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故事力》 所属活动: 2020年11月26日:蜀汉分舵线下晋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提高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

开场:

(分组)在今天的分享中,会有讨论,我们根据现场的人员,分为2组,3人一个组,便于之后的讨论和分享。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岳兴彦。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人力资源/宝妈/学习坚持者。今天分享的主题为“3步提高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

(图书介绍)今天分享的拆页来自于《故事力》这本书,作者是高琳和林宏博,两位作者拥有多年的世界500强管理和咨询实战经验,“故事力”作为未来6大全新思维能力中的一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总结出了好故事的3大标准和6大要素,并落实到面试、汇报工作等8个关键应用场景中,每一场景都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可模仿性强。好的故事一定离不开能引起听众共鸣的情绪调动,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就是关于情绪。请小伙伴们用2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后点头或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故事力》第5章如何提高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 P69-70

故事讲得好的人通常情商都比较高,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情商其实就包括我们识别和驾驭情绪的能力。如果你长期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刻意练习,逐渐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感知,从这个角度来讲,学习讲故事也是提高自己情商的一个途径。你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步骤。

1.接纳情绪的存在

首先,情绪本身其实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赋予了意义。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通常所说的负面情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负面感受情绪。如同呼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样,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且情绪有起伏更是常态,你见过哪个正常的心电图是一条直线呢?心电图直了人就不在了!要心如止水不是说自己不能有情绪,而是说要接纳情绪本身以及情绪的起伏,这是实现情绪颗粒度感知更精细化的第一步。

2.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对当事人的积极意义,当你承认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悲伤想提醒你失去的痛,要好好珍惜拥有,恐惧的时候要关注如何保护自己。情绪其实只是呈现了你的某种模式,一旦模式被打破,情绪也就不会出现了。当自己的情绪来了,你可以像面对一个老朋友一样,跟它打招呼,问问它:“你想提醒我什么呢?”

3.慢下来,充分感受情绪以及情绪带来的信息

有了前面两步的基础,情绪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停下手边的事情,慢下来,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感知情绪带来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及情绪所带给你的信息,并据此给自己的情绪命名,你会发现,这时候的命名,就比前面这几步时的命名精准得多。这个时候,你对自己情绪颗粒度的感知就更加精细了。当然,精准地给自己的情绪命名还有个前提,就是需要积累一定的关于情绪描述的词汇。心理学家巴雷特研究发现:“当你能准确地描述当前发生了什么或者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找到处理这种情绪的解决方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拆段讲述了提高对情绪颗粒度感知的方法。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情绪颗粒度”?简单来说,情绪颗粒度就是对情绪的识别和描述。颗粒,有大小之分。颗粒度大,意味着对情绪的描述和感知会稍显笼统;而颗粒度小,就意味着对情绪的感知和感受会更加精细、准确,甚至对很多细微的差异都能感知察觉到,并能表达出来。提高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其本质就是提高对情绪的感知识别,用颗粒度小的词语描述情绪的能力。

WHY: 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足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情绪,或者表达出别人的情绪,会提高双方的沟通效果,有助于解决问题。比如,客户提出一些要求,以我们公司现在的实力是无法满足的,这让我感觉“不爽”。如果我们能准确的识别这种“不爽”究竟是自己付出努力后却达不到要求的委屈,或是为客户的无理要求而生气,还是对公司实力不足的失望,或者是哪几种情绪同时存在,那么我们能更快走出负面情绪,面对困难。

HOW:今天的拆页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提高对情绪颗粒度感知的具体步骤。

1、接纳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有情绪时,为了避免批判,我们可以在心里默念一句:“嘿,老朋友,你来啦!”或者说“啊哦,我有情绪了!”来替换“我不该又发脾气!”

2、探索意义

不管我们产生的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可以探索它背后的积极意义。所谓积极意义,只要能促使我们变得更好的,都算。这时候,问问自己“这个情绪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或者说“我有什么正面需求?”

3、命名情绪

有情绪时,通常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走来走去、心跳加快、胸口堵、大脑空白等等,这个时候,请暂停手边的事情,好好体会这种变化,条件允许的话写下来,并根据这些信息归纳成描述情绪的词语。

WHERE:适用于所有想要提高对情绪颗粒度感知的人。

EXAMPLE:周一晚上,孩子已经睡觉了,老公才回家,他听到孩子在咳嗽,就对我说:你对孩子的咳嗽要引起重视哟,免得又像上次一样咳成肺炎了。我一听,提高音量说:“你怎么知道我没重视呢?”说完,我意识到我有情绪了(接纳情绪)。我问自己:我的正面需求是什么?我是希望老公知道我已经给孩子喂过药了,而不是无根据的指责(探索意义)。我生气,此时的我,皱着眉头、提高音量,胸口堵了一下。当我停下来体会这些信息和变化后,我用了更小的颗粒度来描述情绪,是委屈(命名情绪)。

然后我就把这个叫做委屈的情绪故事讲给老公听了。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不吃药的话那就去推拿调理,平时要多沟通,一起关注孩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与别人或自己相处时,因为某些事情导致情绪的变化,我们当时有什么感觉,最后又是怎么处理情绪的。请小组内彼此分享自己的案例,两分钟后请一位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吴平: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紧张孩子因为年纪太小,即使在幼儿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遭受欺负等也不会表达,可是她将这个想法告诉老公以后,老公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说她是瞎操心!老公的做法她感觉心里堵得慌,现在都还没跟老公说话。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了用3步提高对情绪颗粒度感知的方法,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可能会在什么场景下用上这个方法?现在请每一个小伙伴在便签纸上写下使用这个方法的行动计划,包括明确的时限、具体做法、期望达成的结果,注意,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到或者能够量化的。时间1分钟。

学习者案例:事件:下周一叫孩子起床上学,她可能会拖延,半天不动。

具体做法:1、接纳情绪:察觉到我的脾气要上来了,我会自嘲:啊,河东狮吼要来了!

2、探索意义:我上班快迟到了,所以很着急,希望孩子能快点起床配合着出门。这个过程中,我更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

3、命名情绪:焦急。孩子的做法与我的期望不一致,我很焦急,希望他能快点达到我的期望。我会把这个情绪分享给孩子,希望他能理解妈妈为什么脾气暴躁,然后能在闹钟响起的时候,自己起床,早点独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