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十二月中旬拆书学习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感受需要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者笑笑,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

标签一:一名内训师

标签二:一级拆书家

标签三:一位养生达人

今天要分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分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分享讨论环节,所以现在给现场的学习者分下组,一边为一组;另一边为一组:

件场景:

在阅读片段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遇到一些让你很不爽的事吧?比如:一直想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你,却因小失误导致整个任务无法如期完成;

终于盼到周末的你,却因伴侣的拖延,打乱了整个游玩计划;

认真准备长达几个月职称考试的你,却没有通过;

提问:当面对这些让你闹心的事情时,你都是怎么处理的?大发雷霆好好发泄一番还是内化这种情绪说服自已要“沉住气”除了两种选择,有没有想过其他的解决方法?

影响: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你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会使我们很容易陷入情绪中无法自拔,很难重回理智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法。

解决:那么我们如何解决?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可以解决。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教我们通过发现自身未满足的期待或渴望,从而理解产生的情绪,学会如何关自我以及理解他人,是以爱为基础发自内心的沟通。

(学习目标):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识别自己感受,将感受转移到倾听自我内心需要上,从而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 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 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 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 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 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 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 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 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 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 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 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概念辨析

本片段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解决问题调节冲突的时候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体会和表达需要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时候,人们不清楚自己需要是什么,

比如:明明很气愤,却说不出你内心对伴侣的期待;明明很感激,却表达不出对自身的满足;那需要是什么?《非暴力沟通》认为,需要就是自身的期待、渴望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通句式“我感到.....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满足 ”来说出自己满足或未满足的需要,

然而,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会轻易的认为说出需要是自私的,慢慢的我们就会隐藏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需要,就像文中的片段的工人和巴勒斯坦一样,没有专注于内心需要,更表达不出对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和渴望,导致双方的冲突无法和解,不幸的是,这种不良感受带入坏情绪当中,直接指责攻击对方,认为对方不在意自己。

概念对比

想要正确表达需要,就要先清晰需要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举几个例子:

1、“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想法)

这句话是在表达需要吗?很显然不是,这就话是在对他人的态度产生主观上的分析和推测,需要是来源于自身的感受。

2、“他们取消了合作我很难过。”(感受)

这个表达是需要吗?不是,这里因取消合同这件事让他很难过。需要是来源于自身的感受,并要表达出产生难过情绪背后的什么期待未满足?

3、女人说:老公,家里没有酱油了,你下楼买一包吧。

这是在表达需要吗?这不是。这是在表达需求,需求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需要是精神层次上 而需求是客观物质上。

综上可以得出:需要:1是来源于内心感受

2表达出得到满足的愿望、期待、渴望的

3一种精神状态。

讲到这里相信小伙伴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需要,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如何感受和表达需要的3个方法那

识别感受: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例如:焦虑、紧张 、内疚、

得到满足的:开心 、感激、 温暖 、兴奋......

比如:我戒烟失败,我感到焦虑。

重回理智发掘需要:体会到气愤的情绪后,要让自己保持冷静,然后细心体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什么渴望没有满足

可以用“我感到.....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满足

(我感到内疚是因为我没有戒烟成功,想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满足。)

采取行动:找到为满足需要后,采取积极行动。(以健康为导向的戒烟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认知戒烟的危害治疗,中医治疗戒烟引起不适 也可以科学的药物治疗)

【适用边界】:此方法适用于经常被情绪左右,且实际问题未能得到理智处理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刚才的讲解,相信小伙伴已经对感受需要并采取积极行动的3个步骤有所掌握,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你在和他人沟通时,最有可能会遇那些情况。

比如:在拆书成长中,经过千锤百炼的你,终于打怪升级成功,满心欢喜的你,回到家后和伴侣分享喜悦,但是你的伴侣就轻描淡写回应了一个字“哦”。那么你如何体会和表达感受?

请各位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感受需要的3和步骤,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