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来自广西图书馆的小齐,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今天3-3这个级别的拆书,分组(刚才咕咚猫分了组,我们待会儿就以咕咚猫的分组来进行讨论。)
介绍图书:(事件场景)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我们部门有一个人,她特别喜欢看书,尤其是烹饪类的书,大家也喜欢看吗?哪些图片特别养眼好看,看完了之后就回去实践,但每次实践之后的成品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黑暗料理”!(提问)如果你那个个人,你对自己的烹饪技术下一个什么评价?(学习者回答:不适合,不擅长)。(影响)对,你会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对吗!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笑话呢?因为这个人,就在这里——就是我!我曾经一度认为我就不是这块料,没有天赋。(解决)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复盘+》,我才发现可能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少了一个步骤,才导致我不会做这件事情,那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复盘。复盘,原来是围棋里的术语,就是两个人下完一盘棋后,就返回去,对每一步,每一手棋是怎么下的做一个复盘,复盘可以延伸到各行各业,怎么去学习,做完一件事后回头看一下,这件事情我是怎么处理的,当时我做得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总结一下,这是复盘。有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有70%左右来自过往的经历,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复盘技术学到手,我们其实能比其别人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更优秀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邱昭良博士是柳传志的业务助理,万达学院的副院长,大大小小的复盘他经历过很多次,他非常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于是他把对复盘的所知集结成了这本书,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个人复盘和组织复盘的技术和方法。
学习思路及学习目标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阅读来自这本书里的两个片段,一起学习如何进行个人复盘。
第一部分我们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复盘,如何复盘。(目标在现场没有说出来,但每个学习者的资料里都印有)学习者能够通过复盘的四步法(澄清)来协助我们从过往经验中发现和提炼新的认知(行为),从而在未来的行为里继续继承优点,同时避免再次犯相同的错误(界定);
第二部分的我们来探讨在复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在“复盘的几点建议”中选出最难执行的一个建议(行为)通过微行动学习(澄清),讨论并发现问题的本质,总结执行这一建议的行动步骤(界定)。【注:最后大家讨论结果为:通过朋友圈、抖音、微博等渠道的及时分享;给自己小奖励;制定周、月、季、年计划;要事优先处理等方法,来缩短复盘的效果周期,以及安排好用于复盘的时间,从而帮助我们持续复盘并定期回顾做过的复盘。】
片段一:柳总是怎样炼成的?
柳传志先生(我们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柳总”) 是我最为敬重的人之一。从和他的接触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那么,柳总是否生而如此?他的领导力和人格魅力是如何获得或形成的呢?
在我看来,柳总应该具有极高的天赋,又有远大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再加上极强的学习力,使其“修炼”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在学习力方面,复盘是柳总总结发现的,也是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个例子是,在早期创业时,在他的小办公室里,一个上午接连有四五个人去找他说事情,经常是前面一个人还没把话讲完,就被后面的人打断了,看上去很忙。
可他晚上回去把整件事情重新想了一遍,认为自己这样的工作方法事倍功半,需要改进。同时,他还发现,大家和他讲的那些事与赚钱活命的事情都毫无关系。最后,他得出结论:不能让下面的同事拽着走,自己首先要想明白到底要干什么,然后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这个想的过程就是复盘,虽然那时候没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但它可以成为个人快速学习、提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同时,柳总从这次复盘中也产生了设立一个协助总裁进行战略策划、推进和监督的机构的想法,为此,他设立了“企划办”,对于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与管理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柳总一直保持着复盘的习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平常习惯每隔一个月左右,静下心来花5天左右的时间,把近来做的事情捋一遍,写写东西。”
此外,柳总在联想内部大力倡导复盘,并使其成为企业的文化。这也是联想之所以有很强的组织学习力,可以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的重要原因。
《复盘+》P60-61
(讲解)看完片段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收获?我们可以发现包括柳传志在内的很多成功人士其实都有复盘的习惯,不是说我们都要成为那么成功的人士,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精进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预防异议·对比混淆概念)可能有些小伙伴就会有疑问了:“复盘”平时我也有做啊,比如平时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也会去想我是怎么做的啊,怎么做更好了,怎么改进啊等等,那么平时我们做的这种叫复盘吗?这里大家可以告诉大家,平时我们做的这种可能只能叫一般的总结。我们搞混了复盘和总结之间的区别。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图给大家(见下),一个数学概念里的集合,如果总结是里面的总集,那么复盘其实是里面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复盘只是总结的一种类型,我们很多时候做的总结其实是这个集合里的白色区域——一般的总结。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大家给大家对比一下,比如说我们单位开了个礼仪培训,讲了三个小时,太长了,很多人中途就走了,后来等礼仪培训结束后,领导把门一关就说了:“来我们总结一下,这个礼仪培训,结果一帮人就这么走了,这个基本的礼仪都没有,今天在场的就算出勤了,不在场的就缺勤。”后面巴拉巴拉又说了一大堆;那么我们看一下拆页里柳传志先生他做的总结和我们领导这个有什么区别。柳传志是怎么做的?拆页里的第四段,起先他定的目标是赚钱;结果是被很多事情耽误了;他就分析原因是被杂事不相干的事消耗了时间;最后形成一个关键的发现:我不能被下属拽着走,我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应该做什么事情;然后做了一个规划:设定目标,朝着目标走,另外设立一个部门来辅助处理庶务。
(互动)大家发现没有,我单位礼仪培训的总结和刘总的复盘,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学习者回答:刘总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总有改进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单位领导这种就是说说就完了;刘总把事情分轻重缓急)
(回应大家的回答并总结)好,刚才几位小伙伴总结得都很到位,我来总结一下它们的区别。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复盘有明确的目标,而一般的总结不一定有,一般的总结可能就是一个情绪的发泄,包括一些表彰性的总结也是这样,上台拍照等等,具体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不明确,包括我们的领导,他上台发泄情绪,他也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目标;第二个区别,一般的总结根据个人的行为习惯,想到哪里就是哪里,流程是非常随意非常个性化的,比较没有章法,但是复盘是有程序化,模块化,流程严密的过程的,必须按照流程走,那才是复盘。这就是一般的总结和复盘的区别。所以我们可以再次定义一下复盘的概念:
(强化讲解概念)复盘是一个程序化模块化的,有特定目标的,并针对自身过往经历的一个特殊的总结。
(how)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怎么去复盘。大家请看“个人复盘模版”,下面的1,2,3,4点就是我们要做复盘的四个步骤。回顾目标,一开始初中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差距;评估结果,亮点是什么,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分析原因,亮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做一件事情不可能完全失败或完全成功,总有亮点和不足,就可以分开来讨论形成原因;最后我们还要总结经验,我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关键发现,可以帮助我今后的实践,另外更重要的是制定将来的行动计划。这就是整个复盘的模板。
个人复盘模版:
(举例)比如这个礼拜一,我参加了一个全区的业务竞赛,我分析:
(预防异议·说明适用边界)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复盘模板用在某次集体活动里?不好,因为我们今天学的是针对个人的复盘,这个模板也是属于个人复盘模板,适合你自己,并不适合集体和组织的复盘,如果大家对组织的复盘感兴趣,不妨找这本书来看,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介绍组织复盘的。
A2
好,我们今天第一部分的学习目标是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复盘,以及怎么复盘,现在就把时间交给大家,来计划一下未来的一个复盘。大家听我的指令,按照我的指令来一步一步做这个未来的规划。
(分布催化)
第一步:假设我们面前有一台时光机,你往里面投一件事情,它就可以帮你回到过去,从新再经历一次这件事,这事可以是你遗憾想重来一次的事,也可以是很开心的想再体验一次的事,大家想一想,你会往里面投一件什么事情呢?请你把这件事填入个人复盘模版中“事件”那一栏里(现场给了大家几分钟时间去思考和填写)。
第二步:填好之后,请大家根据复盘模版的四个步骤,把这件事复盘一下,填写一下相关的内容(现场给了大家几分钟时间去思考和填写)。
第三步:假设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你找你的朋友,或你和你自己就这件事聊一聊,用这个复盘的方式聊一下,然后我们在小组里演绎一下这个对话,比如你和你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对话,聊一下这件事,用复盘的四个步骤,一问一答,把整个复盘的过程演绎一遍,大家先把对话内容以剧本的形式写出来(写关键词即可),然后在小组里演绎,待会儿我们请其中两个小伙伴上台来演绎一下他们复盘的整个过程。
小剧场(案例):
要复盘的事情:对的伴侣
对话:
A:亲爱的,我们现在来复盘一下一件事可以吗,请问是什么事情呢?
B:对的伴侣。
A:时间?
B:十年前。
A:地点?
B:南宁。
A:人物?
B:我自己。
A:是什么样的一次事件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你的目标吧,当时你的初衷是什么?
B:找到对的伴侣。
A:结果呢?
B:半对!
A:整件事的亮点是什么?
B:自我修炼的功力越来越强了。沉淀了许多东西。
A:那你觉得你还有什么遗憾和不足呢?
B:差距。
A:差距?哪方面?
B:思想方面的差距,目标的差距,价值的差距等。
A: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当初你选择他,你觉得你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呢?
B:经营,我花了九年的时间去经营,才得到了半对的结果。
A:那你觉得这段感情需要检讨的地方是什么?
B:人的认知不同,我当时完全忽略掉了,另外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我都忽略掉了。当然,我也不认为是失败,我现在调整了。
A:那整个过程的关键发现是什么呢?
B:父辈靠经验,没有一套理论帮助到我,都得在自己付出了代价才能有这样的认知。所以我现在要让孩子从小就去思考如何去找正确的伴侣这个问题。
A: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将来你打算做什么规划呢?
B:影响孩子,再通过孩子影响爸爸,9年以后,是我儿子去改变他,而不是让我去改变他。我们要接受和接纳他,但不可能放弃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影响他,我需要继续修炼。
(第二部分过渡)好感谢小伙伴的演绎,看来大家已经对复盘以及复盘的底层逻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计划去实践了,那么认识了什么是复盘,以及如何复盘以后,我们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首先我们先做一道测试题。
(量表测试)以下6道题目,请按照1到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题目表述完全不符合你内心的想法,6代表完全符合,数字越大,符合度越高。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总分:
解释:这个测试题是为了检验大家过去的一些处理事务的习惯,如果你的得分在15分以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复盘基因了,你过去的经历和意识能够很好地帮助你很好的掌握复盘,15分以下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本次活动对你来讲有很重要的意义,你可以学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今天我们的学习对你来说会比别人更有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我们在执行个人复盘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片段二: 对个人复盘的四个建议
对于个人复盘,我的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1)把握重点
我们每天会遇到许多事,大多数情况可能比较正常,按照惯例、规定或经验处理即可,有些事情则需要当机立断,因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花专门的时间、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复盘。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例外情况,或者按照规范、惯例处置不太奏效的事情,要特别留意,认真复盘。
(2)“先僵化,后优化”
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复盘的习惯,或者没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不妨先参照复盘的四个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一开始可能需要写出来);直到你已经对复盘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适当取舍。
(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对复盘不做记录,可能因为事务繁忙导致冲淡记忆,从而影响复盘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记下来,而不定期回顾、提醒自己,那复盘的效果也有限。
所以,不仅应该把复盘记录下来,还要定期回顾、梳理,把相同或相关联的事件系起来看,发现共性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问题,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4)习惯成自然
虽然偶尔进行自我反思和复盘也是有益的,但先贤教育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如果能够持续地进行个人复盘,形成习惯,无疑会学习得更多、成长得更快。事实上,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选拔干部时,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干部有没有很强的总结反思能力。
《复盘+》P63
I (讲解)拆页里作者给到大家复盘的四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把握重点,不可能什么事都复盘,(举例)比如你在街上踩到一块香蕉皮摔倒了,你不需要复盘,你大概会跟自己说,下次小心点,走路不玩手机就好,不需要来一次系统的复盘,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复盘呢,重要的,复杂的事情,你需要认真复盘。
第二先僵化后优化,复盘我们给了一个模板给大家,回去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模板网上填,这就叫先僵化,当我们已经把流程和模块烂熟于心了,我们再慢慢优化过程,有些点就可以跳过去,这个就叫先僵化后优化。对于新手来说我们必须完成这个过程,不能眼高手低。
第三,定期回顾的自己的复盘。做了复盘就放着了,我们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了,我们需要定期拿出来看一下(举例)比如我们考试,做了复盘,过了一两个星期拿出来复习一下,对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第四,养成复盘的习惯,大家都知道复盘很重要,但是要养成复盘的习惯就不那么容易。
(微行动学习)
我现在就这四个建议,请小伙伴来给它们画一下难度系数,用一颗星为标准,如果第一个建议,你做到的难度系数是一颗星,那么第二个建议的难度系数是几个星,或者半颗星?我们现在用画星星的方式来比较一下这四个建议的完成难度,你们觉得哪个建议比较难实现?
(明确问题)
和学习者就四个建议的完成难度进行讨论,让他们给出完成难度的系数,现场投票,大部分学习者选择“定期回顾自己的复盘”比较难完成。既然大家大部分小伙伴觉得第三个建议最难完成,我们现场不妨来一次行动学习,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定期回顾自己的复盘”比较难以实现呢,眼前阻止你实现这个建议的障碍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找到原因,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好吗?(小组讨论,便签纸写原因,并请每组一个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便签记录的原因:1.坚持不了;2.做过了就不管了;3.分不清轻重缓急,知道事情重要但不去做;4.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定期做复盘;5.不知道要做定期回顾;6.时间管理不好,知道要做但没有时间做;7.缺少正向反馈,没有乐趣和意思;8.拖延症;9.没动力;10.惰性大,懒;11.目标不符合自身的情况;12.时间有限,每天事情太多没空做定期复盘回顾;13.不爱回顾,做了就做了。
(明确问题本质)
我们刚刚大家都给了原因,我发现大家给的原因里可以大概总结为两类问题:
第一类属于“反射弧太长”(这类便签包括:坚持不了;不知道要做定期回顾;缺乏正向反馈,没有意思和做的乐趣;没动力;惰性大,懒;目标不符合自身情况;不爱回顾;做了就不管了),就是定期复盘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它不像打游戏——一会儿就升一级,一会儿就拿到很多金币,反射弧很短,很有成就感——我们不能及时看到它的意义和重要性,做了半天不知道做这件事的好处在哪里,没有动力没有反馈,执行力就不强了。
第二类属于“不懂时间管理”(这类便签包括:不分轻重缓急,知道要做但不去做;时间管理不好,知道要做,但没有时间做;拖延症;时间有限,每天事情太多没空做)
所以问题的本质大概可以总结为两个:一,如何缩短复盘的“反射弧”,提升做定期回顾复盘的动力;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及时复盘及时定期回顾。
(步骤呈现)让小组组长用便签纸记录小组的解决办法,一张便签纸写一个解决办法,回收便签纸,并对便签纸上的解决办法进行归类总结。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1.分享,我们自己记,没意思,我们可以分享到社群里,朋友圈里,就有人回复,这就可以获得及时反馈了;2.给自己小奖励;3.从小事情上复盘比较容易做到;4.分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1.认识到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是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情,要事优先;2.把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3.只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复盘,抓重点;4.分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
(讲解提炼和强有力的总结)好,感谢大家的分享,我来总结一下大家给出的解决方案,针对反射弧的问题,大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出去的办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即可缩短反射弧,另外也可以从小事情开始,做好计划分周计划,月计划等,让任务获得更快更好的反馈;针对时间管理方面,我们总结了要事优先法,拆分目标法,抓重点法去把复盘坚持做下去,并定期做好回顾。
好了,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参与,是不是觉得时间过得也不是很漫长啊,最后我再次总结一下今天的知识点:第一拆页,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复盘,如何复盘(在现场文案上指出四点复盘的步骤)。第二部分我们来探讨在复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在“复盘的几点建议”中选出执行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建议: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通过微行动学习,我们讨论发现问题的本质(反馈不及时,时间管理),并总结执行这一建议的一系列方式和方法(界定)。
A2 最后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大家回去以后做一个复盘的计划,以后怎么做自己的复盘,让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把你的计划po到群里,分享给其他的小伙伴。
学习者小a提供的A2案例:
1.打印今天拆书活动中拆书家给我们设计的个人复盘模板,打印一叠摆在办公桌上。
2.每周周末前把本周最重要的一件事填在个人复盘模板上。
3.填好以后拍照发朋友圈,给朋友,特别是今天来学习复盘的同学看一看,收获他们的赞和评论。
4.每个月我会抽空整理书桌,整理的时候就顺便把这些复盘模板拿来读一读,看一看,回顾一下,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