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1-2的王文婷。 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蒙特梭利主教”——也就是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主班老师,“妈妈”,还有“吃货”。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致力于为父母提供一套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亲子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两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并且都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学生。
我们沿用刚才的分组,左边三个人一组,右边三个人一组。
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5章,“学会赞赏孩子”。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将了解并能够运用3个步骤赞赏孩子,帮助孩子了解和认可自身的能力,进而提升自信和自尊,同时也增进亲子关系。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 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4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到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的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描述后面,把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例如:
你已经记了一个多小时的单词,这就叫做“有耐心”。
你说好五点回家,现在正好五点,这叫做“守时”。
What:这段拆页为我们介绍了一个赞赏孩子的“三部曲”。
Why:这里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平时是怎么赞赏孩子的呢? 是不是习惯采用“你真棒”、“你好乖”、“你太好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不能说不对,但是第一,它们都比较笼统和抽象;第二,有可能你的赞赏孩子并不一定认同;第三,这样的赞赏有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压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赞赏孩子是为了达到正面强化的目的,如果能采用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表达方式,那么或许这种正面强化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样孩子就清楚地知道他具体是因为做了什么而被赞赏,同时这也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认可,从而也能提升他的自信和自尊。
HOW:
那么这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赞赏孩子的“三部曲”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描述行为:客观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行为,也就是他做了什么;
2.表达感受:表达孩子的行为让你产生的正面感受;
3.提炼品质:探寻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背后所反映的品质,并且用相应的词语表达出来。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自己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上周五接近放学的时候,我请一个孩子去帮忙把餐桌收拾了。孩子很认真的完成了这项工作。正当我准备夸奖他说:“你做的很棒!”的时候,我忍住了,我用了赞赏三部曲。
我说:“我看见你收拾了桌子上用过的纸巾,把它们丢进了垃圾桶,接着把桌上的残渣都清理干净了,最后,你还把小朋友们没有送回去的凳子都码了起来了”,这就是第一步“描述行为”。
我接着说:“我非常高兴你帮助我们的教室做了这么多的事”,这就是第二步“表达感受”。
我说:“教室属于我们每一个在使用它的人,你为它做了你力所能及的事,这就叫做有责任感”,这是第三步提炼品质。
晚上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回家后非常骄傲地说,他帮助老师收拾餐桌并且还把凳子送回去了。这个星期,每天晚上用餐后,这个孩子都会主动帮忙收拾餐桌,送还凳子。
现在大家理解“赞赏三部曲”是怎么运用的了吗?
这里提醒一下,在运用“三部曲”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总结了三点:
1.确认你的赞赏同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相匹配;
当表扬一个5岁小孩子“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而且刷得很干净”,他会很开心。但是同样的话,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他会觉得受到羞辱。
2.避免触及孩子过去的弱点或失误。
要着眼于当下,只表达你在这个时候发现的孩子的优点和恰当行为,例如不要说“你现在终于能按照正确方式演奏完这首曲子了”,而可以说“你的节奏掌握得很好,并且把这首曲子拉得很有力量感”。
3.这个“赞赏三部曲”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同样也适用于成人之间,比如对伴侣、朋友、同事、下属。
接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是否有相关的经历。 已经为人父母的请举手——请问在你们带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做出了你认为值得赞赏的行为的时候,你通常是怎么表达的呢? 在座如果有还没有成为家长的朋友,也可以设想一下,当身边有人,比如伴侣、恋人、同事、下属……做出你认为值得赞赏的行为的时候,比如一回家,发现老公已经把饭做好了,或者下属交给你的一份工作汇报超出你的预期,你当时是怎么表达的呢? 可以在头脑里回忆一下这样的经历,它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涉及哪些人物,对方做了什么,而你又是怎么说的呢?
现在各位可以先回忆一下,然后与同组的伙伴分享一下,每人1分钟左右,总共不超过5分钟,时间到了我会用铃声提示。
(邀请1位事先物色好的学员进行分享,1-2分钟)
学习者分享:
疫情期间,我儿子在家突然开始练习跳绳,我看他练习了两天就跟他说,我看到你每天都在家里运动,我真的很高兴,这个就叫做自律。之后我看到我儿子更加起劲的每天在练习。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了当他人做出了我们认为值得肯定的行为时,可以运用“赞赏三部曲”来表达赞赏,从而帮助对方了解和认可自身的能力,进而提升自信和自尊,同时也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步骤是——
1.描述行为:客观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行为,也就是他做了什么;
2.表达感受:表达孩子的行为让你产生的正面感受;
3.提炼品质:探寻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背后所反映的品质,并且用相应的词语表达出来。
接下来各位可以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无论孩子还是其他人,当做出你认为值得肯定的行为的时候,运用“赞赏三部曲”,你会怎么来表达? 请物色一个具体场景,然后把对象、事由和你将要表达的具体语言都写下来。
写好的朋友请把便签交给我。
(收集便签)
其中一张:
1、描述行为:老公,我看到你今天下班回来就做饭洗碗;
2、表达感受:我感觉到很幸福
3、提炼品质:你这就叫做奉献,为我们的小家奉献自己
希望这个“赞赏三部曲”不仅能够让家长们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从而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同时也能促进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无论同孩子还是其他成年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