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海口花梨分舵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黄金圈思维

开场:

大家好,我的原名叫江浚。大家可以叫我“将军”,因为我名字谐音是将军。我的标签是高效学习践行者,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更知道学以致用的必要性!我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学习+行动的“将军”,在这里也祝愿大家在学习成长的路上能够旗开得胜。

在开始现场拆书之前,请容许我用几分钟来介绍一下拆书以及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适用于提升个人能力的成人学习方法论。它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同于学校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拆书法能够让学习者把所学知识与过往经验进行关联,并规划出具体运用的步骤。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以及多人学习的现场拆书活动。个人学习应用的是便签法,作用是让学习者通过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一次培训的效果;而拆书活动是由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次现场学习,引导学习者们把知识拆为己用。

而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组成的社群,在全国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今天我要带拆的这本书是《好好学习》。 希望通过我的带拆,让大家掌握“黄金思维法”。培养起做事前先问为什么的意识和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快速抓住事情的本质。我们先花3分钟时间看一下下面的片段。看完的伙伴抬头向我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好好学习》第4章 第148页(微信读书版)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在前文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但是没有做深入的介绍。本章我就详细聊一聊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基本方法。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不举栗子,举个苹果最早将why——how——what的思考方式总结成黄金思维圈的人,是西蒙·斯涅克(SimonSinek)。他是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到黄金思维圈的,那个演讲的名字叫“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行动”。不过显然这个方法应用的领域远远超越了激励别人。西蒙在他的演讲中举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关于电脑行业的例子:大多数电脑生产厂商思考和表达问题,都是站在what的层面。他们在营销时,大多都是说:“我们生产的电脑性能非常好,使用很便利,要买一台吗?”这是站在what的层面上去思考,“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有什么特点”。而西蒙提到,苹果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苹果公司做营销时,传达的理念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可以看到,这两种情况,同样是在销售电脑,同样是在讲自己很棒:一个是从what出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电脑是什么样的”;一个是从why出发,“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是什么?)

我看到大部分的伙伴都读完了,那么接下来我谈谈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黄金思维圈其实就是让我们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的一种认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它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家看一下片段中的那个黄金思维圈配图。它讲的是,我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应该从“黄金思维圈”的内圈,也就是按why-how-what的顺序开始思考。做事先问自己为什么做,目的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我们思考问题的层面有3个层面,第一层是what层面,就是某一事物的具体内容、具体表象;第二层是how层面,指的是我们如何去完成这件事的措施、途径和方法;第三层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初衷。

下面我举个例子让大家了解下我们一般的思维习惯和黄金思维的区别

比如领导安排你去通知别人开会,你就简单地去通知别人开会,领导安排你打印文件,你就简单去打印文件,领导安排去贴海报,你就简单去贴海报,这就是我们习惯了的思维模式,从具体的某一件事情出发。而黄金思维就不一样,领导安排你去贴海报,黄金思维圈的思考是为什么要贴海报,目的是为了宣传。那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我们贴海报的工作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例如在哪个场所贴,宣传的目标群体是谁)。为了达到宣传效果,除了贴海报,是不是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短信的方式来宣传。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就这样一步步思考,最后就会发现原来领导交代贴海报的工作,还可以做这么多。这就是黄金思维和我们惯常的思维的区别。

总之,黄金思维圈可以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

为什么需要用黄金思维圈进行思考?

人们在解决问题或认知事物的时候,通常会选what这个最简单、最符合大脑直觉的思考模式。而这样会导致思考问题片面,见树不见林。如果站在why层面就能够让我们有更多选择。

如果不养成从why入手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会因为抓不住问题关键,反反复复地做无用功,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问为什么,然后再想通过什么方式去完成,最后才是要做些什么。

(怎么做?)

对于如何使用黄金思维圈的方法,我在这里总结了2个落地的步骤:

第1步:停一停。遇到事情先停下来,不要着急立刻去执行。

第2步:想一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对我们剖析出来的原 因,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连续地追问4到5次后,基本上真正的原因就会浮出水面)

第3步:假设。如果我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4步:找方法。要实现这个目的我有哪些方法?

第5步:再实践。选择最优方案执行。

(用在哪?)

那是不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问“为什么”呢?答案肯定不是,否则我们脑细胞会死很多。我总结了需要使用黄金思维圈的3种场景:

1、当需要做出重要决策,而你不能肯定真的是否有必要时;

2、当你想了解某个人的动机时;

3、当你试图弄清楚问题发生的本质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故事: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是怎么运用黄金思维圈的故事:我从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答案就是我想要做一名终身学习的传播者,用学习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并且通过自身的改变,影响和启发到别人也发生改变。于是我就开通了公众号、知乎和简书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并且加入了拆书帮以及儋州当地的读书社创始人团队。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已经在各大网络平台持续输出超过10万字,举办了各种读书分享活动超过20场,在今年也成功的成为一名拆书家。

思考:那么在“为什么”的层面:我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理念是想要做一名终身学习的传播者,改变身边的人。在“怎么做”的层面:我是通过自媒体平台、读书社以及加入拆书帮这些方式,来达到传达我个人理念的目的。而在“做什么”的层面就是输出一篇篇文章,成为拆书家将书本的知识拆解成一个个行动目标分享给朋友,通过读书社组织一场场读书分享活动,影响别人爱上阅读,爱上终身学习。

(A2)

感受到黄金思维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处后。我给自己定了个行动目标:

目标:为了培养自己思考问题本质习惯,明后两天运用黄金思维圈至少1次。

1.提示:今晚我会在便签贴写下“黄金思维圈”的5个步骤贴在床头,并且用手机设定19:00的闹钟,以便提醒自己。

2.行动:

(1)明后天,晚上19:00后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最近要处理的事情,至少3条,列出清单

(2)运用“黄金思维圈”5个步骤,分别对3个问题进行提问,记录下答案,并找出每个问题的最优方案。

(3)记录下使用“黄金思维圈”5步骤过程中,哪里比较难执行,应该怎么解决,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并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评论反馈,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