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学习者可以使用功利读书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精简学习材料。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场景}大家好,我是路露。最近我在家做了个盘点,发现我的电子书APP里有400多本书还没有读;得到之类的课程APP里,有十多个收费专栏、课程还没有学完;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的网课、听书我准备当成通识课来了解一下……天哪,就这么一想就觉得有好多东西要看要学,特别焦虑有没有?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你有这样的情况吗?你手里还有多少书没有读完?那你这些囤积的书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呢?
{影响}书、课程,我们可以统称为学习材料的囤积是现在学习者普遍面对的问题,大部分人为了让自己加快消化这些书会去学习快速阅读、时间管理、提升自控力之类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只是在救火。如果不从有效选择学习材料这个层面入手,就一直处于救火、焦虑的状态,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确认这些材料的功效,就不能让自己花在学习上的精力达到效率的最大化,甚至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解决}在古典的这本讲述如何快速个体成长的《跃迁》,就提出了为了更高的学习效率,应该功利的去读书学习,也就是从问题出发、从实践出发,这样减少学习材料的需求但是又能保证认知效率,这就是功利读书法。
【A1-量表自测】
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现在离功利读书法有多远。这里有几个小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最近三个月左右的情况来计分,你的情况和描述越接近分数就越高。时间是1分钟,请大家最后给自己一个合计的总分。
【I-量表讲解】
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测试结果,你的得分越高,就说明你在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的时候越靠近功利读书法。(加互动调查得分区间人数)如果你的得分在在20到35分之间,那么我非常羡慕你的状态,你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感受到的焦虑不是那么大,一会儿了解了功利读书法之后你可以更有意识的完善一下学习材料的结构;如果得分在20分以下,可能学习、读书对你来说纯粹是种乐趣,但是我建议你可以在纯乐趣之外尝试一下功利读书,体会一下用读书解决问题的乐趣;如果你的得分在35分以上,你基本上已经是在使用功利读书法了,等我们详细了解了这个方法之后,你也不妨尝试把功利读书和读书做个区分,偶尔给自己放松一下。
卖了这么多关子,现在请大家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看看功利读书法是什么样的吧。
-----------------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思考一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What}我们从原文片段中能看到,功利读书法并不是一种如何读书的方法,而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和指导实践为目标去有目的的筛选认知材料,从而减少学习量却又能确保认识效率的学习方法。
{Why}【互动】刚刚大家有没有看到原文中写的功利读书法的三个要素呢?(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我们都知道,脱离了考试的成人,如果主动学习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所以对成人来说最有效率的学习就是要针对当下的问题、并且学了就能实践应用的。而且学习的内容如果难度太低就没有学习的必要,如果难度太高的话又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产生挫败感,所以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难度一定是要适中的。
{How}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要素中找到功利学习法选择学习材料的方法,结合我自己现在的情况来说明一下:
首先,列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和这些问题无关的学习材料就被筛选掉了。比如我现在需要做一个克服拖延的主题课程,那么我要学的就是和拖延相关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
然后,梳理自己的内、外部资源,找到你能实践的领域、环境。这样就可以针对这些实践条件去选择学习材料了。我要做的这个拖延的课程暂时还没有现场教学的条件,是网络录播的,那么课堂互动的相关知识我就可以暂时不学,专注在课程结构设计上。
最后,评估一下自己当下的水平,确定一个适合的难度目标。像我是刚刚开始做这样的一个课程,我就不会去选择那些高端的培训技巧,而是学习一些基础的培训方法就可以了。
{Where}
大家还记得刚刚我解释自测量表的时候,说得分在20分以下和35分以上的人都可以做些调整吧?20分以下呢是因为读书不太功利,所以解决问题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一些。为什么说35分以上已经基本上是功利读书法了,却还是需要调整呢?【互动】
哈哈,大家说的都对。虽然我们建议大家用功利读书法来提高认知的效率,但是功利读书并不能完全替代读书,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需要读一些“无用之书”,比如作为娱乐、感受读书本身的乐趣,或者作为了解那些远离我们的世界的大门。而功利读书法是适用于我们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学习需要,可以帮助我们节省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这种纯粹的读书的乐趣。
【A3-场景演练】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帮助大家理解功利读书法。小明同学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外企的总经理秘书工作,要处理中英双语的文字材料、还要安排老板的日程并且参加与各个部门的会议,工作中他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和同事们有差距,陷入了知识焦虑。于是他找到了一位职业教练求助,现在请大家两两一组讨论一下,职业教练怎样帮助小明用功利读书法来选择他的学习材料呢?
我们再复习一下功利读书法的三个步骤:列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能实践的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难度目标。现在开始小讨论,5分钟后我请一组来扮演小明和他的教练,表演教练和小明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如果需要一些细节的信息,大家可以自己填充。
……
现在我们讨论就到这里,请刘阳和紫钰来表演一下小明和教练的交流过程:
紫钰:教练我觉得我现在口语交流能力太差了,导致工作上很多问题,想要解决,怎么办?
刘阳:我听明白了你的问题,你现在要解决的是英语口语交流的问题。那你平时都做了哪些提高英语口语的事?比如在什么场合输出?比如和人交流、积累词汇、听听美国之音,看英文剧啊?
紫钰:我现在精力就放在背单词上了,输出就比较少。
刘阳:你光学,但是没有输出。你找个输出的环境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紫钰:嗯,找个能帮助我锻炼口语的环境。
刘阳:还有个问题,你学了但是效率不高,有没有考虑过学习的这个材料对你来说难易程度怎样?
紫钰:是的,我前面的学习材料可能一直在反复复习我已经会的。难度不适合我现在的程度,进步有点儿慢。
刘阳:这个难度对你来说有点儿低,你可以适当的和一些名人请教一些英语口语材料,找到适合自己的。
紫钰:好,我明白了。首先,我确定我的问题是我的口语交流问题;然后我应该更少把精力放在背单词上,而是找些练习口语的环境;最后看一下我学习资料的难度,现在偏简单了。
拆书家:谢谢两位的表演,尤其最后紫钰还总结了一下,这个过程就非常清晰。首先找到问题,现在工作上的问题可能很多都在英语水平上。第二步刘阳帮助找到了一个可以实践的环境,其实这一步,我们一个是找到可以实践的环境,就像刘阳刚刚做的;还有一种就是小明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在工作这个真实环境里能力是不足的,他问题所处的环境也可以作为学习的目标场景。比如像刚刚紫钰说的口语输出可能更多是些日常的口语,但是小明现在更需要解决的是工作上的商务口语的输出,所以他在选择口语材料的时候就可以更偏重商务型的口语材料。第三步就是看看这个难度是不是适合自己,刚刚这位小明就可以提升一些难度。总结下来就是可以找到商务上面的、英语口语的、比现在学习的难度再高一点的,这种学习材料就是最能解决小明现在的问题的。
【A2-布置任务】
通过刚刚的演练,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功利读书法的应用了,这里呢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今天回去以后,一周之内,大家可以先把自己正在读的书、学的课程、关注的公众号这些学习材料都梳理一下,然后用功利读书法去看看自己的这些材料有哪些是现在最需要的,哪些是可以先不用去学的,另外是不是需要再增加一些其他的学习内容呢?
梳理之后,可以把你的结果和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到群里,我们互相探讨一下,而且学习内容有重合的小伙伴还可以结伴学习,一起讨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收获,谢谢大家。
学习者A2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