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石家庄梧桐分舵9月份第五场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代替惩罚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者威威,欢迎各位爱读书的小伙伴一起参加本次学习,我今天要过的2-1.

自我介绍:嗨,我是威威。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早期教育的家庭规划师,我的第二个标签是,我是一位超人妈妈,我的第三个标签,我是咱们拆书帮的一级拆书家。

分组:为了方便大家讨论分享,下面按照就近原则,根据今天的人数,我们分为一个组,方便大家讨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出现冲突的时候,不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输赢。我们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通过学习具体的代替步骤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图书介绍:

F: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的书是由两位来自美国的作者共同完成的,他们分别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这两位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的著作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A: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持续创造销售奇迹的家教图书

30年来不断再版并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销量数百万;中文简体版正帮助越来越多中国父母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快乐的家庭氛围。

此书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操作”,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在家人自学这些技巧的同时,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B: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无论在什么文化环境中,都可以让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过渡:大家跟随我学习相关片段

B2:在我们深入了解惩罚的后果后,我们通过代替惩罚的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P114

每次在小组里讨论是什么触发家长惩罚孩子,你认为受罚的孩子会是什么感受时,我总会问大家:“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家长们讨论得越多,越理解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然而,家长们仍然有担心,惩罚不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呢?

代替惩罚的方法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我的新锯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失误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4.提供选择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

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那儿找到。

6.解决问题

“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用自己的话描述原文拆页】

What:当我们说孩子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他们不当回事儿,甚至会反抗我们。这时候,我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而代替惩罚的方法是解决问题,影响孩子对自己进去深入思考的七个循序渐进的方法。

Why: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当我们遇到触发的情景时,会想到用“惩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而这个过程对孩子又是非常重要的。

How:在遇到生活中触发惩罚的情景时,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

01:请我们的孩子帮忙,比如,孩子把房间搞得脏乱,我们让自己的语言温和下来,邀请孩子和我们一起收拾,而不是用语言暴力的方式让这个问题继续发生。

02:明确表达我们对孩子的某种行为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03:表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04:提供两种选择。或者和孩子商量多种选择后,让他从中选出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05:告诉我们孩子弥补自己的失误的具体做法。

06:采取行动,帮助孩子拆解行动方案。

07:让我们的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事例】书中触发惩罚的情景案例:

妈妈带孩子去超市,孩子各种乱拿东西,

妈妈:噢,等爸爸回来,有你好受的!(威胁的语气和懊恼的表情)

看到孩子对母亲语言毫无反应时,母亲继续说,

妈妈: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此时已加上指手画脚的动作)

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比刚才更加坐立不安。

妈妈:你再乱跑,我就要动手了!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被妈妈当众打了一顿,孩子处于不明所以的状态中。

【不这样做的坏处】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

家长面对惩罚孩子的一般做法,会造成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片面认识。

01:越是惩罚孩子,易造成孩子面对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从而逃避问题和管教。

02:孩子在处理未来的家庭关系时,会认为惩罚是唯一理解的管教方法。

03:孩子容易对家长有怨恨感,又因怨恨升起罪恶感。

 04:孩子会有挫败感,认为父母都是对的,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05:孩子会对父母的惩罚实施报复性行为,还会继续犯错,只要不被父母抓住。

【这样做的好处】通过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方法,可以带来以下的变化

01:建立与孩子相互良好的亲子关系

02: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

03:我们代替惩罚的方法的运用,孩子也会这样通过模仿处理他的问题。

Where:无论身处困境,也无论是在家里遇到触发情景时,还是将来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这个方法都能让我们与孩子共同受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类似的童年经历,比如你有没有被父母惩罚的经历?惩罚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比如父母让你去盛饭,结果你不小心打翻了碗筷,父母开始对你各种责骂,又比如,你想学舞蹈,父母为了节省开支,没给你报,你各种闹,父母对你进行语言暴力,说你压根不是那块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敌意、仇恨,抗议、没有价值感?

然后请大家想一下各自童年的相关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那接下来,我们给大家每人一分钟的讨论,请我们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曼君分享,她说到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她学着蒸馒头,因为没有放碱面,蒸出来的馒头酸涩,她母亲说她,你怎么这么笨呀,你看我蒸了多少次馒头,你还学不会,因为母亲语言暴力相加和被贴上笨的标签后,在她后面的生活和工作中,但凡不顺,她会想起母亲这些话,会有挫败感,认为自己就是不行的感受。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引导)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分享,大家回忆自己有没有过惩罚孩子的经历,或者在工作中被领导惩罚的经历呢。如果再回到从前,你会怎么做,结合刚刚从拆页中学习到的知识,请写出具体的行动步骤。(指令)

那接下来,给大家每人1-2分钟的时间,以组为讨论单位,谈论完毕我们请小伙伴们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曼君分享,2018年有次她出差学习,她把老大放在姥姥家,因为老大不喜欢姥姥唠叨,指责的状态加上老大不喜欢姥姥做的饭,导致出差学习期间,曼君家的老大不开心之后,便是没怎么吃饭,等曼君回来对老大说,她不懂事,不知道心疼姥姥。整个训斥的过程是带着指责和抱怨,充斥着语言暴力的,后来老大给曼君写了封信,说,老师教同学们要换位思考,为什么自己的母亲没有做到呢。

曼君通过学习今天的片段:1.曼君请孩子来帮助,让孩子和姥姥之间沟通出,孩子喜欢吃什么可以和姥姥说,而不是赌气。2.明确表明曼君的立场,因为姥姥是曼君的妈妈,曼君希望自己的母亲是被尊重的。3.曼君和孩子沟通,可以和曼君沟通,大家一起商量解决。4问孩子的选择,是因为孩子情绪的问题,还是孩子想和奶奶在一起。5.告诉我们孩子弥补失误的具体做法。根据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分析有哪些失误。6.采取行动,帮助孩子拆解行动方案。看孩子选择哪个,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7.孩子若是哪个都不选,可以选择和谁在一起,不想吃饭的话,可以饿着,承担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