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2020年10月22日:蜀汉分舵线下晋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开场:


各位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1-1的王文婷。 按照拆书帮的规矩,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蒙特梭利主教”、“吃货”和“妈妈”。
我是一个7岁女孩和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曾经我在一家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前年我辞职去欧洲波兰接受了专业的蒙特梭利国际协会2.5岁到6岁教师的培训,成为蒙特梭利主教,主教是相对助教而言,相当于我们说的主班老师。
我希望自己能借助从“知”到“行”的过程不断成长,也能通过分享我的所学和所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以及家庭。

我所了解的“拆书帮”,是一个学习爱好者的社群,而它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舵,都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那拆书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得先解释一下“拆书”是怎么回事——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 具体来说,是针对成年人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法。 把这种学习方法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我们熟悉的以知识为中心。 “拆书”的“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 它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然后规划具体的应用,从而实现提升技能、改变行为、解决问题的目的。

拆书学习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个人学习者的个人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一场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另一种是针对群体学习者的现场学习法——一位拆书家用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回到刚才的问题,拆书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拆书家就是运用拆书法帮助和促进他人学习的人。如果从学习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按照拆书帮的规定,拆书家分为3个级别、9个档次。从最低的1-1到最高的3-3,拆书家需要通过现场带领拆书学习的方式来逐级晋升,大家把这个过程戏称为“打怪升级”。 现在我正在进行的就是1-1的晋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 现在我就来演练一下便签学习法——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并且都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方式来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1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够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很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去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觉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哪怕是一个孩子,也会遭遇问题,也会产生烦恼,《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提供了家长当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如何站在孩子角度,去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四个步骤。
Why:当孩子因为被同学误会而愤恨不已的时候,因成绩没考好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因丢了自己心爱的文具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没关系小事情或者说,谁让每天回家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电视,或者是说谁叫你不保管好啊等等,慢慢的孩子也不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我们也觉得这孩子说了也不听。本书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当孩子向我们表达他的沮丧、委屈以及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等多个步骤,从而迅速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
HOW:
1、“用心听”--全神贯注地倾听。无论这时候父母在做什么事,都尽量暂停,转身面对孩子,最好是跟孩子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例如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
2、“认真回”--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同步感”--说出他们的感受。
4、“大胆想”--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同很多家长一样,在面对孩子的不舒服感受时,会习惯性地否定他。例如:“不,你不想……”“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是你妈,你就得……”往往是我大呼小叫,孩子哭哭闹闹,最后孩子委委屈屈,而我既后悔又内疚。

A1:上周,我接孩子回家的时候,我儿子说:“妈妈,今天跳跳把我的水杯摔在地上了。我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我说:“你跟跳跳是好朋友,没关系,又没摔坏。”我儿子说:“我现在就想打死他。”我说:“都跟你说了,没关系,一个水杯而已。”我儿子大哭:“不,我就要打他,我要打死他。”我说:“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打架,你怎么听不进去!”我儿子开始坐在地上大哭,我也觉得心好累。

   今天想来,当时我就是没有认真倾听我儿子的抱怨,也没有很好的去体会他的感受,我没有听他的,他肯定也不会听我说,最终就是我们俩都不开心。

在学习了这个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技巧之后,当孩子感觉困扰甚至受伤的时候,我就会使用这个技巧来应对。

A2:这周五,我们需要去一家玩具店给我朋友刚刚出生的小孩挑选玩具,我儿子多次路过那家玩具店都会被店铺里的奥特曼吸引,但是每次我都没有买,我猜这次他一定会大声对我说,“妈妈,你来看,我要买这个奥特曼。”如果我像之前一样拒绝他,那么他一定会像之前一样在商场又哭又闹,最后闹的我们俩都精疲力尽。

但是这次我会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嗯,我听到了。”这就是“用心听”和“认真回”

接着他可能会说:“妈妈,这是金光奥特曼,我想要这个金光奥特曼。”

我说:“嗯,你特别想买这个金光奥特曼,你想带他回家玩。”

这是“同步感”,说出孩子的感受。

我儿子会说:“对的,这个奥特曼的手跟脚还能动。”

这时候我会用第四步“大胆想”的方式回应他,我说:“对,说不定下次我们会遇到一个头会动、屁股也会扭的奥特曼,可能还会说:‘康康,你好呀!’”他大笑了起来学着我的样子说:“他还会说:‘妈妈,你好呀!’”然后我们就一边用夸张的语言说那个奥特曼会说什么话,一边走出了那家玩具店。

总结一下,当孩子感觉困扰甚至受伤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面对他们感受,从而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自发的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用心听--放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贯注的倾听;第二步:认真回---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第三,同步感---说出他们的感受;

第四:大胆想---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这就是我关于个人便签法的分享,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