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高效学习》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第129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应用比喻建立知识联系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记住“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在接触新知识时,使用比喻四步法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龙珠,以下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一枚酷爱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一对双胞胎的妈妈、一个有接近20年理财经验的金融人。为便于一会的讨论和练习,我们先来分一下组,两人为一组,共分为四组。

图书介绍】

F(特征,核心是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本书非常畅销,它出版后的6年间,被重印20多次。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用1年时间修完麻省理工33门课、同步拿下了4门外语

A(优势,重点是比较):

对比同类书籍,这本书《如何高效学习》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反复记忆知识点,而是整体性学习,用巧妙的方法让知识关联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B(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收获):

B1本书益处:

全书围绕整体性学习策略,能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通过对照策略,你能找出学习上的缺陷,改正学习方法。

B2这个片段益处:

今天学习的片段,比喻法,选自书本P87页,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学会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直接记忆,而是使用比喻法让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比喻法在整体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类似的,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比喻在文学中主要提供视觉上的相似,而在整体性学习中联系的是类似的过程:事件或者信息的顺序。

举例来说,我们在心理学课上学到了条件反射,经典的条件反射讲的是一个刺激经过强化,与一个反应建立联系的现象,这个现象由巴甫洛夫观察狗的行为而发现。巴甫洛夫注意到如果每次给狗送食物之前先按铃的话,以后一按铃,即使不给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怎样应用比喻法学习条件反射?比喻法的第一步是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能够模拟条件反射的东西我个人生长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所以想到的第一个比喻就是在雪地里行走。你第一次在雪地里行走时,因为雪地茫茫一片,走哪条路都有可能。但是几次行走以后,你会选择一开始走的路,因为开始的行走在雪地上形成了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走这条路显然比随便走更容易。

我将雪中走路与条件反射联系在一起,一开始,铃声可能或不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代表一开始雪地茫茫一片,无路可寻)。但是在将铃声和食物关联在一起后,从铃声到食物的路就在雪地上(狗的大脑里)形成了,最终狗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因为这条路已经很明显了。像许多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不完美,但是它很有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我看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

【what】

比喻是一种文学上的工具,多用来将陌生的事物与其他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以一种事物去认知另一种事物。而在整体性学习中,比喻所联系的是信息演化过程中的某种类似。

【why】

应用比喻,可以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帮助理解和加强印象,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how】【细化行动步骤】

那如何应用比喻法呢,以下四步可以帮助大家:

第一步“定”,确定你要深入理解或记忆的内容。

第二步“理”,梳理它的基本信息。如它的定义、组成或特性等。

第三步“寻”,根据梳理的信息,搜寻你个人经验或熟悉领域中,与之类似的信息或事物。

第四步“建”,连接类似的各个关联点,建立桥梁。

下面举个我的例子:

1、“定”,确定内容。

我单位想运用“区块链”共享仓库数据,于是我需要学习“区块链”这个知识点。

2、“理”,梳理信息。

根据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记账的方法,数据在不同的设备上运行,彼此独立工作,而又彼此互联,保持数据一致。最大的特点是不能篡改,不受任何人或实体控制。

3、“寻”,搜寻类似。

我喜欢学习,群体学习是常态,“区块链”的形成让我联想到某一学习领域中大家共同学习的打卡圈的形成。

4、“建”,建立连接

“共同学习打卡圈”与“区块链”的联系,首先“区块链”是由各个区块形成一个体系(一群人形成一个圈子);这些区块是相互独立工作而又互联互通的(如同圈子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圈子让这群人产生了共同的信息);如A发出一个flag,每个人都会收到并有记录;要是第二天A后悔了,在自己手机上删了,但其他人手机上仍存在这条记录的,这就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数据保持一致、不受他人控制(圈子中共有信息不因个人删除而失去)。像许多比喻一样,这比喻或许并不完美,但它对我有用。

【预防异议】

也许有小伙伴会觉得,我都“理”出它的定义和特性了,还要去找个比喻多麻烦啊!是啊,假如这是一个简单的新信息,容易理解、简单易记,实在是没有必要找比喻,但如果像我的例子“区块链”那样的一个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的新信息,通过找到与之类似的比喻,能帮助我日后更容易的想起它是怎么一回事啊。当然,要“寻”到恰当的比喻也是不简单的,在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之前,你可能需要尝试好几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因为思维方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样做的好处】

如果你经常使用这种比喻法,大脑会逐渐习惯在记忆内存中搜索比对,寻到比喻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会越来越提升。

【不这样做的坏处】

但如果你总是说自己找不到好的比喻而不去想、不去用,可能你的创造力就会一直让你压抑着、或是当要说明一个事物时,想半天也想不出一个让人更容易明白的说法。

所以不要害怕,把你能想到的都先写下来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指令】

我们刚刚学习了可以用“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向他人解释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新事物,现在一起来做一个演练吧,请大家来听听以下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描述】【应用知识点并形成解决方案】

读书爱好者东东参加过几期拆书活动,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法,但他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解释什么是拆书,于向拆书家小华请教,小华通过应用 “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向东东解说清楚什么是拆书,成功帮助东东更好的理解了拆书和加深了对拆书的印象。

现在,请每两人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华,当东东来请教时,如何运用刚才学到的“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解释清楚什么是拆书。

另一人扮演东东,在听完小华的解释后,尝试用“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反馈自己的理解,什么是拆书。

现在,请每两人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华,当东东来请教时,如何运用刚才学到的“定、寻、选、建”比喻四步法解释清楚什么是拆书。

另一人扮演东东,在听完小华的解释后,尝试用“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反馈自己的理解,什么是拆书。

演练时间5分钟,现在开始。5分钟后,我会选一位小华和一位东东,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是怎么说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爱好者文英和承景的分享:我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用“定、理、寻、建”比喻四步法先确定了需要了解什么是拆书,然后理出了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用学习改变行为,把图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承景(东东):那你解释一下拆书像什么?

文英(小华):拆书嘛,你可以这么想,像我们看医生,你哪里有不舒服当然是找那方面的医生,以你的问题为中心,医生给出你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拆书跟类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承景(东东):嗯,我明白了,看医生不是为了看医生而看医生,而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拆书也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而去学习,而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两个都是围绕我自己为中心。所以拆书与看医生类似。

非常感谢刚才小伙伴们的分享。看来大家已经能够使用比喻四步法学习了,在结束之前,请大家再回顾一下,比喻四步法是哪4步呢?(“定、理、寻、建”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