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30秒)
大家好,我是千千吉,我的三个标签:一位15岁女孩的妈妈,正在拆书的拆书家,一位RC相互咨询的讲师。我今天带来的是3-3的拆页。
【分组】
为了便于学习和讨论,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两位小伙伴一组。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大家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行为)“赞赏大法”和“请求三步法”两种肯定的言辞(澄清)来肯定他人,表达对他人的爱意,增进彼此的关系。(界定)
【图书介绍】(2分钟)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中的内容,讲到爱的语言,我先从我的故事开始。
【场景】
我和先生是大学相识,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在那个年代我们相信爱情,裸婚白手起家。我自己呢,是个“实用放心牌”的,包揽家中一切事务,因为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收获爱和幸福。然而十年之后,我对婚姻失望极了,发现自己的付出没有换来想要的幸福;每当我报怨时,先生也很委屈,他说: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你究竟想让我怎么做,才会觉得幸福呢?
【提问】
为什么两个明明深爱的人却感受不到对方的爱呢?如何让爱情在日常的琐碎中永不褪色?
【影响】
当亲密关系之间长期感受不到爱和被爱,关系会日渐疏远,彼此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婚姻可能真得会变成爱情的坟墓,最终可能一拍两散!
【解决】
亲密关系中如何向对方表达爱并感受到被爱呢?《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就是专门来教大家表达爱的语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只是不同的人喜欢的爱语可能不同。所以当亲密关系的两个人都能够主动使用对方喜欢的爱语来表达爱时,那彼此就能感受到爱和被爱了,爱情这颗蜜糖在现实的生活中就可以防腐防潮,永葆如新。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其中的一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辞,学会用赞赏和请求的来表达爱,看见彼此!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一下拆页一,看完了可以示意我一下。
【R拆页一】(2分钟)
她说:“唔,上星期六就是个好例子。你记得天气有多好?你知道我先生一整天都做了些什么?他洗车,帮车子打蜡。”
“那你都做了什么?”
“我到外面跟他说:'鲍勃,我真不了解你。 今天是粉刷卧房最理想的日子,而你却在这儿洗车、打蜡。”
“他粉刷了卧房吗?”我问。
“没有,卧房还是没粉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让我问一个问题”,我说:“你反对洗车、给车子打蜡吗?"
“不反对,可是我要他把卧房也粉刷好。”
“你确定你先生知道,你要他粉刷卧房吗?”
“我确定他知道”,她说:“我央求他九个月了。"
“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先生做过任何好的事吗?”
“你指什么?"
“哦,像是把垃圾袋拿出去,清理你车窗上的小虫子,给车子加油,付电费,或者把他的外衣挂好?"
“有啊”,她说:“他做过一些。”
“那么,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再也不要提粉刷卧房的事了。”我再次强调:“再也不要提了。"
“我不懂那有什么用?"她说。
“听着,你刚才告诉过我,他知道你要他粉刷好卧房;你不必再跟他多说,他已经知道了。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下回你先生做事的时候,在口头上赞美他一下。 例如,当他把垃圾袋拿出去时,你要说:“鲍勃,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把垃圾袋拿出去。”而不要说:“该是你拿垃圾袋出去的时候了,否则苍蝇要替你拿出去了。”如果你看他付电费,把手放在他肩头上说:“鲍勃,我真感谢你去付电费。我听说有的先生不做这些事,我要你知道,我非常感谢你。”或者是“在我需要完成那项任务时,你帮我管着咱们的孩子,我真的很感谢你”每一次他做什么好事的时候,在口头上赞赏他几句。
“我不懂,那和粉刷卧房有什么关系?”
我说:“你要的忠告,我给你了,而且是免费的。”
她走的时候,不是很高兴。可是,三个礼拜以后,她回到我的办公室,说:“它真有效。”她学会了,口头的赞赏比唠叨、挑剔的话更能激励人。
我看大家基本上看完了。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做到了或做好了某些事情时,能够运用“赞赏大法”替代抱怨、指责和批评,【具体内容】向对方表达肯定和认可,【完成程度】从而使对方感到被激励,愿意更多回报,增进彼此的感情。
【what】这个折页讲的是一位女士来向查普曼博士咨询自己婚姻中与先生发生的矛盾冲突,最终女士通过赞赏替代抱怨、唠叨获得了好的亲密关系。
【why】 当人们在一起时间长了,熟悉之后,经常会自动化忽略对方做的好的一面,常会变成了“找茬”高手,眼睛还雪亮,特别是亲密关系中。比如:对方刷了锅,没有刷锅盖,我们可能就会说:你看看你,刷个锅就不能把锅盖也刷了;再比如:对方正在满头大汗拖地,我们从旁边经过,扫视一圈,说:你拖干净些,那里有头发、有线头,用点心好嘛!要是对方听了有不满意,我们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都是为你好嘛,帮你进步呀!确实,“找茬”的人一定是很爱这个家,很想这个家好的。只是大家想想,从这样话语中能感受到关心和爱吗?长此以往,做了事情反而还被指责、抱怨,对方就不再有做事的内在动力了。就像折页中的女士,她抱怨先生不刷墙长达9个多月,但她的先生依然不动,因为她的先生没有动力呀。最后用赞赏的语言,只用了三个星期就有了很大的收获。
【概念对比】那什么是赞赏呢?赞赏简单说就是赞美、欣赏,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赞赏的目的是为满足别人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因此,赞赏有两个主要的特征:1、内容真实,有理有据地赞;2、发心是为了肯定、激励对方。
【互动】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判断一下是不是赞赏:
1、场景:我听了一位讲师朋友的课,对她说:
【反例】“你今天讲的真是太棒了!”
这是一个有效的赞赏吗?
学习者:不是。
对,这不是一个有效的赞赏,赞赏的一个特征:赞赏的内容要实事求是,要具体,要有理有据地赞,不能空泛。这样才能更容易让对方相信,而被激励。
【正例】而如果我这样说:“你今天的授课过程中,带领大家做游戏,组建支持小组来讨论,我收获好多,感觉太棒了。”这就是一个有效的赞赏了。
2、场景:妻子为了让老公第二天做早餐,她在前一天晚上对老公说:
【反例】“老公,你做的早餐可好吃了!我好喜欢吃呀!”,这是一个有效的赞赏吗?
学习者:是的,不是
这个大家有点争议哈,这也不是赞赏,因为妻子是有目的地赞赏,不符合赞赏的另一个特征:赞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方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个目的。所以这也不是一个有效赞赏。
【正例】妻子早上吃了老公做的热干面,觉得特别好吃,她对老公说:老公,今天早上你做的热干面,放了肉酱,芝麻酱和萝卜丁,咸淡刚好,比蔡林记好吃多了,我超级喜欢吃!
这是不是赞赏?
学习者:是的。
这是赞赏,符合赞赏的两个主要的特征:1、内容真实,有理有据地赞;2、发心是为了肯定、激励对方。
【how】通过上面这些例子对比,我想大家已经对赞赏比较了解了。那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用赞赏替代原来的抱怨,更多地认可和激励对方,并向TA表达爱意呢?我归纳为三个字,也就是三个步骤,简称为“赞赏大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1 停:停止指责、抱怨或唠叨。也就是要停止本能的“找茬”抱怨模式,心里对自己喊:停,然后闭上嘴巴,用心观察你看到的,不急于评判。就像拆页中查普曼博士告诉女士的——你不要再提刷墙的事了,他已经知道了。这就是让女士停止抱怨,给自己思考的空间。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待对方,而不陷于执念、偏见之中。
2转:转移关注点。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到对方做好的一面。问自己:对方做了什么事情?做得好的一面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话,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对方做到了却被我们自己忽略的事,超越执念和偏见,从而容易肯定和认可对方。
3赞:表达赞赏。简单说就是要用语言来告诉对方自己对TA的赞赏。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基于前面讲的赞赏的两个主要特征,赞赏的语言中通常可以包括:(对方做的)具体行为 + (自己的)感受 /(对自己的)帮助。当然这两个部分并没有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调整。
需要注意的就是表达赞赏时,切记不要只给对方一个好坏评判,那样会让对方感觉被评判,就好像上级对下级下定论一样。就拿拆页中的例子来说,当先生把垃圾袋带出去丢掉时,博士是这样说的:鲍勃,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感谢(感受)你把垃圾袋拿出去(行为)。这一句中就表达了具体的行为:你把垃圾袋拿出去,以及感谢:我真的很感谢。这样的赞赏就会让先生明白自己为何被称赞,不会产生疑惑。如果直接评判他说:鲍勃,你真太棒了,做得好极了。对方可能会奇怪:我做什么了就太棒,你是不是又在耍什么套路,想哄我干活呀。
【举例】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的一个周日,太阳特别好,我和女儿从沙湖公园回到家,看到老公正在卫生间里洗嘟嘟的垫子,只是搞得卫生间的地上都是水。当时想冲口而出的是:你看你洗个垫子搞得满卫生间里都是水,就不能小心点嘛。但是我停下了,闭上嘴巴,没有本能地去“找茬”。(1 停:停止指责、抱怨。)
转而想他做得好的一面:他今天主动给嘟嘟洗垫子,这是在做家务呀,历史上一大突破呀,嘟嘟都3岁了,这可是头一遭。(2 转:转移关注点。)
于是我说:老公,我回来看到你在给嘟嘟洗垫子(行为),我好开心呀(感受)!(3 赞:表达赞赏。)
他听了,抬头看看我,怔了一下,然后酷酷地说:你去把阳台上那个粉垫子也拿过来吧,我一起洗了!
大家看这个赞赏代替抱怨是不是有奇效,本来他只洗一个,结果听了赞赏之后,主动要求洗两个。在爱的五种语言中,个人觉得最神奇的就是肯定的言辞,简直是无本万利呀。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去赞赏他人,不就是想要他人去多做事嘛!实际上,赞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人表达的认可和肯定,至于他人在被赞赏之后会选择主动去做更多的回报行为,那是对方的选择,这只是赞赏的副作用哈。
【适用边界】赞赏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间,它同样适用于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之间,但是前提是双方都没有负面情绪。如果自己在情绪中,会说不出赞赏的话,而对方如果处于负面情绪中,会觉得你别有居心。
【A2催化应用】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爱的语言----赞赏,现在我们就开始试着用一下“赞赏大法”。请大家以组为单位,编辑一段剧本,需要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对话内容要包含运用是“赞赏大法”的三个步骤。这样的场景是我们未来一周很可能遇到的,比如说父母做了一餐饭,但可能有些咸,再比如,你期望朋友做一件事,但TA却做了其它的事情等等,你会怎么运用赞赏大法来化解报怨呢?
请小伙伴们脑洞大开吧,把摘要写在纸上,时间五分钟,5分钟后,我将请一组小伙伴来讲述编出的剧本。大家也可以参照我刚刚小故事的对话结构来编写剧本。
下面我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学习者晴子案例记录】
时间:下周二 地点:在办公室 人物:我和同事
事件:起因:主管要求统计订单的需求,同事只统计了当前的订单。
经过(对话):我看到这个统计报表,当时就想指出他的不足,想说:你每次都不把预测的报表给我,然后上面又不停地催我,我很烦。但现在学了赞赏大法,我会先让自己停一下,闭上嘴巴。(1 停:停止指责、抱怨。)
我想到:同事把当前的报表给我了,对于这一部分他很配合,也很及时地给我,而且报表的模板格式很清晰。(2 转:转移关注点。)然后我对他说:“你第一个把报表交给我,真得是很积极,你用的模板也是对的,很清晰,很感谢你积极的配合工作。”(3 赞:表达赞赏。)
同事:“谢谢你的肯定,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我:“让我看看,是不是还需要预测的报表呀?”
同事恍然大悟,挠挠头说:“是的,是的,我马上去准备!”
我拍了拍同事的肩膀,对他微笑,同事就去统计预测报表了。
结果:我及时把主管要求的统计表交给了领导。
【学习者周老师案例记录】
时间:今天晚上 地点:在家 人物:我和LP
事件:起因:LP把家里的衣服收了堆在床上,用热风机热了一下午,通过微信发照片给我看,我感觉这样把衣服都弄皱了。
经过(对话):我看到衣服都堆在一起皱皱巴巴,要是以前我会指责她:一次干嘛全堆在一起,那么多,皱皱巴巴的,不知道分开热嘛!但现在学了赞赏大法,我会先让自己停一下,闭上嘴巴。(1 停:停止指责、抱怨。)
我想到:LP做好的事情是热衣服,帮着把衣服弄干了。(2 转:转移关注点。)然后我赞赏LP说:“LP,你把衣服都收了,并用热风机加热,感谢你呀,辛苦了!”
LP开心地笑着说:“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
结果:LP开心地把衣服又都熨了一遍,平整了。
【反馈】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分享。你们的剧本里充分地运用了赞赏大法的三个步骤,看来大家的吸收和迁移的能力都很强呀!而且晴子的例子里,还运用了另一种肯定的言辞----请求,这将是我们下一个拆页要分享的内容,晴子真是超强的学习力呀!(摘要点评 及时鼓励 号召掌声)
【过渡语】
好,拆页一我们分享了把日常琐碎变成交响乐的魔法:赞赏大法。我们可以用赞赏去肯定和激励他人,给他人赋能。那生活中的我们也有需要与他人协助的时候,怎么办呢?就像上面晴子的那个例子里,需要同事的协助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了另一种肯定的言辞----请求,有效的请求更有助于彼此的合作。
【折页二】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在学习拆页二之前,请大家先花1分钟的时间做个简单的测试.测试目的是看看你是否具有向他人表达请求的能力。一共有5个题目,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然后相加汇总出总分。时间1分钟。
看到很多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得分的高低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代表了你是否拥有向他人表达请求的能力。
【自测题解释】
10分以下的伙伴呢,说明你是一个很会提出请求的人,掌握人际沟通中提出请求的具体方法,是这方面的高手。接下来可以跟着我的讲解,看看今天讲的方法和你平时做的是否有不同以及可提升的地方。
11-20分的伙伴呢,说明你很明白请求不是要求对方,也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对于具体应该怎么做会更好的提出请求,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哦。
21分以上的伙伴呢,说明在提出请求的时候,你还会刻意回避请求的情境。不过别担心,通过今天分享的内容,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多。
好的,现在请大家先花2分钟阅读拆页二,看完了举手示意我一下。
【R拆页二】
爱是提出请求,而非要求。若我要求我的配偶,我就变成了父亲或母亲,而她则成了孩子。只有父母亲才告诉三岁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事实上,是必须做在靠不住的人生大海中航行。可是,在婚烟中,我们是平等、成年的伙伴。我们虽不完美,可是我们已成年,而且是合伙人。如果我们要发展亲密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彼此的愿望;如果我们想要被此相爱,我们需要知道对方要的是什么。
可是,表达那些愿望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以要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就抹去了亲密的可能性,那会赶走我们的配偶;如果我们以请求的方式呈现我们的需要和愿望,则我们是在引导,而非下最后通牒。当丈夫说:“在这个礼拜中,你可不可以再做次美味的通心面?”他是在引导他的妻子,知道如何去爱他,而建立亲密感。换言之,如果丈夫说:“我们难道就不能做些拿得出手的饭菜吗?”他就退回到青少年了,他是在提出一个要求。他的妻子很可能会反击道:“好啊,你来做吧!”当妻子说:“你这个周末有时间清理檐槽吗?”这是经由请求来表达爱。可是,如果妻子说:“如果你不赶快清理那些檐槽,我看它就要掉下来了。哎!里面已经长了小树了!”这时她已经停止了去爱,而成了专横的妇人。
我看大家基本上看完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发出请求的时候,能够运用“请求三步法”,【具体内容】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完成程度】引导他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减少双方的冲突,增进双方的关系。
【互动】
大家刚才看了拆页二,在这个折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什么?
学习者:请求和要求。
我:是的,这个折页中最主要的关键词是请求和要求。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我感到很开心,也轻松了许多,非常感谢大家给予的配合。(赞赏)
请求是邀请并引导对方了解我们的愿望或需求,而要求是含有命令对方来满足我们的愿望和需求。
我:大家再来想一想,如果我们通过要求、命令的方式让他人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对方会心甘情愿地来满足吗?
学习者:不愿意,会反抗
我:是的,当我们要求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通常会遭到对方反抗或是敌意,所以需要用请求来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但是在生活中二者太容易被混淆,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请大家判断一下是不是请求。
1、 【反例】昨天晚上我加班,还有拆书稿没有写完,没有时间去接孩子,然后我跟老公说:我今晚没有时间,你去接孩子!大家觉得我发出的是请求吗?
学习者:要求、请求
那看来是有争议,我们可以先放着,先来看下一个例子;
【正例】那如果我这样说:老公,我的拆书稿还没有写完,你晚上去接一下孩子,可以吗?
这是请求还是要求呢?
学习者:这是请求。
对了,这就是请求了,因为请求的一个要素就是态度上要尊重对方,双方是平等的地位,用柔和的语调来提出自己的需求。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
2、 【反例】我想周日老公陪我和女儿一起去摘桔子,于是周三晚上我对老公说:老公,你周日不要加班了好吗?他说:好。我也很开心,结果周日时他跟朋友去喝酒了。
大家觉得我刚才发出的是有效的请求吗?
学习者:不是。
对,这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虽然我语调很温柔,但是因为我没有具体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这是请求的第二个要素,导致老公无法满足到我真正的需求,所以这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那如果我说:【正例】老公,周六你可以陪我和女儿去摘草莓吗?那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请求呢?
学习者:是请求。
是的,这是一个请求,因为表达了自己明确的需求。
3、 【反例】女儿跟同学出去玩,到晚上9点还没有回来,我给她打电话,她说呆会就回了,但我不放心,于是说:宝贝,我好担心你,现在都晚上9点了,你要再不回来,我估计要失眠了?
大家认为我说的是请求吗?
学习者:这不是请求,感觉是威胁
是的,这也不是请求。因为女儿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她可能因为担心我的身体而选择早点回家,但她不是自愿的,她并不能感受到爱,所以请求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对方可以按你说的做,也可以选择拒绝。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类似概念】
请求: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以尊重的态度,温柔的语气,向对方提出需求和愿望,同时也尊重对方的选择。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则表达感恩;如果没有满足也欣然接受。
要求: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通过命令、强制或严厉的语言让对方必须执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则是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满足则认为对方有问题。
【how】那我们总结一下,向他人发出请求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的有下面三步,亦称为“请求三步法”。
第一步:自话需求。在需要请求他人帮助前,先在心里自已提醒自己:我的需求......,这样可以提醒自己发出请求的真正目标,避免走偏。
第二步:表达需求。
具体的表达方式有两个方面:
1、软化语气:采用商量的语气,多用疑问句来表达;
2、需求要具体而明确:请求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一般包括时间、地点和具体要做的事情,但如果时间和地点都特别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忽略。因为这样对方更容易明白要做什么。
比如,如果你想请爱人来帮你拖地,你可以说成:亲爱的,我要给孩子听写单词,你现在把客厅餐厅的地拖一下,好吗?这就比说成:“亲爱的,你现在帮我做家务”更具体明确些。
第三步:表达反馈。表达了需求之后,有三种可能性:
1、对方满足了我们,我们用语言表达感谢,“感谢你”,也可以用肢体动作比如抱抱或是笑笑等动作表达感谢,还有就是别忘了用前面说的赞赏;
2、对方不愿意协助,我们也要用语言来告诉TA:哦,我知道了;那我再来想想办法;千万不要一语不发,甩个脸子给对方看;
3、对方不确定能否满足我们的需要,此时我们可以再多与TA聊聊,倾听TA的想法,也坦诚自己的难处,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都满意的办法。
在实际的生活中,表达反馈这一步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当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心里会涌出各种情绪,通常是一言不发,还会甩个脸子给TA看,这就让我们的沟通堵到了,甚至会上升为一场战争。所以在第三步这里,大家如果心里有情绪时,可以在心里开始划界限。告诉自己:我们俩是两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TA是否愿意满足我的需求,与是否爱我是没有关系,与我好不好没关系,不要画等号。就是要调整自己认知和心理状态,这样保证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
【举出案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女儿上高一,她每天晚上要学到12点左右。我就在早上起来给她检查作业签字。这样就没有时间准备早餐了,于是我想请老公来帮忙给她做早餐。我运用了请求三步法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自话需求。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需求是老公帮女儿准备早餐;
第二步:表达需求。
我对老公说:老公,我早上要检查女儿的作业,没有时间来给她做早餐了,你能不能帮她准备点早餐呀?
第三步:表达反馈。
老公:可以是可以,但我做得饭她不太喜欢吃啊。
我:哦,那怎么办呢?早上不吃东西,她们课业那么重,真担心她身体受不了
老公:我可以早点起来,出去买她喜欢吃的早餐。
我:哇,这个主意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心她吃不到早餐了,太爱你了!
【预防异议1】 可能有的伙伴会说,夫妻这么熟悉了,需要搞这么复杂吗?多累呀!确实,要求可能更直接,对方也可能会满足到我们的需要,但对方感受不到爱;而请求虽然麻烦一点,但通过请求传递的是对对方价值和能力的肯定,传递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爱。
【预防异议2】 可能有的伙伴会觉得发出请求不好意思,或者担心被拒绝。这主要是对请求的他人帮忙的本质不了解。会觉得“请求帮助”就是“给人添麻烦”,还没开口就先矮三分,心里一直打鼓:“被拒绝了怎么办?欠了人情怎么办?别人觉得我没本事怎么办?被人看不起怎么办?”。而实际上请求的核心是合作,请求是双向流动的,彼此通过帮助感受到真实的存在和关怀。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心里不会觉得歉疚,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与世界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适用边界】请求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同样适用于其它较为亲近的人际关系,但它不适用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违反法律或是法规的事情。
【A3微行动学习】
我们上面讲了请求的三步法,在座的伙伴们,你们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想一想,如果是你向他人发出请求时,你会觉得这三个步骤哪一步最难,会卡住?
【1、明确问题】(3分钟)
学习者讨论出来的难点和问题:
好,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你觉得发送请求的三步中,哪一步最难?并结合自己的过往经验分享自己表达请求的场景?(3分钟时间)
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因为我们人少,只有一组,我们邀请这一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睛子分享):向他人发出请求时,第二步表达需求时有些难。
感谢晴子的分享,经过讨论,大家都认为在第二步表达需求比较难,是吧?
学习者:是。表达需求比较难。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3分钟)
那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一下:表达需求做起来比较难,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下,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发送请求时,表达需求很难,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更易于找到问题的本质。
【3、明确问题本质】(2分钟)
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我们这一组分享一下:
晴子分享:我们组经过讨论,觉得表达需求比较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把请求表达成了要求,而被拒绝;
【回应式反馈】好的,感谢伙伴的分享,你们讨论出表达需要很难的本质原因是把请求表达成了要求,害怕被拒绝。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5分钟)
接下来,各组针对自己组讨论的本质原因,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再来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并把讨论的解决方案写到白纸上。5分钟后请每组派一位伙伴来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请每组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5分钟)
晴子分享:我们组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表达需求时,如何防止把请求表达成了要求而被拒绝。我们的解决方案有:
(1) 放下自己的预判,调整心态;
(2) 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来表达需求;
(3) 提前说明清楚具体的需求,比如下个月20日奶奶过生日,我们都回家,亲戚朋友来催婚,我提前跟我爸说出我的需求是请他帮我挡一挡;
(4) 在表达请求前,说一些拉近关系的话,再来提请求;
好的,感谢这一组伙伴的分享的表达需求时,如何防止把请求表达成了要求而被拒绝的四个解决方案,大家对这些方案有要补充的吗?(拆书家引导)
学习者:没有了。
好的,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我们这一组伙伴讨论的表达需求时,如何防止把请求表达成了要求而被拒绝的解决方案有:
(1) 放下自己的预判,调整心态;
(2) 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来表达需求;
(3) 提前说明清楚具体的需求,比如下个月20日奶奶过生日,我们都回家,亲戚朋友来催婚,我提前跟我爸说出我的需求是请他帮我挡一挡;
(4) 在表达请求前,说一些拉近关系的话,再来提请求;
非常感谢大家积极的讨论和分享。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享,关于发送请求时,如何更好地表达需求给了我新的启示和思考维度,关于微行动学习环节我们就先到这里。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找人分享】(3分钟)
我们一起学习了怎么表达请求,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回想一下“请求三步法”具体是指哪三个步骤?
学习者:第一步:自话需求。第二步:表达需求。第三步:表达反馈。
好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讨论,相信大家对“请求三步法”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可能会因为与身边的人太熟悉了,难免会不由自主地去要求对方。为了学以致用,我邀请大家回去后选择一位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爱人、密友),与TA 分享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请把你分享的计划写在卡片上,包括什么时间,在哪,与谁分享,分享的内容是什么,时间2分钟。稍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你的计划。
请写完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计划,没写完的可以发到群里分享。
【小伙伴分享】:
周老师分享:时间:今晚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LP
事件:在睡前,我跟她分享这个拆页和表达请求的三个步骤。
【结语】(1分钟)
好的,非常感谢周老师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表达爱语这两种肯定的言辞---赞赏和请求。在以后的生活中,当看到身边的人做了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通过“赞赏大法”来肯定和认可对方,从而使对方被激励,可能做出更多的回报;当我们自己有需求需要满足时,我们可以运用“请求三步法”表达自己的需求,请求他人的协助,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另外,我们还一起对请求三步法中的具体有困难的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找到了解决方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爱的语言,也祝愿你的生活充满爱!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些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