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拆书帮淄博封神分舵线下活动 【总第88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如何让受伤的人感受到被理解?

开场:

【技能点】自我介绍

拆动乾坤,赋能你我。大家好,我是毕晓丹,欢迎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今天的拆书学习现场。我的三个标签:新手拆书家,餐饮运营工作者,7年瑜伽爱好者。

【技能点】分组

为了方便我们今天的学习,以左右两边分为AB两组,待会我们会有小组内讨论交流。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面对“受伤”的人的倾诉,可以使用共情型提问模型的四个步骤,体会对方的感受,保持客观距离顺畅交流,帮助对方平复心情。

【技能点】FAB图书介绍

【F:特征】 这次我要和大家一起拆解的片段来自《提问力》这本书。这本书是由咱们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和两位资深的三级拆书家李真老师、丘恩华老师合力著作。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提问的。书中结合大量工作、生活的真实场景中所遇到的沟通问题,分析和讲解了18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提升提问能力,成为优秀的提问者,进而帮助改善人际关系。

【A:优势】 比其他同类型的学习提问类书籍,这本书更容易理解,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书中内容是以我们所知道的RIA便签法的形式来呈现的,满满的拆书帮的元素,强调拆为己用的原则。看完每一小章节内容,就像是上了一节课,看完就可以学会使用。

【B:利益】

【B1】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那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呢?生活当中,当我们跟领导,陌生人、或者很久没见的朋友聊天,聊到不知道怎么接话时候,怎么去化解这尴尬的聊天呢?当我在消费时候被人忽悠或者欺骗,自己却争论不过对方,只能吃哑巴亏的时候,怎样进行谈判完胜对方呢?我在难过时,需要朋友安慰,他却给我讲一通大道理,搞得我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变得更烦更难过。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那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些很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到大家。这里面的方法有明确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很详细的讲解,推荐大家阅读。

【B2】这个拆页带给学习者的好处

今天带来的这个拆页,主要解决在朋友来找你求安慰的情况下,我们通常苦口婆心的安慰,或者讲一堆道理给他,结果却是对方心情更差了,有时还一不小心,搞得自己也被坏情绪传染。那么如何通过提问让“受伤”的朋友感受到被理解呢?今天这个拆页可以帮到你。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共情型提问就是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共情型提问有四个要点。

第一,试新鞋。在对话前,不着急说话或者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应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需要提到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同理心不是把自己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而是好奇地问: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站在他的角度,自己会看到什么?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切换视角来提问,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提问。首先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开口说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

第三,聆听言外之意。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出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对他就是最好的陪伴。

第四,适当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大家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我们接下往下进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拆页。

【what】都说理解万岁,可见人们对被理解都有着巨大的渴望,理解是共情的前提,共情之后对方的感受是被理解了。那什么是共情型提问呢?就是用提问技巧,来感受他当下的感受,进入舒适顺畅的交流。

举个例子:

上周朋友小丽来找我,跟老公因为点琐事吵架了,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吵着要离婚,我问:打你了吗?她说没有。我就开始“教育”她,小丽本来是想找我求安慰,一看我也烦躁地给她讲大道理,她更难过了。

(互动)我这是共情吗?我理解她的感受了吗?是的没有。

【why】如果你不会使用共情型提问模型,有可能会像我这样对话刚开始,就着急讲大道理,这样不仅没有帮助到对方,还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烦躁。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共情型提问模型?到底怎么用呢?

【how】

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方法的四个步骤

1、不着急说话,问自己,体会对方的感受。

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是什么个性的人?遇到这种事情能抗住吗?

2、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让你感觉这么难受?

3、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可以根据情况点头默认,或者用“嗯”“哦”“这样啊”等词语,还可以表达认同对方的感受,“这确实是让人很难过……”

4、保持客观距离,给出适当建议。提醒自己一定要冷静。

询问对方想法:比如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下一步怎么打算呢?

或者询问帮助:比如需要我做些什么?

或者给建议,并让对方自己决定:比如我带你出去走走?陪你去吃点你爱吃的?

这个方法怎么用呢,我再举个例子:

【正例】前天小丽又跟我吐槽她老公,全家人为了等他一起吃饭等了1个小时,他进门就开始吃,也不关心别人。就直接说他怎么这么不懂事,他老公就说我说过不用等我吃饭,谁让你们等的?小丽被气的无语了,也没心情吃饭。

我恰好刚看到这本书,就用了共情型提问模型,这样来安慰她。

她性格大大咧咧的,这种吵嘴对她来说只是琐事的摩擦,让她有些心烦。(第一步,不着急说话,问自己,体会她的感受)

我说:“他是因为啥事耽误了约定吃饭时间?你俩没通个电话吗”(第二步,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小丽:因为工作上一些事情,耽误了约定时间。也打过电话,他跟我说可能赶不回来,让我们先吃。可是婆婆坚持要等他回来一起吃饭。

我说:哦,这样啊。看来也不是故意的。婆婆也是好意想着等他回来一家人一起开饭。(第三步,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小丽:是啊。我也有点没忍住就想凶他。

我说:那你接下来想怎么做呢?需不需要我陪你先去吃点你爱吃的肉肉?(第四步,保持客观距离,给出适当建议)

小丽:好,我们先去吃饭。吃饱了就心情好了,买点老公爱吃的甜品,回去好好聊聊。

【适用边界】:共情型提问模型可以用于你想帮助难过的对方平复心情,走出消极情绪。特别要注意的是,实际的对象不同,场景不同,需要我们灵活去应用。每个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说如果对对方情况不了解,以多听对方讲多关心对方为主,少问一些刨根问到底的问题。

【技能点】预防异议

可能你会觉得这太麻烦,太矫情了,给他讲讲道理就应该能听懂了,怎么会听不懂呢?事实上,这种通常的方法并不能安慰到对方,反而让对方更难过,这样既非常损害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又可能让他对你的信任彻底放弃,如果不用共情提问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总之,虽然麻烦,但是这种共情行为是值得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2分步催化

好的,我的讲解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分步催化一:接下来,请设想一下,你身边有需要陪伴的亲朋好友,可能会因为什么样的“受伤”情况找找你求安慰?比如孩子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很难过,朋友被老板骂了一顿很沮丧,老公/老婆因为工作不顺心压力很大……请你试着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你可能会面对对方什么样的状况?并在小组内分享。强调一下,只需要分享你可能遇到的会发生的场景,以及对方“受伤”内容,不需要涉及如何去调整,我们将在下一个环节思考如何做。给大家3分钟时间,随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小组讨论中)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谁来分享一下呢?好的我看到秀梅姐姐举手了,请秀梅姐姐分享下。

学习者分享:

我的场景里,对方是我的儿子。他经常因为作业没写完或者老师说他的作业不够好,回家发脾气。“受伤”内容就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很烦。

拆书家:这个场景家里有孩子的小伙伴,是不是也很常见?好的,掌声鼓励一下秀梅姐,谢谢你的分享。

分步催化二:现在场景有了,请设想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的某天,你刚下班回家,对方恰好因为这个情况“受伤”难过,你会怎么给他恰当的建议,最后让他平静的接受?现在把你的行动写下来。必须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写完后在小组内讨论2分钟,然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你的应用。

(小组讨论中)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我们还是有请秀梅姐姐来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分享:

时间:下周三孩子放学后

人物:我和儿子

起因:在学校的 作业没有写完,老师说了他,回到家很烦躁。

经过:

在他回家吵闹的时候,我先不要开口教育他,现问问自己他现在的感受如何?被老师批评后,肯定会难过,其实他也非常想做好,只是没有做好。(1、不着急说话,问自己,体会对方的感受。

你能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什么原因导致你没有做完作业呢?(2、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他可能会呱呱说什么什么原因才没有做完的,在他说的过程中,我耐心的倾听,是不是的用“嗯,这样啊”来回应他。(3、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等他说完,也就消停点了,这个时候我会说“宝贝,你要不要先吃点妈妈做的你爱吃的好吃的呢?”(4、保持客观距离,给出适当建议。

这样用这个共情型提问模型,可能他烦躁的心情就能得到平复。

拆书家:好的,非常好。掌声再次送给我们的秀梅姐。

【总结】那最后我做个小总结,各位,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一个让“受伤”的人感受到被理解——“共情型提问模型4个步骤”,还记得分别是哪几个吗?第一,不着急说话,问自己,体会对方的感受;第二,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第三,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第四,保持客观距离,给出适当建议。简单实用,希望能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