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大连知行分舵2020第9拆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不带评判的表达观察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斯媛”。我的三个标签是:新手拆书家、非暴力沟通学习实践者、终身学习实践者。

【分组】接下来会有讨论环节,从我的左手边开始两位伙伴组成一组,方便大家的角色扮演和讨论。谢谢!

【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与他人沟通中,学会避免主观评判,表达观察到的事实,来避免冲突。

用FAB法介绍图书:

今天我选择的拆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

【F】:本书的作者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书中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帮助人们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

【A】:本书在豆瓣网评分8.4分,文中不仅展现了条理清晰的非暴力沟通步骤,还讲了大量的案例。该书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B1(书)】:你有没有发现,在人际沟通中里,明明想表达爱和关心,可话说出口时却全是指责和批判?明明想就事论事却越说越激动;明明想表达感激结果却说不出口。如何才能讲出良言,大家一定要读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本书特别注重聚焦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用正向的表达方式,采取积极的行动。

【B2(片段)】:在沟通中之所以容易语言刺伤他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在沟通中无法做到“就事论事“,带着评判在沟通。今天的拆页会让你学习到,避免主观评判,表达观察到的事实,来避免冲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来阅读书原文拆页!这个拆页选自本书P29-30页,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如果阅读完毕,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论、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资讯服务时,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助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后,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是,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结束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的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情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方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观察是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清楚地描述观察的结果。如摄影机,如实地回放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说“他这周已经吃了四天的汉堡”而不是说“他太喜欢吃汉堡了!”

【why/why not】在沟通中,通过观察表达的就事论事,焦点放在事情的讨论上。而带着评判的表达,容易激发对方的防御心理,让沟通变成争“赢“的拉锯战,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where】希望心平气和的解决冲突,需要运用观察表达。

【how并细化“表达观察到的事实”的步骤】

当我们沟通时,很容易将听到、看到的与自己的主观意识里的评判混在一起,如何做到表达观察而避免评判呢?

第一: 表达观察的事实。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就事论事的表达客观事实,还原当时的场景。对于初次操作的人来说第一步很难一步到位,我们来细化一下:

1、说时间,说出特定时间。比如:上周五,这周六,开会时。

2、说情境,陈述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说当我进门。

3、说行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观察客观事实。可以说:“我看到……我听到……我闻到……”。

比如:在全体教师大会时(时间),当校长讲他的童年经历(情境),我看到会议现场一些人滴溜溜的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行为)。

第二:表达感受。他在做那些事时,你的感受,如:不安、焦虑、担心等。拆页中校长的行为让教师们感到不安。

【意译原书案例】

书中提到的案例是教师们在作者的帮助下捋清如何对校长表达观察。作者协助向校长进言的场景国内并不多见,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看一个更典型常见的案例。

朋友向我们吐槽和另一半的困难沟通往往屡见不鲜。比如我的闺蜜向我吐槽她老公的过程就是如此。

闺蜜一脸愠色。我问她:“你老公哪些行为不符合你的需要?”闺蜜说:“他太自私了”。我的问题是想了解她的观察,而“太自私”是明显的评判。

我指出这一点后,闺蜜说:“他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个家,什么都不做。整天都说自己忙,好像就他的工作重要,我就没有工作似的。”我只好和她说,停一下,这些仍然是评判。

接着我们只好一起来区分观察和评判,一起列出了她老公的具体行为,并表达出来:

闺蜜说:昨天晚上,吃完晚饭,我看到他吃完饭不收婉;我一进门,看到衣服乱丢到客厅和卧室;用完浴室,他不收拾洗澡用品也不刮水。

最后,我和闺蜜一起思考了闺蜜当时的感受。

闺蜜:家里乱,我感觉很烦躁。

建议一旦她老公再出现上述行为时,她就说出自己的感受,温和的提醒对方。她答应试试看。

过两周我再和闺蜜见面,闺蜜告诉我她和她老公深谈了一次,列举了她老公不做家务给闺蜜带来的困扰,她老公表示他真没想到自己让媳妇这么难受。还答应以后多注意。最近她老公在很多生活细节上都很注意,也能主动帮闺蜜做一些家务了。

【预防异议】

有人一定会说,天呐,这样沟通,太麻烦了,我恐怕很难控制的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来想一想,噼里啪啦的一顿评判,是泄了自己的气了,但是结果呢?当你无法控制自己去避免评判用观察表达,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你在针对他,大脑里总是想着如何反驳你,证明自己是对的,所有谈话、沟通就会变成争吵、辩论,更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

按步骤做,刚开始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用,有的伙伴会甚至会怀疑是否有效。但长期训练以后形成习惯了,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化很多,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的变化而带来变化。当人际沟通变得越来越顺畅,周围气氛一片祥和时,我们会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的。

【举个例子】

比如上周四,孩子写作业到8点多,写完还要我检查作业签字。我一边检查作业,一边数落孩子:今天又是这么晚写完作业,你说说你每天都几点写完作业的,你怎么总是拖拉,作业这么简单你还写这么长时间。做事总是这么拖拖拉拉的,上了高中怎么办。孩子很委屈说:今天老师把这两周的卷子都发下来要写,我回家一直写啊!还哭了起来。

如果未来再遇到这种情况,运用观察表达我可以这样沟通:

第一步表达事实。

晚上(描述时间),你在写作业(描述情境),妈妈看到你开始计时答卷了才去找圆规和草纸,圆规还找了5分钟。(描述行为)

第二步表达感受。

你没准备好学习用品妈妈感到很着急。妈妈担心你在考试的时候会超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参与促动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用观察表达法来进行沟通。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演练。

【给出具体场景】

这次疫情过后,线上教育成了现在很多家庭的选择。小张也为儿子选择了网课。上网课前5分钟孩子主动要了平板电脑,做好了上课准备。上网课期间,孩子一直对着平板电脑,眼睛离屏幕特别近。不拿书也不记笔记。手里还总是拿着橡皮小尺摆弄。坐在椅子上也不老实,动来动去。小张很苦恼,每次上课都会让他生气,会狠狠的批评孩子,说:“你每次都是这样,这个状态能学好吗?”

面对这样的情况,请大家思考一下,通过今天所学到的,小张怎样运用观察表达三步骤和孩子沟通上网课的问题呢?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现在,请在小组内进行演练。选一个人扮演小张,另一个人来扮演孩子,讨论和编写剧本的时间为10分钟,编写完之后,请分享一下。

【学员分享记录】

请晓雯这一组来分享吧。

他们的角色分工是:k姐扮演孩子,晓雯扮演小张。接下来是这个小组的演练剧本。

小张:宝贝,网课上完了吗?

孩子:上完了啊!

小张:妈妈想和你聊几句。

孩子:聊啥,说吧!

小张:今天(描述时间),你刚刚在上网课前(描述情境),妈妈看到你提前5分钟就拿好平板电脑,做好上课准备了。(描述行为)【表达观察到的事实】

你这样做,妈妈特别开心,也觉得很欣慰。【表达感受】

孩子:(特别骄傲的表情)

小张:妈妈也看到上课时你眼睛离平板电脑特别近,都不到10厘米。【表达观察到的事实】

妈妈特别担心你的眼睛会受不了,影响你的眼睛健康。【表达感受】下次我们注意一点,离远点儿。

孩子:好,这个没问题。

小张:妈妈看到你不拿书也不没记笔记,你不需要记点儿什么吗?(描述行为)【表达观察到的事实】

孩子:不需要,有ppt。

小张:ppt课程结束就放过去了。妈妈担心你记不住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记不住,也不方便复习。【表达感受】希望你下次可还是拿上书,记一下笔记。

孩子:ok

结束语:

好,今天非常开心能够在周末的时间和大家分享这评论与观察这个主题,愿我们在生活里多讲事实,少讲评判,让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