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台灣籌備分舵第2次線上過級02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同理他人的四個步驟

开场:

大家好, 

我是让职业妇女也可以有钱有閒实现自己梦想爱好的苏晓筠

爱看书的我断捨离后, 一年阅读量跃升3倍至159本,

如果你对无痛断捨离有兴趣, 欢迎稍后与我交流。

(图书介绍)今天跟各位分享《怎么说,孩子会听VS如何听,孩子愿意说》书中的拆页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是2位美国人-阿代尔.法伯和依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着名亲子沟通专家, 2位作者也同时都是3个孩子的母亲。这本书有七个章节,最令人惊豔的是它每个章节都有详细明确的行动步骤和贴切生动的漫画例子。让人易读易学,所以广为流传,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首先请各位先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拆页内容,阅读完毕出个声让我知道,谢谢。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怎麽说,孩子会听VS如何听,孩子愿意说》P19 (繁体书)


帮助处理感觉的技巧:

1全神贯注并认真倾听

2使用一个字表示接收到他们的感觉,如:「喔」、「嗯」、「这样啊!」等等。

3为孩子的感觉定义。

4利用想像的方式完成孩子的愿望。

比起使用什么话语来跟孩子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态度是不具同情的,那么就会让孩子感觉大人在欺骗或操控他,

只有当我们融合了具有同理心的真实感情,我们所说的话才能和孩子的心相通。

四种技巧,最困难的可能是倾听孩子的情感宣洩,并「为孩子的感觉定义」。

这需要练习,以及必须专注分析孩子说了什麽,才能辨识孩子的可能感觉为何。

我们替孩子说出他内在的真实感觉是很重要的,一旦他们知道自己经验到的感觉是什麽,他们就可以开始帮助自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原文拆页的理解:

What"帮助处理感觉"是运用简单的4步骤,让大人同理孩子,孩子觉得被理解被安慰,反而容易自己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愿意持续的和大人沟通。

Where这个同理技巧,可以用在有人和你诉苦或有负面情绪时,不论对象是孩子、夫妻、同事…等。

但若对方不是单纯地想找你诉苦,而是真心想寻求你的帮助或建议时。就可在同理步骤做完后再提供适当的建议。

若对方是正面情绪,则不适用。

Why当孩子向他最重视的父母诉说他的烦恼时,大人总会因为下班后累,边做事边听,理性分析孩子的问题,急于给予答案建议。让孩子觉得气恼,你不了解他,你帮着外人,只会说教,渐渐不想再你说心底事。

How以下4个同理他人的步骤,需依照顺序使用。

1、专注倾听:放下手边的事,专注聆听孩子的问题。切忌不要滑手机。

2、简短应对:不要质问、建议,只要在聆听时,回答:「喔」、「嗯」、「这样啊!」或是重複他的语句。这部分我觉得最难,因为我们总急着想"解决问题"而急着给建议、说教,但切忌要忍住。

3、辨视感觉: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即时是负面情绪EX:生气。帮孩子说出他的感觉,有助于他辨视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被理解,会让他得到安慰。

4、想像达成愿望:不要停留在理性地逻辑解释,而要利用想像力来达成孩子的愿望。

听完上述,也许有人会问:「那孩子做错事,我不能说教吗?」那你可以在3辨视感觉后,说:「你可以生气,但是你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简短地划下规矩界线,不要长篇大论的说教。

因为道理孩子都知道,重点还是在于你的态度是同理孩子、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没有孩子愿意自甘坠落。

举个例子上週五晚上, 儿子跟我抱怨老师不公平想要控告他。

1、专注倾听:我和他躺在床上,专注聆听他说。

2、简短应对:并有时回答:「嗯...这样啊!」

3、辨视感觉:在他说的激动时问:「所以你当时很生气吗?」儿子回:「对啊,我都快忍不住打人了」。我回:「嗯~,我知道你被误会很生气。」

4、想像达成愿望:儿子把苦水吐完后,我抱住他说「如果妈妈有魔法,我真想把老师变成小喵咪,她就没办法处罚你了。」儿子笑了一下。

简短地划下规矩界线,我说:「你被误会,你可以生气,但是你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儿子乖顺地说:「我知道。」

之后儿子因为我的同理而情绪较放鬆,继续跟我聊也较能理智的跟我讨论出面对冲突更适合的处理方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为了方便大家讨论,我们先分组一下。carol和孩儿一组, ivy和march一组。

A1想一下过去一个月内,你有"别人向你诉苦或抱怨"的经验吗?

当时的场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们的对话和对方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籤上。等回我会请人分享,写好的人请回答:写好了"。

(组内分享)好,你们写好后,先1人用2分钟的时间和组内伙伴分享一下。

(代表分享)有谁想跟我分享一下的呢?我们请这位伙伴来分享,时间1-2分钟。

学习者案例:

我上週三遇到同部门下属joyce来我的部门办公室,向我抱怨说身体不舒服和工作量太大,当时我只能劝他放轻鬆并减轻她的工作量。可惜效果只能短暂和缓一~二天。

反思:当时我因为常被抱怨所以心烦无法感性的花时间同理她的心情,只能理性的给予实质工作量减少的帮助,所以安抚的效果有限。

A2 请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一些压力很大的人,或喜欢找你抱怨的人,

最近一个月内你很可能会听到他来找你聊聊,也可以你主动邀请对方一起共进餐点,製造你们谈话的机会。

你会怎么应用今天新学的同理4步骤回应抱怨?请注意我们不是要写决心,而是要写具体的做法。

(预期结果)在你用同理技巧后,你预计对方会做出怎样的表情或动作,表示你有成功的达成舒缓他情绪的目标呢?

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籤上,写好的人,一样让我知道一下。

学习者案例:

最近一週我会约朋友共进晚餐製造机会,让他有机会再次向我抱怨说经理忽视他为专案做的努力。

我会做:

1.专注倾听:放下手边的事,认真听他说.

2.简短应对:不时的点头回应,回答: 真的哦! 这样啊!

3.辨视感觉:所以你当时一定超生气的吧!

4.想像达成愿望:如果我有魔法,我真想把你经理变成你的助理,让他知道你为专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就不会总是否定你。

预期结果: 对方可能因此而情绪舒缓(语气或脸色较平和),愿意多跟我聊天舒发心情。


结语

要同理他人真的不容易,也不是每次都能心平气和的完整运用这些方法,也请不要气馁。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因为我们已经在成长的路上了。

希望大家能应用"同理他人的4个步骤"收获良好的人际和亲子关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