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0年10月29日:蜀汉分舵线下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充分的表达愤怒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很荣幸与大家在拆书帮的活动现场相聚,我是本次晋级拆书家的杜晓娟,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阅读。第二个标签:重塑。第三个标签:未来的培训师。我相信这些在拆书帮都能实现。

今天,我将用15分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进一步了解拆书帮,第二部分:用拆书法拆解《非暴力沟通》片段。

【拆书帮介绍】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进一步了解拆书帮。

关于拆书法和拆书帮?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曾经参加“洋葱阅读课”知道拆书帮,当时以为是把书真的拆了,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拆是一种转化过程。

“拆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帮助大家提升能力的成人学习。它以学习者为中心,怎么理解呢?拆书法核心要求是把书中理论与实际关联,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经验,为学习者所用,从而能解决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拆书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个人学习的便签法,第二种是组织学习的现场学习法。

拆书帮是热爱拆书法的人聚集形成的一个学习爱好者的社群,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如今“拆书帮”以分舵为表现形式,在全国各地总共有50家正式分舵,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总的来说,拆书帮是帮助大家将知识拆为己用,升级学习的一个组织,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学习的促进者,成为拆书家是不错的选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了解了拆书帮,接下来第二个环节:体验拆书法。

首先,大家请看的桌面上的资料,是来自马歇尔·卢森堡的 《非暴力沟通》第140页第十章的选段内容。 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原文: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能静静的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她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的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种族歧视者,我需要的也许是被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的表达自己,我们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经转化为需要以及需要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时种族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服,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会怎么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差不多了,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看完了。

这个选段向我们揭示了:人处于愤怒的情绪时,很难区分事实与感觉,从而走入指责与批判的境地。每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渴望关注的需求,不充分的表达只见表象不见内里,别人无法理解你的内心,反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人际关系却变得糟糕。

书中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透过情绪的表象觉察内心,将批判指责转化为关注情感需求的表达。适用于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

通过作者讲述,我用自己的理解进行重述总结,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第1步:按下暂停键。当你感觉到某个人或某件事让你生气时,先安静的待一会,除了体会自己的情绪,什么都不要想,都暂停下来。

第2步:觉察。回想一下,刚才发生的事,具体的哪个细节让我这样生气?或者对方说了什么让我生气? 我做了什么?又指责自己和对方了吗?

第3步:了解真实需求。找出愤怒的背后,我们真实的需求的词语(参见需求词汇量表),看看读到哪个词语让你有“松一口气”或者“就是它”的感觉。

第4步:表达感受及需求。当完成前三步骤后,开诚布公的向对方表达情绪原因及需求。但是要基于: 客观地复述事件的经过,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一下这 4个步骤:按下暂停键、觉察、了解真实需求、表达愤怒和需求。通过重述过程,这个拆页的知识用我的理解被提炼出来,但依然很理论和干瘪。

这四个步骤可以怎么用呢?它可以引导自己或引导他人关注需求,通过情绪链接真实的情感需求。比如:亲子沟通过程中,“熊孩子”无理取闹,迫切需要得到配合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这让我想起今年7月21日,我和孩子因为讲睡前故事发生的事。他洗漱时拖延,多次催促让我有些不耐烦,上床时已经22点了,接着又滚来滚去,唱跳疯闹,时间又过去了30分钟,我的火气已经呼之欲出了。我一把关掉灯,房间安静得只听见我重重的呼吸,没过多久,孩子的哭声响起了,他说“还没讲故事”。他这一哭,我隐忍的脾气也爆了,开始大声的吼他:为什么不早点刷牙,为什么上床不去拿书,为什么已经固定做了几年的事情,依然要人提醒……一堆数落,这还不够解气,接着我说他:你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一点都不能自理,不自律……大家有发现吗?生气总会自然过度到指责、评判收尾,标配。

都知道睡前、吃饭时不应该责备孩子。事后反思,一个词反复闪现:“一叶障目”。愤怒情绪就是那片叶子,挡住眼睛和心,让我们走入批判,陷入情绪漩涡,此时说出的话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可想而知,这个晚上我和孩子、包括先生睡眠质量都高不到哪儿去。粗暴的发泄,不恰当的方式,影响的不仅仅是双方,甚至会更多。

总结反思这个例子是没有充分的表达需求的失败案例。我的感情需求到底是什么呢?孩子看到的表象是一个暴跳如雷的妈妈,却不了解别后是关爱,希望他早点休息,保证睡眠对身体好。

【A2便签】通过这个拆页,我学到充分表达的方式。于是,我打算用它来应对另一个困扰:上个星期老师和我沟通,说孩子最近总是“用哭解决问题”,这让我头疼,有时修炼不够,容易爆发。

所以,我计划在接下来的1星期里,当遇到孩子“用哭解决问题”的状况时,用4个步骤来充分的表达自己。比如他因为打羽毛球接不到球、跳绳半天跳不过去内心感到挫败哭起来,让我感觉愤怒超出自己控制的情况下,我计划这样用这四个步骤,表达自己:

首先,当他因为大哭,导致我的愤怒情绪开始涌动时,我先在内心提醒自己:1分钟内不说话,开始默数“1.2.3.4......",冷却情绪。

第二,站在一旁先进行觉察行动。我要去感受孩子哭时我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具体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这种情绪像一种什么状态,比如:脑袋里出现嗡嗡声。自己是不是又走入的指责的怪圈。

第三,告诉自己,想一想现在除建议他不哭,还有什么需求?我需要回想需求量表的词汇,到底读到哪个词语,让我有“松口气”的感觉。

第四,对他说出我的情绪和需求。我会说:”妈妈看到你哭时感到非常慌乱,像许多小蜜蜂在头顶上飞,感到紧张。我不知道你突然大哭起来是要表达什么,也担心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很担心你,希望你能用语言告诉我你的需求,让我更好的了解你,更好的帮助你。你能理解吗?

我想这样,我的亲子关系不会变得剑拔弩张,不会总是陷入断裂、修复的循环中。不管是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诚实、清晰、完整地表达,不仅让语言变得更柔和,也让彼此更了解,关系更紧密。

感谢大家的陪伴,今天的两部分内容:第一,了解拆书法,是将知识拆为己用,升级学习的一种成人学习法。第二,体验RIA拆书法,通过重述知识,反思和规划行动过程,将充分表达愤怒的步骤运用到生活中。以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