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黔九桃花源·贵阳筹备分舵一级通关活动2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请求”与“命令” 学习目标: 区分“请求”和“命令”二者的区别

开场: 大家好,我是宣宣,米花糖的妈妈,之前在三级拆书家叮叮妈的带领下做了RIA30拆的线上活动,目前是贵阳的拆书帮会员,也是一名正面管教讲师。在之前的练习过程中,通过RIA的学习方法,自己收获很多,确实体会到了“拆为己用”,真正把书上知识化作了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什么是拆书帮,我们将一起用拆书法来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一个片段。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会有讨论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让更多人有时间分享,大家受到更多启发,今天有4位朋友参加,我们就不进行分组了,大家将作为一个大组进行讨论。《非暴力沟通》是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的中文翻译,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临床心理学博士。非暴力沟通简称NVC,也被称为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书里面有“让爱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爱”“感受的根源”“用全身心倾听”等十三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后面都有小结、实例以及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让我们真正的学会、学懂、会用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杰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别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杰克:“没什么。”

  珍妮:“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珍妮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再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令。这时,杰克也许会说:“珍妮,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能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找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已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对方感到有被责罚的压力,或者对方是个常常受到指责的人,那么他很容易把请求看作命令;如果一个人在以往的沟通经验中,常常指责别人,那么当他提出请求时,别人也很容易当做是命令。对待命令,人们的态度就两种,要么服从,要么反抗,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当他们认为自己是被强迫、被要求的时候,都不会发自内心、愉悦的满足我们的请求。

如果提出一个请求没有被满足,提出请求的人发出责难,或开始利用对方的内疚情绪来施加压力,让对方同意请求,那这都属于命令。

如果提出请求的一方,在被拒绝后,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得对方无法同意,那么这就是“请求”。在沟通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可以衡量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那就是“我们是否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命令”和“请求”区别

星期天晚上,我给我先生说:“我遇到个事情,有点麻烦,不知道该怎么办,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这是一个请求还是命令呢?那就要看接下来我们的对话了,他说“米花糖终于睡了,都12点多了,我好困啊,明天再说吧。”我很焦虑,希望早点找到解决办法,所以我说“你都不体谅我一下,我遇到困难了你就坐视不理,还敷衍我说明天,明天你一上班,又没有时间了。”到这里,可以判断这其实是一个命令,我开始用的内疚来诱导他同意我的请求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花了大概7分钟,阅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关于“请求与命令”的原文部分,并做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请求”和“命令”的区别,什么样的说法是命令,怎样的回应是真正的请求,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命令或者请求”有关的亲身经历,你被命令或者你提出请求、命令的一个实例,请以活动一开始时分好的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时间是3分钟,还剩下一分钟的时候,我会提醒大家,现在可以开始分享了。

    分享者小七A1:看完拆页才知道“命令”和“请求”确实常常为混为一谈,昨天晚上还用“命令”的方式“请求”老公帮我清理挂烫机。习惯每天早上洗漱后烫衣服换好然后出门,昨天早上挂烫机却怎么都用不了,我猜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清理,出门上班时走得急,给老公丢下一句话:“你今天要有时间帮我弄下挂烫机,我用不了,不知道哪里堵了。”下班回家问老公,他把这件事直接忘了,我立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那现在去给我弄弄呗。”貌似虽然眼神萌萌哒,但语气里还是流露出“命令”的意思在里面。虽然老公也处理了,但好像如果能换种表达方式会更好。

    分享者小颖A1:一次和爱人带孩子出门玩,遇到了爱人的同事,爱人就对孩子说“喊叔叔”,可是孩子却靠近了我,没有和对方打招呼,爱人马上说“你是不是不乖的,不听话,你不喊就不带你去玩了”儿子觉得很委屈,最后大家都不愉快。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度,用命令的口气。

    分享者杜红敏A1:昨天晚上参加完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孩子们还没睡,并在玩玩具,拼图到处乱丢,我就对小女儿说“请把拼图收好!”她正和姐姐在看书,当时就不愿意,看她没有反应就讲了一下她,她气呼呼地坐在那儿也不收拾玩具,结果还是我自己把玩具收好了。现在想一想,如果当时把自己的感受和意思清楚的跟她表达,然后换成另外一种语气,也有可能她会主动的配合,会把自己的玩具收好。

    现在我们还要请大家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下一个改进规划,这个规划不能是“下次一定改正”这样简单的表决心,它必须是清晰、具体、可衡量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改进规划中应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怎么做,如何运用今天的所学这几项,清晰到别人看到你的规划,也知道怎么去做就可以了。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把改进规划写在便签上吧,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现在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今天的分享活动也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继续将今天的拆书收获运用到生活中,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