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第128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课题分离

开场: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 / 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被人际关系困扰时进行课题分离,尝试不干涉他人课题,只对自己的课题负责。

开场

大家好,我是周琴,用三个标签介绍就是一级拆书家、PPT爱好者、职场妈妈。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按当前的座位安排,每桌为一组。

技能点: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在 FAB 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 F、 A、 B。

图书介绍

F:大家手中的片段来自《被讨厌的勇气》,由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合著。他们将一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的思想为核心,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进而拥有真正幸福的可能。

A:《被讨厌的勇气》现在名列豆瓣热门心理图书TOP10,在日本曾连续51周销量第一,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体,借着迷茫青年的问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阿德勒的思想核心,深入浅出,是适合普通大众的自助手册。

B1《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阿德勒把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统称三大“人生课题”。如果我们深刻理解和研究这些人生课题,就有机会选择勇敢做自己——能够大胆地许下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地实现它。而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工具:帮助我们解决烦恼的方法“课题分离”。

B2:今天的学习内容正好是“课题分离”的方法,教我们如何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做到既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自己对自己的课题负责。

那么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原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技能点: 【R】所选拆页,可以是简单 How 的指令,也可以是隐含 How 的案例或故事;且总内容未超过 2 页图书内页。

【R】阅读原书拆页

【R】《被讨厌的勇气》 ISBN:9787111495482

哲人:那么,请你从别的角度考虑一下。假设有人正苦恼于公司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毫不讲理的上司一遇到事情就大发雷霆。无论你怎么努力,他都不给予认可,甚至都不好好听你说话。

青年:我的上司就是这样的人。

哲人:但是,要想获得这个上司的认可,你最先应该想到的或许就是“工作”吧?但工作并不是用来讨公司同事欢心的事情。上司讨厌你。而且,毫无理由地讨厌你。如果是这样,你就没有必要主动去迎合他。

青年:按道理来讲是这样。但是,对方可是自己的上司啊!如果被顶头上司疏远的话,那就无法工作。

哲人:这也是阿德勒所提到的“人生的谎言”。因为被上司疏远所以无法工作,我工作干不好全是因为那个上司。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是搬出上司来做“干不好工作”的借口。就像患上脸红恐惧症的那个女学生一样,你也需要一个“讨厌的上司”的存在,以便在心里想:“只要没有这个上司,我就可以更好地工作。”

青年:哎呀,先生您并不了解我和上司的关系!请不要妄加猜测!

哲人:这就是与阿德勒心理学的根本原则紧密相关的讨论。如果生气的话,就根本无法冷静思考。认为“因为有那样一个上司,所以无法好好工作”,这完全是原因论。请不要这样想,而是要反过来这样看:“因为不想工作,所以才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上司。”或者认为:“因为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才制造出一个无能的上司。”这就成了目的论式的想法。

青年:用先生您自己主张的目的论来看也许是这样,但我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哲人:那么,假如你会进行课题分离又会如何呢?也就是说,无论上司怎么蛮不讲理地乱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如果你能够这样去理解,事情就会截然不同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I】环节,给出了比原书拆页更加细化的行动步骤,或者将书中的案例进行了意译。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已经阅读完毕,现在一起来拆解它。

【what】

看完上面的片段,我想到了我妈催我生二胎,生娃是我的课题,不是我妈的课题,和妈妈搞好关系让她放心是我的课题,不是我妈的课题,但是我妈关心我,是她的课题。

如此看来,课题来自人际关系,课题分离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烦恼时的理性选择。我们应选择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扰自己的课题,自己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到底。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现实生活中,像我妈一样过度负责而烦恼还是很常见的,好为人师指出他人的错误、苦口婆心让别人按自己的建议行动、自作多情承担他人犯错的后果。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他人的课题当自己行为的借口:因为有他人的A情况所以才有我的B行为。例如公司举行晋职演讲,小王的资历、能力等等都符合条件,却没有上台。同事问为什么,小王说:“哎,你看他们那么优秀,我还有必要上台吗?”别人表现如何是别人的课题,小王是否上台才是小王的课题,这妥妥地是小王找借口,让自己止步不前。

过度负责、找借口推卸责任都是没有做到课题分离的后果:没有理性选择聚焦处理自己课题本身,过多考虑他人的评价或者期待他人的回报(期待他人如我所愿地行动、或者报答),因此烦恼甚至影响自己的行为。

如果我们树立“人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的课题分离意识,不冒然干涉他人选择的自由,接受他人的作为和不作为所引发的一切结果。莫名的焦虑感会下降,生命体验也会更松快自由。

【how】(细化步骤)怎么做才算是课题分离呢?可以细化成三个步骤:

一认,确认课题的主人,思考某项选择的结果该由谁承担,这个课题便是谁的。

二尊,尊敬他人的选择,课题的主人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处理自己的课题。针对这点,我们的课题是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权。

三担,承担自己课题的责任,将注意力转向“我该怎么办?”尽自己所能,选择并完成当下行之有效的行为。

简称“课题分离9字决”:认主人、尊他人、担己任。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自己想要对别人的反应负责,例如害怕他人的评价、或期待他人回报的时候,也适用于自己想要抱怨或者指责他人的时候,帮我们及时跳出包揽圈套或者敌对情绪。

举个例子:我家娃上幼儿园了。9月1-2日,由我接送,3-11日奶奶接送。小班过渡期,每天的接送时间都不同。9月3日,我担心奶奶记错时间,迟到影响孩子的心情。于是我时不时看时间,生怕自己忘了提醒奶奶出发接送。很明显,这没有做到课题分离。我自己紧张焦虑,奶奶也因我的不信任而有些不爽。于是9月4日,我做了课题分离。

首先认主人,接送孩子的课题是奶奶的。

其次尊他人,既然奶奶乐意接送,孩子愿意让奶奶接送,迟到与否,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结果,我不需要干涉。

最后担己任,我是孩子妈妈,希望孩子的幼儿园体验快乐,我提前教孩子看时间,如何应对迟到情况等等。尝试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幼儿园过渡期各方面都顺利,我也落得轻松。

【预防异议】有人要说,越俎代庖的情况多半出现在亲密关系之间,如果把课题分得那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岂不显得特别冷血?难道连基本的关心都不可以吗?

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关系越亲密,界限越模糊,课题分离越有挑战。

1.首先明确,担心被人评价冷漠无情,本就是没有课题分离的后果。

2.这时更需要课题分离:思考其中包含了哪些课题?主人分别是谁?我的课题,我该怎么处理?

3.这时尊重他人自由选择处理课题的方式尤为重要。即使我们关心他人的课题,也不能打着“爱”的名义、“我为你好”的名号,意图改变他人的选择。可以告诉他:我能帮助你。然而,对方是否选择让我们帮忙,那又是对方的课题了。

4.所有行为围绕“我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让对方做什么”展开,充分尊重对方,才能帮助对方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都自主处理自己的课题,才能最大限度感受到自由与价值感。大家同意吗?(嗯)这便是课题分离的意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

【A3】环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A3演练-拆书家提问设计:

今天的学习,我的课题是拆解原文,讲解课题分离是什么、怎么做。你们的课题是什么呢?(学习、理解、应用)

对,消化理解我的分享和演练A3情境。接下来就是大家SHOW的时候了。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先一起来判断小王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课题分离。

1-小王送孩子上学,担心孩子受累,帮孩子背书包。N

2-每月工作总结提交后,领导不会认真查看,所以小王随便写写了事。N

3-走在大街上,看到地上有垃圾,众目睽睽之下,小王捡起垃圾放进垃圾桶。Y

4-同事办公桌乱七八糟,简直不堪入目,小王视若无睹。Y

5-财务部门内部资源不共享,会计、出纳等要求小王填写多张信息重复的表格,小王每次都认真填写与核对。Y

6-周日下午三点,孩子作业没做完又想去邻居家玩。小王强制要求孩子做作业。N

7-小王拆2-3没过,怪师父小红没有指导到位,放弃拆书过级。N

回答很一致,大家都理解了什么是课题分离。

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9字决:认主人、尊他人、担己任。记得非常清楚!

现在,我们选择第6和第7个场景,如果你是小王的好友小明,怎么教小王做到课题分离?2个场景,各组只需联系1个场景。

[A3情境]

场景一:周日下午三点,孩子的作业还没做完,却跟小王说:“我想去邻居家玩一会。”作为家长的小王,内心焦急,恨铁不成钢,怎么不能把学习放第一位呢?演练针对做作业的课题,家长该如何做到课题分离。

场景二:在拆书帮,小王因为拆2-3没过,觉得是因为师父没有指导到位,很灰心,已经2个月没有拆书了。演练针对朋友遇到挫折,该如何应用课题分离重新振作。

两个场景,各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两两一对,一人扮演小王诉说烦恼,一人扮演好友小明教小王如何课题分离。

请大家先两两练习,然后各组选一队代表演练,演练过程中,如有心理思考过程需展现,用旁白的形式说出来。讨论时间是5分钟。

现在请小伙伴来演练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秋香饰演小明,高平饰演小王。

小王:小明啊,我们家孩子真是太不听话了,一放学丢下书包就去玩了,我都担心他考不上高中。

小明:不要担心那么多,那是孩子的事情。你担心也担心不了他一辈子的。

小王:可是,我现在担心他考不上高中。

小明: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前途呢。

小王:我觉得我还是要管一管他。

小明:好吧,我分享一个方法,好不好?(尊他人)

小王:好的。(小王选择被帮忙)

小明:这是上次周琴老师分享的课题分离,我也给你分享一下。

我觉得这个做作业呢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认主人),我们不能帮他代劳,或者强迫他。其次,孩子想出去玩也是他的天性,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自控不了的,所以我们最好是尊重他玩的天性(尊他人)。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也有监护的责任,我自己也有孩子,如果是我自己,会有两方面的考虑。(担己任)一是告诉孩子,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等妈妈来催你做(帮孩子课题分离);第二个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在学校就完成学习任务,放学就尽情玩。

小王:好的,我也试试。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秋香和高平的演练分享,把A3演练要求都做到了。并且,其中有一个亮点很赞。秋香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方法,而是说“我这有一个方法跟你分享,好不好?”征求高平同意才分享课题分离的。在实际操练中做到了课题分离,关心孩子的学习,为孩子学习习惯而担心是高平的课题。秋香特别尊重高平自己去处理自己的课题。哇,掌声送给他们,真的好赞好赞!

补充:有个小洋葱,既然是小明教小王,小明可以应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小王思考:(认主人)课题主人是谁?(尊他人)我该怎么尊重小孩的课题?(担己任)我该怎么促进孩子学习?小明的关于“课题分离”的这段分享,也可以设计成对话形式,体现教-练的具体过程。

结尾

很感谢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我们各自完成了自己的课题,一起呈现了今天的“课题分离”的学习。改变难免阵痛,也许刚开始应用课题分离会有些别扭,但根据我自身经验而言,练习到后面真的可以给心理减负,焦虑感下降,多加练习,相信你们也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最后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课题分离的9字决:认主人、尊他人、担己任。从自身开始改变,你的世界将大有改观。再次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技能点:总时长没有少于 20 分钟,没有超过 25 分钟。