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2》 所属活动: 60期燕郊筹备分舵演武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反向激励法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行为发展

开场:

【技能点: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解决当对方的行为偏离自已的预期时(界定),应用“反向激将法”引导对方按自已的预期的方向选择行动(行为)

【技能点:用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2分钟)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尹燕。因为我们后面会一个分组讨论的环节,我先分一下小组,。

<事件场景>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小伙伴,你身边的亲人或亲密朋友有没有过做事或行为偏离你的预期,让你感到非常气恼的时候?

比如孩子成天看电视,想着玩不好好学习;我的儿子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就是刷抖音,不好好用心学习,做错好多题,我老公天天骂他。昨天我就很生气的和他说,“不想上算了”,结果他一句“早就不相上了”就我把怼回来了。朋友整天追网剧,工作却一点都不上心?我弟弟上周因为玩游戏,做错数据,被老板骂,差点开除?

<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遇到类似我这样的情境?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之前是如何来应对的呢?效果又怎么样呢?

<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工作中,经常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处理不好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对双方关系造成不好的,甚至很坏的影响。如果是亲人或亲密朋友的话,就会影响相互的关系;如果同事,就很能会造成对立。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带拆的图书《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是一本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日常生活沟通交流的好书,他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于以上的情况,这本书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叫“反向激将法”。我今天的拆书,就是帮助大家,当对方的行为偏离自已的预期时,可以应用这个“反向激将法”引导对方按自已的预期的方向选择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2分钟)

【过渡】接下来开始我的拆书,今天我拆书的主题是:如何用“反向激将法”敦促别人做事。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来阅读一下我挑选的这个片段。阅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很多人在敦促别人做事的时候,都会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批评目标对象,或者称赞他的对手,激发其羞愧感,使其为了避免愧疚而奋发努力,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把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时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父母可能误以为,既然是亲近的人,说话就可以更严厉更直接,“反正我是为你好”,但是作为小孩,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你找他去啊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激将法,往往都是错误的,因为“激将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一定会带来极强的挫败感。尤其是亲近的人这样做,我们会感到特别受挫,甚至觉得被背叛。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这样的挫败是,仍能毫不退缩的地勇往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想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

而且进一步说,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反向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激励小孩做作业,你的说法应该是:有很多不乖的孩子,但是“幸好你不一样”,最后还可以加上一问“对不对”等待对方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论对方乖不乖,几乎没人会回答“不对”。而只要对方跟你确认,他就是你所说的那么好的人,那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他在这方面的自尊。接下来,他就有维护这种自尊的动力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

什么叫激将法?“激将法”,就是通过批评目标对象,或者称赞他的对手,激发其羞愧感,使其为了避免愧疚而奋发努力。但这样做往往都事与愿违。而且有时不但达不到效果,还经常会导致争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激将法本质是一种惩罚。那做不好惩罚的反面是什么呢?是肯定和期望,这里把它称之为“反向激将法”。

【技能点:概念对比】

这样说大家可能比较难理解,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对比一下。

<举例>

比如:你的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总是拖着不做作业,然后你和你的孩子说:“孩子,你们班的某某同学和你一样,回家就看电视,已经成绩垫底了,你也想成为像这样没出息的孩子吗?”这是不是“反向激将法”?不是!这还是典型的惩罚,为什么?因为“反向激将法”是要肯定对方。

<举例>

比如:你的老公经常周末都宅在家里打游戏,你希望他能带孩子出去玩,然后你对的老公说:“人家梅子的老公每个周末都带她出去玩,你呢?你的世界里只有打游戏!”这是不是“反向激将法”?不是,这是典型的惩罚,因为称赞别人对于对方来说,就是一种惩罚,而“反向激将法”要贬低他人,来抬高对方的自尊感。

<举例>

再比如:你已经到成为了大龄青年了还没有男朋友,你一回到家,你妈妈就对你说:“你都老大不小了,能不能不要这么挑,抓紧成家呀,你再不抓紧结婚,到时我老了,你生了孩子,我可就不帮你带了。”这是不是“反向激将法”?不是!为什么?因为这是提要求,而“反向激将法”是要提出期待。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步骤>

所以,“反向激将法”就是通过贬低其它人,肯定对方,并通过提出期待来引导对方积极行为的方法。

我总结出来“反向激将法”三个步骤:

第一步:贬低其它人做错的地方;目的是抬高对方的自尊感;

第二步:肯定对方;参考话术是:幸好你和他不一样;

第三步:提出期待。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

第四步:问个问题。“对不对呀?”

<举例>

我举一下我自已的例子。我的儿子就是喜欢一回到就刷抖音,我希望他改变这个习惯。所以,上周三下午他下课回到家里,我就按上面的步骤这样和他说:“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牛思齐?家长会上,他妈妈抱怨了好久,说他一回家就刷抖音,作业都乱写一通,结果成绩差的一塌糊涂,他妈妈都愁死了(贬低他人)。幸好你不一样,玩归玩,至少还会把功课好好完成。(肯定对方)你会让妈妈不用那么担心,(提出期待)对不对?(问题)”孩子听我这么说后,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去写作业去了。

<适用边界>

当然,这个方法应用前提是对方有一定认知或意愿,对于完全没有认知或不想改变的对象时,这个方法是不适用的。还有这个对于领导,也不太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写剧本】(10分钟)

接下来,我请大家分组,每人编一个小故事,用对话的形式把今天所学的“反向激将法”应用出来。场景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对方的某个行为偏离自已的预期,比如不积极工作,不认真学习、睡懒觉、晚睡呀等等,这时你通过“反向激将法”引导对方选择正确的行动。剧本要求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我给大家准备一个框架,大家可以把关键词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编写要求

1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剧本立应用到刚才讲的3个步骤,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示范:

一个规范的“反向激将法”应该包括三要素:贬低他人、肯定对方、提出期待

第一步:贬低其它人;目的是抬高对方的自尊感;

第二步:肯定对方;参考话术是:幸好你和他不一样;

第三步:提出期待。而不是直接提出要求。

如:“谁谁谁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有个不好的结果,而你不是这样,你会知道自己怎么做。”

时间

地点 人物 角色A: 角色B: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

时间:未来某天的周末;

地点:家里

人物:老公,老婆

事情经过:老公周末都是待在家里,打游戏,老婆想让老公帮忙带娃,可是老公游戏没打完。于是老婆想应用“反向激将法”来引导老公周末帮忙带娃。这个周末,老公又宅在家里打游戏,以下老公和老婆的一个对话。

对话:

老公-常程:

老婆-晁儿:

晁:老公,我要做饭了,你帮我带下小宝吧

常:等下,打完这局。

晁:老公啊,你知道吗,(贬低他人)云峰爸爸疫情期间一直在家打游戏,什么都不干。胡子长得老长了,肚子上也是一圈一圈的肉肉。(肯定对方)幸好你不一样,你虽然也打游戏但是你还是有分寸的,(提出期待)不光能照顾自己,还能帮我看孩子。对不对呀?

常:嗯嗯,老婆你等我5分钟,我打完这局马上过来。

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表演。

结束语:(1分钟)

“激将法”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种沟通方式,但往往总是不奏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反向激将法”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沟通方法。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