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主题:合作加赞赏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父母可以应用合作加赞赏两种反馈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场:
大家好,我是周琴。今天拆2-4,(分组)为了更方便讨论学习,我们按当前的座位安排,每桌为一组。
(互动)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什么特点?(学员:既听话又温顺,不玩游戏,不刷抖音,不逛街,天天就学习,回回年级第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贴心孝顺等等。)
是呢,2012年年初(2月)以来,众多网友找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夙敌,“别人家的孩子”,他就是那么的优秀,还那么自律、那么努力。想不想要这样省心的孩子?身为一位宝妈,虽然不愿刻意地让孩子跟他人比较,但是我期望我能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能自信地、独立快乐地前行,我才有勇气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图书介绍:
F: 今天分享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本书围绕感受、合作、惩罚、自立、赞赏、角色等6个方面,总结了30种技巧。给了父母一串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孩子在父母的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A:自1980年出版以来,这本“育儿宝典”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与其他书籍相比,每一种技巧都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练习题,让父母可以随时应付各种情况。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曾推荐此书作为90后员工管理中的沟通用书。
B1:应用书中的技能,切切实实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B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寻求合作、描述性赞赏2种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让父母少操心的“别人家的孩子”。
第一个RIA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个片段,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现行为不当时,应用“合作6技”引导孩子做出良好行为。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片段一。
片段一:
关于寻求合作
父母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很难合作
寻求孩子合作的一些有用方法
【what】
如何让孩子合作改变行为,原文清晰地罗列了6个技巧:描述你所看到的现状、给提示、提供一个选择、用一个词表达、描述自己的感受、写便条。我们可以称之为“合作6技”。
【why】
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常常无法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难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耐心的引导则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哪里不好了,好行为是什么样的。当孩子发自内心认可了好行为,他才能自觉去执行。
【how】
具体怎么做,根据原文总结了6个技能
1、现状:描述你看到的问题现状,注意是客观的、不带评价的描述。
2、提示:给提示:简单说说该行为带来的后果;
3、选择:提供一个选择:用至少2个选项指明正确行为该如何做,由孩子自主选择。
4、一个词:用一个词表达:只说最关键的一个词,语气平和。(情绪不好时,会不想多说)
5、感受:描述你的感觉:注意只说自己的感受,切忌人身攻击
6、便条:写便条:把便条内容读给不识字的孩子听,也可以把内容换成图片、标识等。
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技能灵活应用。
为了实现灵活应用6个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
首先,理清当时的情况:描述现状,表达自己的感受;
接着,帮助孩子思考:给提示,用一个词表达
然后,落实行动:提供选择
最后,帮忙用工具巩固行为:写便条
【where】
“合作6技”适用于帮助孩子改变不良习惯,养成新的好习惯。
(意译案例)原文应用两幅图对比了纠正孩子乱扔香蕉皮的不同方式,为了加深理解,我给大家一个类似的发生在我家的案例。
怎么让孩子自觉收拾玩具,是我上半年的一个难题。当我看到孩子玩了玩具,然后就不管不顾了,常常说的是:
你怎么又不收玩具?再也不买新玩具了!
你看你,说了多少次了,玩了玩具要及时收拾好,现在家里跟垃圾场一样!
你太不让人省心了!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
罗里吧嗦的样子,我自己也很烦。结果怎么样呢?
我家孩子的听了我多次啰嗦之后,他会作出这样的回应:
收玩具、收玩具,总是收玩具。我就喜欢乱七八糟,我要把玩具都倒出来。他真的会,把玩具翻箱倒出来,撒得到处都是。
看到他的反抗,我也反思自己的行为,原来我的反馈是指责、威胁、命令等不仅没有让孩子合作改变行为,反而跟我对抗起来。
于是,结合他日常的反应,还有我自己的情绪,视不同情况,挑选合作六技:
描述现状:玩具又到处跑了,茶几上、电视柜上、还有地面,很多玩具没有回家。
描述自己的感受:看到家里乱糟糟的样子,我心里烦躁,不开心。
给提示:玩具没有收好,踩到玩具,是可能会摔跤的。还记得上次踩玩具摔跤吗?
用一个词表达:玩具。
提供一个选择:你可以把所有玩具收起来;或者先把暂时不玩的收起来,其他的玩完再收。
写便条:“玩具喜欢自己的家,赶紧送它们回家休息吧。”
有时候只用其中一条,有时候应用多个技巧打组合拳。现在,家里虽然没有井井有条,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无法下脚走路的情况了。孩子愿意配合让家里保持整洁。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6条都用上了,孩子也不改变。的确会有这样的可能。首先确认请是不是真的充分应用了合作六技,如果孩子一点也不改变,请深入挖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再有的放矢结合书中其他的技巧来综合应对。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下面请各位小伙伴,想一想在你过去的一周里,有没有发生过当你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你直接通过命令、指责、威胁甚至辱骂来期待他改变?如果是还没有带娃的伙伴,可以回想一下,最近看到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场面,或者自己被父母纠正的场景。
(显像提问)比如孩子吃饭玩玩具、比如孩子先看电视再做作业、比如孩子喜欢在公园摘花、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追打吵闹等等。是什么时间?在哪个地方?孩子做了什么?父母是怎么回应的?
请大家花1分种的时间想想,把关键词写在便签上。
现在,请已经写完的伙伴,想一想,如果再次遇到当时的场景,作为父母的你会怎么应用“合作6技”?
时间1-2分钟。
接下来了我会请1位小伙伴跟我们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米分享:爸爸不喜欢小米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多次纠正,甚至有些生气。
如果小米是爸爸,会怎么做呢?
小米:我会选择应用多个技巧。首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描述现状,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小米,你在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我有些担心这个行为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提供多个选择给孩子“你可以先听音乐,然后再做作业;或者先做作业,然后再听音乐”。
拆书家反馈:谢谢小米的分享,他应用了合作6技中的3技,如果用上剩下三个,用一个词表达:“耳机。”给提示“同时听音乐和做作业,可能会分神,粗心做错。”写便条:“音乐、作业,都需要专心对待,请二者选其一。”(这部分可以引导其他学员补充)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小米。
【片段过渡】
好的行为做到一次不难,但是多次做到并且养成习惯,那也不简单。当孩子行为不当时,我们灵活应用前面的6个技巧,孩子一般都能改变行为,落实新行为。但是,也有可能改变一段时间,一切复原,丢掉新行为。为了避免出现这个情况,可以从孩子第一次做好开始,就不断尝试应用第二个片段的方法,用描述性的赞赏鼓励孩子自觉坚持落实好行为。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第二个片段。
第二个RIA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个片段,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作出描述性赞赏,引导孩子坚持好行为。
【R】阅读原书拆页
片段二:
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含义的词,像“好”、“好极了”、“真棒”、“最好的”。相反,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简单描述”就可以。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
描述你所看到的
⊙ “你一直专注在那个问题上,直到最终解决!”
⊙ “哈,你投进了!球正好进入篮筐!”
⊙ “尽管你有自己的事情做,但还是帮助妹妹做功课。”
描述你的感受
⊙ “我喜欢你画的《海上落日》,它给我一种快乐、安详的感觉。”
⊙ “一想起你给我讲的那个笑话,每次我就忍不住笑起来。”
“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所带来的结果简直不可思议。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他们的内在声音会变得越来越大声而清晰。“我不会放弃,直到把问题解决。”“越努力练习,就会越好!”“即使身处压力,我也会付出热心。”“我讲的笑话很好笑。”“我画了一幅美丽的落日图。”……
毋庸置疑,“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有爱心的孩子强有力的法宝。
下面是另外一些称赞孩子的好方法。
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
⊙ “你一口气把笔记上的每项内容都弄懂了,这就是我说的‘坚持’。”
⊙ “我看到你把最后一块蛋糕给妹妹留下了。这就叫‘意志力’! ”
⊙ “你清理了所有树叶,还装进袋子里,并且是自觉做的这件事!这就是我说的‘负责任’。”
【what】
描述性赞赏要描述自己看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总结一个词,从事实出发、说真实感受、提炼总结,能够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内驱力,帮助孩子深刻认识和接纳好行为,还能自愿坚持做到。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
以前,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家长的反应可能是内心赞许、乐开花,但是面不改色,甚至假装没看见。这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继续做好的积极性。
现在,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孩子要多多鼓励”,但是很多人却只会“你真棒”“好极了”简单的评价性词语。这样的词,用一次两次还行,孩子乐意听,可是如果每次都这几个词,孩子会觉得没有诚意,他内心被认可的、被欣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可能怀疑自己。
例如,奶奶是我家孩子的脑残粉,她每次都说:“哇,真棒!你真聪明!”去年用这几句话,也就够了。今年小孩长大了,反而会不高兴:“奶奶说错了。”
而关注细节的描述性赞美,不仅仅肯定了孩子的行为正确性,还引导了孩子区分不同的行为。
后来,我就教奶奶,你要观察她每次行为的不同之处,还有你认为哪点很棒,把具体不同之处和很棒的细节说出来。奶奶也开始练习“这是你的新动作,以前跳舞都没有这个动作,感觉这个动作难度增大了。”孩子会很开心:“对呀,这是我的新动作,我再做一遍给你看。”
小孩感受到家长有关注她的具体行为,能从内心深处肯定自己。
【how】(细化步骤)
具体怎么做呢?原文已经给出了三个方法,为了将来能够拿来就用,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三步骤:
第一步-察: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行为,有什么结果?特别之处是什么?
第二步-觉:觉察你想要赞赏孩子的亮点,你为什么想要赞赏他?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步-赞:表达对孩子的赞赏这一步,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灵活选择三个技巧。
第一步“察”和第二步“觉”是第三步“赞”的准备,重点是第三步“赞”:把自己的观察,并且有感而发的赞赏表达出来。我们现在详细讲解“描述性赞赏”的三种方法:
1、 说观:描述你所看到的:呈现效果或者描述行为;
摆事实,树立孩子“我也能做到”的信心。
例:“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架上的书摆放整齐。”
2、 说感:描述你的感受:①指出被触动的细节②说出自己的感受;
有感而发,从感性角度告诉孩子好行为对他人产生的正面价值/影响,激发继续做的内驱力。
例:“看到如此整洁的房间,感觉很舒服。”
3、 说炼: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①强调一项希望被坚持的行为②为该行为命名;
给行为命名,理性地认识某项行为,鼓励孩子自主辨别并坚持该行为,养成好习惯。
例:“你把笔都分了类,水彩笔、铅笔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这叫‘有条理’。”
三个方法可以按照“说观、说感、说炼”的顺序联合应用,当孩子多次重复好行为,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其一或者其二,例如孩子已经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关闭屏幕的习惯,只需要偶尔说一句:“你能在计划时间内关闭平板,这就叫‘自律’;你的这个行为,让我感觉很欣慰。”
举个例子:当我家孩子自己穿好衣服,奶奶说:真棒,会穿衣服了。孩子说:不是这么说的,哼!突然就不高兴了。为啥呢?她认为她还有很多衣服是搞不定的,奶奶说的不正确。
于是,我按照“察觉赞”三步骤来赞赏:
首先,我观察到她独立穿了一件套头卫衣,这是一个新行为。
其次,我觉得要给她信心,还要从感性和理性角度引导她继续学习独立穿戴。
最后,我选择联合使用“观感炼”三个方法,进行赞赏:
(说观)你今天穿的是套头的衣服,不是扣扣子的衣服,又多学会了一种穿衣服的方法。
(说感)看到你能自己独立完成穿戴越来越多种类型的服饰了,我感到很开心。
(说炼)你能不断尝试不同衣服裤子的穿法,这就是“探索”。
孩子听了后,很开心:“嗯,你们可以教我,我可以学会。”
【where】
适用于认可和鼓励孩子坚持好行为。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要说,哎呀,这太麻烦了,得有多大耐心才能做到呀?如果从来都没有尝试过这种赞赏方式,的确会显得比“真棒”麻烦,但是不断练习,看到孩子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带得省心,你会爱上这种赞赏方式的。我见过这样的场景,小男孩在纸上胡乱涂鸦,然后妈妈说:“你真棒!”男孩撇撇嘴:“这样也棒?”那位妈妈赶紧补充:“你看,你在这画一个圈接着又画一个圈,这里还拐了一个弯又一个弯再一个弯,很有创意,你怎么想到的?”男孩笑颜逐开:“因为我是艺术家呀!”是不是很神奇?
再者说了,不需要每次鼓励都把“观感炼”三个方法用上, 视情况,选一个也可以。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给大家一个情境,一起来用“察觉赞”三步法试试效果。
(A3情境)
喜欢赖床的小孩,起了个大早,然后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比平时提前了15分钟出门等校车。请两两一组,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父母,父母赞赏孩子。请把“察觉赞”融入演练中,对话内容包含“说观、说感、说炼”都用上,写下来。讨论时间是3分钟。
好的,现在请一组伙伴来演练一下。
学习者案例:
春霞和小米表演:小米起床整理书包,准备好出门,春霞在一旁默默观察、找亮点。
春霞:哇,你今天比我还起得早,已经整理好书包,不用赶校车,反而要等校车了。(说观)非常好。看到你那么早起床,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让妈妈觉得很省心,妈妈好开心啊。(说感)这说明你的时间观念很强,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很好,明天继续吧。“
拆书家反馈:
谢谢春霞和小米的本色演出,我们先把掌声送给他们。
刚才春霞在赞赏环节,”说观“的时候还是说了”非常好“这样的词,属于评价性词语,可以试着换其他细节来填补;”说感“的时候表达很贴切;那么”说炼“,用一个词总结,你会说一个什么词呢?
春霞:你按时起床,主动整理书包,能够在校车来之前出门,用一个词组来总结可以说是“合理安排时间”。
拆书家反馈:今天的演练形式超出了我的预想,两个组结合,各找一个妈,全情投入。能看到大家积极投入演练“观感炼”赞赏技巧,我感到今天的分享,值了,我内心也充满价值感。我们这样一起互动学习,用一个词总结是不是可以说是“赋能”呀?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步催化)我们不仅要在这里交互学习、赋能成长,学以致用,最关键还是日常生活中能拿来就用。下面请大家想一想,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在你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境,让你忍不住要赞赏一番呢?
(显像提问)例如孩子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例如孩子主动完成作业;还有最近你可能希望他能养成锻炼的习惯,某天你发现他真的是这么做的;或者当你唠叨他的时候,他能静静听,并且跟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等等。
请大家把设想场景,花1分钟写在便签上。
模板:XXX时间,地点,孩子做了什么行为,我想要称赞。
我们有请几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羽强:明天,在我家,我侄女起床主动刷牙,我要称赞。
沛华:今晚在我家,外甥把玩具收拾好,我要表扬他。
小米:下周(随便哪天),妹妹放学回家主动做数学题,我要称赞她。
春霞:下周末,女儿主动催我带她去上跳舞课,我要称赞她。
龙珠:下周五,女儿回家没有拿手机、看电视,而是看书,我要称赞她。
瑞云:下周通过视频看到儿子主动跟老师互动,融入课堂,我要称赞他。
拆书家反馈:哇哦,你们描述的场景,我都忍不住要对孩子大大赞赏一番了。
(分步催化)大家都有了自己将来要赞赏的场景了,现在利用今天的“察觉赞”赞赏三步法说出你的具体行动步骤,以便将来直接就能用。请先在便签上写下“察觉赞”的三步骤怎么执行,然后写出第三步赞的“说观、说感、说炼”赞赏话术,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优化。限时3分钟。
哪位小伙伴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设计的A2,也就是将来的应用计划。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一
沛华:我的场景是外甥收拾玩具,我首先会观察,找亮点,体会自己的感受,最后称赞他。
(说观)我看到你把玩具收好了。
(说感)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一方面你会保护自己的玩具,另一方面还不用大人操心帮你收拾玩具。
(说炼)你的主动收拾行为,为自己种下了一颗“自立”的好种子。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华舵的分享,掌声送给他。在“说观”这个方法中,如果能够把“玩具收好了”换成更细节的描述,例如“你把玩具都放进了收纳箱”可能会更贴近描述现状。
案例二
瑞云:我的场景是孩子跟老师互动,通过视频观察孩子的表现,找他的亮点。
(说观)我通过视频看到你有认真配合老师,跟老师互动哦,
(说感)你能融入课堂中,感到很欣慰呀。
(说炼)你的行为能让我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学本领的奥特曼”,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奥特曼呀。
拆书家:最后“说炼”,如果用一个描述动作的名词会不会更好呢?
瑞云:我是在想怎么去触动他,继续这么做。
拆书家:那么爱学习的奥特曼有什么特点呢?你希望孩子从奥特曼身上学习什么行为呢?这个可能一下子想不出一个明确的词,可以后期继续思考。
(补充)拆书家反馈:大家演练过程中,说观,说的是自己的感受,都非常好。说观时,比较容易出现评价性词语,可以刻意练习描述细节;说炼时,提炼的词,是帮助孩子认识这个行为的,虽然抽象,但是可以多次从不同的行为总结同一个词,帮助他认识辨别行为。例如,孩子认识桌子和椅子比较容易,但是理解“家具”这个词相对较难,多次强调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抽象的词。
【一句话总结】
今天大家积极参与了所有环节,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应用第一个片段“合作六技”,我们可以灵活选择6种技巧引导孩子合作改变不良行为,做出正确的行为举止。将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则需要不断鼓励,第二个片段的描述性赞赏正好能派上用场。“察觉赞”三个步骤,促使父母认真观察孩子(察)、主动发现孩子的亮点(觉),最后在赞赏这一步(赞),应用“说观、说感、说炼”三个描述性赞赏方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认可自己、理性辨识好行为,逐渐养成好习惯。
我相信,当大家在生活中循环应用合作6技与描述性赞赏,您的孩子一定会是“省心的”、“别人家”的孩子,您也可以大胆放心地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陪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