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冲突》 所属活动: 保定筹备分舵第5次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在冲突中恰当表达不满

开场:

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面对冲突的时候,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妥善解决冲突。

请大家就近结组,三人一组方便我们学习中的交流讨论

用FAB法介绍图书:

F:

这本书是个作者团队

他们当中,有长期从事是行为变化调查研究项目的博士。有在企业变革研究领域从业30多年的资深顾问。也有广受好评的演讲师兼企业咨询顾问。

这个创造团队不仅高产,而且高质量,他们的系列丛书《关键对话》《关键冲突》《关键影响力》《关键改变》四本书都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提供了一套直面冲突,应对危机的工具集。能让我们改变自身的错误行为,找到成功之道。

A: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达到了8分,它的优势在于系统化,而且框架明晰,流程明确,易于操作。

我们拿《关键冲突》和我们熟悉的《掌控谈话》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前者提供的是一整套战术打法,而后者提供的是场景化的应用技巧。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对冲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使用技巧。

B:

利益:工作中,是否有一个“刺儿头”的同事让你忍无可忍?生活中,是否你的伴侣频繁犯相同的错误,你暴跳如雷他却无动于衷?

当一个个让我们失望的结果摆在面前时,我们应该选择委曲求全的沉默,还是针锋相对的抗争?这本书能让我们把潜在的人际关系危机,转化为一个合作共赢的机会。

今天的主题聚焦于在冲突中恰当表达不满,为解决冲突铺平道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键冲突》

R原文:

CPR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确定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问题初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发生的事实。例如,“昨天你在午宴上喝多了,神志不清,大声叫嚷,取笑客户,让公司丢尽了脸面。”问题的内容只和单独的事件相关,它关注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重复发生的情况。例如,“这可是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了,你答应过这种事不会再发生,现在我觉得你是一个无法兑现承诺的人。”模式表明问题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一旦重现,问题实质便会发生变化。频繁而持续地违反承诺会影响他人对你的行为预测,最终破坏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注意,人们往往会漏掉对问题模式的关注,陷入对问题内容的不停争论。例如,你的老板每次开会都把你的议题放到最后讨论,结果往往是草草收场或完全跳过,对此你已经和她提过一次了。现在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答复是会议日程总是排得很满,让你灵活一些,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这番说辞,那就漏掉了关键问题。你要关注的目标不是今天这次会议(即内容问题),而是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模式问题会悄然无息地发生,为你带来新的麻烦。你指出问题所在,对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绷着脸生闷气,结果你和他们的对话就慢慢偏离了目标,这种情况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具有影响力的人会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拖入无休止的对初始话题的争执。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这样做对我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问题关注的角度要比内容和模式问题大得多。这种问题强调的不是对方再三令你感到失望的事实,而是对方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已经让你对其失去信任。你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做出的承诺,此举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例如,“这件事开始对我们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了。我必须不断催促才能保证你在线,我不喜欢这样做。我担心你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无法担负你承诺的责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CPR这个方法,首先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判断这个问题发生的频次,也就是说是第几次发生了,不同频次我们要解决不同的问题点。第一次发生的问题,我们要关注问题的内容,就是C,也就是事实,这是我们和对方沟通的重点。重复出现的,我们要关注模式,就是P,也就是这个问题已经形成固定模式。如果问题更多次数的出现,我们就要关注问题对关系的影响了,就是R。

我们平时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忽略问题出现的频次,所以我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往往是不合适的。

比如孩子一次晚回家,你就上纲上线,大发雷霆。比如老公已经养成不做家务家务的习惯,你只是生闷气发牢骚。比如同事偷奸耍滑,你和他大吵一架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使用今天的CPR思维法,我们就能认识到:孩子的一次晚归,我们只需要就事论事,谈C就可以,给他适当的批评建议。对老公的懒惰,我们要从模式谈起,也就是从P入手,建立合理家务分工的模式,大家各司其职。而对同事的偷奸耍滑,我们要从团队关系着手,也就是R,让他认识到团队协调的重要性,不要丧失团队成员对他的信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提问设计(显像问题):

大家在工作生活中一定遇到过类似的事:

老板答应加薪,但事后反悔还不承认。

同事是个“刺儿头”,与他打交道的每件事都让你愤怒不堪。

答应按时回家的孩子,一再晚归且不事先告知。

朋友背后对你恶语中伤。

是回避冲突、对错误的行为保持沉默?

还是与对方展开争执,不惜恶语相加或粗暴相待?

好像都不合适,是吧,那我们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对问题有一个准确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学习者案例记录:

ivy:我说一个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吧,我在和一个同事的沟通中遇到问题,从我的角度看,她好像是在故意挑毛病,我的微信回复稍微耽误一会,她就会感觉我对她有看法或情绪,其实当时确实是我有其他的事情在忙。

因为她的年龄比我大,我还是尊长她的,所以也多次尝试着和她沟通,想解决我们之间的误会,但效果不好,还是在闹别扭。

从今天学习的内容上看, 其实我俩没有在同一个理解层面上,我理解的没有及时回复,是一次或碰巧几次的单独时间,但她认为我已经进入一种模式,对她不尊重的模式,所以她才会有情绪。

[A1+]反思加工提问设计(回到过去):

在你最近一周的的工作和生活中,请回忆一下你遇到的类似问题,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你当时的解决办法。然后结合咱们今天学习的方法,重新对当时问题的关键点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然后重新制定一下你的解决办法。

学习者案例记录:

ivy:还是同事之间沟通的问题,通过思考,我决定我要和她再做一次沟通,说明几次没有及时回复信息的原因,并解释这些事情是独立事件,并不是因为我对她的态度导致。希望她不要把独立问题连在一起,认为这是我对她形成的交往模式。

相信这样的解释,能够消除她对我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