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维尼,是一名成长中的拆书家。今天是我TF2-1的拆书分享。
分组
接下来我们分下组。今天我们在座的有4位小伙伴,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交流,我们分2组,每个组2个人。
图书介绍
【F】特征:
今天拆解片段来自《刻意练习》这本书。本书共两位作者,一位是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 ,另一位是科学家罗伯特·普尔,本书通过研究得出“杰出”不是源于“天赋”,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练习”,向大众学习者普及了“刻意练习”的黄金法则。
【A】优势:本书是由拆书帮主赵周老师、樊登读书等顶级学习型名人倾力推荐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与同类型的书籍相比,不仅潜心研究多个行业的领域专家和顶尖人士的成功的有效方法而且还掌握了遵循一系列普遍规律原则,理论结合实践,来提升我们任何领域和行业的方法,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B1】大家有没有困惑,自己努力练习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却屡屡受挫,这本书打破了自动化,机器化的“一万小时定律”。让我们掌握提升努力的秘诀,通过刻意练习,让你走出事半功倍的泥潭。
【B2】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就是通过了解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来改变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的方法,对于渴望学习某种技能的人们而言,更有效更快捷的提升技能。
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本书中的关于如何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好,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原文片段。
原文拆页:《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要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为了将差点降至5杆,你得做些什么?其中的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这是一个合理的具体目标,但你甚至还得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了成功地把球打入平坦球道,你到底要做些什么?你得搞懂,为什么你有那么多次没能把球打到平坦的球道上去,并且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想办法纠正你总是勾球的毛病。怎么做到?可以请一位教练来教你怎样以特定方式改一改你的挥拍动作。诸如此类。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如今,并非每个人都通过高声叫喊和拍桌子的方式集中注意力,但史蒂夫的表现说明了我们可以从有效练习的研究中获得一条重要洞见: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尔的音乐学生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相反,学生的话似乎表明,他在练习中,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看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What:原文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本片段告诉我们提升技能,需要有目的的练习,而不只是简单地重复练习。
【Why: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一般的做法>
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家也都为了目标而去练习,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也有很多人就经常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了很久,我们也承认他的努力与坚持,但是依旧没有取得有效的成果。
<不那么做的坏处>
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简单的重复,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
人生好似走阶梯,每阶有每阶的不同阻碍,没有克服难点,一味地努力只会在原地跳而已,不会有任何进展。没有效率的持之以恒,只是浪费时间。
所以我们要有目的的进行练习,学会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让你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
【How】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呢,原文告诉了我们四个步骤:
1、设置明确具体目标-分解目标,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如:我要提升办公技能。定的目标是办公技能提升,但这样的目标不算是具体的,因为目标太宽泛。
我们可以把目标改成:目标是先从OFFICE的课程学习,细化到下周每天学习30分钟Word的课程。
2、选择专注的时间-要想取得进步,要有专注独立时间,不受别人打扰。
如:每日17:30-18:00,不受任何人和事情打扰,专注30分钟时间线上word课程学习。听课15分钟,练习15分钟。
3、寻求专业的反馈-需要反馈来准确地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么改进,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还有多远。
如:现阶段你是小白,那么比你有经验的伙伴就可以指点帮助你,如果你不能辨别自己不足就可以请教专业老师。
4、走出舒适区,挑战更高难度-学习新的技能和不断去挑战更高的难度。还可以借助软件提醒、亲朋好友等监督,让自己有足够动力的坚持下去,更好的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区。
如:每日运用闹钟提醒自己要学习Word技能了,跟上线上的课程,看看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昨天的学习成果有没有复习,这样清晰的学习成果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改变自己,提升办公技能。
【Where】此方法适用于有愿意通过有效的练习方法学习新技能、在行业或者领域里想让自己的技能进一步提升;想要走出舒适区的人。
【反面案例】
讲一个我自己的反面案例,这半年每天都在坚持在练习基础笔画,想通过练习基础笔画的方式来静心,其实反而没有静心而只是让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崩溃,同样的看待这半年的结果,自己对基础笔画的练习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改善效果。
现在想想,如果通过今天的四个特点,应该对基础笔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而不是自己无厘头的随意进行练习,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精力。
【加工成正面案例】
刚才我的例子是反面案例,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会这样做。
1设置明确目标。之前设置的静心这个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应该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更有效地用于引导自己的练习。比如我计划每周练习一个笔画,每天练习20分钟。
2保持专注。在刻意练习笔画的20分钟内,把手机收起来,不要去回复相关的微信信息等。在每一笔的书写过程中,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写字本身,不要有其他的杂念。
3及时的反馈。接下来要选择一位老师,去跟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于这个笔画书写有没有什么建议。
4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自己之前在练习的过程中都放弃捺、平捺等不擅长的笔画了,接下来自己应该去尝试这类笔画的练习,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指令开始 >
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每天忙忙碌碌,却依旧碌碌无为。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几年前的自己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没有什么变化,想锻炼某个技能,就像EXCEL等办公技能,一年之后发现仍然没有很大提升,每天工作却依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可以在小组内分享分享。
好,时间到,谁愿意分享一下?
Emma:我的长跑经历,自己有跑步的习惯,跑了三年还是以前的水平,甚至还倒退。去年参加比赛跑十公里花1小时,今年跑八公里都需要1小时。
阿静:我练习瑜伽的经历,三个月前到现在,水平没有太大变化,身体仍然拉不开,不会的动作仍然不会做,在不断简单重复,而不是有目的的练习,水平没有前进。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指令开始>
刚刚聊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之前是如何制定目标的,目标是否有效完成?是不是自己之前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还是说练习过程中时常分心,反馈不及时还是说自己不愿意突破自己。重回这个当时的场景用“有目的练习四个特点”您接下来一周内会怎样做,结合自己的经历,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做法,给大家5分钟我们分组讨论一下。
<A1+指令结束>
<技能点:补充现场的A1+案例>
Emma分享:
1、明确具体目标:每周三次,十公里跑步时间缩短5-10分钟。
2、专注的练习:跑步过程中更专注呼吸的频率和身体的变化,让自己的心思专注,避免听音乐对自己跑步的干扰。
3、练习过程反馈:记录每次跑步的时间,每次对时间进行对比。
4、走出舒适区:一个月内,突破自己原先跑步的速度。
阿静分享:
1、明确具体目标:一周练习3次瑜伽,做好拜日系列体式。
2、专注的练习:每周一、三、五下午7-8点练习,手机调至飞行模式。
3、练习过程反馈:及时与课上专业老师反馈不会练习的动作。
4、走出舒适区:每周挑战一节类似流瑜伽、空中瑜伽等难度稍大一点的课程,可以提升新的技能。
<总结>
那么我们今天的拆解就结束了,也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活动,也期待大家通过近期的对自我规划的制定,实现自己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今天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