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咕咚猫。今天需要大家参与到互动的环节比较多,为了节约时间和让大家能收获更多,正式拆书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今天现场大概是来了15位伙伴,这样吧,我们就以就近的相邻的几位伙伴组成一个2~3人的小组,大家现在自由组合一下,已找到搭档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FAB法介绍图书】
(F:)今天我选择的拆页选自《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的作者采铜老师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也是知乎上非常受欢迎的一位知识大神。这本书是自我提升类的书籍,解答了大多数人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A:)这本书并不是一碗没给勺子的鸡汤,而是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为这个时代一半左右的都市流行病,拿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案……主治在校学生和职场新人的学业不调和前程不通。
(B:)所谓很厉害的人就是拥有独特才能的人,而且这个才能可以在相应的领域达到顶尖的水平。想要把自己的优势才能培养到顶尖水平,就需要在行动中不断精进自己。你是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不断进步,终身成长的人?《精进》这本书,通过大量理论工具和生活实例,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强化自己的才能和如何在行动中成长。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精进的路径,从选择、才能、行动、学习、思维、时间和成功七个角度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如何解决生活里两种未来的冲突?
“近期未来—远期未来”的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不一致甚至冲突而导致的。
就拿拖延症来举例。产生拖延症的一个原因是,“远期未来”中有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例如“完成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期未来”则遇上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例如阻碍是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包括成天看电影和打游戏,借此逃避阻碍。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人不能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不断地强化远期目标的意义,“完成博士学业是我的全部”“如果博士退学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但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因为加大了“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冲突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那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因为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小,这便增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除了拖延症这个大难题之外,其他许多事情也反映了两种未来视角的冲突。花长时间来习得一项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采用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等,莫不如此。因为从长期来看,获得出众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护地球环境这些事情的价值和意义都不容置疑,但是将它们放到较近的时间范围里考量,人们又会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或满足一时的欲望而偏离这些长期目标。即便像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这样简单又很有意义的事,人们都可能为了偷一点懒而不积极配合,更何况其他事情呢?
又比如在学习时,独立钻研一道难题虽然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整个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会很大,如果早早放弃、转而从师长那里直接获取答案,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锻炼的机会。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贪图一时方便,选择了后一种方式。这也提醒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近期未来视角下的“抄近路”心态,正面迎接挑战。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学习目标】我看到大家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次现场学习后,能够区分出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学会正确处理两者的冲突。
【what】我们先要明确两个概念,所谓“远期未来”就是那些抽象的,有长远意义和重要价值的远期目标;而“近期未来”就是在实现这些远期目标的过程中,近期所发生的阻碍事件,以及娱乐活动等便利的替代活动。
【why】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因为感到“远期未来”遥不可及,而贪图“近期未来”的舒适和便利,从而逐渐偏离了长期目标。令现代人深恶痛绝的“拖延症”,就是因为 “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之间的冲突造成的。人们在处理两者冲突的时候,往往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反而强化了两者的矛盾。
【不这么做的坏处】这里举个“远期未来”是“通过每天运动半小时,保持健康好身材”的例子。这时,“近期未来”可能会遇到加班太多没时间运动,外出跑步经常遇到坏天气的实际阻碍,还有刷抖音、打游戏这样便利的替代活动可以逃避阻碍。大多数人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用了错误的解决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不断地强化远期目标的意义,比如,“再不运动我就只能越来越胖,被所有人嘲笑”“再不运动我的各项指标都超标,严重亚健康了”,但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强化了因为害怕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焦虑,更想用各种娱乐活动逃避这种压力,反而无法完成运动瘦身的目标。
【how】那什么才是正确解决生活里两种未来冲突的方法呢?我们如何从娱乐活动的吸引中脱离出来,坚持完成远期目标呢?我们可以运用两个策略,处理好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策略一,减少强调远期未来中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寻求“怎样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策略二,提高近期未来中逃避困难的成本,降低做“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也就是让那些对完成远期目标没有用的事情,实现起来很麻烦。
具体到上面的例子,一方面,找到“怎样做”的方法,可以早起半小时运动后再去上班,还可以在家进行简单的徒手运动等;另一方面,降低逃避的便利性,可以删掉手机中的抖音、游戏,设置手机在某个时间段禁用部分软件等。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近期未来视角中“抄近路”的心态,不逃避困难,正面迎接挑战。
【where】这策略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它适用于对我们有深远影响的,很重要的远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所有目标我们都要采用这些策略。而且在现阶段某个领域,我们应该把精力都集中在其中一个远期目标上,而不要指望同一个时间能很够完成好几个远期目标,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把精力专注于一处。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说到这里,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实现的 “远期未来”?比如,坚持运动成功瘦身10斤?学习某项新技能在年底前学有所成?或者完成工作中的大项目争取年终奖翻倍?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与“近期未来”产生冲突的情况?比如,运动了一周结果没瘦反而胖了1斤?准备学习1小时结果刷手机玩了2小时?做大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被接电话、回邮件、繁琐的会议打扰?回忆一下这时你是怎么解决这个冲突的?
请大家跟小组的小伙伴做一些讨论,给大家3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做一下分享。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尽量表达一下,请大家注意一下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闫医生:我本来的职业是医生,因为我们单位实行了改革,没有医生岗位了,需要转岗。我希望转岗到财务,我的远期未来就是考注册会计师证,但是两年、三年过去了也没考成。近期未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暂时做后勤工作,工作很忙,没时间看书,或者刚看了一会书又被工作打扰。另一方面,生活中又遇到了很多诱惑,比如刷手机的舒适性,让我很愿意以此来逃避学习。目前我还是没能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是意识上有了,觉得考注会证很重要,但行动上还是跟不上。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的,下个阶段就来讨论大哥的这个案例,就是他想要考过注册会计师,又遇到工作上琐事特别多,手机特别好玩,各种各样的事情去打扰他。他虽然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但是还是没有考过。用到今天的两个策略,我们大家一起想一下能够怎么办?也还是小组讨论一下,一会我们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帮大哥解决这个问题。
好的,那这个阶段我们请神极星为我们分享一下,按照我们的两个策略,怎样能够解决考注会证的问题,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
学习者案例记录:
神极星:一是逃离舒适圈,就是尽可能减少,甚至杜绝一些非必要的娱乐活动。第二是要设立一个正向反馈的机制,就是说在把你的目标进行拆分,把大目标拆分成各种小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某个小任务,完成了以后给自己一定的奖励。
【结语】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今天的这个阶段拆书就到这边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