这个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学会双赢,不再靠强势压制对方需求取胜。
总的来说,发生需求冲突时,努力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很常见的做法。 当然,也存在完全相反的另一面,那就是牺牲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对方。 但无论前一种还是后一种,都不是PET提倡的。 今天我就会介绍处理需求冲突的另一种模式——“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 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 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 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 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 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 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嗯,或者,打把伞怎么样?
简妮:不,打伞不方便,我更愿意穿雨衣。
家长:明白了。 那你认为妈妈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她。 (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长,但是她把它卷了起来。) 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 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简妮:嗯,我要走了。
家长:再见。 祝你今天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
这里发生了什么呢? 很显然,简妮和她的父亲用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问题被很快速地解决了。 父亲不需要浪费时间,变成一个苦口婆心的推销员,费尽力气推销他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不涉及任何权力——无论是父亲一方,还是女儿一方。 最后,两个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并彼此都感觉到温暖之情。 父亲可以说“祝你今天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祝愿。 简妮可以去上学,不必再担心穿着那件“难看”的雨衣让她尴尬。
What:冲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非常常见,比如,你在疲惫的加班处理还没搞完的工作,同事来找你,有个工作只能你来帮忙,帮还是不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休息,孩子想让你陪他玩,陪不陪?(互动)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掉入一个误区,认为非赢即输,也就是要不你听我的,要不我听你的,而这个片段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双赢的方法,也就是PET提倡的“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面对冲突,通过询问各自的需求,采用平等协商的方式,提出并执行能够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并且进行效果的检验和评估。
Why:为什么PET倡导“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
第一,解决方案是由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能够快速解决冲突,不需要强迫对方服从,双方都有动力完成。
第二,当你和对方共同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时,对彼此心怀温暖之情,能够加强与对方的关系。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How:
“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分为以下4个步骤:
1. 了解需求。首先了解双方各自的需求是什么。“你/我是希望……”用这样类似的语句来确认各自的需求是什么。
2. 邀请讨论。邀请对方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讨论达成一致。
3. 执行方案。提出方案的一方把达成一致的方案执行。
4. 验证效果。验证这个方案是否同时满足了对方。可以问对方或自己:“你/我对这个方案都满意吗?”如果有一方不满意,就重新回到步骤1,重新讨论新的解决方案。
案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拆页上的这个案例,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4个步骤——
爸爸提醒孩子没有穿雨衣,担心她会感冒,而孩子说不想穿雨衣,因为她觉得那件雨衣很难看,这里就有一个需求冲突了,对吗?
然后爸爸就确定了双方的需求,“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 这就是第1步。
紧接着,爸爸就发出了一个邀请,“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俩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 然后孩子提出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爸爸也提出了打伞。 但是孩子不同意打伞,更愿意穿雨衣。 爸爸提出了一个疑议:妈妈会不会同意借用呢? 这是第2步,讨论方案。
然后,孩子去问妈妈,并且得到了妈妈的同意,穿着雨衣回来了。第3步,执行方案。
爸爸问孩子,“你喜欢它?” 得到了确认之后说,“我也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 这就是第4步,检验效果——确定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在了解需求、讨论方案、执行方案、检验效果这4个步骤中,各位觉得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哪一步?(互动) 第1步,询问需求。 因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于力争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解决方案,而忽略探究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最难的是哪一步? (互动)也是第1步,询问需求。 因为需求是隐藏起来的,看不见摸不者,需要去探究和求证。
【A3】给出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案例场景,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演练,当众表达或角色扮演
接下来,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案例场景,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4个步骤,设计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
案例场景:
你有一个8岁的儿子,马上快期末考试了,你希望他在放学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能够增加1个小时的练习题时间,当你跟儿子说的时候,他表示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很多了, 不想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希望用来玩游戏。现在就发生了一个需求冲突,那么,怎么能够运用“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来处理冲突呢?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角色一是8岁的儿子。角色二可以是爸爸或者妈妈,待会我们请两个小伙伴来扮演一下。
(小组讨论中。。。)
好的,邀请金刚葫芦娃和张大哥来给大家上台表演一下,你们谁扮演儿子?谁来扮演爸爸?好,金刚葫芦娃扮演儿子,张大哥来扮演爸爸。
【学习者分享】
1.了解需求
爸爸:儿子,马上就快期末考试了,我希望你能考个好成绩,你写完作业再写1个小时的练习题吧。
儿子:哎呀,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够多了,太累了。我不想再多写作业了,我想留点时间玩玩游戏,放松一下。
(需求冲突是:爸爸希望儿子昨晚作业以后多学习1个小时,儿子则希望玩游戏。)
2.邀请讨论
爸爸:你知道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想考试有个好成绩,你必须在学习上多付出努力。
儿子:我知道。
爸爸:那你能想出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方案吗?
儿子:那我学半个小时去玩半个小时,然后再学半个小时
爸爸:行吧
3.执行方案(儿子去学半个小时,玩半个小时,再学半个小时。把1个小时拆分开学习)
4.检验效果
爸爸:学半个小时,再玩半个小时,然后再学习半个小时,这样也是多学习了1个小时。
儿子:多复习了1个小时,我可以自己愉快的玩游戏,爸爸不再强制管束我,我也满意了。
拆书家:好的,掌声送给我们两位小伙伴,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接下来,我还有一个小任务给到大家。
【A2】给学习者布置一个回去之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事后复盘:
即使今天你在理智上认同了“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也记住了这4个步骤,但由于这还不是我们的习惯,你还是忍不住想要说了算,想证明你的方案是对的。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一周里,请你刻意地留心需求冲突发生的场景,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用“没有输家”的4个步骤改成双方都能满意的happy ending。
【学习者案例后续分享】
需求冲突发生的场景: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大冬天他非要吃冰淇淋,我担心他吃了以后会肚子难受,不想让他吃。
(1.了解需求)
孩子:妈妈,我想吃个冰淇淋。
妈妈:不行,这么冷的天,吃了会拉肚子的。
孩子:我就想吃,你帮我买一个。
妈妈:你是嘴馋了想吃一个冰淇淋是吧?我可不想因为这个冰淇淋让你肚子难受,那样我会心疼的。
(2.邀请讨论)
妈妈:那你能想出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方案吗?
孩子:买个小一点的可以吗?或者我少吃一点,其他的你吃掉或者爸爸吃掉。
妈妈:那我们去汉堡王买一个吧,你吃一半,剩下的让爸爸吃掉。
孩子:好的,我想吃巧克力口味的
妈妈:可以。
(3.执行方案)
去汉堡王买了一个冰淇淋,孩子吃了一半很自觉的停止了,没有继续吃。妈妈让孩子多喝了点温水。
(4.检验效果)
虽然只吃了一半的冰淇淋,孩子很满足很开心,没有肚子难受,妈妈也没有再为这个事情责备孩子。这个方法让妈妈和孩子讨论出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步骤:了解需求,邀请讨论,执行方案,检验效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需求冲突,提升人际关系。我今天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