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廊坊有家(筹备)分舵第六期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培养真正的兴趣

开场:

大家好,我是本期拆书家Jenny,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一,老师,喜欢以孩子为伴,以家长为友;二,心理学爱好者,平时的阅读书目以心理学和教育方面居多;三,户外、徒步爱好者,喜欢背包旅行。

分组:下面咱们小伙伴以单个人为一组。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兴趣时,能够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通过深入研究并且主动联结,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F:这本《精进1》作者是采铜,他是浙大的心理学博士,知乎众多“大神”中的一位。这本书是一本备受推崇的经典的自我成长类书,书中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专门解答我们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

A著名作家马伯庸在推荐《精进1》这本书里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这本书自2016年面世以来,已经畅销100多万册,与其他类型的书不同的是,书中的例子都是贴近我们生活的案例,能让我们找到共鸣,也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这些技巧,容易落地。

B: 你朋友圈的牛人在疫情期间,深耕读书或学习新技能,半年后成为了该领域的达人,而你却只能付费还没收获。你崇拜的作家,高产日更,而你打字超过百字都困难,相信你也想成为优秀的人,那有什么办法?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独特性7大方面入手,总结了7条精进成长路径,有思考有方法,可以迅速帮助普通人实现质的变化。

而今天我们拆解的片段,来自“不痛苦的坚持到底”章节,教给我们如何培养真正的兴趣,让我们不再只凭兴趣做事,而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自己的兴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

越是急于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就越是寻觅不到,因为这个急于求成的心态常使我们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们离“真正的”兴趣越来越远。

改变这种局面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循环。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并不是说不再追求兴趣或者忽视兴趣的重要性,而是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读书为例,把生活都乐趣融入到读书的乐趣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林语堂先生再《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很推崇李清照:“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们向往不已。你想他们两人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了得的读书真味。”把读书的乐趣融入到生活的苦辣酸甜之中,融入到夫妻间的浓浓爱意之中,便是李清照夫妇的读书艺术。

三是增加互动,变单项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这方面,冯唐读史书是个很好的例子。

当代作家冯唐的小说语言带有鲜明的古文特色,这与他曾阅读大量史书有关。小学高年级时他就受一个老师影响开始读史书,初一时更是发下宏愿要把《二十四史》全部读完,要知道《二十四史》共计4000多万字,要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最后他竟也读掉了三分之一。冯唐读史书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倒是兴味盎然,他的诀窍是把史书当作练习题集来读。什么意思呢?读的时候假想自己就是那一朝那一代的皇帝,只要书中一出现大臣在殿上上奏的内容就停下来,遮住书页,想想自己会做什么样的决定,然后再和书上的记述相对照。这种方法,让冯唐能更加主动地思考历史,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得失,从而训练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这种互动性的阅读把被动、单向的知识接收变成了主动的思考训练和技能训练,在趣味性和学习效果上都远远超过了普通的读书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下面我讲讲我对原文的理解。

【what】: 放下“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先去做,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why】:(负面一般做法)我们总是在寻找兴趣,发展兴趣,却总是找不到、培养不起来,原因就是我们“太着急了”,只是了解了一个皮毛,觉得不适合自己,就果断放弃了。我们太急于找到,却总是在抱怨没有找到。把不感兴趣的事培养成兴趣,才能激发你的原动力。如果生活中你只要觉得不感兴趣的就不去做,那么我们就会充满抱怨,充满痛苦,生活一地鸡毛,工作也不会有所精进(不这么做坏处)。如果把无趣变成有趣,你会很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战胜一个个挑战,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技能,还能让我们赢得自信(这么做好处)。

【how】:那么如何不单凭兴趣做事,甚至把刚开始不感兴趣的事通过深入研究培养成我们真正的兴趣呢?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兴趣的三步法:

第一步:放下对“兴趣”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第二步:深度投入。尽量让自己在所做的事情里面深耕,深入研究、全身心投入。

第三步:主动联结。把单向学习变成互动式学习,把自己带入角色中去,反思加工。

(反例)对于这个片段,我有个非常深刻的失败经验,我第三年当老师时,由于上课累得腰肌劳损,学校提出让我转岗到市场总监,但是我对市场没兴趣,内心其实是“没兴趣、不情愿”的,在这里其实我没有做到“放下兴趣的执念”,市场策划和地推工作,让我做什么我执行什么,没有做到“深度投入”,我对市场营销方法没有进行反思和复盘,没有做到第三部“主动联结”,所以没收获什么经验,后来我申请转岗了,错过了一次晋升的机会。但是做市场真的没意思吗?现在我做园长,跟着市场部门一块做策划,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回顾how,反例变正)前面提到我因为全凭兴趣做事、没有深度投入和反思,错过了一次成长的机会,运用培养兴趣三步法后,我给自己的设定的工作目标是学习市场营销,第一步,放下对兴趣的执念,先做,第二步深度投入,跟随一些牛人取取经,并报名总部的市场运营的培训,第三步,在园里实操一下,反复总结积累经验。

【where】: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但是觉得无趣的事情的时候,那么我们都可以试着把“无趣”变“有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过往的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现在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最近一个月,你有没有遇到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带孩子,从一睁眼就开始孩子吃喝拉撒,晚上还要讲故事哄睡,简直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觉得好无趣;比如工作中转岗要面临学习新技能,已经这么多年工龄了,工作琐事一大堆,根本没时间学习,觉得好无趣。(构建情境)刚刚这些只是我举的一些范例,那么大家回想一下,近一个月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激活经验)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把事情的始末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然后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失败的经历 。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把事情的始末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然后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失败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胖鹏

分享内容:不感兴趣的事,从上个月中开始,我开始做文稿代写工作,感觉特别辛苦。甲方爸爸要求特别多,给的钱本来就少,中间商还克扣。不能及时交稿还会罚钱,以至于每天在熬夜写,很痛苦。

拆书家提问设计:现在请结合今天的方法反思一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重新回到之前的场景中(回到过去),你怎么用“培养兴趣的三步法”改写历史呢(修正错误)?把时间、地点、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做法,请写在你的便签纸上,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时间为3分钟。稍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上个月

地点:家中

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写作无趣,把无趣变得有趣

具体实施步骤: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重新对待写作这个无趣的事,用拆书家给的技巧,一,我会放下兴趣执念,不执著于自己喜欢啥,就写啥,毕竟甲方爸爸给钱了;二,深耕写作性训练,多收集资料和框架,让自己写的更容易些;三,主动联结。我会关联启发其他技能,把自己已有的拆书稿、完成的稿件整理归纳,未来同类顾客提出类似要求时,顺势一改就能够快捷交稿。

(如果有富余时间)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有哪位学习者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表格吗?

结语:我们今天学习了培养兴趣的三步法。生活哪有那么多困难,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关卡,希望大家在未来不要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前提,而是先做,然后全身心投入,进行深耕,不痛苦地坚持到底,相信我们最终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享受工作与生活的乐趣!

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