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出你的沟通力I》 所属活动: 碎片化时代精进地阅读——拆书家试炼第七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你会安慰人吗? 学习目标: 在面对有消极情绪的对象时,可以运用共情语言,舒缓对方情绪

开场: 大家好,我是园芳,在群里叫八爪鱼。和上次一样,这次我带拆的书目依然是我们总舵主赵周老师的《拆出你的沟通力》。这本书就像一套菜谱,通过拆解与沟通有关的经典图书,运用拆书帮的独门功法“RIA便签读书法”,来讲解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主动倾听能力、提问能力和说服能力。如赵周老师所说,这本书不是写来供读者阅读的,而是设计来给学习者拆为己用的。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工具,帮助你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并提升自己沟通能力的方方面面。被拆书帮的小伙伴称为“红宝书”。对于新手来说,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RIA的思路,开启以自己为中心的拆书学习;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也就是熟悉拆书帮学习法的人,可以应用本书的RIA思路,去辅导和促进他人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升级为学习促进者,就像我现在这样。而如果你是企业培训管理者或者内部培训师,还可以从本书中遴选出RIA片段,再组合成各种沟通训练课程。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面对有消极情绪的对象时,可以巧妙运用“共情的语言”,舒缓对方的情绪,达到安慰的目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出你的沟通力I》P132-13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0-11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们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 “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里提到的“新语言”指的是?“共情的语言”,何为共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理心,指的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反过头来,也就不难理解,这里的“母语”指的是说话的时候不假思索,也不去管别人的感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孩子嚷嚷着说要买什么东西,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太贵了”“这个不能要”“这个家里已经有了”...多次被拒绝后,孩子连问都不敢问了。

人有情绪时都像孩子,面对情绪,我们在知道“要怎样做”之前,先得知道“不要怎样做”。(What

片段中,糟糕的回应方式有哪些?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别人的看法、过分同情、提问、说他的感受毫无道理。结果就是有情绪的一方感觉更差了,还有可能被激怒,不想再聊下去,扭头就走了。(Why

举个例子,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因为涂鸦的事情,我去找一个环卫大爷,让他帮忙把墙边垃圾桶清理一下,他就开始一个劲抱怨园区新领导的做法——把原来的垃圾箱进行了改造,把墙面封了,本来可以扔进里面的垃圾,只能扔在路边的垃圾桶了,而且每天3点半垃圾站就关门了,他没法去倒垃圾,所以一到晚上满出来的垃圾就散落在地上了。

    如果这时候,我来扮演这个大爷,你来扮演我,进行一下情景模拟。

我可能会做出以下糟糕的回应:

1.提供建议。“那你可以跟领导去说一下的啊!”

2.讲大道理。“不要管那么多,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3.心理分析。“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啊?”

4.说别人的看法。“领导也有自己的考虑嘛,他想让墙面更整洁啊。”

5.过分同情。“这个领导的做法是很不合理,这样一来反而让墙面更脏了。”

6.不恰当的提问。“那园区里的清洁工会管这里吗?我还可以去找谁?”(因为是大晚上,清洁工早就下班,门外的垃圾堆是大爷的责任区,当时能来帮忙打扫的人也只有他)

7.否定他的感受。“大爷,你现在生气也不管用啊,先帮我把垃圾清理了呗。”

如果我这样说的话,我相信这个大爷肯定是请不动了的,当时他已经下班了,而且他本来就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说让我自己去找园区领导。

    幸好当时我已经看了今天的片段了,所以活学活用了几招:

    1.全神贯注地听。当时我反复找了大爷三次,从他第一句抱怨开始,我就一直在听,没有随意打断他的话。

2.简要回应。在他说完一段话之后,我会点点头,或者说“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个垃圾桶放在外面,垃圾确实难以处理。”

4.假设,借助幻想。“要是领导在做决定的时候征求一下你们环卫工人的意见就好了。”

How

    结果呢,大爷在我的软磨硬泡,三顾茅庐之下,最终愿意推垃圾车过来帮忙把垃圾给清理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现在分成2个小组。请大家设想一下,今天,有一个朋友来找你吃饭,饭桌上跟自己说起他(她)的烦心事,比如工作上不顺心啦,感情上有矛盾啦,各种心情不好啦...按照你往常的做法,你会怎么回应他(她)呢

是糟糕回应吗?如果是的话,属于糟糕回应中的哪一种呢?

1.提供建议。

    2.讲大道理。

3.心理分析。

4.说别人的看法。

5.过分同情。

6.不恰当的提问。

7.否定他的感受。

学习者发言:......



拆书家提问:如果你明天又碰到他,他又跟你说起同一件事,请想想,怎样运用“共情的语言”,让他感觉好一些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共情的步骤是:

     1.全神贯注地听。

 2.简要回应。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假设,借助幻想。

学习者Z发言:前几天我朋友问我说去哪里旅游比较好,我就说你去大东北啊,这里热死了,然后她回一句说烦死了,她老公最近都没有空,她一个人还带着孩子什么的,我就说那你就近玩玩好了,西塘去去就行了,不要跑那么远,她立马回复说不要去,那种地方都是艳遇中心。然后我就是那种她一说什么我根本什么都没有问,没问你老公怎么不陪你去啊,而是立马给了我的建议,在她说了她的困难的时候,我还是直接给了建议,不停地给建议。她后来问我什么时候我们去舟山玩一下,然后我说接下来我有两天休息,但有一天要演讲,去舟山一天时间不够,于是又征求她的意见,说要不我们出来逛一下怎样,后面的对话就有了一些改变,尽量去以她的需求为中心来说,我告诉她我的情况是怎样,你想要怎样,我尽量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