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郝凌森,一个八零后宝妈。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小学老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读书,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在这个行业里最大的享受。第二个标签,我是一个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和情绪管理这两个领域深深吸引着我。我可以为大家提供相关的视角和建议。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写作小白。希望在拆书帮这个大家庭里,收获更多的写作技能。
今天是我第一次拆书过级。为什么我要来拆书帮呢,是因为在经过师父推荐参加了全国RIA训练营之后,感受到拆书帮带给我学习和生活的变化,让我更加愿意去参加拆书过级,来提高和迭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各项技能。那,什么是拆书呢?首先,它是一种成人用于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方法。它把学到的知识或者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关联自身经验并进行反思,从而规划新的目标和行动。其次,拆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拆书帮在全国各地建立拆书分舵即拆书俱乐部,以热爱拆书学习法的青年组织的社群为基地,构建的公益性组织.它的愿景是以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及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以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为使命。
今天我要为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它源自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这本书从建立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为什么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以及怎样在爱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形成适应其发展的社会技能,都给出了详细的解读和52个操作方法,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一本至用性很强的工具书。
原文片段: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能营造一个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代表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你如果告诉孩子,你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者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WHAT:原文片段向我们讲述了赢得孩子合作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观点和感受被我们理解的时候,他们更愿意与我们合作。告诉我们我们能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孩子建立合作的关系。
WHY:现实情境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要孩子听话,配合我们。所以我们有时候会采用一些方法:命令,吵,吼孩子。这些方法让孩子表现的暂时顺从我们,却跟我们的心之间筑起一道高墙。看似我们控制了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赢了他,我们说了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输了的人是谁呢?你希望他输吗?那么有没有没有一种双赢的方法,拉近和孩子的关系,还让孩子配合我们积极主动的做该做的事情呢?“赢得”孩子,就是那样一种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轻松有爱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愿意与我们合作。
HOW:那具体要怎么做呢?1.表达理解。全身心的倾听他,去发现孩子感受的背后,是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感受他。询问孩子自己的理解的是否正确。你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觉得。。。 当。。。的时候你感到。。。吗?
2接纳孩子。我们要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是绝对不是宽恕。我的意思是说,让孩子明白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如果必要的话,你也可以告诉他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说:哦,我也有过那样的时候.....接纳并不等于完全的包容。是给孩子安全和归属感。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铺垫
3. 告诉孩子“我”的感受。我们告诉孩子我们自己的感受,是因为我们也需要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共同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4. 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以上三步,孩子一般是愿意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的。可以问问孩子,“假如下次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想出很多个办法,可以共同讨论哪个方法更合适。年龄小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给出两个选择方案供孩子选择 。
赢得孩子四步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秉承了沟通中的两大重要原则:第一。奔着友善,关心 的原则先要关注对方的感受,会让对方感觉变好。第二,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的感受。在平等的前提下一起解决问题
WHERE:当我们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需要让孩子配合时。赢得孩子合作,既是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哪些情况下呢?比如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做事方法,需要先赢得合作,孩子才会愿意听我们的吧;再比如说,当孩子受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用这个方法来靠近孩子,陪伴他帮助他呢?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或者父母正在情绪失控 的时候,是不适合用这个方法的,因为孩子的大脑在失控时是没有办法理性思考的,我们需要等到彼此都平静的时候。再来赢得孩子。
好,这是我对片段的理解,那么,接下来,讲个我自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对于“赢得孩子”让我深有体会的。我有个侄子很淘气,高中生一个,一点不省心。上课睡觉,小恶作剧,三天两头请家长。当姑姑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在心里。那天,有被老师请了回来,我阴阳怪气的说他:呀,又被请回来了。光荣了啊,特殊待遇呀。他听着表情怪怪 的,也不敢吭声。我憋着一肚子的火,想踹他几脚解解气,理智又告诉我,人家不是我儿子,我没资格打人家。忍住,一定要忍住。我狠狠挖了他两眼,那小子低着头,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没辙。
反思:在这个经历当中,我本来是想表达关心的,不曾想,因为情绪爆炸,说出口的都是不满。我没有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听他说说他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试着去理解他,并且表达对他感受的接纳。我也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我的感受,并且邀请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至于导致沟通的失败。
根据以上的惨痛经验,根据I便签中的致用方法,我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
目标(是):下个星期的工作日中,用赢得合作的方式管理毛毛同学上课和前面同学说话打闹的问题。
行动:1.课后问问毛毛:上课的时候我看见你和恒恒在交流什么。你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助?
2. 耐心听孩子坦然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我对他的同情,也可以告诉毛毛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3. 表达我自己:虽然这件事让你不舒服,但是你上课一直说话我也感到很难过,有些担心你。
4. 为了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你觉得这个事儿该怎么处理更好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毛毛想不出来,我可以提一些建议让毛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