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叫叶丹,目前是在金融行业从事财富管理工作。我用三个标签来表达自己,财富顾问,管理者,两个男孩的妈妈。这三个角色于伙我而言同等重要,照顾有缘人,照顾合作伙伴,照顾最爱的家人。所以平时生活工作中都是一个很暧很积极正能量的人。以上自我介绍对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忘掉都没有关系,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一定要认真听哦。
《正面管教》P90-P92
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例如,琳达写作业时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这会干扰到其他孩子。老师让她选择是停止敲铅笔,还是交出铅笔等别人写好作业后写。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还有其他办法。孩子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干扰了这个老师可以只是简单地要求琳达停止敲铅笔;或者和琳达一起想个办法解决,还可以在班会上请求同学们的帮助,如果一个后果让人更感觉像是惩罚,就要选择正面管教的其他工具。
小丹带了一辆玩具车到学校。他的老师把他叫到一旁,问他是愿意让老师替他保管到放学,还是愿意让校长替他保管到放学,小丹选择了把玩具车交给老师保管。(在可能的情况下,私下里把一个后果告诉孩子,以免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丢脸,也是个好办法)
给孩子一个选择,并且私下里把后果告诉孩子,并不是有效运用逻辑后果的惟一指导原则。倘若如此的话,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选择是挨一顿打似乎也很合理了。我们可以用"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甄别的准则,以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逻辑后果的四个 R
1. 相关(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并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如果遗漏了这四个 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
当一个孩子在课桌上涂写时,很容易断定其相关的后果应该是让这个孩子清洁这个课桌。但是,如果遗漏了任何其他一个 R,将会怎样呢?
如果一个老师不尊重孩子,在要求孩子清洁课桌时加上了羞辱,就不再是逻辑后果了。马丁老师以为自己在使用逻辑后果,他在全班面前对玛丽说∶"玛丽,我实在惊讶你居然会做这么愚蠢的事!现在去把桌子清洁干净!否则,我会让你的父母知道我对你是多么失望。"在这个例子中,尊重被丢掉了,而且老师借题发挥对孩子进行了羞辱
。
如果一个老师不合理,要求这个学生清洁教室里所有的子,生的以确保这个学生吸取教训,也就不再是逻辑后果了。合理性被丢掉了,取可代之的是以权力保证孩子吃苦头。这通常是因为,常误认为孩子只有吃到苦头才能学到东西。
如果后果没有预先告知,就很容易被孩子解释为惩罚,在可能的情况下预先告知,是为尊重和选择
刚才各位伙伴都已经看完了片断,也基本了解了逻辑后果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逻辑后果的沟通法,以及该如何去做,就是逻辑后果的四个R是什么。
what:逻辑后果就是要求父母或者老师在发现还有产生了不良行为时,要如何去决定哪种行为后果可以给孩子创造一次学习的体验,从而可以达到帮助孩子勇敢的为自己的责任而做出选择,而逻辑后果的四个R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我们甄别我们所采取的行为是否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的方法。
why:就是因为常常会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容易失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在惩罚孩子,甚至是恐吓孩子,用全力全力压制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羞辱不被尊重。运用这样一种逻辑后果的四个R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以确保采用的是逻辑后果的方法。
how:,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就是后果必须和行为有直接的关联,当一个孩子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要自己清洁这个课桌。
2.尊重(Respectful),就是面对后果,我们的言语行动都不能表现出对孩子的责难,羞辱,态度要和善,语气要坚定。当孩子把课桌弄脏时。老师说“你看你真邋遢。一点都不爱干净”就是这样简单的语言里就是带着羞辱,没有尊重孩子。
3.合理(Reasonable):如果一个老师不合理,面对孩子弄脏课桌这件事,他可能为了让这个孩子吸取教训,要求孩子清洁教室所有的课桌。这样的后果就不合理。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如果没有提前告知,孩子就会认为是惩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预先告知,是为尊重和选择增加了空间。
where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或者老师需要介入的时候,都可以根据逻辑后果的4个R,帮助我们理性的采取相关行动,确保我们是运用逻辑后果来处理事情的。
A1:
时间:今年9月的某一天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孩子
起因:孩子做作业时看平板
经过:那天孩子在做作业,门一直关着,我推开门时,发现他在看平板,我非常生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写作业的时间,中途控制不住的玩平板。然后我就说,你既然那么喜欢看平板,那你就看一晚上,不要睡觉,然后他就真看了快一晚上。结果快5点才睡,早上就起不来。
结果:我很生气,他一晚上没睡觉,然后早上起不来。好像也并没有达到让孩子主动放弃玩平板的想法。
反思:我的本意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一是让他看个够,看到以后再也不想看了,这个过程中一直不让他睡觉,当然他好像很乐意一直看。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二是,看一晚上不睡觉,第二天肯定会精神不振打瞌睡,这样老师批评她,她也许就会吸取教训,毕竟她还是很害怕被批评的,结果他第二天放学回来和我说,他一天精神都很好,就是只伸了一个懒腰,目的又没有达到,于是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感觉充满了对孩子的恐吓(他反倒没有任何感觉),比如说你想看,你就看一晚上,明天上课就等着老师批评。完全没有去尊重孩子的想法,没有就这件事给予他专项的训练。现在学习了这种逻辑后果的方法后,我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沟通,他经常做作业,中途控制不住玩平板,我会问他,你觉得你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可能就会说后果就是没有时间做作业,没有时间做作业,作业就没有做完,没有做完就是老师会批评。那接着问他,这个被老师批评的结果是你愿意接受的吗?你觉得在控制玩平板方面,你会怎么样控制比较好?你会希望妈妈给予你怎样的协助?但是也会先明确告诉他写作业玩平板这件事情非常恶劣。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习惯。然后就共同商量出合适的方法来,比如下次在写作业时请妈妈把平板拿走。
A2:
目标:在孩子下次出现不良行为时,比如吃饭洒饭,自己的房间不及时收拾,写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口罩随便放……等情况时,创造让孩子学习的机会,帮助孩子勇敢的为自己的责任而做出选择。
出现以上类似的情况或突发的无法预料的不良行为时,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沟通,以收拾房间这件事来说,虽然我曾多次提醒孩子要保持房间整洁,但依然做不到。那如果再出现这样房间乱遭遭的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沟通
1. 宝贝,你房间这么乱,你喜欢吗?
2. 如果不喜欢,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做呢?
3. 你看收拾整洁了整个房间是不是看着舒服多了?
4. 你看你要不要一直保持房间这么整洁呢?
5. 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怎么样做才能保持房间整洁,好不好?
6. 这些你都能做到吗?
7. 宝贝很棒,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这个过程中的重点是避免生气,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直接的就是让他意识到首先要把搞乱的房间收拾好,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言语,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的时惩罚。这样就透过逻辑后果让孩子为他的行为负起责任。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拆书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